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瘧疾是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傳播,少數病例可因輸入帶瘧原蟲的血液或經母嬰傳播后發病。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鐘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面色潮紅,皮膚干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后,又開始重復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目前,臨床上治療瘧疾通常以氯喹與伯氨喹聯合治療為主。雖見效快,但停藥后易復發。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治療瘧疾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制簡便、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蘭花參10-30份、馬鞭草5-25份、茉莉花5-25份、大葉桉葉5-20份、墓頭回5-25份、辣蓼草5-25份、荷葉5-20份、桂圓5-25份、灰樹花5-25份、蓽茇5-20份、一年蓬5-25份、倒扣草5-25份、小飛揚草5-25份、蜢臂蘭5-20份、白花菜5-25份、回回蒜5-25份、燕窩5-20份、崖棕根5-25份、蘆竹根5-25份、燈臺蓮5-20份、半截葉5-25份、野鴉椿子5-25份、甘草5-15份。
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蘭花參20份、馬鞭草15份、茉莉花15份、大葉桉葉10份、墓頭回15份、辣蓼草15份、荷葉10份、桂圓15份、灰樹花15份、蓽茇10份、一年蓬15份、倒扣草15份、小飛揚草15份、蜢臂蘭10份、白花菜15份、回回蒜15份、燕窩10份、崖棕根15份、蘆竹根15份、燈臺蓮10份、半截葉15份、野鴉椿子15份、甘草10份。
祖國醫學認為瘧疾主要是感受“瘧邪”,其發病與正虛抗邪能力下降有關,誘發因素則與外感風寒、暑濕、飲食勞倦有關。故治療時應以益氣養血、補虛扶正辟穢、疏風散寒、清熱解暑濕、解毒殺蟲截瘧為主。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灰樹花益氣健脾、補虛扶正,燕窩養陰潤燥、益氣補中、化痰止咳,茉莉花理氣止痛、辟穢開郁,崖棕根益氣養血、活血調經,此四味藥合用具有益氣養血、補虛扶正辟穢之功,共為君藥。蘭花參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桂圓益氣養血、開胃益脾、安神益智,大葉桉葉疏風發表、祛痰止咳、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荷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野鴉椿子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白花菜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倒扣草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熱解表,小飛揚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此八味藥共為臣藥。一方面輔助君藥益氣養血;另一方面作為臣藥,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暑利濕的功效。馬鞭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蓽茇溫中散寒、下氣止痛,蘆竹根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蜢臂蘭滋陰清熱、生津止渴,墓頭回燥濕止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辣蓼草健脾化濕、活血解毒、截瘧,一年蓬消食止瀉、清熱解毒、截瘧,回回蒜祛濕消腫、截瘧殺蟲、解毒退翳,燈臺蓮燥濕化痰、熄風止痙、消腫止痛,半截葉祛風濕、補肝腎、活血調經、殺蟲截瘧,此十味藥具有滋陰清熱、解毒殺蟲截瘧之功,共為佐藥。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為使藥。此方諸藥合用,君臣協力,臣使共輔,具有益氣養血、補虛扶正辟穢、疏風散寒、清熱解暑濕、解毒殺蟲截瘧的功效,對瘧疾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
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和中藥品不良反應(adr)安全性評價,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8.75%,治愈率9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蘭花參20g、馬鞭草15g、茉莉花15g、大葉桉葉10g、墓頭回15g、辣蓼草15g、荷葉10g、桂圓15g、灰樹花15g、蓽茇10g、一年蓬15g、倒扣草15g、小飛揚草15g、蜢臂蘭10g、白花菜15g、回回蒜15g、燕窩10g、崖棕根15g、蘆竹根15g、燈臺蓮10g、半截葉15g、野鴉椿子15g、甘草10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蘭花參15g、馬鞭草25g、茉莉花10g、大葉桉葉20g、墓頭回5g、辣蓼草25g、荷葉12g、桂圓20g、灰樹花5g、蓽茇15g、一年蓬10g、倒扣草20g、小飛揚草5g、蜢臂蘭15g、白花菜10g、回回蒜20g、燕窩5g、崖棕根25g、蘆竹根10g、燈臺蓮20g、半截葉5g、野鴉椿子25g、甘草12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蘭花參25g、馬鞭草10g、茉莉花20g、大葉桉葉5g、墓頭回25g、辣蓼草10g、荷葉20g、桂5g、灰樹花25g、蓽茇12g、一年蓬20g、倒扣草5g、小飛揚草25g、蜢臂蘭12g、白花菜20g、回回蒜5g、燕窩15g、崖棕根10g、蘆竹根20g、燈臺蓮5g、半截葉25g、野鴉椿子10g、甘草8g。
實施例4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蘭花參10g、馬鞭草20g、茉莉花5g、大葉桉葉15g、墓頭回10g、辣蓼草20g、荷葉5g、桂圓25g、灰樹花10g、蓽茇20g、一年蓬5g、倒扣草25g、小飛揚草10g、蜢臂蘭20g、白花菜5g、回回蒜25g、燕窩12g、崖棕根20g、蘆竹根5g、燈臺蓮15g、半截葉10g、野鴉椿子20g、甘草5g。
實施例5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蘭花參30g、馬鞭草5g、茉莉花25g、大葉桉葉12g、墓頭回20g、辣蓼草5g、荷葉15g、桂圓10g、灰樹花20g、蓽茇5g、一年蓬25g、倒扣草10g、小飛揚草20g、蜢臂蘭5g、白花菜25g、回回蒜10g、燕窩20g、崖棕根5g、蘆竹根25g、燈臺蓮12g、半截葉20g、野鴉椿子5g、甘草15g。
為了更好的考察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用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治療效果進行臨床實驗。
一、臨床病例選擇:挑選80例瘧疾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5~70歲。
二、診斷依據:
1、發作時寒戰,高熱,汗出熱退,每日或隔日而作,或三日一次。伴有頭痛身楚,惡心嘔葉,發作后口唇出現瘡疹等癥,或者但寒不熱,或但熱不寒,寒熱不清;
2、疫瘧重癥可出現持續高熱,頸項強直,抽搐,昏迷等癥,相當于惡性瘧;
3、多發于夏秋季節和流行地區,或有輸血史。反復發作后可出現貧血和脾臟腫大;
4、寒戰時,未稍血液涂片或骨髓片可找到瘧原蟲。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病久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降低。
三、用法用量:用法用量:采用實施例1所給出的中藥組合物,將中藥組合物按傳統的水煎法煎煮兩遍,取汁約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五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四、療效標準:
1、治愈:癥狀消失,血涂片未見瘧原蟲;
2、有效:癥狀控制或減輕,血涂片可見或未見瘧原蟲;
3、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惡化。
五、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2-5個療程,痊愈74例,隨訪未見復發;有效5例,無效1例。治療期間對中藥品臨床引起各類型的過敏反應、疑為藥物引起人體各系統、器官、組織的功能和形態方面的異常、疑為藥物引起癌癥等致突變反應、藥物的依賴性以及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其他不良反應進行了評價,即中藥品不良反應(adr)評價,未發生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常某,男,29歲。3天前出現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5分鐘,體溫達40℃,面色潮紅,皮膚干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3小時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體溫降至正常。經過一段間歇期后,又開始重復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血涂片見瘧原蟲。診斷為:瘧疾。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2個療程,癥狀消失,血涂片未見瘧原蟲。
病例2:
岳某,女,43歲。突然出現持續寒戰、高熱,汗出熱退,每日發作,伴有頭痛面赤,惡心嘔吐,口苦,神倦乏力。診見:舌苔薄白,脈弦。寒戰時,未稍血液涂片可找到瘧原蟲,血白細胞總數或偏低。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3個療程,退燒,頭痛,惡心嘔吐消失,繼續服用2個療程,所有癥狀完全消失,血涂片未見瘧原蟲,治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