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具體來說是一種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療器械的電療和超聲治療過程中,因功能需要,有時要兩個主機或多層主機一起工作,現大部分的方案是上主機和下主機直接又疊放在一起,然后下主機和下主機之間用電線直接連接,這做法雖然可進行治療過程,但存下以下缺陷:上、下主機之間固定不牢固,容易被誤碰撞后分開,跌落后易造成機器損壞,上、下主機之間用電線直接連接,對使用者不方便,電線容易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可保證各主機之間連接穩定可靠的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主機,其中位于最上方的主機為上主機,此上主機的下面設有第一卡扣;位于上主機下方的各個主機均為下主機,各個下主機的上面設有卡槽,各個下主機的下面設有第二卡扣;所述上主機的下面設有第一PCB板,所述下主機的上面設有第二PCB板;所述下主機的下面設有第三PCB板,所述第一PCB板通過可伸縮銅針與相鄰的下主機的第二PCB板連接;
當下主機的數量為N個,N大于或等于2,則自上而下起第N-1個下主機的第三PCB板與第N個下主機的第二PCB板通過可伸縮銅針連接,第N -1個下主機的第二卡扣與第N個下主機的卡槽卡接;所述上主機的下端通過第一鎖緊機構與第N-1個下主機的上端鎖緊連接,所述第N-1個下主機的下端通過第二鎖緊機構與第N個下主機的上端鎖緊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鎖緊機構包括第一鎖殼、第一銷釘、第一彈簧和第一鎖塊,所述上主機的下端一側設有第一安裝腔,所述第一鎖殼安裝于第一安裝腔內,所述第一彈簧安裝于第一鎖殼內的上端,所述第一鎖塊安裝于第一鎖殼內,且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頂著第一鎖塊,所述第一銷釘的上端與第一鎖塊連接;所述第一安裝腔的外側設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開口的兩側設有第一突起,所述第一鎖塊的兩側設有與第一突起匹配的第二突起;
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包括第二鎖殼、第二銷釘、第二彈簧和第二鎖塊,所述下主機的下端一側設有第二安裝腔,所述第二鎖殼安裝于第二安裝腔內,所述第二彈簧安裝于第二鎖殼內的上端,所述第二鎖塊安裝于第二鎖殼,且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頂著第二鎖塊,所述第二銷釘的上端與第二鎖塊連接;所述第二鎖殼的外側設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的兩側設有第三突起,所述第二鎖塊的兩側設有與第二突起匹配的第四突起;
所述下主機的上面設有沉孔;當上主機疊放于相鄰的下主機時,所述第一銷釘的下端插入相鄰的下主機的沉孔,而所述第一突起的下側卡接于第二突起的上側;當第N-1個下主機疊放于第N個下主機時,安裝于第N-1個下主機的第二鎖緊機構中的第二銷釘插入第N個下主機的沉孔,而所述第三突起的下側卡接于第四突起的上側。
優選的,所述第一鎖塊包括第一板部、第一筒部和第一推塊部,所述第一筒部固定于第一板部的內側,所述第一推塊部固定于第一板部的外側,所述第一銷釘的上端通過螺釘與第一筒部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頂著第一筒部;所述第二突起設置于第一板部的兩側;
所述第二鎖塊包括第二板部、第二筒部和第二推塊部,所述第二筒部固定于第二板部的內側,所述第二推塊部固定于第二板部的外側,所述第二銷釘的上端通過螺釘與第二筒部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頂著第二筒部;所述第四突起設置于第二板部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上主機的下面設有用于保護第一PCB板的第一保護蓋,此第一保護蓋與上主機的下面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下主機的上面設有用于保護第二PCB板的第二保護蓋,此第二保護蓋的一端鉸接于下主機的上面,所述第二保護蓋的另一端與下主機的上面卡接;所述下主機的下面設有用于保護第三PCB板的第三保護蓋,此第三保護蓋與下主機的下面滑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本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中各個主機之間通過卡扣和卡槽進行卡接,這保證了各主機之間連接的穩定性,避免被誤碰撞后分開,防止跌落后易造成設備損壞。
2、本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中各主機之間通過PCB板和可伸縮銅針進行電連接,這代替傳統采用電線連接的方式,這保證各主機之間導電的穩定性,且方便使用。
3、本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可各主機之間的連接方式(即卡扣與卡槽之間的卡接及兩PCB板通過可伸縮銅針之間的電連接),這結構拆裝方便,方便使用人員攜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的俯視圖。
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是圖1中C-C方向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上主機的仰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下主機的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下主機的俯視圖。
圖7是本圖6中D-D方向的剖視圖。
圖8是圖1中B-B方向的剖視圖。
圖9是圖6中I處上的放大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一鎖緊機構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3及圖8所示,本電療加超聲治療的組合裝置,包括至少兩個主機,其中位于最上方的主機為上主機1,此上主機1的下面設有第一卡扣3;位于上主機1下方的各個主機均為下主機3,各個下主機3的上面設有卡槽4,各個下主機3的下面設有第二卡扣;所述上主機2的下面設有第一PCB板6,所述下主機2的上面設有第二PCB板7;所述下主機2的下面設有第三PCB 板8,所述第一PCB板6通過可伸縮銅針9與相鄰的下主機2的第二PCB板 7連接;當下主機2的數量為N個,N大于或等于2,則自上而下起第N-1 個下主機2的第三PCB板8與第N個下主機的第二PCB板7通過可伸縮銅針9連接,第N-1個下主機2的第二卡扣與第N個下主機2的卡槽4卡接;所述上主機1的下端通過第一鎖緊機構10與第N-1個下主機2的上端鎖緊連接,所述第N-1個下主機2的下端通過第二鎖緊機構11與第N個下主機2的上端鎖緊連接。具體的,先用卡槽與卡扣(即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共同作用,以限制各主機之間(即上主機與位于最上方的下主機之間及各下主機之間)的上下移動;再通過鎖緊機構(即第一鎖緊機構和第二鎖緊機構)限制各主機之間(即上主機與位于最上方的下主機之間及各下主機之間)的水平移動,從而提高了各主機之間連接的穩定性,以保證將上主機和下主機安裝于臺車上的穩定性,從而方便使用者移動。同時,上主機的第一PCB板通過可伸縮銅針與下主機的第二PCB板連接,這保證了上主機和下主機之間的導電的穩定性。
而進一步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結構一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均具有圓柱部,此圓柱部的上端與上主機(或下主機)的上面固定連接,而圓柱部的下端設有法蘭部。而卡槽具有圓孔槽和條形槽兩部份,圓孔槽與條形槽之間相通。其中,圓孔槽的直徑和條形槽下端的寬度均大于法蘭部的直徑,而條形槽上端的寬度小于法蘭部的直徑;當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與卡槽進行卡接時,先將法蘭部插入圓孔槽,然后沿卡槽方向推動,使法蘭部移到條形槽的下端,以完成卡接。
如圖8至圖10所示,所述第一鎖緊機構10包括第一鎖殼12、第一銷釘 13、第一彈簧14和第一鎖塊15,所述上主機1的下端一側設有第一安裝腔 16,所述第一鎖殼12安裝于第一安裝腔16內,所述第一彈簧14安裝于第一鎖殼12內的上端,所述第一鎖塊15安裝于第一鎖殼12,且所述第一彈簧14 的下端頂著第一鎖塊15,所述第一銷釘13的上端與第一鎖塊15連接;所述第一鎖殼12的外側設有第一開口17,所述第一開口17的兩側設有第一突起 18,所述第一鎖塊15的兩側設有與第一突起18匹配的第二突起1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鎖塊15包括第一板部20、第一筒部21和第一推塊部22,所述第一筒部21固定于第一板部20的內側,所述第一推塊部22固定于第一板部20的外側,所述第一銷釘13的上端通過螺釘23與第一筒部21連接,所述第一彈簧14的下端頂著第一筒部21;所述第二突起18設置于第一板部20 的兩側。所述下主機2的上面設有沉孔24;當上主機1疊放于相鄰的下主機 2時,所述第一銷釘13的下端插入相鄰的下主機2的沉孔24,而所述第一突起18的下側卡接于第二突起19的上側。在使用過程中,當上主機1疊放于下主機2前,第一銷釘13收縮在第一鎖殼12內,此時第二突起19的下側卡接于第一突起18的上側,即第一彈簧14無法將第一銷釘13的下端壓出第一鎖殼12,以避免影響上主機1疊放于下主機2時的橫向移動;而當上主機1 被橫推定位好后,使用人員再下壓第一推塊部22,帶動第一銷釘13向下移動,則第一銷釘13的下端伸出第一鎖殼12后插入下主機2上面的沉孔24,從而實現鎖緊的效果。
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包括第二鎖殼、第二銷釘、第二彈簧和第二鎖塊,所述下主機的下端一側設有第二安裝腔,所述第二鎖殼安裝于第二安裝腔內,所述第二彈簧安裝于第二鎖殼內的上端,所述第二鎖塊安裝于第二鎖殼內,且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頂著第二鎖塊,所述第二銷釘的上端與第二鎖塊連接;所述第二鎖殼的外側設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的兩側設有第三突起,所述第二鎖塊的兩側設有與第二突起匹配的第四突起。而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鎖塊包括第二板部、第二筒部和第二推塊部,所述第二筒部固定于第二板部的內側,所述第二推塊部固定于第二板部的外側,所述第二銷釘的上端通過螺釘與第二筒部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頂著第二筒部;所述第四突起設置于第二板部的兩側;所述下主機的上面設有沉孔;當第N-1個下主機疊放于第N個下主機時,安裝于第N-1個下主機的第二鎖緊機構中的第二銷釘插入第N個下主機的沉孔,而所述第三突起的下側卡接于第四突起的上側。本實施例中,第二鎖緊機構的結構與第一鎖緊機構的結構相同,只是第一鎖緊機構用于鎖緊上主機與第1個下主機而第二鎖緊機構用于鎖緊第1個下主機和第2個下主機。
如圖4所示,所述上主機1的下面設有用于保護第一PCB板6的第一保護蓋25,此第一保護蓋25與上主機1的下面滑動連接。當上主機單獨使用時可用第一保護蓋覆蓋第一PCB板,從而對第一PCB板進行保護。具體的,上主機的下面設有兩條滑槽,而第一保護蓋的兩邊與滑槽連接,當上主機單獨使用時,拉動第一保護蓋,使第一保護蓋向第一PCB板方向移動,從而覆蓋第一PCB板,以對第一PCB板進行保護。
如圖5至圖7所示,所述下主機2的上面設有用于保護第二PCB板7的第二保護蓋26,此第二保護蓋7的一端鉸接于下主機2的上面,所述第二保護蓋26的另一端與下主機2的上面卡接;所述下主機2的下面設有用于保護第三PCB板8的第三保護蓋27,此第三保護蓋27與下主機2的下面滑動連接。具體的,如圖5~圖8所示,第二保護蓋26的一端通過銷軸鉸28接于下主機2的上面,而下主機2的設有與第二保護蓋26另一端匹配的卡扣組件,此卡扣組件由彈簧29、鎖鈕30和壓蓋31構成。當上主機1疊放下主機2時,第二保護蓋26處于翻轉打開狀態;而當下主機2存放時,第二保護蓋26覆蓋第二PCB板7,且第二保護蓋26的另一端通過卡扣組件與下主機2的上面卡接。第三保護蓋27的結構與第一保護蓋25結構相同,只是第三保護蓋27 用于保護第三PCB板8。
在實際安裝中,如圖1所示,下主機的數量為2個,第2個下主機位于最下方;
當第1個下主機要疊放在第2個下主機上面時,第1個下主機的第二卡扣插入第2個下主機的卡槽,然后再推動第1個下主機橫向移動,使第1個下主機橫向移動適合的位置,即令第1個下主機與第2個下主機疊放整齊;再向下按動安裝在第1個下主機的第二鎖緊機構中的第二推塊部,以使此第二鎖機構中的第二銷釘的下端插入第2個下主機上面的沉孔,這通過卡槽、第二卡扣和第二鎖緊機構的共同作用,保證了兩個下主機疊放一起時的穩定性。
同理,當上主機疊放于第1個下主機時,先將第一卡扣插入第1個下主機的卡槽,然后再推動上主機橫向移動,使上主機橫向移動適合的位置,即令上主機與第1個下主機疊放整齊;再向下按動安裝在上主機的第一鎖緊機構中的第一推塊部,以使此第二鎖機構中的第二銷釘的下端插入第1個下主機上面的沉孔,這通過卡槽、第一卡扣和第一鎖緊機構的共同作用,保證了上主機和第1個下主機疊放一起時的穩定性。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