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護理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下肢抬高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腦血管意外造成肢體偏癱的患者明顯增多,嚴重的偏癱導致患者需要長期臥床。由于忽視良肢位的擺放及早期的按摩和被動活動,導致患側肢體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各種畸形、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下肢偏癱需長期臥床的患者臨床護理需強調:通過被動活動,以代替肌肉主動收縮,達到擠壓靜脈血管的作用,促進靜脈回流,改善微循環,糾正患肢的營養代謝障礙。如有水腫注意抬高患肢體位,患側下肢應墊高10-20厘米,減少因重力對灌注的影響,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以減輕患肢腫脹。同時需保持肢體功能位置,防止足部下垂、下肢外旋等畸形。
臨床上常常采取的措施有:1、通過摩、揉、捏、按等人工按摩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動活動,對護理者來講,這是較大工作量和負擔。2、用枕頭或者棉墊放于足踝下以抬高下肢,這類簡易用具有支撐力差,易變形,不能有效保護患者骨突出等軟組織,并且,結構設計不合理,與患者的下肢型態不吻合,存在部分部分肢體懸空,患者存在疲勞感,大部分產品僅能解決下肢抬高問題,不能有效防止足下垂、下肢外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種多功能下肢抬高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功能下肢抬高枕,包括設有凹槽的抬高枕本體,所述凹槽一端具有豁口,另一端設有底板,底板與凹槽的兩側壁圍成下肢容納空間;所述凹槽的槽底為斜面,該斜面處于所述底板的一端高于處于所述凹槽豁口的一端;所述凹槽內設有氣囊,包括小腿區氣囊和大腿區氣囊,二者之間設有腘窩枕;在所述凹槽兩側壁上對應所述氣囊均設有氣囊翻蓋;所述小腿區氣囊靠近所述底板,且二者之間設有足踏板。
進一步,所述凹槽的槽底處于所述小腿區氣囊和大腿區氣囊之間的位置設有子母貼;所述腘窩枕通過該子母貼固定在槽底。
進一步,所述子母貼沿所述凹槽長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腘窩枕沿所述凹槽長度方向的尺寸。
進一步,所述腘窩枕上設有用于遮蓋住所述子母貼外露部分的棉布。
進一步,所述氣囊翻蓋及氣囊均通過拉鏈與所述凹槽的側壁可拆卸的連接。
進一步,所述底板與所述槽底表面垂直,在所述足踏板底部設有足跟窩。
進一步,所述抬高枕本體和腘窩枕均采用高密度海綿;所述足踏板采用高彈力海綿。
進一步,所述凹槽的槽底斜面與水平面呈30°夾角。
進一步,所述氣囊翻蓋與所述氣囊圍成褲管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氣囊翻蓋與所述氣囊的外側均包裹有棉布外套。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肢抬高枕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使患肢自然抬高,沒有懸空感,凹槽貼合人體下肢,符合下肢線條走向,防止抬高的下肢滑落,且可預防髖關節外旋。凹槽內安置腘窩枕,使患者膝關節自然彎曲,保持舒適位置,防止膝關節僵直。足踏部位的設計可使足部與小腿垂直及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與足外翻。通過自然抬高下肢,促進下肢血液回流及氣囊的充氣放氣對下肢進行加壓按摩,達到防止下肢水腫、深靜脈血栓,并有一定程度的促進患肢功能康復的目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B-B方向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圖1中A-A方向的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未安裝腘窩枕、氣囊以及氣囊翻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抬高枕本體;2-豁口;3-底板;4-側壁;5-斜面;6-小腿區氣囊;7-大腿區氣囊;8-腘窩枕;9-氣囊翻蓋;10-足踏板;11-子母貼;12-棉布;13-足跟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一種多功能下肢抬高枕,如圖1至4所示,包括設有凹槽的抬高枕本體1,所述凹槽一端具有豁口2,另一端設有底板3,底板3與凹槽的兩側壁4圍成下肢容納空間;所述凹槽的槽底為斜面5,該斜面5處于所述底板3的一端高于處于所述凹槽豁口的一端;所述凹槽內設有氣囊,包括小腿區氣囊6和大腿區氣囊7,二者之間設有腘窩枕8;在所述凹槽兩側壁4上對應所述氣囊均設有氣囊翻蓋9;所述小腿區氣囊6靠近所述底板3,且二者之間設有足踏板10。
上述凹槽的槽底處于小腿區氣囊6和大腿區氣囊7之間的位置設有子母貼11;所述腘窩枕8通過該子母貼固定在槽底,可根據需要方便的拆卸,有選擇的使用。
上述子母貼11沿所述凹槽長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腘窩枕8沿所述凹槽長度方向的尺寸。上述腘窩枕8上設有用于遮蓋住所述子母貼外露部分的棉布12。腘窩枕8的位置可縱向移動,凹槽表面子母貼外露部分用固定于腘窩枕的棉布覆蓋,美觀大方,對患者的腿部不會造成摩擦,保證使用的舒適度。
上述氣囊翻蓋9以及氣囊均通過拉鏈與所述凹槽的側壁可拆卸的連接,氣囊以及氣囊翻蓋均可以方便的拆卸和安裝,使用靈活、方便。需要說明的是,氣囊翻蓋可以是扣在氣囊上的弧狀結構,其與氣囊組成褲管或圓筒狀結構,患者的下肢可以分別置入凹槽兩側壁上的由氣囊及氣囊翻蓋組成的“褲管”內。
上述底板3與所述槽底表面垂直,在所述足踏板10底部設有足跟窩13。患者實際足踏部位位于底板與所述槽底表面垂直夾角處的底面,該位置挖制有內陷的與足形匹配的足跟窩。
需要指出的是,足踏板10可以為L型結構,其長邊貼靠在底板上,端部朝向凹槽豁口的一側設置。
上述抬高枕本體1和腘窩枕8均采用高密度海綿,長久使用,不易變形,使用效果好;所述足踏板10采用高彈力海綿,對足部起到撐托保持功能位的同時減輕對局部的壓力。足跟窩使足跟部懸空,減輕局部受壓。上述凹槽的槽底斜面與水平面呈30°夾角,該角度能很好的將患者下肢抬高。
本下肢抬高枕可用于癱瘓的下肢、下肢手術后及病情需要抬高下肢的情況。它主要用于仰臥位時下肢的抬高。設計有凹槽和足踏,相較于一般的抬高墊、支架或枕頭,其肢體安置穩固牢靠,不會引起足下垂、外翻及髖關節外旋等畸形。通過設置的氣囊和氣囊翻蓋,可進行下肢的充氣擠壓、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水腫、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上述氣囊翻蓋9與所述氣囊圍成褲管形結構。氣囊及氣囊翻蓋由縱向排列的氣囊小枕組成,小枕之間通過管道連通,管道出口即是氣囊或氣囊翻蓋的充氣口,可外接電動充氣泵,通過該充氣口上進行充放氣。充氣口的設置及結構為現有技術,這里不再贅述。另外,上述氣囊翻蓋9與所述氣囊的外側均包裹有棉布外套,干爽衛生,使用舒適。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肢抬高枕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使患肢自然抬高,沒有懸空感,凹槽貼合人體下肢,符合下肢線條走向,防止抬高的下肢滑落,且可預防髖關節外旋。凹槽內安置腘窩枕,使患者膝關節自然彎曲,保持舒適位置,防止膝關節僵直。
足踏部位的設計可使足部與小腿垂直及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與足外翻。通過自然抬高下肢,促進下肢血液回流及氣囊的充氣放氣對下肢進行加壓按摩,達到防止下肢水腫、深靜脈血栓,并有一定程度的促進患肢功能康復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