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是一種新型骨盆牽引架,屬于醫療康復器械制造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牽引療法是應用外力對身體某一部位或關節施加牽拉力,使其發生一定的分離,周圍軟組織得到適當的牽伸,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脊椎牽引療法根據使用外力牽拉的部位不同,分為脊柱牽引和四肢關節牽引。脊椎牽引方法多種多樣,除了按照治療部位分類以外,還可根據治療時患者體位不同,分為坐位牽引、臥位牽引;根據牽引力來源不同,分為用患者自身重量牽引、手法牽引、電動牽引、滑車-重錘牽引;根據牽引持續時間不同,分為持續牽引與間歇牽引。應根據患者病情、體質、治療條件選用等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牽引方法。現有技術公開申請號為200520085215.4的一種便攜式骨盆懸吊牽引架,由支架和懸吊兜組成,所說的支架包括兩根豎向的立柱和一根橫桿,每根立柱由下支桿、上支桿和中間的高度調節桿構成,在下支桿的下端固定有穩定板,所說的懸吊兜是在兜帶的兩端裝有兜帶橫桿,兜帶橫桿的兩端連接有牽引繩,牽引繩上端系于支架橫桿上。本發明結構簡單,拆裝容易,攜帶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特別適合家庭病房使用,從而縮短病人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但是,現有技術由于無法在對病人進行牽引治療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使病人與不在場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可能導致病人身體出現不適時無法及時求助,安全性能不足。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骨盆牽引架,以解決現有技術由于無法在對病人進行牽引治療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使病人與不在場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可能導致病人身體出現不適時無法及時求助,安全性能不足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骨盆牽引架,其結構包括底部支撐板、支撐桿、穩定板、呼喚按鈴、底部橫桿、連接橫桿、高度調節桿、大腿內側支撐柱、下肢牽引臂,所述底部支撐板的下端表面垂直連接有活動輪,所述支撐桿垂直連接于底部支撐板的上端表面,所述支撐桿的上端表面固定連接有穩定板,所述穩定板的上端表面垂直連接有固定托架,所述呼喚按鈴的左端表面通過電連接有呼喚按鈴,所述呼喚按鈴由按鈴主體、呼喚按鍵、連接線、手持呼叫器、呼叫傳話口、擴音器組成,所述呼喚按鍵通過鍵槽連接于按鈴主體的前端表面,所述按鈴主體的前端表面活動連接有連接線,所述連接線的另一端與手持呼叫器相連接,所述手持呼叫器的上端表面嵌入有呼叫傳話口,所述擴音器固定連接于手持呼叫器的上端表面,所述穩定板的左端表面固定連接有底部橫桿,所述底部橫桿的上端表面通過螺栓連接有高度調節桿,所述高度調節桿的左端表面連接有連接橫桿,所述連接橫桿、高度調節桿呈垂直狀態,所述高度調節桿的上端表面固定連接有大腿內側支撐柱,所述底部橫桿的上表面左端垂直連接有下肢牽引臂。進一步的,所述下肢牽引臂由支架橫桿、調節旋件、足部固定器組成,所述支架橫桿垂直連接于下肢牽引臂的上端表面,所述調節旋件活動連接于下肢牽引臂的左端表面,所述支架橫桿的右端表面垂直連接有足部固定器。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旋件、足部固定器的數量均為2個。進一步的,所述呼喚按鍵的形狀為圓形,其半徑為5-7mm。進一步的,所述呼叫傳話口、擴音器的形狀皆為圓形,它們之間的距離為8mm,所述傳話口的半徑為4mm。進一步的,所述大腿內側支撐柱的數量為2個,它們之間的距離為90mm。進一步的,所述高度調節桿的長度為65-75c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設有呼喚按鈴,可以實現病人與不在場的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當病人身體出現不適時,可以及時求助于醫生或者護士站,從而確保了病人牽引康復過程的安全性。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發明一種新型骨盆牽引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呼喚按鈴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底部支撐板-1、支撐桿-2、穩定板-3、呼喚按鈴-4、底部橫桿-5、連接橫桿-6、高度調節桿-7、大腿內側支撐柱-8、下肢牽引臂-9、活動輪-10、固定托架-30、按鈴主體-40、呼喚按鍵-41、連接線-42、手持呼叫器-43、呼叫傳話口-44、擴音器-45、支架橫桿-90、調節旋件-91、足部固定器-92。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請參閱圖1-圖2,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骨盆牽引架,其結構包括底部支撐板1、支撐桿2、穩定板3、呼喚按鈴4、底部橫桿5、連接橫桿6、高度調節桿7、大腿內側支撐柱8、下肢牽引臂9,所述底部支撐板1的下端表面垂直連接有活動輪10,所述支撐桿2垂直連接于底部支撐板1的上端表面,所述支撐桿2的上端表面固定連接有穩定板3,所述穩定板3的上端表面垂直連接有固定托架30,所述呼喚按鈴4的左端表面通過電連接有呼喚按鈴4,所述呼喚按鈴4由按鈴主體40、呼喚按鍵41、連接線42、手持呼叫器43、呼叫傳話口44、擴音器45組成,所述呼喚按鍵41通過鍵槽連接于按鈴主體40的前端表面,所述按鈴主體40的前端表面活動連接有連接線42,所述連接線42的另一端與手持呼叫器43相連接,所述手持呼叫器43的上端表面嵌入有呼叫傳話口44,所述擴音器45固定連接于手持呼叫器43的上端表面,所述穩定板3的左端表面固定連接有底部橫桿5,所述底部橫桿5的上端表面通過螺栓連接有高度調節桿7,所述高度調節桿7的左端表面連接有連接橫桿6,所述連接橫桿6、高度調節桿7呈垂直狀態,所述高度調節桿7的上端表面固定連接有大腿內側支撐柱8,所述底部橫桿5的上表面左端垂直連接有下肢牽引臂9,所述下肢牽引臂9由支架橫桿90、調節旋件91、足部固定器92組成,所述支架橫桿90垂直連接于下肢牽引臂9的上端表面,所述調節旋件91活動連接于下肢牽引臂9的左端表面,所述支架橫桿90的右端表面垂直連接有足部固定器92,所述調節旋件91、足部固定器92的數量均為2個,所述呼喚按鍵41的形狀為圓形,其半徑為5-7mm,所述呼叫傳話口44、擴音器45的形狀皆為圓形,它們之間的距離為8mm,所述傳話口44的半徑為4mm,所述大腿內側支撐柱8的數量為2個,它們之間的距離為90mm,所述高度調節桿7的長度為65-75cm。本專利所說的呼喚按鈴不論是線路板材、元器件、還是產品外殼,快鈴一直堅持選用品質的原材料來作為生產的根本,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信息有效傳遞。使用時,首先檢查各部分是否穩固連接,確認設備完好之后,將設備放置在合適的位置,通過調節設備的調節旋件將大腿內側支撐柱調節到合適的位置,使病人將足部、大腿部固定于足部固定器、大腿內側支撐柱的上表面,之后該設備即可開始正常工作。本發明的底部支撐板-1、支撐桿-2、穩定板-3、呼喚按鈴-4、底部橫桿-5、連接橫桿-6、高度調節桿-7、大腿內側支撐柱-8、下肢牽引臂-9、活動輪-10、固定托架-30、按鈴主體-40、呼喚按鍵-41、連接線-42、手持呼叫器-43、呼叫傳話口-44、擴音器-45、支架橫桿-90、調節旋件-91、足部固定器-92,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實驗方法獲知,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技術由于無法在對病人進行牽引治療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使病人與不在場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可能導致病人身體出現不適時無法及時求助,安全性能不足,本發明通過上述部件的互相組合,通過設有呼喚按鈴,可以實現病人與不在場的醫護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當病人身體出現不適時,可以及時求助于醫生或者護士站,從而確保了病人牽引康復過程的安全性,具體如下所述:所述呼喚按鈴4的左端表面通過電連接有呼喚按鈴4,所述呼喚按鈴4由按鈴主體40、呼喚按鍵41、連接線42、手持呼叫器43、呼叫傳話口44、擴音器45組成,所述呼喚按鍵41通過鍵槽連接于按鈴主體40的前端表面,所述按鈴主體40的前端表面活動連接有連接線42,所述連接線42的另一端與手持呼叫器43相連接,所述手持呼叫器43的上端表面嵌入有呼叫傳話口44,所述擴音器45固定連接于手持呼叫器43的上端表面。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所述呼喚按鍵的半徑為5mm,所述高度調節桿的長度為65cm;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所述呼喚按鍵的半徑為7mm,所述高度調節桿的長度為75cm。實施例1實施例2呼喚靈敏度一般高牽引效果好很好綜上所述,當本發明的呼喚按鍵的半徑采用7mm,高度調節桿的長度采用75cm時,本發明的呼喚靈敏度較高,牽引效果達到最佳狀態。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