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科手術克氏針切斷折彎操作器,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1909年,Martin Kirschner首次將斯氏針改良為克氏針,在此20年間 Martin Kirschner又進行了很多改進才制造出最終的產品。自此,克氏針開始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在骨科手術中,主要用于患者手、足、膝、踝等部位,以及肘部的張力帶和各種關節面骨折塊的輔助復位固定的作用。在骨折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手術時,克氏針尾端需要剪斷后再折彎,目前克氏針尾端的剪斷、折彎主要是使用老虎鉗、尖嘴鉗和鷹嘴鉗。這些工具對克氏針而言過于龐大,手術時存在操作空間大,對骨折病人的周圍軟組織存在不可預計的損傷,手術時間長,且操作過程費力氣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研制一種外科手術克氏針切斷折彎操作器,將克氏針裝入切斷操作器內,再用該克氏針與骨折病人的骨折塊進行復位固定。當骨折病人的復位固定好后,再利用切斷操作器對克氏針進行切斷,然后再用折彎操作器將那骨折固定克氏針進行折彎。本實用新型的切斷操作器和折彎操作器,在手術過程中,對骨折病人周圍軟組織損傷較少,減輕骨折病人的疼痛,縮短手術時間,操作方便的優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科手術克氏針切斷折彎操作器,以克服目前在外科手術中對骨折病人的周圍軟組織損傷大,手術時間長,操作過程費力氣的缺點。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科手術克氏針切斷折彎操作器,包括切斷操作器和折彎操作器,所述的切斷操作器包括左手柄、右手柄、與右手柄連接成一體的下長方體、上長方體、克氏針、左彈簧片和右彈簧片,所述的折彎操作器B包括折彎方體、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長方體設置為內空心并開口向上,而上長方體設置為內空心并開口向下;所述的左手柄的左手柄上部設置插入下長方體后,又插入上長方體的右端附近,左手柄上端與上長方體作轉動連接;該左手柄上部還通過螺絲釘與下長方體作轉動連接;
所述的下長方體的左端設有立板,該立板上部設有圓孔;所述的立板右邊附近還設有向上切刀;
所述的上長方體的左端設有條形槽;在條形槽內設有方形板;所述的方形板的上角與上長方體作轉動連接,而方形板的下角伸展到下長方體內,并與下長方體作轉動連接;該方形板的上角的左側面與所設置的切斷力臂一端連接,而切斷力臂另一端的下方設有向下切刀;
該下長方體與上長方體之間設置有克氏針;所述的克氏針穿過左手柄上部、方形板,再穿過立板的圓孔;
所述的折彎操作器包括折彎方體、與折彎方體右邊相連的操作手柄,所述的折彎方體面上的右邊設有圓柱體;所述的圓柱體面上中心處設有螺栓;所述的螺栓垂直穿過圓柱體、折彎方體的底部;該螺栓上端與圓柱體相連接,而螺栓下端與折彎方體的底部作轉動連接;該圓柱體的右邊上方還設有與圓柱體相連接的彎形折彎力臂;該圓柱體后面的折彎方體的面上設還有折彎凹槽;
采用上述措施的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操作方便,縮短手術時間,對骨折病人的周圍軟組織起到保護作用,從而減輕骨折病人的疼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切斷操作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切斷操作器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操作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說明:切斷操作器A、左手柄1、右手柄2、下長方體3、上長方體4、左手柄上部5、左手柄上端6、螺絲釘7、立板8、圓孔9、向上切刀10、條形槽11、方形板12、上角13、下角14、切斷力臂15、向下切刀16、克氏針17、骨折固定克氏針17-1、左彈簧片18、右彈簧片19,折彎操作器B、折彎方體20、操作手柄21、圓柱體22、螺栓23、彎形折彎力臂24和折彎凹槽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考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切斷操作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從圖1中可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包括切斷操作器A,所述的切斷操作器A包括左手柄1、右手柄2、與右手柄2連接成一體的下長方體3、上長方體4、克氏針17、左彈簧片18和右彈簧片19,具體實施方式:該下長方體3設置為內空心并開口向上,而上長方體4設置為內空心并開口向下,該左手柄1的左手柄上部5設置插入下長方體3后,又插入上長方體4的右端附近,左手柄上端6與上長方體4作轉動連接;該左手柄上部5還通過螺絲釘7與下長方體3作轉動連接。
該下長方體3的左端設有立板8,該立板8上部設有圓孔9;所述的立板8右邊附近還設有向上切刀10。
該上長方體4的左端設有條形槽11;在條形槽11內設有方形板12;該方形板12的上角13與上長方體4作轉動連接,而方形板12的下角14伸展到下長方體3內,并與下長方體3作轉動連接;該方形板12的上角13左側面與所設置的切斷力臂15一端連接,而切斷力臂15另一端的下方設有向下切刀16。
設置下長方體3設置為內空心并開口向上,上長方體4設置為內空心并開口向下,其目的一是減輕下長方體3,上長方體4的重量,二是使左手柄上部5插入下長方體3,上長方體4方便,同時方便安裝方形板12。
該下長方體3與上長方體4之間設置有克氏針17;所述的克氏針17穿過左手柄上部5、方形板12,再穿過立板8的圓孔9;在左手柄上部5、方形板12內設有克氏針17穿過的長形孔,這個長形孔能使左手柄上部5、方形板12有充足轉動空間,該長形孔在圖中未畫出。
參考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切斷操作器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中所示,切斷操作器A是這樣實現的:先將克氏針17按圖1所示穿插好,再用切斷操作器A上的克氏針17左端穿入骨折病人的固定骨折塊里,把骨折塊部位固定好,然后用手握著左手柄1、右手柄2,用力使左手柄1向右推移,這時左手柄上端6旋轉,將推動上長方體4向左快速移動,上長方體4向左快速移動又使方形板12快速向左旋轉,方形板12向左快速旋轉后,推動切斷力臂15和向下切刀16快速向下,這樣在向下切刀16與向上切刀10的作用下,立即將克氏針17切斷。克氏針17切斷后,該克氏針17分成了兩段,一段是固定在病人的骨折固定克氏針17-1,另一段多余克氏針17,這時拉動本切斷操作器,骨折固定克氏針17-1,從立板8的圓孔9脫離,另外一段多余克氏針17,從本切斷操作器的右邊拉出即可。
參考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操作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該折彎操作器B包括折彎方體20、與折彎方體20右邊相連的操作手柄21,該折彎方體20面上的右邊設有圓柱體22;該圓柱體22面上中心處設有螺栓23;該螺栓23垂直穿過圓柱體22、折彎方體20的底部;該螺栓23上端與圓柱體22相連接,而螺栓23下端與折彎方體20的底部作轉動連接;該圓柱體22的右邊上方還設有與圓柱體22相連接的彎形折彎力臂24;該圓柱體22后面的折彎方體20的面上設有折彎凹槽25。
折彎操作器B是這樣實現的:用手握著操作手柄21,將骨折固定克氏針17-1套入折彎凹槽25內,并使骨折固定克氏針17-1放置在彎形折彎力臂24的后面,再用專用工具套入螺栓23的頭部,然后把專用工具反時針旋轉,這時圓柱體22、與圓柱體22連接的彎形折彎力臂24也反時針旋轉,彎形折彎力臂24反時針旋轉壓迫骨折固定克氏針17-1的右端反時針折彎,當骨折固定克氏針17-1的右端折彎與折彎方體20的后邊緣相接觸時,這時骨折固定克氏針17-1的右端已折彎180度。然后把專用工具順時針旋轉,使彎形折彎力臂24恢復原來位置。再將折彎操作器B往下輕微拉動,該骨折固定克氏針17-1從折彎凹槽25的凹槽口脫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