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新型注射器。
背景技術:
注射器是常見的醫療器械之一。參考圖1所示,注射器一般包括針帽1、針頭2、筒體3及活塞4,針帽1與針頭2扣合配合。
參考圖2所示,現有的針頭,從上至下依次為穿刺部211、連接部212、變徑部213、等徑部214及外凸部215。其中,穿刺部211通過連接部212與變徑部213密閉連接,變徑部213便于針帽1扣合,等徑部214用于給針帽扣合過程中限位,外凸部215便于針頭從筒體上拆卸。
注射器在使用過程中,一般是不允許針帽回套的(即禁止針帽脫離針頭后再次將針帽扣合于針頭上)。
而靜脈注射卻是一個例外。因為靜脈注射的一般過程包括在配藥室配藥,將配藥后的注射器置于托盤并拿到病房中,然后給病人靜脈注射,最后將注射器丟棄。但是,為避免注射器在從配藥室轉移到病房的過程中針頭受到污染,操作規程要求必須在配藥完成后進行回套,使針頭的穿刺部處于針帽密閉的空腔中。所以在回套過程中醫護人員被刺傷的風險大大提高。
作為回套過程中另一個風險在于,現有的穿刺部211具有銳利的前端,在回套過程中,針帽與穿刺部211進行相對軸向運動,存在穿刺部211將針帽上的部分塑料顆粒刮擦下來,掉落到穿刺部211內的風險。為了解決該問題,醫護人員在病房進行靜脈注射前,會先行對穿刺部211進行排空,使部分藥劑在活塞的作用下從穿刺部211中流出,進而確保穿刺部211中沒有塑料顆粒。但是排空的過程會造成藥劑的無意義浪費,使實際注射到患者體內的劑量小于預期劑量,影響治療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注射器。本發明通過設計全新的結構,能夠避免回套過程中醫護人員被刺傷,也能夠避免穿刺部將針帽上塑料顆粒刮擦的風險。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注射器,包括針帽、針頭、筒體及活塞;
所述針帽包括帽體,帽體為中空圓柱形結構;
所述帽體的頂部為封閉結構,底部為開口結構;
帽體的側部具有第一通槽;
所述帽體的內壁通過連接板與套管固定連接;
所述套管的頂部為封閉結構,底部為開口結構;
套管的側部具有第二通槽;
在套管與帽體之間設置有用于封閉第一通槽的弧形擋板,所述弧形擋板的一側與直擋板固定連接;
弧形擋板的另一側與彈性部件的一端固定連接,彈性部件的另一端與連接板固定連接;
所述直擋板凸出于所述帽體。
其中,所述弧形擋板用于與帽體和套管形成密封;所述直擋板用于與帽體配合形成密封。同時,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重合。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位于套管與帽體之間。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優選為壓簧)。
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為彈性膠條。
優選的,所述第一通槽所對應圓形角的弧度為150-170°。
優選的,所述弧形擋板、連接板、帽體及套管均為塑料材質。
優選的,所述弧形擋板靠近彈性部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套管上具有與所述第一斜面部配合的第二斜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帽體和套管上均設置有通槽,使得帽體在回套時由軸向相對運動變為徑向相對運動,避免了回套過程中所存在的刺傷風險及穿刺部刮擦塑料顆粒的風險。
(2)弧形擋板和直擋板在彈性部件的作用下與帽體和套管配合形成密封,使得本發明在沒有外力的前提下弧形擋板與套管內壁共同形成封閉的圓形,則本發明卡固于現有針頭的等徑部之后,針頭穿刺部就處于密封腔中,不會被污染,符合操作規范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背景技術部分提及的現有注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背景技術部分提及的現有針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針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a-a向剖視圖;
圖6是圖5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本發明在開啟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仰視圖;
其中:
針帽1,針頭2,筒體3,活塞4;
穿刺部211,連接部212,變徑部213,等徑部214,外凸部215;
針帽5,針頭6,筒體7,活塞8;
帽體521,直擋板522,弧形擋板523,套管524,連接板525,彈性部件526,第一通槽527,第二通槽528,第一斜面529,第二斜面53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種新型注射器,其結構如圖3-8所示,包括:
針帽5、針頭6、筒體7及活塞8;
所述針帽5包括帽體521,帽體521為中空圓柱形結構,帽體521的頂部為封閉結構,底部為開口結構;
帽體521的側部具有第一通槽527;
所述帽體521的內壁通過4個連接板525與套管524固定連接;
所述套管524的頂部為封閉結構,底部為開口結構;
套管524的側部具有第二通槽528;
第一通槽527和第二通槽528共同成為針頭6穿刺部進入帽體521內部的通道。
在套管524與帽體521之間設置有用于封閉第一通槽527的弧形擋板523,所述弧形擋板523的一側(外露側)與直擋板522固定連接;弧形擋板523的另一側與彈性部件526的一端固定連接,彈性部件526的另一端與連接板525固定連接。
所述直擋板522凸出于所述帽體521,方便對直擋板522施加外力。
再次參考圖5所示,所述弧形擋板523的左側下部用于與套管524的左端部配合形成密封;弧形擋板523的右側上部用于與帽體521的內壁配合形成密封;弧形擋板523的右側下部用于與套管524的右端部配合形成密封。
再次參考圖6和圖8所示,弧形擋板523的右側下部具有第一斜面529,第一斜面529靠近彈性部件526;套管524右端面具有第二斜面530,第二斜面530與第一斜面529相適配。
彈性部件526位于套管524與帽體521之間。根據不同的需要,彈性部件526可為彈簧(優選為壓簧),也可為彈性膠條。
同時,所述第一通槽527所對應圓形角的弧度為150°-170°。
出于能夠形變且具有較佳韌性的角度考慮,所述弧形擋板523、連接板525、帽體521及套管524均為塑料材質。
參考圖3-6所示,在沒有外力的前提下,彈性部件526對弧形擋板523施加彈力,則弧形擋板523的左側下部就與套管524的左端接觸形成密封,弧形擋板523的右側下部與套管524的右端形成密封,弧形擋板523的右側上部與帽體521形成密封。又因為弧形擋板523與直擋板522固定連接,所以直擋板522的左側與帽體521的左側相接觸形成密封。至此,弧形擋板523的內壁與套管524的內壁共同形成密閉的圓形。
則本發明在套于等徑部214上后,就將穿刺部211完全包裹在密閉的空腔中。
配藥前,將本發明從針頭上取下,再進行配藥。配藥完成后,右手掌心握持帽體521,右手拇指對直擋板522施加順時針的力,第一斜面529和第二斜面530就發生相對滑動,則直擋板522就將彈性部件526壓縮,弧形擋板523進入帽體521與套管524之間,則第二通槽528暴露出來,呈現出圖7和圖8所示的開口狀態。
隨后,左手持針,右手橫向移動,使穿刺部211經過第一通槽527和第二通槽528,再用力將帽體521的下部卡固于針頭的等徑部214上,再松開右手即可。松手后,施加于直擋板522上的外力消失,直擋板522在彈性部件526的作用下回位,再次呈現出圖3-6所示的密封狀態。
此時,攜帶注射器到病房,然后取下本發明,進行靜脈注射即可。靜脈注射完成后,將本發明連通注射器一并丟棄。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的針帽而言,創新之處在于:
(1)創造性的設計出在帽體521的側壁具有開口的結構,使帽體521可以徑向移動卡固于針頭上,徑向移動的過程中,針頭的穿刺部經第一通槽527和第二通槽528后到達套管524中心,但針頭穿刺部移動過程中不與套管524、帽體521、弧形擋板523和直擋板522接觸,能夠保持穿刺部清潔。
(2)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因為針頭與針帽相對軸向運動所存在的刺傷以及針頭刮擦針帽內壁的風險。
(3)弧形擋板523在回套后自動閉合,使得針頭穿刺部在從配藥室到病房轉移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密閉狀態,能夠避免針頭被污染。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