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組合藥。
背景技術:
痛風是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及尿酸排泄減少并以高尿酸血癥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臨床上痛風發病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為主,慢性痛風性關節炎較少。目前,痛風發病多與嗜好富含海類產品有直接關系,臨床上發病部分以第一跖趾關節多見,急性期表現關節處紅腫熱痛,疼痛嚴重時患者無法行走,慢性痛風多由于急性痛風發展而來,西醫治療方法常給予口服藥物或者住院輸液,以緩解疼痛。慢性期運用西藥治療如別嘌呤,效果顯著,并且近些年來隨著現代醫學不斷發展,對痛風藥物研究狀況呈增長趨勢,同時,出現更多治療痛風的新藥,對不同類型的痛風有較強的治療作用。盡管如此,西醫學卻不能從根本上治愈痛風,容易反復,雖然不像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等需要終身服藥,但是影響患者工作及情緒。痛風屬于中醫學中“痹癥”等范疇,黃偉斌認為痛風為本虛標實之證,急性期以標實為主,病位在脾肝,病機為風寒濕熱邪所致,感受風寒濕熱之邪,侵襲肢體關節,風濕熱邪氣滯留關節致肢體關節部位經絡痹阻不通,氣血不行,引發關節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因而,可以選用中醫治療,如中藥內外治療、針灸外治等方法,臨床效果更確切顯著,不易復發。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組合藥,能夠有效的降低尿酸指標,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組合藥,由以下原料制備而成:
蒼術10g、黃柏8g、川牛膝10g、薏苡仁15g、茯苓10g、當歸12g、丹參15g、姜黃10g、郁金10g、鬼箭羽15g乳香10g、皂角刺10g、土茯苓15g、炙甘草6g。
本發明以清熱燥濕、利水滲濕,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祛風解毒為治療指導原則。本發明中蒼術、黃柏,川牛膝、薏苡仁是四妙散方,既能清熱燥濕,又能利水滲濕,是祛除濕熱之邪主要組成部分;當歸,丹參,姜黃,郁金、鬼箭羽,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此幾味藥是疏通經絡之主藥,又是緩解疼痛必不可或缺部分;乳香、皂角刺,炙甘草,土茯苓既能消腫,又能祛風解毒。現代藥理學研究黃柏有抑菌功效,牛膝有鎮痛、抗炎等功效,薏苡仁有鎮靜、解熱功效,更能證實四妙散方具有很好治療痛風的作用。由此觀其本發明以經方四妙散為基礎方并根據臨床觀察所得,療效顯著。尤其治療反復發作的慢性痛風病人人群,療效更明顯。患者血尿酸指標正常,其它基本癥狀緩解,并且其余各項檢查指標優于對照組。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病例,中年痛風患者6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治療組(34例)。對照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45-55歲,平均年齡(47.80±2.25)歲。治療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46-54歲,平均年齡(49.00±1.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美國風濕病協會關于痛風性關節炎的分類標準(1977年)擬定診斷標準,關節滑囊液中查見尿酸鹽結晶,或實驗設備如偏振光顯微鏡等檢查含有尿酸鹽結晶,此為診斷痛風金標準。具備下列臨床、實驗室和x線征象等12項中的6項者:①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以上;②炎癥表現在1天內達高峰;③單關節炎發作;④患者關節皮膚呈暗紅色;⑤第一跖趾關節疼痛或腫脹;⑥單側發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⑦單側發作累及跗骨關節;⑧有可疑痛風石;⑨高尿酸血癥;⑩x線顯示關節非對稱性腫脹;輥輯訛x線顯示骨皮質下囊腫不伴骨質侵蝕;輥輰訛關節炎發作期間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
對照組別嘌呤藥物治療痛風,.口服,每天1~3次,每天100mg逐漸增加劑量,嚴重者可增至每天700~900mg,直到血清尿酸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
治療組在應用別嘌呤或促尿酸排泄藥物治療痛風時,亦可同時給予本品以預防發作中藥組合方,具體藥物組成包括:蒼術10g、黃柏8g、川牛膝10g、薏苡仁15g、茯苓10g、當歸12g,丹參15g,姜黃10g,郁金10g、鬼箭羽15g乳香10g、皂角刺10g,土茯苓15g,炙甘草6g,,1劑/d,水煎取汁300ml,早、晚各溫服1次,于飯前30min服用,4周治療為一個療程。
痛風發作時,以血尿酸升高為主,同時常常伴隨白細胞、血沉及c反應蛋白異常,故選取這幾項指標為臨床觀察標準;并對患者關節疼痛及關節功能在治療前、治療后分別對關節功能分級進行評分。
療效評定標準:
血尿酸、尿尿酸與治療前比例高于30%,即為顯效;患者癥狀基本消失,血尿酸、尿尿酸與治療前比較下降>10%并低于30%,但沒有達正常水平,即為有效;血尿酸、尿尿酸與治療前比較下降<10%,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中醫癥狀與體征積分評定中醫癥狀與體征積分評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痛風及慢性腎炎相關章節制定,于治療前、治療后分別進行關節疼痛及關節功能評分如下。
關節疼痛:
無癥狀,0分;
輕度關節疼痛,活動后加重,1分;
中度關節疼痛重,壓痛明顯,2分;
重度關節疼痛,疼痛劇烈,壓痛極明顯;3分
關節功能:
無功能障礙,0分;
臨床研究關節功能輕度受限,1分;
關節功能明顯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不能從事一般活動,2分;
關節功能嚴重受限,生活不能自理,3分;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即
結果
兩組療效對比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顯效23例,有效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6%(33/34);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6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7.5%(28/32);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療效對比
治療前后兩組尿酸及常規指標對比
治療前治療組血尿酸、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分別為(520.45±48.23)umol/l、(10.25±1.33)×0^9/l、(24.39±3.45)%,(17.74±2.38)mg/l對照組血尿酸、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分別為(526.37±60.8)umol/l、(11.20±1.86)×10^9/l、.(2.77±5.51)%,(18.76±4.11)mg/l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治療組血尿酸、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分別為(386.50±118.40)umol/l、(5.25±0.44)×10^9/l、.(12.07±2.74)%,(05.18±1.29)mg/l。對照組血尿酸、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分別為(457.68±104.54)umol/l、(9.07±0.14)×10^9/l、.(14.80±6.21)%,(08.39±2.85)mg/l。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注:以上指標治療前對照組與治療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指標治療后對照組與治療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后兩組關節疼痛評分及關節功能評分指標對比
治療前治療組關節疼痛評分及關節功能評分別為1.02±0.11,14.31±4.35。對照組關節疼痛評分及關節功能評分別為1.24±0.31,13.25±7.27。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功能評分為0.61±0.03,7.42±2.52。對照組關節疼痛評分及關節功能評分為0.84±0.31,5.03±2.4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注:治療前對照組與治療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與治療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