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幽門鑿。
背景技術: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新生兒及小嬰兒常見的消化道畸形。其根本治療是行幽門環肌切開術。傳統手術是在右上腹作一切口,將幽門提出腹腔外行手術治療,但其疤痕明顯,不美觀。1991年Alain等首次報道了三孔法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目前三孔法腹腔鏡下行幽門環肌切開術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安全的,比傳統開腹手術更美觀。隨著腹壁無疤痕手術的興起,經臍單部位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越來越多被報道,手術多利用幽門刀進行,但由于經臍單部位操作下,幽門刀和鏡頭在腹腔內幾乎平行的,刀頭難以直視,另外幽門刀無止血功能,這樣造成術野不清,容易造成幽門粘膜穿孔。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幽門鑿,縮短了幽門環肌切開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增加了手術視野清晰度,降低了并發癥發生概率,具有效率更高、手術更加安全、手術效果更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治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幽門鑿,包括鑿柄和鑿桿,所述鑿桿前端設有一鑿頭,所述鑿頭頂端設有一鈍性弧面,所述鈍性弧面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傾斜面,所述鈍性弧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圓弧過渡面,所述鈍性弧面與傾斜面呈圓弧過渡,所述鈍性弧面與所述圓弧過渡面呈圓弧過渡,所述鈍性弧面厚度尺寸為0.2mm~0.6mm,所述鈍性弧面寬度尺寸為2.5mm~5.0mm,所述傾斜面相對垂直線的傾斜角度為2°~8°。所述鈍性弧面優選厚度尺寸為0.3mm~0.5mm。所述鈍性弧面寬度尺寸為3.0mm~4.0mm。所述鑿桿長度尺寸為15cm~25cm。所述傾斜面相對垂直線的優選傾斜角度為2°~4°。本實用新型通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優化設計,利用幽門鑿替代傳統的幽門刀,縮短了幽門環肌切開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增加了手術視野清晰度,降低了并發癥發生概率,具有效率更高、手術更加安全、手術效果更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以下較好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地了解。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鑿頭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鑿頭左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治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幽門鑿,包括鑿柄2和鑿桿1,鑿桿1前端設有一鑿頭3,鑿頭3頂端設有一鈍性弧面31,鈍性弧面31前后兩側分別設有一傾斜面32,鈍性弧面31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圓弧過渡面33,鈍性弧面31與傾斜面32呈圓弧過渡,鈍性弧面31與圓弧過渡面33呈圓弧過渡,鈍性弧面31厚度H尺寸為0.2mm~0.6mm,鈍性弧面31寬度D尺寸為2.5mm~5.0mm,傾斜面32相對垂直線的傾斜角度α為2°~8°。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鈍性弧面31優選厚度H尺寸為0.3mm~0.5mm,其中優選的具體厚度H尺寸為0.3mm、0.35mm、0.4mm、0.45mm、0.5mm。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鈍性弧面31寬度D尺寸為3.0mm~4.0mm,其中優選的具體寬度D尺寸為3.0mm、3.5mm、4.0mm。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鑿桿1長度L尺寸為15cm~25cm,其中優選的具體長度L尺寸為15cm、18cm、20cm、22cm、24cm。進一步,本實用新型傾斜面32相對垂直線的優選傾斜角度α為2°~4°,傾斜面32由鈍性弧面31處向下逐漸增厚,其中優選的具體傾斜角度α為2.5°、2.6°、2.7°、2.8°、2.9°、3.0°、3.2°。依據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所涉及臨床手術相關資料:幽門環肌切開術。病例納入標準:1、有非膽汁性嘔吐病史;2、經B超檢查幽門肌層厚度均大于4mm;3、上消化道碘油造影提示:幽門管線樣變或不顯影伴胃排空延遲,提示幽門部梗阻。病例情況:幽門刀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17d~71d,體重2.3kd~4.1kg;幽門鑿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5d~72d,體重2.5kg~4.5kg;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實用新型手術方法為:所有病例術前糾正脫水及電解質平衡紊亂,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前經胃管排空胃內容物。患兒仰臥位,胸部略墊高,顯示器置于頭側,術者位于患兒左側,助手位于患兒右側。術中氣腹壓力設定在8~10mmHg,于臍輪上緣12點方向沿臍窩弧形切開5mm,直視下置入Trocar及30度鏡頭,建立氣腹后,再分別于臍輪3點方向、9點方向處作長約3mm的切口,在腔鏡監視下將操作鉗直接置入腹腔。沿胃體找到肥大的幽門,經3點方向置入的抓鉗固定胃體前壁近幽門處,并適當向前下翻轉牽拉,暴露幽門管對系膜側無血管處。切開幽門肌層后,再置入幽門分離鉗將幽門肌層分開使幽門管黏膜完全膨出,由胃管注入空氣100mL,胃充盈后,觀察氣體通過幽門是否通暢,有無漏氣現象。檢查無異常后,大網膜覆蓋于幽門上方。去除操作器械,取消氣腹,拔除Trocar,縫合臍部小切口的腹膜及筋膜缺損。醫用組織膠粘合皮膚。兩組在切開幽門肌層的方法不同:幽門刀組:于9點處置入幽門刀,切開部分幽門漿肌層后,回縮刀頭,用頭端左右旋轉擴大切開,再換幽門分離鉗分離幽門肌層;幽門鑿組:于9點處置入電凝鉤,自幽門的十二指腸端向胃端電凝開部分幽門漿肌層,置入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幽門鑿,鑿開幽門肌層至粘膜并左右旋轉幽門鑿擴大肌肉之間的間隙。通過比較,兩組在手術時間上幽門鑿組明顯短于幽門刀組,術中出血量幽門鑿組明顯少于幽門刀組。在并發癥上,兩組的均未發生切口感染、切口疝,但幽門刀組出現2例幽門粘膜破裂,均中轉行開腹手術,幽門刀組造成幽門漿膜撕裂5例,幽門鑿組發生幽門漿膜撕裂1例。所有病例隨訪3個月,患兒生長發育良好,臍部切口無明顯疤痕。具體參數如下表所示:手術幽門刀組和幽門鑿組臨床資料比較分類幽門鑿幽門刀P手術時間(min)27.8±3.736.3±8.3<0.05術中出血量(ml)1.3±0.42.3±0.8<0.05手術并發癥例數17<0.05從兩組的數據比較來看,在手術時間上幽門鑿組明顯短于幽門刀組,術中出血量幽門鑿組明顯少于幽門刀組。由于幽門刀和鏡頭都從臍部進入,鏡頭和幽門刀幾乎是并行關系,所以刀頭難以直視,造成術者對刀頭和幽門管壁之間的距離位置很難準確定位,這明顯增加了手術的時間和術中的不確定性,同時由于幽門刀無止血作用,增加了出血量,手術視野也容易模糊,有時需反復用吸引器吸血,手術器械的反復交換也增加了手術時間;然而利用幽門鑿組,由于電凝鉤鈍頭的鉤是彎的,在單部位操作下的腔鏡視野很容易看清電凝鉤的位置,這樣可以有效控制電凝的位置及深度,另外電灼開幽門漿肌層后,由于電凝的自身止血作用,出血量少,視野清晰。在并發癥上,幽門刀組有幽門漿膜撕裂5例,2例幽門粘膜破裂,而幽門鑿組僅1例發生幽門漿膜撕裂。分析幽門漿膜撕裂,是由于幽門刀切開肌層不夠,用幽門分離鉗分離時幽門鉗從肌層中間滑脫,造成幽門漿膜撕裂。雖然5例幽門漿膜撕裂沒有修補處理,對術后恢復無影響,但這肯定增加了手術時間,增加了出血風險。2例穿孔,1例是由于幽門肌層切開的不夠,直接用力用分離鉗分離造成,1例是幽門刀頭切深過度造成十二指腸端粘膜穿孔。這些并發癥都是由于在臍部單部位操作下幽門刀頭難以直視,對刀頭切開幽門肌層的深度難以把握造成的,而幽門鑿組,由于電凝鉤的自身特點,在單部位操作下容易看清電凝鉤的位置,不會造成電灼穿孔。同時由于幽門鑿的應用,即使電灼開的幽門肌層較淺,固定好幽門管后,由于幽門鑿的自身鈍性結構特點,即使用較大力鑿開幽門肌層,也不用擔心會穿孔。本實用新型所涉及幽門鑿,因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產品其結構形狀呈鑿狀結構,用于幽門環肌切開術中使用,故命名為幽門鑿。本實用新型通過優化設計,利用幽門鑿替代傳統的幽門刀,縮短了幽門環肌切開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增加了手術視野清晰度,降低了并發癥發生概率,具有效率更高、手術更加安全、手術效果更好的特點。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