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腫瘤科用引流器。
背景技術:
在腫瘤科的臨床實踐中,常遇有腫瘤積液的情況,傳統的方法是使用一連接有標準穿刺針的橡膠軟管,通過與之相連接的注射器,將腫瘤內的積液排出。具體操作時,首先將注射器內的空氣排出,然后將注射器與橡膠軟管連接,將腫瘤積液抽到注射器內。這一過程需要反復進行,直至將腫瘤積液全部抽出。這樣做不僅費時費力,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亟需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腫瘤科用引流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腫瘤科用引流器,包括積液瓶,所述積液瓶內插接有針管和氣管,所述氣管的一端連接單向閥,另一端連接負壓裝置,所述負壓裝置包括負壓腔、卡板、作用板、作用桿、回氣閥一、連接件、手柄和支撐桿,所述負壓腔的內壁上端設有卡板,所述氣管插接在卡板和負壓腔左側的中間位置,所述卡板和負壓腔的右側中間位置設有作用板,所述作用板的上表面設有作用桿,所述作用板的內部設有回氣閥一,所述作用桿的端部通過連接件連接手柄,所述手柄的中端通過支撐桿連接負壓腔的外壁上。
優選的,所述負壓裝置包括踩氣筒和回氣閥二,所述氣管插接于踩氣筒內部,所述踩氣筒的上表面設有回氣閥二。
優選的,所述作用板的側面設有橡膠圈,且作用板內部設有的回氣閥一位于其左側位置。
優選的,所述卡板和負壓腔的底部之間設有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小于作用板的厚度。
優選的,所述踩氣筒的側面呈鋸齒狀,材質為塑料或橡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積液瓶的一端設置負壓裝置,使積液瓶內形成負壓,有效的將腫瘤積液吸收進積液瓶內,避免了針管多次插入人體,減輕了病患的痛苦,同時也有效的預防了交叉感染,衛生高效,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積液瓶、2針管、3氣管、4單向閥、5負壓裝置、6負壓腔、7卡板、8作用板、9作用桿、10回氣閥一、11連接件、12手柄、13支撐桿、14踩氣筒和15回氣閥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腫瘤科用引流器,包括積液瓶1,所述積液瓶1內插接有針管2和氣管3,所述氣管3的一端連接單向閥4,另一端連接負壓裝置5,所述負壓裝置5包括負壓腔6、卡板7、作用板8、作用桿9、回氣閥一10、連接件11、手柄12和支撐桿13,所述負壓腔6的內壁上端設有卡板7,所述氣管3插接在卡板7和負壓腔6左側的中間位置,所述卡板7和負壓腔6的右側中間位置設有作用板8,所述作用板8的上表面設有作用桿9,所述作用板8的內部設有回氣閥一10,所述作用板8的側面設有橡膠圈,且作用板8內部設有的回氣閥一10位于其左側位置。所述作用桿9的端部通過連接件11連接手柄12,所述手柄12的中端通過支撐桿13連接負壓腔6的外壁上,所述卡板7和負壓腔6的底部之間設有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小于作用板8的厚度。
初始位置時,作用板8位于負壓腔6底部,針管2插入腫瘤積液處,向下按壓手柄12,作用桿9帶動作用板8向上運動,積液瓶1內空氣被抽走,形成負壓,腫瘤積液被吸入;向上提起手柄12,作用桿9帶動作用板8向下運動,由于單向閥4和回氣閥一10作用,作用板8恢復到起始位置,往復工作,積液瓶1持續負壓吸入腫瘤積液,避免了針管多次插入人體,減輕了病患的痛苦,同時也有效的預防了交叉感染,衛生高效,值得推廣。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3,給出了另外一種方式,僅與實施例一區別在于,所述負壓裝置5包括踩氣筒14和回氣閥二15,所述踩氣筒14的側面呈鋸齒狀,材質為塑料或橡膠。所述氣管3插接于踩氣筒14內部,所述踩氣筒14的上表面設有回氣閥二15。
向下踩壓踩氣筒14,由于單向閥4和回氣閥二15的作用,踩氣筒14不停的被壓縮和恢復,積液瓶1持續形成負壓,有效的將腫瘤積液吸收進積液瓶內,避免了針管多次插入人體,減輕了病患的痛苦,同時也有效的預防了交叉感染,衛生高效,值得推廣。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