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輔助縫合腹腔鏡切口的氣腹針針鞘,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氣腹針,又稱為彈簧氣腹針或Veress針,是腹腔鏡手術必不可少的器械之一。它由針鞘及針芯兩部分組成,容易拆解。
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腹腔鏡手術切口小,皮下脂肪豐富,肌肉及筋膜深,用常規縫合針難以縫合肌筋膜層。如果肌肉層縫合不佳,可引起術后肌肉層滲血,形成血腫;如果腹膜或筋膜縫合不佳,會造成皮下缺損,可發生切口疝。疝入組織可為網膜組織或腸管。若發生切口小腸疝,可導致腸壞死,后果嚴重。全層縫合腹壁肌筋膜層是避免此類并發癥的唯一途徑。對于腹部脂肪較厚的肥胖患者,全層縫合肌筋膜層難度更大。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輔助縫合腹腔鏡切口的氣腹針針鞘,其結構簡單,對常規的腹腔鏡氣腹針針鞘進行改良,使改良之后的氣腹針具有縫合腹腔鏡切口的作用,極大方便了臨床工作,降低手術并發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輔助縫合腹腔鏡切口的氣腹針針鞘,包括氣腹針的針鞘,其特征在于:在針鞘上分別開設有用于縫合線的送線機構和用于縫合線拉出的取線槽,所述取線槽的槽底到針鞘上的針尖的最短距離小于取線槽的槽口到針鞘上的針尖的最短距離。
進一步,優選所述送線機構為送線孔。
送線機構還可以優選所述送線機構為送線槽,所述送線槽的槽底到針鞘上的針尖的最短距離大于送線槽的槽口到針鞘上的針尖的最短距離。
進一步,所述取線槽在針鞘的左側,送線機構在針鞘的右側。
進一步,所述送線孔位于針尖正上方。
進一步,所述送線孔至針尖的距離為5mm-15mm。
進一步,所述送線孔的孔徑為1mm-2mm。
進一步,所述取線槽的槽深為0.5mm-1.5mm。
進一步,所述送線槽的槽深為0.5mm-1.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輔助縫合腹腔鏡切口的氣腹針針鞘,其結構簡單,由于設計了取線槽和送線機構,加之采用了在常規的腹腔鏡氣腹針針鞘進行改良,使改良之后的氣腹針具有縫合腹腔鏡切口的作用,極大方便了臨床工作,降低手術并發癥,同時還做到了一種器械兩種用途,方便臨床工作,值得臨床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針鞘 2、取線槽 3、送線孔 4、針尖 5、送線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發明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輔助縫合腹腔鏡切口的氣腹針針鞘,包括氣腹針的針鞘1,在針鞘1上分別開設有用于縫合線的送線機構和用于縫合線拉出的取線槽2,所述取線槽2的槽底到針鞘1上的針尖4的最短距離小于取線槽2的槽口到針鞘1上的針尖4的最短距離。
本實施例中,所述送線機構為送線孔3(所述送線孔3為圓形或長方形等其它方便送線的現有結構形狀),方便送線,而且減少了患者的疼痛感;
所述取線槽2在針鞘1的左側,送線孔3在針鞘1的右側,進一步確保了針鞘1的結構強度,采用左右對稱設計,可以方便觀察操作;
所述送線孔3位于針尖4正上方,方便了送線時的穿線工作;
所述送線孔3至針尖4的距離為5mm-15mm,進一步方便了送線時的穿線工作;
為了方便送線時的穿線工作,同時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疼痛感,所述送線孔3的孔徑為1mm-2mm;
所述取線槽2的槽深為0.5mm-1.5mm,采用這個范圍的尺寸設計方便縫合線的取出,同時縫合線對取線槽2可以起到填充的作用,降低取線槽2的槽口對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具體操作過程:腹腔鏡操作結束準備縫合前將氣腹針褪去針芯,把2-0可吸收縫線穿入送線孔3。腹腔鏡指引下,左手手指堵住切口減少漏氣,右手握持氣腹針,在左手引導下從皮膚切緣處皮下脂肪層刺入,經過肌筋膜層,在距穿刺口腹膜邊緣約5mm處穿透腹膜進腹,助手用分離鉗鉗住縫線,退出氣腹針針鞘1,送線過程結束。同法再次穿刺氣腹針針鞘1,在距切口對側緣5mm處進入。腹腔鏡指引下,將已進入腹腔縫線掛入取線槽2,回拉縫線,將縫線完全套入取線槽2,拔出針鞘,拉緊縫線,打結,完成皮下第一針。同法可行2針或者3針縫合切口。剩余帶針縫線可繼續縫合脂肪層,達到全層關閉切口。
實施例二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將所述送線機構變為送線槽5,所述送線槽5的槽底到針鞘1上的針尖4的最短距離大于送線槽5的槽口到針鞘1上的針尖4的最短距離;所述取線槽2在針鞘1的左側,送線槽5在針鞘1的右側,進一步確保了針鞘1的結構強度,采用左右對稱設計,可以方便觀察操作;所述送線槽5的槽深為0.5mm-1.5mm,采用這個范圍的尺寸設計方便縫合線的取出,同時縫合線對取線槽2可以起到填充的作用,降低取線槽2的槽口對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其它同實施例一。具體操作過程中將縫合線通過送線槽5進行送入。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優選所述送線孔3至針尖4的距離為5mm;所述送線孔3的孔徑為1mm;所述取線槽2的槽深為0.5mm,其它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四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優選所述送線孔3至針尖4的距離為15mm;所述送線孔3的孔徑為2mm;所述取線槽2的槽深為1.5mm,其它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五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優選所述送線孔3至針尖4的距離為10mm;所述送線孔3的孔徑為1.5mm;所述取線槽2的槽深為1mm,其它同實施例一。
實施例六
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優選所述送線槽5的槽深為0.5mm,其它同實施例二。
實施例七
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優選所述送線槽5的槽深為1.5mm,其它同實施例二。
實施例八
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優選所述送線槽5的槽深為1mm,其它同實施例二。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