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新劑型的設計和制備,提供了一種在體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組成、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淋巴道轉移是影響惡性腫瘤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腫瘤細胞在早期即可進入淋巴系統而擴散,通過淋巴管側支循環進入非所屬淋巴結或遠離原發灶的淋巴結,形成所謂跳躍式轉移,使外科手術的應用受到限制。區域淋巴結對放療的敏感性低于原發灶,全身化療對轉移淋巴結的療效不佳,原因在于常規劑型的化療藥物不易轉運至淋巴結。由于治療淋巴結轉移灶的療效直接影響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所以針對淋巴結轉移灶的靶向越來越受到重視。淋巴結已成為腫瘤化療中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靶器官。
利用大分子物質和微粒易被淋巴系統吞噬的特性設計新型給藥系統使淋巴靶向得以實現。目前所用藥物載體有乳劑、活性炭、環糊精、脂質體、微球、樹狀大分子、納米結晶等,它們與化療藥物或成像物質的結合方式有化學鍵、乳化、吸附、包合、包封等。雖然這些藥物載體與小分子藥物相比具有明顯的淋巴靶向性,但是同時這些載體的體外儲存穩定性和體內稀釋穩定性較差,生理環境下維持有效的藥物包載和載體完整性的能力也不明確。
納米結晶(nanocrystals)也稱為納米晶或納米混懸液,是以少量表明活性劑或聚合物為穩定劑,通過自組裝或粉碎技術制備的一種亞微膠體分散系,其粒徑在1-100nm之間,因此也具有良好淋巴靶向功能。相比于其它給藥系統,納米晶體直接由藥物形成,具有載藥量高、易工業化生產、制備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同時還能應用于多種給藥途徑,如皮下注射、靜脈注射、口服給藥、經皮給藥等。
納米晶體本身具有較高的活性,非常不穩定,滿足一定激活條件時,就會釋放出過剩的自由能,粒子長大,從而也將失去納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性。目前制備藥物納米結晶有自下而上(體外自組裝技術)和自上而下(破碎技術)兩種基本工藝,因為體外自組裝技術種類有一些無法克服的缺陷,如有機溶劑殘留、制劑物理穩定性差、易發生奧式熟化等,因此破碎技術在醫藥行業中應用相對廣泛,但是由于在破碎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能量,可能產生晶型轉化現象。因此與其他給藥系統相比,納米晶體也具有體外穩定性差、體內穩定性難于控制、制備技術會影響制劑的穩定性且難于放大的缺陷。因此對納米晶體的制備產生了困難,阻礙了臨床應用。
以上所述的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新型給藥系統,給藥方式可以選擇組織間隙給藥、粘膜給藥、血管給藥、消化道給藥等。其中,組織間隙給藥也稱為間質給藥,當給藥系統進行皮下、肌內、瘤周、瘤內等組織間隙給藥時同時具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的轉運和攝取,由于內皮細胞間連接松散,常有許多開放的間隙存在,載藥系統可通過毛細淋巴管內皮細胞間間隙和內皮細胞的胞飲及吞噬作用進入毛細淋巴管內,然后通過淋巴引流到達區域淋巴結。由于這種給藥方式在淋巴靶向方面的優勢,成為了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給藥系統最為常見的給藥方式。迄今為止,fda共批準過三種用于淋巴靶向的制劑,分別為1974年批準的硫膠體、1981年批準的異硫藍和2013年批準的lymphoseek。國內僅有重慶萊美藥業的納米炭混懸注射液(卡納林)批準上市。這四種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已上市制劑的給藥方式均選擇的是瘤內或瘤周組織間隙給藥。
米托蒽醌(mitoxantrone)是廣泛應用于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等科研方面的科研試劑。同時也是一種抗生素類抗腫瘤藥物,其結構及抗癌作用與阿霉素相近,其無氨基糖結構,不產生自由基,且有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可以殺滅任何細胞周期的腫瘤細胞,增殖與非增殖細胞均受到抑制,因此其抗腫瘤活性相當或略高于阿霉素,明顯高于環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長春新堿和阿糖胞苷,抗癌譜廣。米托蒽醌原料藥粉末和溶液均具有顏色,原料藥粉末外觀為紫褐色粉末,于水溶液中呈深藍色,于濃硫酸中呈深紫紅色。已上市的注射用鹽酸米托蒽醌為溶液劑,給藥途徑為靜脈注射,適應癥為主要用于惡性淋巴瘤、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國內外均無已上市并且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米托蒽醌及其鹽類的藥物制劑上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多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能夠在體生物自組裝成納米晶體的溶液型注射劑的處方組成、制備方法、給藥方式和設計原理。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其組分按照質量體積比(g/ml)含有米托蒽醌或米托蒽醌鹽類:0.05%-5%,滲透壓調節劑:0.1-10%,其余為溶劑。
優選的,還含有緩沖劑:0.01-0.1%、抗氧劑:0.01-0.1%、吸附劑:0.05-1%,填充劑:0-20%。
優選的,注射劑中米托蒽醌或米托蒽醌鹽類濃度范圍為0.1%到1%。
ph范圍為2.0到6.0。
優選的,ph范圍為3.5到5.5。
滲透壓范圍為285到2317mmol/kg。
優選的,滲透壓范圍為307到1503mmol/kg。
優選的,米托蒽醌鹽類采用鹽酸米托蒽醌、草酸米托蒽醌、硫酸米托蒽醌、磷酸米托蒽醌、醋酸米托蒽醌、枸櫞酸米托蒽醌中的一種或幾種。
生物自組裝納米晶在生理條件下粒徑范圍為1-1000nm。
優選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在生理條件下粒徑范圍為10-100nm。
優選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在生理條件下粒徑范圍為30-60nm。
優選的,注射劑類別分為小水針或粉針劑,小水針中填充劑為0,粉針劑中填充劑為大于0小于等于20%。
優選的,所述滲透壓調節劑采用氯化鈉、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甘油、peg、磷酸鹽、枸櫞酸鹽、采用上述一種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
優選的,所述的緩沖劑采用醋酸、醋酸鈉、枸櫞酸、枸櫞酸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優選的,所述的抗氧劑采用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硫代硫酸鈉、依地酸二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優選的,所述的填充劑采用單糖類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或脫氧核糖、或者采用二糖類的蔗糖、海藻糖、麥芽糖、乳糖、或者采用聚合糖類的甘露醇、山梨醇、乳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優選的,所述吸附劑為活性炭。
優選的,實現淋巴靶向功能后,淋巴結會產生肉眼可見的藍色。
優選的,實現淋巴靶向功能后,腫瘤轉移淋巴結縮小或恢復正常大小。
優選的,其中給藥注射劑為溶液型,米托蒽醌或其鹽類以完全溶解的分子形式存在。
優選的,溶液型注射劑間質給藥后,在注射部位自組裝成納米晶體。
優選的,實現淋巴靶向功能給藥方式為間質注射給藥。
優選的,包括皮下間質注射、肌肉間質注射、肌肉間質注射、粘膜下間質注射、腹腔間質注射、組織內間質注射、組織周間質注射,或者采用上述幾種給藥方式的組合。
一種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制備方法,所述的注射劑為小水針類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包含如下制備流程: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米托蒽醌或米托蒽醌鹽類,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過濾,過濾器孔徑為0.22μm,無菌分裝封口。
優選的,所述注射劑為粉針類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包含如下制備流程: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米托蒽醌或米托蒽醌鹽類,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加入甘露醇溶解后,經冷凍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干燥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用凍干粉,使用前水化振搖后可間質注射給藥,水化介質選擇注射用水、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本發明中的質量體積百分比均指的是g/ml。
本發明選擇鹽酸米托蒽醌作為生物自組裝納米晶體的活性成分,鹽酸米托蒽醌在本品制備形成的酸性條件下以水溶性良好的鹽酸鹽形式存在。
(1)酸性條件的ph值對注射劑體內自組裝納米晶行為有關鍵的影響,當注射劑的ph范圍在2.0到6.0之間時,以間質注射作為給藥方式,間質部位的特點是存在ph7.4的體液,在生理條件ph環境,鹽酸米托蒽醌的鹽酸基團被中和后還原成為米托蒽醌,從而溶解度降低產生納米晶析出的現象。當注射劑的ph值小于2.0,ph7.4的體液不能實現中和作用,從而無法有效產生納米晶;當注射劑的ph值大于6.0,注射液中鹽酸米托蒽醌產生不穩定的析出現象,影響注射劑的質量。經過有效的處方優化,確定當注射劑的ph值范圍在3.5到5.5之間時,ph7.4體液的中和作用發揮的最充分,能夠在間質部位快速形成大量滿足淋巴靶向功能的納米晶。
(2)間質部位體液量少,因此給藥濃度顯著影響納米晶的生成量和生成速度。本發明的最適給藥濃度范圍為0.05-5%(g/ml,w:v),低于給藥濃度范圍,間質注射后在生理條件下難于形成具有靶向能力的納米晶體,高于給藥濃度范圍,對淋巴系統會產生毒副作用。
(3)間質部位體液循環速度較慢,間質部位注射的藥物進入淋巴系統的動力主要來自于間質部位和淋巴系統的滲透壓差異,低滲注射劑不利于藥物通過毛細淋巴管間隙引流至淋巴系統,因此注射劑等滲或偏高滲有利于自主裝納米晶的淋巴引流。本發明中適合的滲透壓范圍為285到2317mmol/kg,最適的滲透壓范圍為307到1503mmol/kg,當滲透壓小于285mmol/kg時,淋巴引流動力不足,當滲透壓大于2317mmol/kg,在注射劑中滲透壓調節劑濃度過高,產生注射部位刺激性。
間質注射部位體液量少、ph值7.4、循環速度較慢,正因為這樣的生理條件特征,在適當的注射劑ph值、適當的給藥濃度和適當的滲透壓,鹽酸米托蒽醌脫去鹽酸基團后水溶性降低,在間質部位自組裝成為粒徑大于30nm、小于60nm的納米晶體,淋巴管內皮細胞間存在一定交疊間隙,小分子藥物和粒徑小于20nm的納米粒子,皮下注射后會在注射部位產生彌散效果,粒徑在20nm到100nm的范圍內,能通過淋巴管內皮細胞間隙,產生良好的淋巴靶向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鹽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中鹽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58%,測定ph值為3.5,滲透壓為196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5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淺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顯著下降或恢復正常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沒有顯著毒性。
實施例2
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鹽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無菌分裝封口。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中鹽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57%,測定ph值為3.5,滲透壓為938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5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顯著下降或恢復正常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沒有顯著毒性。
實施例3
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草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無菌分裝封口。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中草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056%,測定ph值為5.5,滲透壓為1503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4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淺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有一定的下降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沒有顯著毒性。
實施例4
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硫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無菌分裝封口。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中硫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5.44%,測定ph值為3.5,307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6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恢復至正常大小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有顯著毒性。
實施例5
粉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制備工藝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除填充劑以外的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鹽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加入甘露醇溶解后,經冷凍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干燥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用凍干粉,使用前水化振搖后可間質注射給藥。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粉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冷凍干燥后表面光滑無塌陷,無皺縮。注射用水水化后形成鹽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其中鹽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52%,測定ph值為3.5,滲透壓為938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4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顯著減小或恢復至正常大小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沒有顯著毒性。
實施例6
粉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制備工藝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除填充劑以外的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磷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加入蔗糖溶解后,經冷凍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干燥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用凍干粉,使用前水化振搖后可間質注射給藥。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粉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冷凍干燥后表面出現塌陷和皺縮。注射用水水化后形成磷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其中磷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499%,測定ph值為5.5,滲透壓為307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55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顯著減小或恢復至正常大小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沒有顯著毒性。
實施例7
粉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制備工藝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除填充劑以外的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醋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加入海藻糖溶解后,經冷凍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干燥的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用凍干粉,使用前水化振搖后可間質注射給藥。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粉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冷凍干燥后表面出現塌陷和皺縮。注射用水水化后形成醋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其中醋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52%,測定ph值為3.5,滲透壓為1503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6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顯著減小或恢復至正常大小且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沒有顯著毒性。
本發明中1000支指的是制備出的注射劑分成1000份。
對比例1
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鹽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無菌分裝封口。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中鹽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0.01%,測定ph值為6.83,滲透壓為196mmol/kg。皮下間質給藥后僅轉移的一級淋巴結呈淡藍色且肉眼較難分辨。對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沒有顯著影響。
對比例2
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的處方及1000支的用量如下:
稱取適量的原輔料,向濃配罐中加入處方量70%注射用水,加入處方量的輔料,攪拌約15分鐘使溶解,再加入鹽酸米托蒽醌,攪拌約20分鐘使溶解,投入活性炭,于40-60℃攪拌吸附20分鐘。濃配液經3μm不銹鋼折疊濾芯過濾后轉至稀釋罐中,補加注射用水至配液總量,攪拌10分鐘。藥液經兩支串聯的除菌過濾器(孔徑為0.22μm)過濾,無菌分裝封口。
由該處方工藝制備的小水針型生物自組裝納米晶注射劑中鹽酸米托蒽醌的濃度為10.34%,測定ph值為1.66,滲透壓為196mmol/kg。在間質生物條件下自組裝納米晶的粒徑為120nm。皮下間質給藥后,轉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淋巴結呈肉眼可見的深藍色,各級轉移淋巴結的重量和體積顯著減小或恢復至正常大小,但是對注射部位和淋巴細胞有顯著毒性。
對照例
1.對照溶液劑的制備
選擇異硫藍溶液劑(ib)作為對照溶液劑,處方和制備工藝如下:
處方:
制備工藝:
稱取處方量的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和氯化鈉,加入處方量80%的注射用水,攪拌約15min使溶解,再加入處方量ib,攪拌約20min使溶解,投入藥用炭,于50℃攪拌吸附20min。濃配液經3μm炭棒過濾后轉至稀配罐中,沖洗并合并沖洗液。補加注射用水至稀配罐內藥液體積達到規定量后,攪拌約10min。取樣檢測性狀、ph和含量。中間體檢驗合格的藥液經0.22μm微孔濾膜過濾,取樣檢驗可見異物。可見異物檢驗合格的藥液充氮、灌封,每支5.1±0.1ml。121℃滅菌15min。檢漏,燈檢,貼標,包裝,即得成品。
2.對照納米制劑的制備
選擇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mih-lip)作為對照納米制劑,處方和制備工藝如下:
處方:
制備工藝:
采用薄膜法制備mih-lip:分別城區大豆卵磷脂、膽固醇,溶解于5ml無水乙醚中,抽真空旋轉至無水乙醚全部去盡,加入適量磷酸鹽緩沖液,水化,得到均勻淡黃色乳液,轉入聚丙烯離心管,離心管放置在冰浴探頭超聲,3min(工作50s,間歇10s)。將此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倒入裝有已稱重的鹽酸米托蒽醌原底燒瓶中,37℃旋轉至生成均勻的藍黑色膠體溶液。4℃保存備用。
3.粒徑測定
使用生理鹽水模擬體內生理環境,將鹽酸米托蒽醌生物自組裝注射劑(mih-injection)置于生理環境中,以粒徑為考察指標,檢測其生物條件下自組裝情況。由于鹽酸米托蒽醌(mih)比較特殊,傳統的粒徑檢測手段如馬爾文粒度儀等不能準確檢測出其粒徑范圍,而透射電鏡等檢測方法需要干燥的樣品來進行檢測,均不能完整的模擬在體環境的真實自組裝形態,故而我們選擇原子力顯微鏡,對其生理條件下自組裝納米粒的形態進行表征,結果表明,mih在生理條件下可自組裝成粒徑在60nm左右的納米粒子,形態圓整,分散均勻,粒度一致。而在酸性條件下,粒徑約為10nm。
4.ib粒徑的測定
按照上述方法,將同等濃度的ib溶液置于生理條件下,原子力顯微鏡對其粒徑及形貌進行測定,試驗結果顯示,ib在生理條件下,單個粒子的粒徑為10nm到20nm,粒度均勻,形貌圓整。
5.mih-lip粒徑的測定
使用馬爾文粒度測定儀,對對照制劑mih-lip的粒徑進行測定。試驗結果顯示,mih-lip的粒徑為140nm左右。
6.ph值考察
6.1.ph值對藥物穩定性的影響
以鹽酸米托蒽醌作為模型藥物,分別調節的注射液的ph值為1.5,2.0,2.5,3.5,4.5,5.5,6.0,6.5,7.0,在調節ph值1小時后利用0.22μm的濾膜過濾后測定藥物的含量,當ph值在1.5和6.0之間時,藥物含量在98.45±0.61%~101.72±0.20%,當ph值為6.5和7.0使,藥物含量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下降,分別為83.76±0.53%和75.38±0.22%,說明注射液的ph值大于6.0時,注射液中藥物出現了不穩定析出的現象。
6.2.ph值對藥物靶向能力的影響
以鹽酸米托蒽醌作為模型藥物,分別調節的注射液的ph值為1.5,2.0,2.5,3.5,4.5,5.5,6.0,選擇間質注射的給藥方式,于昆明種小鼠腳掌皮下注射,在預設時間點,將小鼠脫頸椎致死,摘取小鼠一、二、三級淋巴結,觀察其染色情況。當ph值小于2.0時,僅有一級淋巴結能夠染色。當ph值在2.0~6.0之間時,三級淋巴結能染色,但是ph值為2.0,2.5和6.0時,第三級淋巴結藍色較淺,在ph值3.5~5.5之間時,三級淋巴結均能染色,且為深藍色。
7.滲透壓考察
7.1.滲透壓對注射部位刺激性的影響
以鹽酸米托蒽醌作為模型藥物,分別調節的注射液的滲透壓值分別為112,196,285,307,1503,2317,3011mmol/kg,選擇間質注射的給藥方式,于昆明種小鼠腳掌皮下注射,在預設時間點,將小鼠脫頸椎致死,摘取小鼠給藥部位進行h&e染色,評價局部刺激性,當注射液的滲透壓是3011mmol/kg,出現紅腫現象,h&e染色結果顯示具有局部的刺激性,其他滲透壓值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局部刺激性。
7.2.滲透壓對藥物靶向能力的影響
以鹽酸米托蒽醌作為模型藥物,分別調節的注射液的滲透壓值分別為112,196,285,307,1503,2317,3011mmol/kg,選擇間質注射的給藥方式,于昆明種小鼠腳掌皮下注射,在預設時間點,將小鼠脫頸椎致死,摘取一、二、三級淋巴結,觀察其染色情況。當滲透壓值小于285mmol/kg時,僅有一級淋巴結能夠染色。當滲透壓值在,285~2317mmol/kg之間時,三級淋巴結都能夠染色,但是滲透壓值為285和2317mmol/kg時,第三級淋巴結藍色較淺,在ph值307~1503mmol/kg之間時,三級淋巴結均能染色,且為深藍色。
8.間質給藥后的淋巴靶向能力的考察
對這一新型生物體內自組裝納米藥物遞送體系的淋巴靶向能力進行考察,選擇間質注射的給藥方式,于昆明種小鼠腳掌皮下注射鹽酸米托蒽醌生物自組裝注射液(mih-injection)20μl。在預設時間點,將小鼠脫頸椎致死,摘取小鼠一、二、三級淋巴結,觀察其染色情況,并用hplc對淋巴結中mih的含量進行測定。試驗結果表明,mih-injection經間質給藥后,由藥時曲線下面積(auc)和最大峰濃度(cmax)可知,對一級淋巴結(plns)、二級淋巴結(ilns)和三級淋巴結(rlns)靶向效果良好,以血液中藥物含量做參考(血液中未檢測到藥物存在),靶向效率可達到100%,即通過間質給藥自組裝后的粒徑能滿足全部進入淋巴系統而不進入血液循環。
表1.mih-injection皮下注射后在淋巴結的藥動學參數
注釋:plns:popliteallymphnodes腘淋巴結
ilns:iliaclymphnodes髂淋巴結
rlns:renallymphnodes腎淋巴結
auc(藥時曲線下面積)
cmax(最大峰濃度)
同時,分別以ib和mih-lip作為對照制劑,探索了不同粒徑因素對給藥系統淋巴靶向能力的影響。選擇間質注射ib(20nm)、mih-injection(60nm)和mih-lip(130nm),注射兩個小時后,試驗結果如下表2。說明鹽酸米托蒽醌生物自組裝納米晶賦予了鹽酸米托蒽醌藥物分子一定的粒徑,使其具備了優于脂質體的淋巴靶向能力,而由于普通注射液的淋巴靶向能力。
表2.具有不同粒徑的制劑的淋巴靶向能力
注釋:plns:popliteallymphnodes腘淋巴結
ilns:iliaclymphnodes髂淋巴結
rlns:renallymphnodes腎淋巴結
9.淋巴靶向速度考察
昆明種小鼠9只,隨機分成三組:mih-injection組、mih-lip組、ib組。每組3只,分別于小鼠腳掌皮下給藥。給藥后10min將小鼠脫頸椎致死,解剖取出一、二、三級淋巴結,觀察染色效果。試驗結果顯示,mih-injection的三級淋巴結染色程度均深于ib組和mih-lip組,效果均良好,淋巴結示蹤效果良好,mih-injection與mih-lip比較更具有淋巴結示蹤優勢,探討其原因可能是溶液的流動性優于脂質體的流動性導致。
10.轉移淋巴結治療效果的考察
10.1.局部間質給藥對對淋巴轉移瘤的抑制效果考察
對局部給藥方案下,不同療程一、二級淋巴結大小進行比較,分別考察淋巴結的質量和體積兩個指標。結果見表3,分析該組數據可得出結論,mih-injection對淋巴轉移癌的抑制效果明顯,各級淋巴轉移瘤體積和重量出現明顯的縮小,并且其療效與化療周期有關。mih-injection局部給藥對轉移的二級淋巴瘤的抑制作用與對轉移的一級淋巴瘤的抑制作用差異不顯著(p>0.05)。
表.3局部注射組不同療程淋巴結大小的比較
注:
phaseⅰ:化療第一周期
phaseⅱ:化療第二周期
phaseⅲ:化療第三周期
phaseⅳ:化療第四周期
mplns:mestastaticpopliteallymphnodes腘淋巴結
milns:mestastaticiliaclymphnodes髂淋巴結
v:體積
m:質量
10.2.局部給藥方案與靜脈給藥方案對淋巴轉移瘤的抑制效果的比較
設計不同的給藥方案,通過比較局部注射與靜脈注射mih-injection在不同的給藥周期對淋巴瘤的治療效果。以下為局部給藥組和靜脈給藥組實驗數據列表,由結果可知局部給藥的治療方式比較全身靜注而言,對淋巴瘤的抑制作用程度大,起效快。
表4.局部注射與靜注組不同療程淋巴結大小的比較
注:
phaseⅰ:化療第一周期
phaseⅱ:化療第二周期
phaseⅲ:化療第三周期
phaseⅳ:化療第四周期
mplns:mestastaticpopliteallymphnodes腘淋巴結
milns:mestastaticiliaclymphnodes髂淋巴結
v:體積
m: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