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內鏡手術用噴灑管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側噴帶導絲噴灑管。
背景技術:
隨著內窺鏡技術的發展,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信息;為了能夠準確的判定可疑病變或進行內鏡下治療,在進行內窺鏡診治時,需要借助一條細長柔軟的透明管將相應藥物或染色劑噴灑于需要判別的病變處進行治療或鑒別診斷,醫者可以直接觀察消化道(如食道、胃、十二指腸)病變,尤其對微小的病變顯現更好。在消化道檢查中有些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出血有時需直接進行噴灑藥物進行治療,而對可疑的消化道腫瘤性病變需要染色進行鑒別診斷,但是現有的噴灑管,如申請號為201410822353.X、201520802907.X、201420059627.X公開的噴灑管開口位于端部,當潰瘍出血部位或需要染色的病變位于內鏡難以直視的部位,對病變的藥物噴灑止血或染色等操作相對困難,且現有的噴灑管為軟質細管,強度不夠,在使用過程中若使用不當容易造成折彎、導致出藥不順甚至堵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側噴帶導絲噴灑管,能夠在保證送藥暢通無阻的情況下確保開孔噴灑均勻且位置準確。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側噴帶導絲噴灑管,包括輸藥導管、與所述輸藥導管一端相連的手柄和與所述手柄另一端相連的注射器,所述輸藥導管的另一端呈封閉式結構,靠近所述輸藥導管封閉端的側面設有若干噴藥孔,所述輸藥導管的內部沿其軸向還設有導絲。
進一步的,所述手柄與所述輸藥導管之間通過膠接、注塑固定或熔接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噴藥孔內設有單向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噴藥孔為螺旋噴孔。
進一步的,所述輸藥導管為透明塑料管,所述輸藥導管靠近所述噴藥孔的一端設有無線攝像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側噴帶導絲噴灑管頭部封閉,防止液體從端部噴出;噴灑管遠端側邊開孔確保噴灑均勻,且保證位置準確;噴灑管內置導絲,不易變形打折,保持送藥通暢無阻。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側噴帶導絲噴灑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輸藥導管靠近噴藥孔一端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所示:
1-噴藥孔;2-輸藥導管;3-導絲;4-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側噴帶導絲噴灑管,包括輸藥導管2、與所述輸藥導管2一端相連的手柄4和與所述手柄4另一端相連的注射器(圖中未示出),所述輸藥導管2的另一端呈封閉式結構,靠近所述輸藥導管2封閉端的側面設有若干噴藥孔1,所述輸藥導管2的內部沿其軸向還設有導絲3。
具體使用時,首先對患者進行內窺鏡檢查,找到需要進行噴灑藥物的消化系統可疑病變位置,插入所述噴灑管,露出手柄4,將裝藥或染色劑的注射器連接手柄4,只需注射器推送就可以使所述噴灑管從噴藥孔1內噴出均勻的染色劑或藥物,且輸藥導管2內部設有導絲3能夠順利的被推送至創面部位。
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手柄4與所述輸藥導管2之間通過膠接、注塑固定或熔接在一起。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防止輸藥導管2在推送至創面部位的過程中人體體液會流入輸藥導管2內,所述噴藥孔1內設有單向閥門(圖中未示出)。
為了提高噴藥孔1的噴藥效果,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噴藥孔1設置成螺旋噴孔。輸藥導管2內染色劑或藥物在注射器壓力的作用下進入螺旋噴孔,并沿螺旋噴孔向外運動,染色劑或藥物在螺旋噴孔的作用下形成一個沿螺旋噴孔軸向的速度分量和螺旋噴孔內壁切線方向的速度分量,當染色劑或藥物壓出螺旋噴孔時,其在自身沿螺旋噴孔內壁切線方向的速度分量的作用下向螺旋噴孔的四周形成一個圓錐狀的噴射路徑,從而增大了噴藥孔1的噴射范圍。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更進一步清晰的實現手術的可視化操作,所述輸藥導管2為透明塑料管,所述輸藥導管2靠近所述噴藥孔1的一端設有無線攝像頭(圖中未示出)。無線攝像頭與輸藥導管2外面的圖像采集終端相連,并通過顯示終端將圖像顯示出來。
綜上所述,借助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在保證送藥暢通無阻的情況下確保開孔噴灑均勻且位置準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