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科手術器械,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手術鉗。
背景技術:
在進行開放式的外科手術時,通常需要用手術鉗夾持需要剝離的目標組織以方便外科醫生進行后續操作。現有的手術鉗通常包括兩個大小相同的圈狀的鉗頭,在夾持需要剝離的目標組織時可以將其固定并從圈狀部分露出,但是,由于兩側均為圈狀的鉗頭,目標組織仍然會在其中晃動,這不利于精確地開展手術剝離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科手術期限,以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在對于需要剝離的目標組織提供更加穩定的固定,方便外科醫生進行剝離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外科手術器械包括:
鉗臂部,具有相互交叉樞接兩個鉗臂;
鉗夾部,具有相對設置于鉗臂部端部的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
手柄,與鉗臂部的另一個端部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鉗頭為圈狀,所述第二鉗頭為遠離第一鉗頭一側封閉的勺狀。
優選地,所述第二鉗頭開口部分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一鉗頭的中空部分的直徑。
優選地,所述第二鉗頭開口部分的外徑大于所述第一鉗頭的中空部分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鉗頭的直徑。
優選地,所述第一鉗頭為圓圈狀,所述第二鉗頭為圓勺狀。
優選地,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被設置為第一鉗頭的中空部分與第二鉗頭的開口部分相對,并隨鉗臂運動。
優選地,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相互面對的邊緣設置有淺紋或齒以增強夾持摩擦力。
優選地,所述第一鉗頭的直徑為1.5厘米至5厘米。
通過將一個鉗頭設置為一側封閉的勺狀,另一個鉗頭保持為圈狀,使得可以通過勺狀的鉗頭將目標組織從另一個鉗頭的中空部分中擠出并經由兩者的夾持而固定,由此,一方面仍然可以方便地將目標組織從圈狀的中空部分露出,另一方面由于通過勺狀鉗頭的擠壓固定,目標組織被夾持后更加穩定,不易移動,有利于外科醫生精確開展手術剝離操作。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立體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另一個立體示意圖;
圖3A-3C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不同面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立體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另一個立體示意圖;
圖6A-6C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不同面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為了避免混淆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和電路并沒有詳細敘述。
此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確要求,否則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的“包括”、“包含”等類似詞語應當解釋為包含的含義而不是排他或窮舉的含義;也就是說,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立體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另一個立體示意圖;圖3A-3C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不同面的示意圖。如圖1-圖3C所示,本實施例的手術鉗包括鉗臂部1、鉗夾部2以及手柄3。其中,鉗臂部1包括相互交叉樞接的兩個鉗臂11和12。鉗臂11和12通過軸(圖中未示出)或其它類似裝置活動連接。手柄3設置于鉗臂部1的一個端部,鉗夾部2設置于鉗臂部的另一個端部。由此,通過引導手柄3開合運動帶動兩個鉗臂11和12相對于軸轉動從而使得鉗夾部2夾緊和松開。手柄3包括分別與不同的鉗臂11和12連接的手柄31和手柄32,其分別用于帶動對應的鉗臂運動。手柄3還可以包括用于在夾緊時固定手柄相對位置的固定部33和34。鉗臂部1的形狀和尺寸可以根據具體操作的目標組織位置和形態設置。例如,可以將鉗臂部1與鉗夾部2連接的部分1a設置為與鉗臂部1的主體1b具有一個預定夾角,從而可以使得鉗夾部2的位置偏離鉗臂主體1b,進而避免鉗臂部的主體1b在操作時遮擋視線。
在本實施例中,鉗夾部2包括第一鉗頭21和第二鉗頭22。第一鉗頭21為圈狀。第二鉗頭22為勺狀,其在遠離第一鉗頭21一側封閉。第一鉗頭為中空的圈狀,也即具有環繞中空部分21a的邊緣21b。第二鉗頭22面對第一鉗頭21的一側開口,并形成為下凹的形狀使得遠離第一鉗頭21的一側封閉。第一鉗頭21的中空部分的軸向和第二鉗頭22的開口部分的軸向與樞接兩個鉗臂的軸的方向垂直。由此,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被設置為第一鉗頭的中空部分與第二鉗頭的開口部分相對,并隨鉗臂運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鉗頭21和第二鉗頭22均形成為圓形,也即,第一鉗頭21為圓圈狀,第二鉗頭22為圓勺狀。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也可以將其設置為其它形狀。同時,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鉗頭22開口部分的外徑大于第一鉗頭21的中空部分21a的直徑(也即圈狀的內徑),小于第一鉗頭21b的直徑(也即圈狀的外徑)。通常,對于進行肺部結節剝離的操作,第一鉗頭的直徑可以被設置為1.5厘米至5厘米,第二鉗頭的直徑可以被設置為略小于該尺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造多個不同尺寸的手術鉗,以針對不同的目標組織使用。由此,在被夾緊時,第一鉗頭21的圈狀邊緣與第二鉗頭22的開口部分邊緣可以相互接觸。
在進行夾持操作時,由于第二鉗頭22一端封閉,其可以擠壓需要剝離的目標組織從第一鉗頭21的中空部分穿過,并在夾緊后固定在中空部分中。同時,夾緊后,由于第二鉗頭22一端封閉,目標組織無法向遠離第一鉗頭21的方向移動,而圈狀的第一鉗頭21也可以限制其移動,因此,可以更加穩固地固定目標組織,方便外科醫生進行剝離操作。
為了進一步增加夾持穩定度,可以在第一鉗頭和第二鉗頭相互面對的邊緣設置有淺紋或齒21c以增強夾持摩擦力。
由此,通過將一個鉗頭設置為一側封閉的勺狀,另一個鉗頭保持為圈狀,使得可以通過勺狀的鉗頭將目標組織從另一個鉗頭的中空部分中擠出并經由兩者的夾持而固定,由此,一方面仍然可以方便地將目標組織從圈狀的中空部分露出,另一方面由于通過勺狀鉗頭的擠壓固定,目標組織被夾持后更加穩定,不易移動,有利于外科醫生精確開展手術剝離操作。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立體圖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另一個立體示意圖。圖6A-6C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科手術器械的不同面的示意圖。如圖4-圖6C所示,本實施例的手術鉗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鉗頭22開口部分的外徑小于第一鉗頭21的中空部分21a的直徑。具體地,通常對于進行肺部結節剝離的操作,第一鉗頭的直徑可以被設置為1.5厘米至5厘米,第二鉗頭的直徑可以被設置為略小于該尺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造多個不同尺寸的手術鉗,以針對不同的目標組織使用。更小的第二鉗頭22可以為夾持提供一定的靈活性,可以以更大的幅度向第一鉗頭21推擠目標組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