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一種治療腹瀉的內服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腹瀉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癥狀,也可稱為“拉肚子”、“跑肚”。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遠超過平時,頻繁腹痛,排便感緊迫,排便時伴有未消化完成的食物殘渣、膿液和少量血液。腹瀉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癥狀,病因較為復雜。若不及時查明病因進行止瀉,水分在短時間內大量流失,會造成電解質、酸堿度失衡,患者不僅全身乏力、嗜睡、肛門不適,同時免疫力下降,易誘發其他疾病,頻繁腹瀉也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不便。
現代醫學認為造成腹瀉的因素有多種,根據病程的不同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腹瀉主要由細菌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腸胃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腹部受涼、腸道炎癥、腫瘤疾病造成,典型癥狀表現為日排便次數增多、腹痛、糞便呈水樣且反復性發作。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如服用止瀉藥或抗菌素或抗生素藥物,可以快速緩解腹瀉,減低患者的脫水量,消除炎癥。但止瀉藥不可亂用,對于食物中毒、感染性炎癥造成的腹瀉,不利于有害物質的快速排出,同時亦可能引起便秘、腸梗阻;抗菌類藥物易產生耐藥性,在殺滅病菌的同時對正常菌群造成影響,同時多具有不良反應,不宜大量長期服用;抗生素藥物亦存在耐藥性和不良反應,且部分抗生素存在過敏反應,無法普及。
中醫將腹瀉稱為泄瀉,也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稱為暴泄,由寒濕傷脾、濕熱不化或食滯胃腸引起,寒濕傷脾需溫化寒濕,利小便而止大便;濕熱不化需清熱利濕;食滯胃腸需消積化食,調和脾胃。慢性腹瀉稱為久泄,由脾虛濕盛、肝脾失調或脾腎陽虛引起,脾虛濕盛需健脾運中,化濕止瀉;肝脾失調需抑肝扶脾;脾腎陽虛需溫補腎脾。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腹瀉的內服中藥組合物,針對因脾寒、濕熱、食積或脾虛濕盛、肝脾失調、脾腎陽虛引起急慢性腹瀉,伴有腹痛難忍,排便急迫感,便稀或水樣,有時伴黏液、膿血等癥狀,通過消食導滯、理氣健脾、燥濕利水、溫脾止瀉、疏肝行氣,輔以利小便而止大便的方式,降低排便次數,從而達到緩解和治愈的目的,效果穩定,費用低,無痛苦,無副作用,調理周身。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腹瀉的內服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藥的份量分別為:
所述的一種治療腹瀉的內服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將桔梗,車前草,萊菔子,陳皮,白術,茯苓,砂仁,肉豆蔻,枳殼,木通,神曲,山楂,麥芽,青皮研磨為細粉,過80目篩后充分混合放入紗布包中備用。將滑石粉放入紗布包中備用,打碎龍骨將碎片放入紗布包備用。
第二步:將龍骨和滑石粉紗布包放入鍋中煎煮40分鐘后放入混合粉紗布包,用武火煎煮5分鐘后以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藥渣取濾液。
各原料藥藥效如下:
桔梗,別名符蔰、白藥、利如、梗草、盧茹、房圖、薺世紀、苦梗、苦桔梗、大藥、苦菜根。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咳痰不爽,胸膈痞悶,咽喉腫痛,肺癰咳吐膿血。味苦、辛,性平。歸肺、胃經。
龍骨,別名陸虎遺生、那伽骨、生龍骨、煅龍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白龍骨。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的功效。主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味甘、澀,性平。歸心、肝、腎、大腸經。
滑石粉,別名畫石粉、液石、共石、脫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味甘、淡,性寒。歸膀胱、肺、胃經。
車前草,別名五根草、車前實、蝦蟆衣子、豬耳朵穗子、鳳眼前仁、芣苢。具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暑濕瀉痢,衄血,尿血,肝熱目赤,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味甘,性寒。歸肝、腎、膀胱經。
萊菔子,別名蘿卜子、蘆菔子。具有消食導滯,降氣化痰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瀉,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味辛、甘,性平。歸肺、胃經。
陳皮,別名橘皮、貴老、紅皮、黃橘皮、廣橘皮、新會皮、柑皮、廣陳皮。具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
白術,別名山薊、楊抱薊、術、山芥、天薊、山姜、乞力伽、山精、山連、冬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
茯苓,別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經。
砂仁,別名縮沙蜜、縮砂仁、縮砂密。具有化濕開胃,行氣寬中,溫脾止瀉,安胎的功效。主治濕阻氣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腹痛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味辛,性溫。歸脾、胃經。
肉豆蔻,別名肉果、玉果、迦拘勒、肉豆蔻、頂頭肉。具有溫中澀腸,行氣消食的功效。主治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經。
枳殼,具有破氣,行痰,消積的功效。主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味苦、酸,性微寒。歸肺、脾、肝、胃、大腸經。
木通,別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萬年、萬年藤、燕蕧、烏蕧。具有清熱利尿,瀉火行水,通經除濕的功效。主治小便赤赤,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喉疼痛,口舌生瘡,風濕痹痛,乳汁不通,經閉,痛經。味苦,性寒。歸心、脾、腎、小腸、膀胱經。
神曲,別名六神曲、六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主治飲食停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瀉痢。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
山楂,別名朹、粱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實、棠梂子、赤棗子、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柿楂子、山里果子、茅楂。具有消食積,化滯瘀的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后腹痛,惡露不盡。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
麥芽,別名大麥糵、麥糵、大麥毛、大麥芽。具有消食化積,回乳的功效。主治食積不消,腹滿泄瀉,惡心哎吐,食欲不振,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
青皮,別名四花青皮、個青皮、青皮子、青橘皮、青柑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主治肝郁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癥瘕積聚,久瘧癖塊。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膽經。
本發明的治療臨床觀察如下:
(一)一般資料
患者136例,男性81例,女性55例。
(二)診斷標準
泄瀉清稀,腸鳴腹痛,脘悶少食,或伴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身體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脈濡;腹痛泄瀉,大便急迫如水注,大便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瀉下臭穢粘膩,夾雜不消化食物殘渣,腹痛拒按,瀉后痛減,噯腐食臭,不思飲食,苔厚膩,脈滑數;大便溏薄,每因飲食不慎而發作,身重體倦,腹脹腸鳴,納呆食少,舌淡苔白膩,脈沉;情志抑郁寡歡,胸脅滿悶,腹痛即瀉,腸鳴矢氣,噯氣嘆息,納差,舌淡苔薄白,脈弦;泄瀉日久不愈,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黎明即瀉,腹隱痛怕涼腸鳴,畏寒肢冷,腰膝酸困,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排除惡性腫瘤疾病,如大腸癌,腸腺瘤病,小腸惡性淋巴瘤等。
(三)治療方法
第一步:將桔梗,車前草,萊菔子,陳皮,白術,茯苓,砂仁,肉豆蔻,枳殼,木通,神曲,山楂,麥芽,青皮研磨為細粉,過80目篩后充分混合放入紗布包中備用。將滑石粉放入紗布包中備用,打碎龍骨將碎片放入紗布包備用。
第二步:將龍骨和滑石粉紗布包放入鍋中煎煮40分鐘后放入混合粉紗布包,用武火煎煮5分鐘后以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藥渣取濾液。
每日兩次,每次一劑,好轉后可改為每日一劑。小兒根據病癥緩急程度藥量減至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四)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
好轉:腹痛好轉,排便次數減少,糞便成形。
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五)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122例,占90%;好轉7例,占5%;無效7例,占5%。總有效率95%。治愈后一個月內未復發122例,占100%。急性腹瀉占69%。可通過1-4個療程的用藥基本達到緩解和痊愈的目的,每個療程5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藥針對因脾寒、濕熱、食積或脾虛濕盛、肝脾失調、脾腎陽虛引起急慢性腹瀉,伴有腹痛難忍,排便急迫感,便稀或水樣,有時伴黏液、膿血等癥狀,通過消食導滯、理氣健脾、燥濕利水、溫脾止瀉、疏肝行氣,輔以利小便而止大便的方式,降低排便次數,從而達到緩解和治愈的目的。本藥為純中藥制劑,不含化工成分,不含任何激素,無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見效快,價格低廉。經臨床應用觀察證實,具有高效、長效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一種治療腹瀉的內服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藥的份量分別為:
(二)制備方法
第一步:將桔梗,車前草,萊菔子,陳皮,白術,茯苓,砂仁,肉豆蔻,枳殼,木通,神曲,山楂,麥芽,青皮研磨為細粉,過80目篩后充分混合放入紗布包中備用。將滑石粉放入紗布包中備用,打碎龍骨將碎片放入紗布包備用。
第二步:將龍骨和滑石粉紗布包放入鍋中煎煮40分鐘后放入混合粉紗布包,用武火煎煮5分鐘后以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藥渣取濾液。
典型實施例
趙某,男,26歲,江蘇南京人。自述1個月前出現腹瀉,日數次至十余次,服用易蒙停,肯特令等止瀉藥,雖然大便次數明顯減少,但臍周悶痛未減,腸鳴,便溏稀,不臭,有大便不盡感。診斷:體瘦神清,精神萎頹不振,面色黃白,無反酸,無呃氣,睡眠還可,小便正常。舌偏紅,胖,中裂紋明顯,苔黃白厚膩。脈左右均沉弦細,證屬濕熱型腹瀉。按上方服藥3天疼痛明顯緩解,腸鳴消失,大便稍成形。前方繼服7天,腹部無疼痛感,大便成型,諸癥消失。
姜某,男,23歲,浙江寧波人。3天前因在外飽食后臍周開始陣發性疼痛隨后出現嘔吐,腹瀉現象,在當地醫院用“喜炎平”治療一天,效果不佳。診斷:體溫39.0℃,血壓115/60mmhg,神志清、精神萎頹。大便呈黃色稀水便,惡臭,有粘液,無膿血便,腹痛劇烈,無頭痛,頭暈現象。舌質紅、苔厚膩、脈滑數,證屬食滯胃腸型腹瀉。按上方服藥2天,嘔吐癥狀消失,腹瀉現象得以緩解。前方鞏固治療3天,諸癥平復。一個月后隨訪,患者恢復如常人。
陳某,女,38歲,河南商丘人。腹痛腹瀉反復發作一年有余,每日大便2-3次,便溏稀,色淡不臭,時輕時重。經當地多家醫院治療其療效仍不盡人意。診斷: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神疲困倦。舌淡苔白,脈沉,指紋淡。證屬脾虛濕盛型腹瀉。按上方服藥5天,腹痛漸止,腹瀉開始緩解。在服藥期間叮囑患者禁食一切刺激性,油膩食品。前方繼服10天,除偶爾腹痛外,大便已正常。為防反復繼續鞏固治療5天,患者康復。三個月后隨訪未見復發。
上述雖然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和臨床資料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如湯劑、片劑、口服液等,而不具備創造性勞動的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