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具體說是一種自動控溫理療燈。
背景技術:
紅外理療燈是康復治療的常用設備,具有對照射局部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快局部康復和傷口愈合的作用。但是理療燈的照射需要嚴格控制發熱功率和照射時間,嚴禁照射溫度過高、局部連續照射時間過長,否則將有可能引起二次傷害,但是由于醫護人員緊張,難以保證每個進行康復照射治療的患者均有醫護人員的守護,而被照射治療的患者常會處于術后麻醉未醒或局部感覺遲鈍的狀態,因此急需紅外理療燈本身帶有自動控制和防護的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自動控溫理療燈,能夠自動探測照射部位的溫度和距離、以及照射時間,嚴格控制照射溫度和照射時間,避免出現照射傷害。
所述自動控溫理療燈,包括支腳、伸縮架、燈罩和內設紅外燈管的紅外燈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縮架上安裝有控制盒,控制盒內置帶控制器的控制板,控制盒外表面設有與控制器連接的顯示器和調節鈕;
在所述燈罩尾部與伸縮架之間以記憶金屬管連接,在所述燈罩的外側固定設有尼龍基座,所述尼龍基座的外端設于燈罩邊緣的外側設有一周,尼龍基座沿燈罩的外側面與記憶金屬管連接;
在尼龍基座的外端部與燈罩的軸線對稱嵌設有至少一對紅外測距傳感器,與燈罩的軸線對稱嵌設有至少一對紅外測溫傳感器,所述紅外測距傳感器和紅外測溫傳感器設置為方向對準燈罩前方的紅外源;所述紅外測距傳感器和紅外測溫傳感器通過沿尼龍基座和記憶金屬管設置的導線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可控硅與所述紅外燈管連接,使得控制器根據紅外測距傳感器和紅外測溫傳感器的返回值限制可控硅導通角的數值范圍,限制紅外燈管的功率。
作為實施例,所述調節鈕為電位器或按鍵,用于設置可控硅的導通角工作范圍,使紅外燈管的輸出功率工作于設定的范圍。
作為實施例,所述顯示器為帶驅動器的數碼管或液晶屏,用于顯示紅外測溫傳感器和紅外測距傳感器的返回值,以及紅外燈管的連續工作時間。
作為實施例,所述控制盒內設有蜂鳴器,用于紅外燈管的連續工作時間大于設定時間、紅外測溫傳感器的返回值高于設定數值、或者紅外測距傳感器的返回值超出設定范圍時發出蜂鳴報警聲。
作為實施例,在可控硅和控制器之間連接有延時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硅的導通角。
本實用新型在燈罩外側固定設置尼龍基座,在尼龍基座內嵌設紅外測溫傳感器和紅外測距傳感器,由于尼龍材料不易導熱和易于塑形的特性,將元件嵌設于尼龍基座內可以保護元件工作在允許的環境溫度范圍內,而尼龍基座易于與燈罩固定。尼龍基座向后延伸到記憶金屬管,對傳感器導線予以結構和適當溫度范圍的保護。
將紅外測溫傳感器和紅外測距傳感器安裝于燈罩外側可以更加直接和準確地對照射部位進行測距和測溫,對稱設置傳感器可以使傳感數值互為冗余和參照,大幅減小誤判的幾率。
記憶金屬管便于彎曲和調節到適合的角度范圍,并保持設定的狀態。伸縮支架可以根據需要調節高度。
控制盒設置于伸縮架上,遠離熱源且便于操作,控制盒上設置顯示器、蜂鳴器和調節鈕,便于觀察到顯示器所客觀顯示的紅外測溫傳感器返回的患部溫度、具體的患部距離和所顯示的連續照射時間。
紅外測溫傳感器、紅外測距傳感器的探測和對紅外燈管的功率可控硅控制技術均屬于成熟的現有技術,本設計方案將該技術有機組合應用于紅外理療燈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電路原理框圖。
圖中:1—支腳,2—伸縮架,3—記憶金屬管,4—紅外燈頭,5—燈罩,6—尼龍基座,7—紅外測距傳感器,8—紅外測溫傳感器,9—穩定電源,10—顯示器,11—蜂鳴器,12—延時控制器,13—可控硅,14—紅外燈管,15—控制器,16—調節鈕,17—控制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自動控溫理療燈,包括支腳1、伸縮架2、燈罩5和內設紅外燈管14的紅外燈頭4,如圖所示,三腳支腳1的每一個支撐腳都可以獨立調節高度,保持整體平衡,又可隨處安放。伸縮架2可以手動調節高度。燈頭由燈罩5和燈罩內的紅外燈管14組成,紅外燈管的消耗功率和時間決定了被照射部位的溫度。
在所述燈罩5尾部與伸縮架2之間以記憶金屬管3連接,記憶金屬管3可以向任意方向和角度彎曲,并且撤除外力后可保持彎曲狀態,且操作方便直觀。
在所述伸縮架上安裝有控制盒17,控制盒內置帶控制器15的控制板,控制盒外表面設有與控制器連接的顯示器10和調節鈕16;控制器15通過可控硅和沿記憶金屬管3內鋪設的導線和紅外燈管14連接。
在所述燈罩5的外側固定設有尼龍基座6,所述尼龍基座6的外端設于燈罩5邊緣的外側設有一周,尼龍基座6沿燈罩的外側面與記憶金屬管3連接;尼龍基座6易于塑形制作,且易于與金屬的燈罩結合。尤其是,尼龍基座是熱的不良導體,高溫的燈罩熱量不易于傳導到尼龍基座和基座內的元件。
在尼龍基座6的外端部與燈罩的軸線對稱嵌設有至少一對紅外測距傳感器7,與燈罩的軸線對稱嵌設有至少一對紅外測溫傳感器8,所述紅外測距傳感器7和紅外測溫傳感器8設置為方向對準燈罩前方的紅外源。分別設置一對紅外測距傳感器7和紅外測溫傳感器8可以使一對紅外測距傳感器7以及一對紅外測溫傳感器8可以互為冗余,且通過兩個同樣的傳感器返回值可以判斷無效的傳感器,大幅提高探測的可靠性。
所述紅外測距傳感器7和紅外測溫傳感器8通過沿尼龍基座6和記憶金屬管3設置的導線與控制器15連接,如圖2,所述控制器15通過可控硅13與所述紅外燈管14連接,使得控制器根據紅外測距傳感器和紅外測溫傳感器的返回值限制可控硅導通角的數值范圍,限制紅外燈管的功率。
所述調節鈕16為電位器或按鍵,用于設置可控硅的導通角工作范圍,使紅外燈管的輸出功率工作于設定的范圍。調節鈕16可以直接手動調節紅外燈管的運行功率,也可以控制紅外燈管運行于高一級或第一級的功率控制范圍內。而控制器可以根據所測得的目標溫度的結果值通過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調節輸出功率,防止目標溫度過高或過低,防止出現照射時間過長或距離過近導致的燒傷燙傷的情況。
所述顯示器10為帶驅動器的數碼管或液晶屏,用于顯示紅外測溫傳感器和紅外測距傳感器的返回值,以及紅外燈管的連續工作時間。所述控制盒17內設有蜂鳴器11,用于紅外燈管的連續工作時間大于設定時間、紅外測溫傳感器的返回值高于設定數值、或者紅外測距傳感器的返回值超出設定范圍時發出蜂鳴報警聲。
在簡單的純硬件控制電路中,可以通過在可控硅13和控制器15之間連接用于控制所述可控硅的導通角延時控制器12,來控制紅外燈管的輸出功率,由溫度測量值反饋到導通角延時控制器12,形成控制閉環,實現自動的溫度-功率控制,當然,也可以依據此電路結構以單片機自動控制紅外燈管的輸出功率。
在實際應用中,以上實施例可以交叉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