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女性尿液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不能自行下床的女性患者,一般使用便盆在床上進行排尿。該排尿方式需要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抬起臀部后,將便盆放在患者臀部下方,然后患者坐在便盆上進行排尿。對于身體有創傷的患者,移動身體會增加患者痛苦。另外放置不當時,尿液會流到床單上,造成污染,既影響患者健康,也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也存在女性接尿器。但由于女性的生理構造,接尿器不能很好的貼合女性的會陰部,尿液容易從接尿器的頂部周邊漏出,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女性尿液引流裝置,不僅能夠貼合女性的會陰部,還能夠防止尿液漏出,方便女性患者導尿,具有設計巧妙、使用方便、干凈衛生的特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女性尿液引流裝置,包括漏斗形的導尿杯1,所述導尿杯1頂部開口處設置兩個弧形凹口3,底部開口處設置導尿口4,所述導尿杯1內設置漏斗形的引流杯2,所述引流杯2的頂部開口靠近且低于導尿杯1的頂部開口,所述引流杯2的底部開口靠近且高于導尿杯1的底部開口,所述引流杯2的杯壁靠近但不接觸導尿杯1的杯壁,所述引流杯2與導尿杯1的杯壁之間形成引流區5,所述引流區5內設置用于連接引流杯2與導尿杯1的縱向連接件6。
進一步的,所述導尿杯1頂部開口處設置軟膠層7。
進一步的,所述導尿口4通過導尿軟管9與集尿袋8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集尿袋8的底部設置排尿口10,所述排尿口10上設置有封蓋11。
進一步的,所述集尿袋8的側面上設置有刻度12。
使用時,將導尿杯1的頂部開口對齊女性患者的下體,弧形凹口3貼合在女性患者的會陰處,開始導尿。大量的尿液通過導尿杯1中的引流杯2流入導尿口4。少量的尿液由于虹吸作用被吸入引流區5,并從引流區5流入導尿口4。流入導尿口4的尿液通過導尿軟管9流入集尿袋8。集尿袋8的側面的刻度12能夠直觀的觀察尿量。打開封蓋11,收集在集尿袋8內的尿液通過排尿口10排出。
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貼合女性的會陰部,還能夠防止尿液漏出,方便女性患者導尿,具有設計巧妙、使用方便、干凈衛生的特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導尿杯1和引流杯2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1-導尿杯,2-引流杯,3-弧形凹口,4-導尿口,5-引流區,6-縱向連接件,7-軟膠層,8-集尿袋,9-導尿軟管,10-排尿口,11-封蓋,12-刻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女性尿液引流裝置,包括漏斗形的導尿杯1和引流杯2。導尿杯1頂部開口處設置兩個弧形凹口3,弧形凹口3的弧度能夠貼合女性患者會陰處,防止尿液從導尿杯1的頂部周邊漏出。導尿杯1底部開口處設置導尿口4,能夠將尿液導出。
引流杯2的頂部開口靠近且低于導尿杯1的頂部開口,引流杯2的底部開口靠近且高于導尿杯1的底部開口,引流杯2的杯壁靠近但不接觸導尿杯1的杯壁,引流杯2與導尿杯1的杯壁之間形成引流區5,引流區5內設置用于連接引流杯2與導尿杯1的縱向連接件6。由于引流杯2的杯壁靠近但不接觸導尿杯1的杯壁,引流杯2與導尿杯1之間引流區5形成虹吸現象。當尿液流至導尿杯1和引流杯2之間時,由于虹吸現象,尿液被吸附在引流區5,從引流區5流入導尿口4,不至于從導尿杯1的頂部流出。連接引流杯2與導尿杯1的縱向連接件6為縱向,不會阻隔尿液的流動。
進一步的,所述導尿杯1頂部開口處設置軟膠層7,軟膠層7能夠防水,且能夠防止尿液從導尿杯1的頂部周邊漏出,造成污染。軟膠層7還能更好的貼合女性患者的會陰處,且軟質材料更加舒適。
進一步的,所述導尿口4通過導尿軟管9與集尿袋8連接,方便導尿和收集尿液。所述集尿袋8的側面上設置有刻度12,能夠直觀的觀察尿量。所述集尿袋8的底部設置排尿口10,收集的尿液能夠從排尿口10流出。排尿口10上設置有封蓋11,封蓋11能夠蓋合在排尿口10,使排尿更加方便。
使用時,將導尿杯1的頂部開口對齊女性患者的下體,弧形凹口3貼合在女性患者的會陰處,開始導尿。大量的尿液通過導尿杯1中的引流杯2流入導尿口4。少量的尿液由于虹吸作用被吸入引流區5,并從引流區5流入導尿口4。流入導尿口4的尿液通過導尿軟管9流入集尿袋8。集尿袋8的側面的刻度12能夠直觀的觀察尿量。打開封蓋11,收集在集尿袋8內的尿液通過排尿口10排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