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凝膠貼膏生產裝置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凝膠貼膏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貼膏劑是指原料藥材與適宜的基質制成膏狀物,涂布于背襯材料上供皮膚貼敷,可產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一類片狀外用制劑。貼膏劑包括橡膠貼膏(原橡膠膏劑)和凝膠貼膏(原凝膠膏劑和巴布膏劑)等。
凝膠膏劑指原料藥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制成的貼膏劑。常用基質有聚丙烯酸鈉、羧甲纖維素鈉、明膠、甘油和微粉硅膠等。貼膏劑常用的背襯材料有棉布、無紡布、紙等;常用的蓋襯材料有防粘紙、塑料薄膜、鋁箔-聚乙烯復合膜、硬質紗布等。
在生產凝膠貼膏時,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凝膠貼膏生產系統,將膏劑涂在基材上。
凝膠貼膏生產系統主要用于薄膜、紙張等的表面涂布工藝生產,此機是將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層特定功能的膠、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它采用專用的多功能涂布頭,能實現多種形式的表面涂布產生,凝膠貼膏生產系統的收放卷均配置全速自動接膜機構,PLC程序張力閉環自動控制。
在凝膠貼膏生產過程中,一般是先將所需要的藥劑等原料進行攪拌后,再將之放置在涂布機上進行涂布生產。
這樣的方式,需要對原料進行長時間的攪拌,就會大量的浪費能源,而攪拌時間短的話,又容易造成攪拌不均勻而影響到凝膠貼膏的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凝膠貼膏生產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凝膠貼膏生產系統,包括預混裝置、攪拌裝置、提升自動出料裝置和涂布機;
所述預混裝置與所述攪拌裝置連接,用于將預混后的原料進行攪拌;
所述攪拌裝置與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連接,用于將攪拌后的原料提升后送入到所述涂布機上。
進一步的,所述預混裝置包括桶體、攪拌電機、攪拌軸和分散器;
所述攪拌電機與所述桶體固定連接;
所述攪拌軸的一端與所述攪拌電機的電機軸同軸固定連接;
所述攪拌軸的另一端與所述分散器同軸固定連接;
所述分散器設置在所述桶體內。
進一步的,所述分散器包括分散盤、第一分散齒和第二分散齒;
所述第一分散齒軌道設置在所述分散盤的一側;
所述第一分散齒以所述分散盤的軸線為中心均勻設置;
所述第一分散齒的兩端與所述分散盤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不相等;
所述第二分散齒設置在所述分散盤的另一側;
所述第二分散齒以所述分散盤的軸線為中心均勻設置;
所述第二分散齒的兩端與所述分散盤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不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包括提升架、提升底座、提升軸、提升電機、壓力盤、壓力軸和壓力電機;
所述提升底座設置在所述提升架內;
所述提升電機通過所述提升軸與所述提升底座連接,能夠帶動所述提升底座在所述提升架內上下移動;
所述壓力盤設置在所述提升架內,且設置在所述提升底座的上方;
所述壓力電機通過所述壓力軸與所述壓力盤連接,能夠帶動所述壓力盤在所述提升架內上下移動;
所述提升電機和所述壓力電機均固定設置在所述提升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還包括主動錐齒輪和從動錐齒輪;
所述主動錐齒輪和所述從動錐齒輪嚙合;
所述從動錐齒輪同軸設置在所述絲桿上;
所述從動錐齒輪與所述絲桿連接,能夠帶動所述絲桿轉動;
所述絲桿與所述提升底座螺紋連接,通過所述絲桿的轉動,能夠帶動所述提升底座沿所述絲桿的軸向移動;
所述主動錐齒輪與所述提升電機連接,能夠在所述提升電機的帶動下進行轉動;
所述主動錐齒輪與所述從動錐齒輪的軸線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裝置和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之間設置有自動轉臺,用于將所述攪拌裝置攪拌后的原料自動送入到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中。
進一步的,所述涂布機包括主架、上供料架、下供料架、驅動裝置、涂布機構和切割刀具;
所述上供料架、所述下供料架、所述驅動裝置、所述涂布機構和所述切割刀具均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架上;
所述驅動裝置分別與所述涂布機構和所述切割刀具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涂布機構和所述切割刀具作業;
所述涂布機構包括涂布臺和擠壓輥;
所述涂布臺設置在所述擠壓輥遠離所述切割刀具的一側;
所述擠壓輥通過貼布和覆膜分別與所述下供料架和所述上供料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涂布機構還包括刮平結構;
所述刮平結構包括底輥、刮刀和高度探測器;
所述底輥轉動設置在所述主架上;
所述刮刀設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刮刀的刀刃與所述底輥之間設置有間隙;
所述高度探測器設置在所述擠壓輥處,且與所述刮刀信號連接,用于根據所述擠壓輥處的藥劑量來控制所述刮刀與所述底輥之間的間隙。
進一步的,所述上供料架包括上料架、料軸、鎖定裝置和旋轉裝置;
所述鎖定裝置和所述旋轉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料架的兩端;
所述上料架通過所述旋轉裝置與所述料軸的一端轉動連接;
所述料軸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鎖定裝置與所述上料架固定連接;
或,
所述切割刀具包括縱切機構、驅動裝置、動橫架、定橫架、支撐板和矩形鋼片;
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動橫架連接,能夠帶動所述動橫架轉動;
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用于調節所述支撐板的高度;
所述動橫架和所述定橫架均轉動設置在兩塊所述支撐板之間;
所述動橫架和所述定橫架平行設置;
所述動橫架和所述定橫架上均設置固定有所述矩形鋼片;
所述縱切機構包括縱切架和多個縱切刀片;
多個所述縱切刀片平行且固定設置在所述縱切架上;
所述縱切架設置在所述動橫架的一側,能夠使原料既能經過縱切又能經過橫切;
所述支撐板通過高度調節結構與所述主架連接,能夠調節所述支撐板在所述主架上的高度;
所述矩形鋼片與所述縱切刀片垂直設置。
進一步的,凝膠貼膏生產系統,還包括包裝系統;
所述包裝系統設置在所述涂布機遠離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的一端,能夠對所述涂布機生產的貼膏進行包裝。
本發明提供的凝膠貼膏生產系統,能夠在原料進入到攪拌裝置之前,先通過預混裝置進行預先混合,保證了原料在攪拌的時候減少了需要攪拌的時間,且能夠使原料更加的均勻,保證了凝膠貼膏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凝膠貼膏生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凝膠貼膏生產系統的預混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預混桶的俯視圖;
圖4為圖2所示的預混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預混桶的分散器的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提升自動出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俯視圖;
圖8為本發明提供的提升自動出料裝置的交換裝置的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中的刮涂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中的橫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中切割刀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中的切割刀具系統的橫向調節螺栓的安裝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中上供料架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中上供料架的鎖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上供料架的旋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上供料架上的彈力布、膜、網式卷材的無張力或加張力放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0:預混裝置;1:攪拌裝置;2:自動轉臺;3:提升自動出料裝置;4:涂布機;5:包裝系統;6:攪拌電機;7:進料口;8:桶體;9:基座;10:高度調節螺栓;11:蓋板;12:攪拌軸;13:分散器;14:分散盤;15:第一分散齒;16:第二分散齒;17:壓力軸;18:導向平衡桿;19:提升架;20:壓力盤;21:提升軸;22:出料口;23:料桶;24:提升底座;25:從動錐齒輪;26:主動錐齒輪;27:聯動軸;28:從動齒輪;29:傳動鏈條;30:主動齒輪;31:提升電機;32:傳動渦輪;33:壓力電機;34:固定螺母;35:驅動渦輪;36:傳動皮帶;37:驅動電機軸;38:驅動絲桿;39:驅動電機;40:上底盤;41:滑軌;42:下底盤;43:擠壓輥;44:收邊擋板;45:涂布臺;46:主架;47:下供料架;48:成型部;49:上供料架;50:牽引軸;51:縱切架;52:轉動輥;53:定橫架;54:動橫架;55:支撐板;56:差速器;57:電機;58:刮刀;59:底輥;60:貼布;61:高度探測器;62:覆膜;63:矩形鋼片;64:調整螺栓;65:固定架;66:固定螺栓;67:橫向調節螺栓;68:調壓閥;69:縱切刀片;70:氣泵;71:涂布機橫切裝置;72:定位螺栓;73:定位板;74:旋轉裝置;75:上料架;76:鎖定裝置;77:基材卷;78:料軸;79:軸承;80:鎖定螺栓;81:鎖定凹槽;82:壓力彈簧;83:彈簧壓蓋;84:摩擦片;85:轉動基軸;86: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7:從動軸輥;88:主動力離合器;89:補償量光感器;90:張力平衡輸送帶;91:高精主機線速度爬米器;92:線速度可調軸輥爬米器;93:加張力定量輥;94:放料傳送帶;95:卷式彈力物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附圖1-16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凝膠貼膏生產系統,包括預混裝置0、攪拌裝置1、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和涂布機4;
所述預混裝置0與所述攪拌裝置1連接,用于將預混后的原料進行攪拌;
所述攪拌裝置1與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連接,用于將攪拌后的原料提升后送入到所述涂布機4上。
在本實施例中,在生產凝膠貼膏時,先要通過預混裝置0對原料進行預先混合,即將生產凝膠貼膏所需要的各種藥劑進行預先混合,之后送入到攪拌裝置1中進行攪拌,通過攪拌裝置1的攪拌,將其進行充分的均勻的混合后,通過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將攪拌桶提升到涂布機4上,進行涂布操作,以得到最終的成品凝膠貼膏。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預混裝置0包括桶體8、攪拌電機6、攪拌軸12和分散器13;
所述攪拌電機6與所述桶體8固定連接;
所述攪拌軸12的一端與所述攪拌電機6的電機軸同軸固定連接;
所述攪拌軸12的另一端與所述分散器13同軸固定連接;
所述分散器13設置在所述桶體8內。
在使用時,先將原料加入桶體8內,開動攪拌電機6,電機軸帶動攪拌軸12轉動,進一步帶動分散器13轉動,已達到利用分散器13將所有原料打混攪拌的目的。
攪拌電機6在啟動后,可以進行不同方向的轉動交替進行,以增加攪拌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桶體8的材質為不銹鋼,能夠有效的保證原料不會與桶體8的材料產生反應,保證了原料的化學穩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桶體8的材質為不銹鋼,但其不僅僅局限于不銹鋼材質,其還可以是其他的材質,如可以是木桶等,也就是說,其只要能夠通過桶體8對原料進行攪拌混合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攪拌電機6與桶體8之間為固定連接,固定連接的方式為螺栓連接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攪拌電機6與桶體8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如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螺栓連接,但其不僅僅局限于螺栓連接,其還可以是其他的連接方式,如還可以是卡接等其他固定方式,也就是說,其只要能夠將攪拌電機6與桶體8固定在一起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在桶體8上設置有蓋板11,通過蓋板11將桶體8封閉后,能夠避免在對桶體8內的原料進行攪拌時,由于分散器13的轉動而將原料從桶體8內甩出。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桶體8的上方進行進料和出料,攪拌的時候通過蓋板11將之蓋上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蓋板11與桶體8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轉動連接,即通過轉動蓋板11來打開或關閉蓋板11。
蓋板11與桶體8之間的轉動可以是通過轉動軸來實現,也可以是通過合頁來實現。
在本實施例中,蓋板11設置在攪拌電機6的一側,在蓋板11進行開啟或關閉時,不會影響到攪拌電機6。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蓋板11與桶體8之間的連接方式為轉動連接,但其不僅僅局限于轉動連接,其還可以是其他的連接方式,如還可以是卡接等,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將蓋板11與桶體8之間進行可拆卸的連接,能夠通過蓋板11打開或關閉桶體8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蓋板11上設置有進料口7,通過進料口7能夠將需要的原料送入到桶體8內,在需要出料的時候,打開蓋板11即可進行將之到處。
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是在桶體8的底部或桶體8側壁的下方設置有出料口22,這樣將進料和出料分開設置,能夠保證桶體8內部的原料不會由于在出料時從進料口7排出,導致原料傾撒。
在本實施例中,將進料口7設置在蓋板11上,能夠避免在掀起蓋板11后不能進行進料,也便于在進料的時候,能夠通過蓋板11對進料的情況進行觀察。
在本實施例中,進料口7與外界通過管路進行密封連接,保證了不會在進料的時候將原料泄漏。
在本實施例中,進料口7設置為多個,通過不同的進料口7能夠輸進不同的原料,通過不同的原料進行合理的配比后,才能夠達到最終的凝膠貼膏所需要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進料口7為兩個,但其不僅僅局限于兩個,其還可以是三個、四個、五個,乃至更多個,起只要能夠通過不同數量的進料口7實現不同原料的進料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分散器13包括分散盤14、第一分散齒15和第二分散齒16;
所述第一分散齒15軌道設置在所述分散盤14的一側;
所述第一分散齒15以所述分散盤14的軸線為中心均勻設置;
所述第一分散齒15的兩端與所述分散盤14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不相等;
所述第二分散齒16設置在所述分散盤14的另一側;
所述第二分散齒16以所述分散盤14的軸線為中心均勻設置;
所述第二分散齒16的兩端與所述分散盤14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不相等。
在本實施例中,分散器13包括分散盤14和第一分散齒15,分散盤14與攪拌軸12同軸固定連接,第一分散齒15軌道設置在所述分散盤14的一側,且設置在分散盤14的周圍邊緣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分散齒15的兩端與距離攪拌軸12的距離不相等,也就是說,第一分散齒15與分散盤14的直徑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分散齒15為多個,多個第一分散齒15以攪拌軸12的軸線為中心均勻設置,且多個第一分散齒15與分散盤14的直徑之間的夾角均相等。
這樣的設置,在攪拌軸12帶動分散盤14轉動時,分散盤14上的原料會在第一分散齒15的齒間甩出,進而將原料進行混合,保證了原料混合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分散器13上還設置有第二分散齒16。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分散齒16設置在分散盤14的另一側,與第一分散齒15相對設置,且第一分散齒15與第二分散齒16間隔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分散齒16與第一分散齒15的設置方式相同,均是兩端與攪拌軸12之間的距離不相等,即第二分散齒16與分散盤14的直徑也具有夾角。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分散齒15與第二分散齒16的角度是相同的。
在本實施例中,桶體8的下方設置有基座9,通過基座9的設置,能夠將桶體8放置的更加穩定。
在本實施例中,桶體8與基座9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即桶體8直接放置在基座9上,以便于桶體8的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桶體8與基座9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是直接放置,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的方式,其還可以是將桶體8卡接設置在基座9上,以保證基座9的穩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桶體8與基座9為可拆卸連接,但其不僅僅局限于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固定連接方式,如可以是焊接,還可以是一體設置,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將桶體8設置在基座9上,能夠使桶體8更加的穩定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基座9為三角支座。
三角支座包括座面和三條支腿,三條支腿設置在座面的一側,且以座面的軸線為中心進行均勻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三條支腿之間設置有角度,相鄰兩條支腿靠近座面的一端的距離小于遠離座面一端的距離,即將三條支腿形成一個喇叭狀,能夠進一步增加基座9的穩定性。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三角支座作為基座9,能夠利用三只腿將基座9設置的更加的穩定。
在本所述中,還可以在三條支腿之間設置有連接的加強桿,進一步增加三條支腿的穩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基座9為三角支座,但其不僅僅局限于三角支座,其還可以是其他的類型,其只要能夠通過基座9將桶體8支撐后穩定的放置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在基座9的下方設置有至少三個高度調節螺栓10。
使用高度調節螺栓10,能夠使基座9在任意位置都能夠通過轉動不同的高度調節螺栓10來對基座9的任意方位進行調整,以保證能夠基座9放置的穩定性,進一步保證桶體8的穩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高度調節螺栓10的數量為三個,但其不僅僅局限于三個,其還可以是四個、五個等,其可以根據基座9的大小來確定高度調節螺栓10的數量。也就是說,只要能夠通過高度調節螺栓10將基座9的平穩性進行調整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包括提升架19、提升底座24、提升軸21、提升電機31、壓力盤20、壓力軸17和壓力電機33;
所述提升底座24設置在所述提升架19內;
所述提升電機31通過所述提升軸21與所述提升底座24連接,能夠帶動所述提升底座24在所述提升架19內上下移動;
所述壓力盤20設置在所述提升架19內,且設置在所述提升底座24的上方;
所述壓力電機33通過所述壓力軸17與所述壓力盤20連接,能夠帶動所述壓力盤20在所述提升架19內上下移動;
所述提升電機31和所述壓力電機33均固定設置在所述提升架19上。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時,將料桶23放置在提升底座24上,啟動提升電機31,利用提升電機31帶動提升軸21轉動,帶動提升底座24在提升架19內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提升底座24上的料桶23上下移動;當提升底座24提升到合適高度后,啟動壓力電機33,帶動壓力軸17轉動,進而帶動壓力盤20下移,對料桶23內的凝膠膏劑進行擠壓,使得料桶23內的凝膠膏劑在料桶23的出料口22內排出。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軸21為絲桿,通過絲桿與提升電機31連接,且將絲桿與提升底座24螺紋連接,在提升電機31帶動絲桿轉動使,由于絲桿只進行轉動,不進行軸向移動,在螺紋的作用下,會帶動提升底座24上升或下降,進而實現了料桶23的上升或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提升軸21為絲桿,但其不僅僅局限于絲桿一種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類型的結構,只要能夠通過提升電機31的作用下,利用提升軸21能夠使提升底座24在提升架19中上升或下降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還包括主動錐齒輪26和從動錐齒輪25;
所述主動錐齒輪26和所述從動錐齒輪25嚙合;
所述從動錐齒輪25同軸設置在所述絲桿上;
所述從動錐齒輪25與所述絲桿連接,能夠帶動所述絲桿轉動;
所述絲桿與所述提升底座24螺紋連接,通過所述絲桿的轉動,能夠帶動所述提升底座24沿所述絲桿的軸向移動;
所述主動錐齒輪26與所述提升電機31連接,能夠在所述提升電機31的帶動下進行轉動;
所述主動錐齒輪26與所述從動錐齒輪25的軸線垂直。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上還設置有主動錐齒輪26和從動錐齒輪25,將主動錐齒輪26與提升電機31連接,將從動錐齒輪25與主動錐齒輪26嚙合,最后再將從動錐齒輪25與絲桿同軸固定連接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電機31啟動后,帶動主動錐齒輪26轉動,進一步帶動從動錐齒輪25轉動,最終在從動錐齒輪25的作用下,帶動絲桿進行轉動,實現了提升底座24的上升或下降。
在本實施例中,主動錐齒輪26與從動錐齒輪25的軸線是垂直設置的。
這樣的設置方式,能夠保證提升電機31在提升架19上固定設置時的穩定性,避免了提升電機31的電機軸需要與絲桿同軸或平行的設置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主動錐齒輪26與從動錐齒輪25的軸線是垂直設置的,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的設置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角度設置,具體的設置角度可以根據提升電機31的設置位置來進行確定。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提升電機31的軸線與絲桿的軸線進行變向的方式為利用錐齒輪的方式,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傳動方式,如還可以是渦輪蝸桿的方式進行傳動方向的改變,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將提升電機31的電機軸與絲桿的軸線設置為垂直的傳動結構均可。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軸21設置為兩根,兩根提升軸21分別設置在提升底座24相對的兩側,且對稱設置,進而能夠保證在提升的過程中的力的平衡性。
更佳的實施方式為將提升軸21設置為四根,分別設置在提升底座24的四個角落上,更能夠保證提升底座24在上下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為了減小成本和體積,在本實施例中,在兩根提升軸21的端部設置有聯動軸27,通過聯動軸27將兩根提升軸21連接為一體,使其能夠進行同步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聯動軸2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主動錐齒輪26,在聯動軸27轉動時,兩端的兩個主動錐齒輪26均進行同步轉動,進而帶動從動錐齒輪25以及絲桿進行同步轉動,實現提升底座24的兩端進行同步提升,保證了提升底座24在提升或下降的過程中的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聯動軸27的中部設置有傳動機構,通過傳動機構將聯動軸27與提升電機31連接在一起,使得提升電機31能夠取得聯動軸27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傳動機構包括主動齒輪30、從動齒輪28和傳動鏈條29,主動齒輪30與提升電機31的電機軸同軸固定連接,從動齒輪28同軸固定在聯動軸27的中部,傳動鏈條29分別與主動齒輪30和從動齒輪28嚙合。
在使用時,提升電機31啟動后,帶動主動齒輪30轉動,通過傳動鏈條29的作用下,帶動從動齒輪28轉動,進一步帶動聯動軸27轉動,實現傳動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傳動機構為鏈條傳動,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傳動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傳動方式,如還可以是齒輪傳動、皮帶傳動等,也就是說,傳動機構只要能夠將提升電機31的轉動傳遞給聯動軸27,使聯動軸27能夠進行轉動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在提升電機31與聯動軸27之間設置變速器等結構,使得提升電機31對絲桿的轉動速度變得可調整,使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在使用時更方便。
在壓力電機33的作用下,壓力軸17進行轉動,帶動壓力盤20下壓,由于壓力軸17為豎直方向,而為了保證壓力電機33在提升架19上的安裝穩定性,在本實施例中,也設置了轉動變向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壓力軸17上設置有外螺紋,與水平設置在傳動渦輪32進行螺紋連接,傳動渦輪32與傳動軸連接,傳動軸與壓力電機33連接,實現了在壓力電機33的作用下,帶動傳動軸進一步帶動傳動渦輪32轉動,進而帶動壓力軸17進行轉動,由于傳動渦輪32的位置固定,與傳動渦輪32連接的壓力軸17會上下移動,進一步帶動壓力盤20做上下移動。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壓力電機33與壓力軸17的變向結構使用的是渦輪蝸桿的結構,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結構,其還可以是如錐齒輪等結構,其只要能夠將壓力電機33的電機軸與壓力軸17設置為垂直的傳動結構均可。
由于壓力軸17為一根,其在帶動壓力盤20進行上下移動時,可能會產生晃動,進而影響到料桶23內的凝膠膏劑的排出速度。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本實施例中,設置了導向平衡桿18。
在本實施例中,導向平衡桿18設置在壓力盤20的上方,且與提升架19滑動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架19的上方設置有通孔,導向平衡桿18穿過通孔與壓力盤20連接,能夠使得壓力盤20在移動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到最高位置,增加了壓力盤20的移動幅度。
在本實施例中,導向平衡桿18為四根,分別與壓力盤20的四個角落固定連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導向平衡桿18的數量可以是四個,也可以是三個,還可以是五個或其他數量,其只要能夠保證壓力盤20的移動穩定性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提升底座24包括三層,分別為上底盤40、下底盤42和滑軌41。
在本實施例中,滑軌41固定設置在下底盤42上,上底盤40滑動設置在滑軌41上。
也可以是將滑軌41固定設置在上底盤40上,下底盤42與滑軌41滑動連接。
在使用時,通過先將上底盤40通過滑軌41從提升架19內滑出,將料桶23放置在上底盤40上后,利用滑軌41將上底盤40滑動進提升架19內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對上底盤40的滑動,還設置有驅動裝置,通過驅動裝置對上底盤40在滑軌41上的滑動進行驅動,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是利用渦輪蝸桿的方式來實現驅動的。
在本實施例中,在上底盤40的側部設置有固定螺母34,固定螺母34與上底盤40固定連接,固定螺母34內螺紋連接有驅動絲桿38,驅動絲桿38連接有驅動渦輪35,驅動渦輪35與驅動電機39進行連接,在驅動電機39的帶動下,帶動驅動渦輪35轉動,進而帶動驅動絲桿38轉動,使得固定螺母34在驅動絲桿38上做軸向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絲桿38的軸向位置不動,利用驅動絲桿38的轉動帶動固定螺母34在驅動絲桿38上軸向移動,進而帶動上底盤40沿驅動絲桿38的軸向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是將驅動絲桿38與固定螺母34的連接進行固定,即使得固定螺母34只能在驅動絲桿38上進行轉動,而不會進行軸向移動,在驅動渦輪35的作用下,驅動絲桿38轉動的同時,進行軸向移動,進而帶動固定螺母34進一步帶動上底盤40進行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電機39的驅動電機軸37上設置有傳動皮帶36,驅動渦輪35的一端也設置有傳動皮帶36,這樣就能夠利用傳動皮帶36的傳動機構,將驅動電機39的位置做相應調整,以達到最佳的位置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為渦輪蝸桿的結構,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結構,其還可以是其他的結構,其只要能夠驅動上底盤40在滑軌41上做自動滑動即可。
本發明提供的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通過提升軸21將提升底座24提升到合適的高度后,利用壓力盤20對放置在提升底座24上的料桶23內部的物料進行擠壓,使得料桶23內的膏劑在穩定的擠壓下排出,保證了出料的高度和出料速度的均勻性。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攪拌裝置1和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之間設置有自動轉臺2,用于將所述攪拌裝置1攪拌后的原料自動送入到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中。
在本實施例中,在攪拌裝置1和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之間設置有自動轉臺2,通過自動轉臺2將攪拌裝置1下方的料桶23送入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的底座上,進而能夠實現整個生產系統的自動化生產。
在本實施例中,自動轉臺2包括轉動電機57和轉臺,通過轉動電機57帶動轉臺轉動。料桶23設置在轉臺上,進而帶動轉臺上的料桶23轉動。
需要指出的是,自動轉臺2的設置方式有很多中,其只要能夠實現通過轉動將料桶23送入到自動提升出料裝置中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涂布機4包括主架46、上供料架49、下供料架47、驅動裝置、涂布機4構和切割刀具;
所述上供料架49、所述下供料架47、所述驅動裝置、所述涂布機4構和所述切割刀具均固定設置在所述主架46上;
所述驅動裝置分別與所述涂布機4構和所述切割刀具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涂布機4構和所述切割刀具作業;
所述涂布機4構包括涂布臺45和擠壓輥43;
所述涂布臺45設置在所述擠壓輥43遠離所述切割刀具的一側;
所述擠壓輥43通過貼布60和覆膜62分別與所述下供料架47和所述上供料架49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涂布機4構設置在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后方,能夠利用涂布臺45來存儲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提供過來的藥膏,并將藥膏提供給擠壓輥43,利用擠壓輥43將藥貼在貼布60和覆膜62之間,形成凝膠整張的貼膏。
在本實施例中,下供料架47上設置貼布60,在上供料架49上設置覆膜62,上供料架49和下供料架47的供料方向均是從擠壓輥43設置有涂布臺45的一側向另一側移動,而在過程中,將藥膏擠壓進貼布60和覆膜62之間,最終形成整張的貼膏。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分別與擠壓輥43和切割刀具連接,能夠帶動擠壓輥43的轉動,同時還帶動切割刀具的作業。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為電機57,通過齒輪和鏈條的作用,將電機57的轉動分別傳遞給擠壓輥43和切割刀具。
當整張的貼膏進入到切割刀具的作業范圍內后,電機57帶動切割刀具工作,將貼膏切割為合適大小的片,小片的貼膏便于使用,且便于售賣。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藥膏在涂布臺45上移動時,在擠壓輥43兩端位置的藥膏進入到擠壓輥43內時,會受到兩端主架46的影響,而造成進入擠壓輥43內的藥膏量較小,導致擠壓后的貼膏中間較厚,兩端較薄,藥劑不均勻。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在涂布臺45的兩端分別設置了兩塊收邊擋板44,用于將藥膏與主架46隔離。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涂布機4構還包括刮平結構;
所述刮平結構包括底輥59、刮刀58和高度探測器61;
所述底輥59轉動設置在所述主架46上;
所述刮刀58設置在所述主架46上,所述刮刀58的刀刃與所述底輥59之間設置有間隙;
所述高度探測器61設置在所述擠壓輥43處,且與所述刮刀58信號連接,用于根據所述擠壓輥43處的藥劑量來控制所述刮刀58與所述底輥59之間的間隙。
在本實施例中,涂布機4構上設置有刮平結構,通過刮平結構,先將涂布臺45上的藥膏進行初步的刮平,之后再進入到擠壓輥43內,能夠更有助于保證藥膏在貼布60和覆膜62內的均勻性。
在本實施例中,刮刀58設置在主架46上,通過主架46將刮刀58固定后,將刮刀58下方設置有底輥59,刮刀58與底輥59之間設置有間隙,能夠允許藥膏的通過,之后,由于涂布臺45上藥膏的堆積,會使得藥膏從刮刀58與底輥59之間的間隙內通過,而通過的藥膏會被刮刀58給刮平,進而使得通過間隙內的藥膏的高度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間隙的調整根據擠壓輥43處的藥劑量來進行控制。當擠壓輥43處的藥劑量較大,即藥膏較多時,設置在主架46上的高度探測器61檢測到后,給刮刀58信號,使刮刀58下移,通過減小刮刀58與底輥59之間的間隙來減少擠壓輥43處藥膏的供給量,避免藥膏在擠壓輥43處的堆積;當擠壓輥43處的藥劑量較小時,即藥膏較少時,同理,根據高度探測器61的檢測,會將信號發送給刮刀58,刮刀58根據高度探測器61的信號將刮刀58抬起一定的高度,以增加藥膏的通過量,進而增加擠壓輥43處的藥劑量。
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將擠壓輥43設置為兩對,即通過第一對擠壓輥43對藥膏進行初步擠壓,通過第二對擠壓輥43將初步擠壓后形成的初步貼膏擠平,使得其內的藥劑均勻。
在本實施例中,擠壓輥43后設置的是成型部48,即通過成型部48的擠壓,將整張貼膏上壓制出需要切割的位置,即將藥劑從切割位置擠向其他位置,避免在切割后,藥劑從貼膏內流出。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上供料架49包括上料架75、料軸78、鎖定裝置76和旋轉裝置74;
所述鎖定裝置76和所述旋轉裝置74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料架75的兩端;
所述上料架75通過所述旋轉裝置74與所述料軸78的一端轉動連接;
所述料軸78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鎖定裝置76與所述上料架75固定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旋轉料架,在使用時,先將上料架75上的鎖定裝置76打開,再將料軸78的一端從鎖定裝置76中取出,通過旋轉裝置74的轉動,將料軸78轉向一邊,將基材卷77套在料軸78上后,將料軸78通過旋轉裝置74轉回上料架75上,利用鎖定裝置76將料軸78鎖定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76對料軸78的鎖定,僅限于其相對與旋轉裝置74的轉動做鎖定,即鎖定后料軸78不能再繞旋轉裝置74進行轉動,但不妨礙料軸78本身的自轉,也就是說,料軸78在鎖定后,仍可以繞其自身的軸線做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上供料架上還設置有一種彈力布、膜、網式卷材的無張力或加張力放料裝置,包括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從動軸輥87,放料傳送帶94,主動力離合器88,補償量光感器89,張力平衡輸送帶90,加張力定量輥93,其中,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從動軸輥87相對應安裝設置、表面套裝放料傳動帶,構成開卷放料機構。主動力離合器88與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同軸芯安裝。補償量光感器89安裝在由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從動軸輥87與放料傳動帶組成的開卷放料機構的出口端和張力平衡輸送帶90的入口端的中間,且與開卷放料機構和張力平衡輸送帶90間低于物料跨度傳送面懸空安裝,其懸空位高與物料輸送面的距離可自由調節。張力平衡輸送帶90安裝位處于彈力物料傳輸方向的正負度角內,任意可調,張力平衡輸送帶90采用平面或淺紋壓花防滑傳動帶,張力平衡輸送帶90的傳輸線速度與使用彈力物料的設備線速度保持一致。
從動軸輥87與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通過放料傳動帶實現同步傳動,并共同實現對卷式彈力物料95的拖制或壓制定位傳動。卷式彈力物料95安裝在放料傳動帶上方。高精主機線速度爬米器91安裝在與運用其彈力物料的設備傳輸線速度相同的張力平衡傳輸帶下方。線速度可調軸輥爬米器92安裝在放料傳動帶下方,與卷式彈力物料95實施傳動且不影響卷式彈力物料95轉動的接觸面部位,精準測量線速度可調軸輥的實際傳動線速度。加張力定量輥93安裝在補償量光感器89的垂直正上方且可根據運用需要實現上調鎖止或自由浮動。加張力調整輥為輕制密封管體,具有低阻轉動性。物料傳送帶即起到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從動軸輥87間的動力傳輸用,同時也實現對卷式彈力物料95的磨擦式傳動作用。
本裝置運行時,將卷式彈力物料95卷裝入特定的裝料軸上和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從動軸輥87和物料傳送帶構成的卷式彈力物料95的開卷放料機構的設定位置上,使其卷式彈力物料95的開卷方向與開卷機構的傳動輸出方向一致,并將卷式彈力物料95的料頭從卷式彈力物料95開卷放料機構的出口端懸空穿越過補償量光感器89的上方、加張力定量輥93的下方,以平鋪的狀態經張力平衡輸送帶90的托拉制直到使用彈力物料的設備上的物料傳輸部件上。啟動使用彈力物料的設備閉合電磁離合器,在運用彈力物料設備的傳動下,張力平衡輸送帶90和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隨之運轉,觀察補償量光感器89上懸空穿越的彈力物料的下垂速度根據情況并在高精主機線速度爬米器91和線速度可調軸輥爬米器92測出的數值進行參考后對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的線速度進行增減量的調整,直至懸空穿越過補償量光感器89的彈力物料下垂量保持在合適的下垂范圍為準,此時整個設備調整完畢進入正常生產運行狀態。在運行中補償量光感器89如因彈力物料的下垂量由放料量過大而感測到信號時,補償量光感器89便會發出電信號控制主動力離合器88斷開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的動力,實現停止放料,直至彈力物料的下垂量因使用而減少至正常量時主動力離合器88了又因接收到補償量光感器89的電信號又開始吸合傳動,周而復始。在需對彈力物料實施加張力使用時只需將加張力定量輥93壓制在彈力物料的上方且根據所需施加的彈力布張力施加量通過加張力定量輥93的配重即可實現對彈力物料的定量增張力施力。
通過線速度可調主動軸輥86的調整、補償量光感器89、加張力定量輥93的配合使用就可實現彈力物料的無張力開卷放料輸送或加張力開卷放料輸送,并通過補償量光感器89的監測控制實現整個無張力放料裝置的自動控制。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裝置74的設置方式為,將轉動基軸85的一端插入設置在上料架75上,使其能夠在上料架75上繞自身的軸線進行轉動,并在轉動基軸85的另一端上設置有轉動孔,轉動孔的軸線與轉動基軸85的軸線垂直,將料軸78插入到轉動孔內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旋轉裝置74為轉動基軸85上設置有轉動孔的設置方式,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設置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轉動設置方式,如還可以是將轉動基軸85的一端與上料架75固定連接,另一端插入到料軸78的端部設置的孔內,使料軸78能夠繞轉動基軸85進行轉動即可,也就是說,旋轉裝置74的設置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其只要能夠使得料軸78能夠繞轉動基軸85進行轉動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76的設置方式為,在上料架75上設置有鎖定凹槽81,鎖定凹槽81的開口方向為上料架75的側方,使得料軸78的一端在通過旋轉裝置74的作用下,能夠不需要對高度進行調節,只是通過轉動即可進入到鎖定凹槽81內。
當料軸78的一端轉動進入到鎖定凹槽81內后,在鎖定凹槽81的上部設置的鎖定螺栓80的作用下,將鎖定螺栓80與料軸78進入到鎖定凹槽81內的部分的外表面相抵,將料軸78鎖定在鎖定凹槽81內。
在本實施例中,鎖定凹槽81的上側壁上設置有貫穿的螺紋孔,能夠與鎖定螺栓80進行配合,來實現對料軸78的鎖定。
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螺栓80設置在鎖定凹槽81靠近槽口的位置,能夠使得料軸78在完全進入到鎖定凹槽81內后,料軸78的軸線在鎖定螺栓80靠近鎖定凹槽81的槽底方向,進而保證了能夠將料軸78鎖定在鎖定凹槽81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76的結構為鎖定凹槽81與鎖定螺栓80配合鎖定,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設置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設置方式,如其還可以是如下設置方式:
將鎖定裝置76分為上下兩部分,即鎖定裝置76包括上鎖定件和下鎖定件;下鎖定件上設置有定位槽;上鎖定件上設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和定位槽相對設置;上鎖定件的一端與下鎖定件的一端通過轉動軸轉動連接,轉動軸與固定槽的中心軸平行;上鎖定件的另一端與下鎖定件的另一端通過固定裝置固定連接。固定裝置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固定螺栓66;上固定部固定設置在上鎖定件的端部;下固定部固定設置在下鎖定件的端部;上固定部上設置有上固定孔;下固定部上設置有下固定孔;上固定孔與下固定孔同軸設置;固定螺栓66穿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設置。
綜上,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76的設置方式有很多種,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兩種設置方式,其只要能夠將料軸78鎖定在上料架75上,使得料軸78只能進行自轉而不能繞旋轉裝置74進行轉動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在料軸78設置在鎖定凹槽81內的外壁上設置有軸承79,鎖定螺栓80的端部與軸承79的外壁相抵,使得既能夠保證料軸78不會從鎖定凹槽81內脫離,又通過軸承79保證料軸78能夠繞其自身的軸線進行轉動,保證了料軸78上的基材卷77的正常供料。
在本實施例中,鎖定螺栓80的上端部設置有防滑槽。
通過防滑槽的設置,能夠較為方便的擰動鎖定螺栓80,避免了在操作者擰動鎖定螺栓80時,發生打滑的情況,使鎖定螺栓80更容易進行鎖定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防滑槽的設置為與鎖定螺栓80軸線平行設置的凹槽,且防滑槽為多個,以鎖定螺栓80的軸線為中心軸均勻設置。
需要指出的是,防滑的設置可以是如本實施例中的防滑槽的設置方式,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一種設置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類型的設置方式,如還可以是與鎖定螺栓80的軸線垂直的凹槽或凸起,也可以是在鎖定螺栓80端部的外壁上設置的一些起到防護凸起圓點等,也就是說,其只要能夠起到在擰動鎖定螺栓80時,防止鎖定螺栓80打滑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料軸78與上料架75之間還設置有摩擦片84,通過摩擦片84能夠增加料軸78與上料架75之間的摩擦力,進而增加基材卷77在供料過程中的張力,保證了基材卷77供料時的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摩擦片84設置在料軸78靠近旋轉裝置74的一端。
在本實施例中,摩擦片84設置在轉動基軸85遠離鎖定裝置76的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摩擦片84套設在料軸78上,其側面與轉動基軸85相抵,進而增加料軸78與轉動基軸85之間的摩擦。
在本實施例中,在料軸78上設置有張力調節裝置,能夠對摩擦片84與上料架75之間的摩擦力進行調節,進而實現對料軸78上的基材卷77的張力的調節。
由于不同的基材卷77的張力是不同的,通過張力調節裝置能夠使得本發明的旋轉料架的適用范圍更廣,效果更佳。
在本實施例中,張力調節裝置包括壓力彈簧82和彈簧壓蓋83,彈簧壓蓋83軌道設置在料軸78上,且在料軸78上的位置可調,壓力彈簧82的一端與彈簧壓蓋83的一側相抵,另一端與摩擦片84的一側相抵,摩擦片84的另一側與轉動基軸85相抵,進而使得通過對壓力彈簧82壓蓋在料軸78上的位置的調節,來調節壓力彈簧82的彈力,進一步改變摩擦片84與轉動基軸85之間的摩擦力,實現對料軸78上的基材卷77的張力的調節。
需要指出的是,彈簧壓蓋83與料軸78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是螺紋連接,但其不僅僅局限于螺紋連接,其還可以是其他的可調節的固定連接方式,其只要能夠實現對壓力彈簧82的彈力進行調節即可。
本發明將料軸78與上料架75通過旋轉裝置74進行轉動設置,在需要上料的時候,將料軸78通過旋轉裝置74轉向一側,將基材卷77裝在料軸78上后,將料軸78轉回到原位,通過鎖定裝置76進行鎖定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切割刀具包括縱切機構、驅動裝置、動橫架54、定橫架53、支撐板55和矩形鋼片63;
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動橫架54連接,能夠帶動所述動橫架54轉動;
所述支撐板55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用于調節所述支撐板55的高度;
所述動橫架54和所述定橫架53均轉動設置在兩塊所述支撐板55之間;
所述動橫架54和所述定橫架53平行設置;
所述動橫架54和所述定橫架53上均設置固定有所述矩形鋼片63;
所述縱切機構包括縱切架51和多個縱切刀片69;
多個所述縱切刀片69平行且固定設置在所述縱切架51上;
所述縱切架51設置在所述動橫架54的一側,能夠使原料既能經過縱切又能經過橫切;
所述支撐板55通過高度調節結構與所述主架46連接,能夠調節所述支撐板55在所述主架46上的高度;
所述矩形鋼片63與所述縱切刀片69垂直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原料即涂上膏劑后的貼膏先經過縱切后,再經過橫切,最終得到成型后的小片狀的凝膠貼膏。
在本實施例中,縱切架51、動橫架54和定橫架53均設置在主架46上,使得縱切和橫切有機的結合為一個整體系統。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動橫架54、定橫架53、支撐板55和矩形鋼片63構成一個涂布機橫切裝置71。
在本實施例中,縱切刀片69為圓形,圓形的縱切刀片69轉動設置在縱切架51上,能夠在貼膏通過的時候,一邊進行轉動一邊對轉動輥52進行擠壓,將貼膏切割為條狀。
在本實施例中,還設置了轉動輥52,將轉動輥52設置在縱切架51的下方,與縱切刀片69相接觸,能夠在轉動輥52和縱切刀片69共同作用下,將貼膏切割。
這樣的設置,能夠更方便縱切刀片69的切割作業,且能夠減少縱切刀片69的磨損,提高縱切刀片69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涂上膏劑后的貼膏,在進行橫切時,需要進入到動橫架54和定橫架53之間,動橫架54在驅動裝置的帶動下,進行轉動,進而帶動矩形鋼片63轉動,使得動橫架54上的矩形鋼片63與定橫架53上的矩形鋼片63能夠產生擠壓作用,進而將貼膏切斷,保證了最終成型產品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高度調節機構包括調整螺栓64和固定螺栓66,通過固定螺栓66將支撐板55固定在固定架65上后,通過調整螺栓64來對支撐板55在固定架65上的高度進行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架65固定設置在主架46上。還可以是將固定架65和主架46設置為一體。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為電機57。
在本實施例中,矩形鋼片63為薄鋼板。薄鋼板作為矩形鋼片63,其可以利用自身的棱邊完成對貼膏進行切割,不需要進行打磨,既安全又簡化了加工工藝,減少了生產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高度調節機構能夠對支撐板55進行整體調節,即將支撐板55整體上調或下調,進而使得動橫架54和定橫架53的相對位置不會發生改變,進而在一次對刀后,不需要反復校對,簡化了更換貼膏后的校對工序,節約了時間和人工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動橫架54設置為柱狀,其上設置有多個條形槽,各個條形槽平行設置,矩形鋼片63固定設置在條形槽的側壁上,且矩形鋼片63的一端伸出在條形槽外,能夠與定橫架53上的矩形鋼片63相接觸,進而對貼膏進行切割。
在本實施例中,矩形鋼片63為鋼板,此時,鋼板的一端從條形槽伸出,使得鋼板能夠利用棱邊對貼膏進行擠壓切割。
在本實施例中,條形槽的形狀不進限定,其可以是梯形槽,也可以是矩形槽,還可以是其他類型的條形槽,其只要具有一個平面的槽壁,能夠對矩形鋼片63進行固定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條形槽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動橫架54相對的兩側。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條形槽為兩個,但其不僅僅局限于兩個,還可以是一個、三個、四個、五個等,甚至還可以是更多。
在本實施例中,矩形鋼片63與動橫架54的固定方式為螺栓固定,但其不僅僅局限有螺栓固定,其還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方式,也就是說,其只要能夠將矩形鋼片63固定設置在動橫架54上即可,最佳方式是能夠使得矩形鋼片63在動橫架54上進行可拆卸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定橫架53由于不會進行轉動,其只設置一個矩形鋼片63即可,其上設置的矩形鋼片63與動橫架54上的矩形鋼片63相同,設置方式也可以是相同的,即也可以是薄鋼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條形槽內。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通過差速器56與動橫架54連接,此時,能夠通過差速器56實現對動橫架54上的矩形鋼片63的切割位置進行調節,以使矩形鋼片63在貼膏上的切割位置為最佳位置,避免對藥劑產生泄漏。
在本實施例中,差速器56為渦輪蝸桿結構,驅動裝置即電機57通過齒輪齒條結構與蝸桿連接,帶動蝸桿轉動,通過蝸桿另一端同軸固定設置的齒輪帶動牽引軸50,通過蝸桿帶動渦輪的轉動,進一步的再通過鏈條帶動動橫架54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對縱切架51的高度可以進行調整,進而調整縱切刀片69與轉動輥52之間的通料間隙的大小,以保證本發明的切割刀具能夠適用于任何貼膏的生產。
在本實施例中,切片壓力調節裝置是對每一個縱切刀片69進行高度調整。
需要指出的是,還可以是對縱切架51進行整體調整,以達到整體高度調整的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切片壓力調節裝置包括氣泵70和多個調壓閥68,氣泵70分別與多個調壓閥68連接,每個縱切刀片69上均設置有調壓閥68,用于控制縱切刀片69的高度。
在本實施例中,切片壓力調節裝置為氣泵70上設置多個調壓閥68,每個調壓閥68控制縱切刀片69,進而在打開調壓閥68后,能夠通過氣泵70對縱切刀片69的高度進行調整,調整完畢后,關閉調壓閥68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還在縱切刀片69上設置流量控制閥,即控制氣泵70帶動縱切刀片69移動的速度,保證縱切刀片69不會與轉動輥52發生碰撞,保證了縱切刀片69的安全性。
在本實施例中,主架46上設置有牽引軸50,通過牽引軸50能夠將進入到涂布機4內的涂過藥劑的貼膏送入到縱切架51的下方以及所述動橫架54和定橫架53之間,便于所述縱切刀片69和所述矩形鋼片63對原料進行切割。
在本實施例中,牽引軸50也與差速器56進行連接,也就是說,對貼膏的牽引和對貼膏的切割的動力,均來自切刀驅動裝置,這樣能夠節約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牽引軸50與轉動輥52通過鏈條連接在一起,能夠保證轉動輥52的持續轉動,進一步給貼膏牽引力。
在本實施例中,牽引軸50為高摩擦力軸,能夠有效的利用牽引軸50與貼膏之間的摩擦力來帶動貼膏移動。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無論是擠壓輥43,還是轉動輥52或者是底輥59,其均為高摩擦力輥,能夠有效的帶動貼膏進行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縱切架51設置有橫向調節螺栓67,通過橫向調節螺栓67能夠調整縱切架51的橫向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縱切架51的端部設置有螺紋孔,與橫向調節螺栓67螺紋連接,主架46上設置有定位板73,定位板73上設置有通孔,橫向調節螺栓67穿過通孔與縱切架51的端部螺紋連接,在定位板73的端部還設置有定位螺紋孔,在定位螺紋孔內設置有定位螺栓72,對橫向調節螺栓67進行定位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縱切架51上設置有刻度尺,利用刻度尺能夠確定各個縱切刀片69之間的間距進行調整時進行定位。
本發明通過對支撐板55進行調節,即可實現對定橫架53和動橫架54的共同調節,即在對動橫架54和定橫架53一次調整到位后,不需要每次使用時進行反復調節,調節方式簡單快捷,大大的節省了調節時間,便于調整和維護,成本低,效果好。
本發明通過上供料架49和下供料架47給涂布機4構提供貼布60和覆膜62,通過擠壓輥43將涂布臺45上的藥劑擠進貼布60和覆膜62之間,形成整體的凝膠貼膏,之后通過切割刀具將之切割成最終的成品。
本發明提供的涂布機4,結構簡單,成品率高,生產效率高,且制造成本較低。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凝膠貼膏生產系統,還包括包裝系統5;
所述包裝系統5設置在所述涂布機4遠離所述提升自動出料裝置3的一端,能夠對所述涂布機4生產的貼膏進行包裝。
在本實施例中,涂布機后設置有包裝系統5,通過包裝系統5,將生產的成品貼膏進行自動包裝,進而便于入庫存儲以及便于貼膏的運輸。
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系統5是將生產的成品貼膏裝袋后封口,之后再進行裝箱處理。
需要指出的是,包裝系統5的包裝方式有多種多樣,其可以是如本實施例所述的裝袋封口后裝箱,也可以是直接進行裝箱,還可以是先裝小盒后再進行裝箱,甚至還可以是裝小袋后,再封入大袋中,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將成品的貼膏進行包裝處理,能夠便于存儲和運輸即可。
本發明提供的凝膠貼膏生產系統,能夠在原料進入到攪拌裝置1之前,先通過預混裝置0進行預先混合,保證了原料在攪拌的時候減少了需要攪拌的時間,且能夠使原料更加的均勻,保證了凝膠貼膏的使用效果。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