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冷敷貼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醫用冷敷貼。
背景技術:
冷敷貼是根據傳統冷敷方式(如:冷水、冰水、酒精等)改良而成,以高分子凝膠為基礎制備的tdds新型藥物釋放系統為核心,由背襯層、凝膠層、防粘層組成,其防粘層表面有一層聚酯保護膜壓紋薄膜層,使用前揭去,壓紋面能使凝膠面形成花紋,既能保證貼敷部位皮膚呼吸代謝,且增大皮膚接觸面,使貼敷更牢靠,吸收更完全。
冷敷貼通過高分子凝膠中所含水分及天然清涼成分的汽化帶走熱量,可以達到局部降溫,其中的藥物成分與水凝膠相結合,通過水合作用,可以使藥物成分迅速穿透脂肪層,滲透到皮下組織,直達病灶部位,作用于患處,達到冷敷祛痛、經皮吸收、緩釋給藥的效果。
冷敷貼可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可減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癥和化膿擴散。可將體內的熱傳導發散,增加散熱,降低體溫。冷敷適用于早期局部軟件組織損傷、高熱病人及中暑者、牙痛等需要冷敷人群。
冷敷是一種較經濟的物理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很廣泛。但實踐發現,目前在臨床中用于冰敷的冰袋并非特制的醫用冰袋,在臨床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例如:在常溫下冰塊維持的低溫時間很短,使用時冰塊容易產生較大的晃動,透氣性不佳,冷敷效果不夠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用冷敷貼,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冷敷貼在常溫下冰塊維持的低溫時間很短,使用時冰塊容易產生較大的晃動,透氣性不佳,冷敷效果不夠均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醫用冷敷貼,包括冷敷貼主體、限位桿、緩沖墊、耐磨層、防水層、冰塊放置口、滲透層和篩網層,所述冷敷貼主體的側面設置有透氣通孔,且冷敷貼主體的中部安裝有冷袋腔,所述限位桿鑲嵌于冷袋腔的內壁,且冷袋腔的外側固定有隔熱層,所述緩沖墊設置于冷袋腔的底端,所述冷敷貼主體的側面底側鑲嵌有拉伸帶,且冷敷貼主體的下方固定有背襯層,所述耐磨層設置于冷敷貼主體的頂側,且耐磨層的上下兩端安置有軟綿層,所述防水層安裝于耐磨層的中部,且防水層的兩側鑲嵌有粘貼帶,所述冰塊放置口開設于防水層的表面,且冰塊放置口的內側固定有密封條,所述冰塊放置口的兩側安置有記錄板,所述滲透層固定于背襯層的外壁,且滲透層的內側設置有凝膠層,所述滲透層的兩端安置有隔離墊,所述背襯層的上下兩端設置有橡膠條,所述限位桿的頂端安裝有彈性底座,且彈性底座的頂端和滑塊相連接,所述滑塊的頂端安裝有移動導軌,所述篩網層設置于凝膠層的內側,且篩網層的底端固定有干燥層,所述干燥層的底側和薄荷層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透氣通孔設置有六個,其透氣通孔等距分布在冷敷貼主體的側面,且透氣通孔和篩網層內部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隔熱層內側呈凹槽狀結構,且隔熱層和冷袋腔為一體化設計。
優選的,所述拉伸帶和冷敷貼主體之間為縫接,其拉伸帶設置有兩個,且拉伸帶的最大拉伸距離為0-3cm。
優選的,所述耐磨層的表面呈磨砂狀結構,其耐磨層的厚度為0.1cm,且耐磨層的底端和冷敷貼主體相貼合。
優選的,所述密封條的長度和冰塊放置口的長度相等,且密封條和冰塊放置口之間為粘接。
優選的,所述滲透層的內側呈窩蜂狀結構,且滲透層的面積大于凝膠層的面積。
優選的,所述隔離墊呈長條狀結構,其隔離墊設置有兩個,且隔離墊的底端和滲透層相貼合。
優選的,所述彈性底座為軟質材料組成,且彈性底座和滑塊為一體化設計。
優選的,所述滑塊和移動導軌之間為活動連接,且移動導軌的長度為隔熱層長度的二分之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醫用冷敷貼,通過透氣通孔可保證冷敷貼內外空氣良好的循環,使得冷敷貼內外保持較佳的通透性,避免對使用者的冷敷部位造成悶熱的情況,并且在冷腔袋的外側設置有隔熱層,可對放置在冷腔袋內的冰塊進行隔熱,延長冰塊的冷敷時間,提高冷敷貼的使用效果,同時在冷腔袋的內壁鑲嵌有限位桿,可對冰塊進行限位,減少冰塊放置時產生的晃動,其限位桿可隨移動導軌進行左右移動,從而改變限位桿之間的距離,適用于不同大小冰塊的使用,拉伸帶的設計能夠增加冷敷貼的拉伸能力,避免因拉力過大對其整體結構造成損壞,使用時由軟綿層可增加貼合狀態時的舒適度,同時可防止冷敷貼對皮膚表面造成貼痕,并且冷敷時通過和凝膠層的配合可進一步提升冷敷效果,經過滲透層的作用使藥物成分迅速穿透脂肪層,滲透到皮下組織,直達病灶部位,作用于患處,隔離墊的設計可使冷敷貼和皮膚形成微小的間隙,保證空氣循環,大大提高了醫用冷敷貼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醫用冷敷貼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醫用冷敷貼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醫用冷敷貼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醫用冷敷貼的限位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醫用冷敷貼的凝膠層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冷敷貼主體,2、透氣通孔,3、冷袋腔,4、限位桿,5、緩沖墊,6、隔熱層,7、拉伸帶,8、背襯層,9、耐磨層,10、軟綿層,11、粘貼帶,12、密封條,13、防水層,14、冰塊放置口,15、記錄板,16、滲透層,17、凝膠層,18、隔離墊,19、橡膠條,20、彈性底座,21、滑塊,22、移動導軌,23、篩網層,24、干燥層,25、薄荷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醫用冷敷貼,包括冷敷貼主體1、透氣通孔2、冷袋腔3、限位桿4、緩沖墊5、隔熱層6、拉伸帶7、背襯層8、耐磨層9、軟綿層10、粘貼帶11、密封條12、防水層13、冰塊放置口14、記錄板15、滲透層16、凝膠層17、隔離墊18、橡膠條19、彈性底座20、滑塊21、移動導軌22、篩網層23、干燥層24和薄荷層25,冷敷貼主體1的側面設置有透氣通孔2,且冷敷貼主體1的中部安裝有冷袋腔3,透氣通孔2設置有六個,其透氣通孔2等距分布在冷敷貼主體1的側面,且透氣通孔2和篩網層23內部相連通,可保證冷敷貼內外空氣良好的循環,使得冷敷貼內外保持較佳的通透性,限位桿4鑲嵌于冷袋腔3的內壁,且冷袋腔3的外側固定有隔熱層6,隔熱層6內側呈凹槽狀結構,且隔熱層6和冷袋腔3為一體化設計,延長冰塊的冷敷時間,提高冷敷貼的使用效果,緩沖墊5設置于冷袋腔3的底端,冷敷貼主體1的側面底側鑲嵌有拉伸帶7,且冷敷貼主體1的下方固定有背襯層8,拉伸帶7和冷敷貼主體1之間為縫接,其拉伸帶7設置有兩個,且拉伸帶7的最大拉伸距離為0-3cm,避免拉力過大對其造成損壞,耐磨層9設置于冷敷貼主體1的頂側,且耐磨層9的上下兩端安置有軟綿層10,耐磨層9的表面呈磨砂狀結構,其耐磨層9的厚度為0.1cm,且耐磨層9的底端和冷敷貼主體1相貼合,防水層13安裝于耐磨層9的中部,且防水層13的兩側鑲嵌有粘貼帶11,冰塊放置口14開設于防水層13的表面,且冰塊放置口14的內側固定有密封條12,密封條12的長度和冰塊放置口14的長度相等,且密封條12和冰塊放置口14之間為粘接,冰塊放置口14的兩側安置有記錄板15,滲透層16固定于背襯層8的外壁,且滲透層16的內側設置有凝膠層17,滲透層16的兩端安置有隔離墊18,隔離墊18呈長條狀結構,其隔離墊18設置有兩個,且隔離墊18的底端和滲透層16相貼合,可使冷敷貼和皮膚形成微小的間隙,保證空氣循環,滲透層16的內側呈窩蜂狀結構,且滲透層16的面積大于凝膠層17的面積,背襯層8的上下兩端設置有橡膠條19,限位桿4的頂端安裝有彈性底座20,且彈性底座20的頂端和滑塊21相連接,彈性底座20為軟質材料組成,且彈性底座20和滑塊21為一體化設計,滑塊21的頂端安裝有移動導軌22,滑塊21和移動導軌22之間為活動連接,且移動導軌22的長度為隔熱層6長度的二分之一,篩網層23設置于凝膠層17的內側,且篩網層23的底端固定有干燥層24,干燥層24的底側和薄荷層25相連接。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該醫用冷敷貼,在使用時先將粘貼帶11的外層撕取,隨后通過粘貼帶11將冷敷貼主體1貼附在皮膚表面,此時通過冰塊放置口14向冷袋腔3內放置冰塊,并且在冷腔袋3的外側設置有隔熱層6,可對放置在冷腔袋3內的冰塊進行隔熱,延長冰塊的冷敷時間,提高冷敷貼的使用效果,同時在冷腔袋3的內壁鑲嵌有限位桿4,可對冰塊進行限位,減少冰塊放置時產生的晃動,其限位桿4可隨移動導軌22進行左右移動,從而改變限位桿4之間的距離,適用于不同大小冰塊的使用,此時通過和凝膠層17的配合可進一步提升冷敷效果,經過滲透層16的作用使藥物成分迅速穿透脂肪層,滲透到皮下組織,直達病灶部位,作用于患處,由記錄板15可手動記錄冷敷的起始時間,并且通過薄荷層25散發薄荷氣息,增加使用者的舒適,通過透氣通孔2可保證冷敷貼主體1內外空氣良好的循環,使得冷敷貼內外保持較佳的通透性,避免對使用者的冷敷部位造成悶熱的情況,拉伸帶7的設計能夠增加冷敷貼的拉伸能力,避免因拉力過大對其整體結構造成損壞,使用時由軟綿層10可增加貼合狀態時的舒適度,同時可防止冷敷貼主體1對皮膚表面造成貼痕,大大提高了醫用冷敷貼的實用性。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