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頸椎骨折脫位是一種常見的頸椎外傷。為了治療頸椎骨折脫位,施行頸椎后去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是通常的治療手段。在手術過程中,由于頸椎關節突關節的絞鎖合并在一起,需要對患者的進行顱骨牽引,顱骨牽引一方面利于頸椎關節的復位、另一方面可同時維持頸椎穩定性并防止脊髓損傷。
為了顱骨牽引的實施,在手術過程中,通常使用圖1所示的顱骨牽引架。所述顱骨牽引架包括牽引桿01、底座02、定滑輪03、套索04、牽引套05以及配重錘06;其中,所述牽引桿0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02上、另一端設置有定滑輪03;所述套索04的一端連接有牽引套05、另一端穿過所述定滑輪03與配重錘06連接。在具體使用時,移動顱骨牽引架到手術床附近、靠近患者頭部位置,將所述牽引套05套在患者頭部,在所述配重錘06的重力作用下,套索04拉緊牽引套05,從而實現顱骨牽引。
然而,發明人通過研究發現,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可能需要對患者進行X射線透視以觀察患者頸椎骨折位置,為了配合X線透視,手術床會進行升高或降低;這樣,手術床高低變化會引起患者頭部位置的高低不同,顱骨牽引架對患者頭部的牽引角度發生變化,可能導致無法實現顱骨牽引,影響手術實施,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頸椎骨折脫位的加劇,造成醫療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顱骨牽引
架容易造成醫療事故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實用新型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包括支架底座、套管、豎桿、滑輪支架、滑輪、套索、牽引弓以及配重組,其中:
所述套管垂直設置在所述支架底座上,且所述套管頂部的外壁上設置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豎桿與套管匹配套接、且能夠沿所述套管相對活動;所述豎桿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匹配,所述豎桿能夠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與所述套管固定;
所述滑輪支架的一端與所述豎桿的頂部可活動連接、另一端設置有滑輪;
所述套索的一端與牽引弓相連接、另一端與配重組相連接,在工作狀態時,所述套索設置在所述滑輪上、與所述滑輪的外壁相接觸。
可選地,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平行設置;
所述豎桿包括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所述第一豎桿與所述第一套管相匹配,所述第二豎桿與所述第二套管相匹配;
該裝置還包括橫桿,所述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頂部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豎桿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滑輪支架通過所述橫桿與所述豎桿相連接,所述滑輪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橫桿相連接、且所述滑輪支架能夠沿所述橫桿的軸向和徑向滑動。
可選地,所述套管包括中空的管狀結構,所述豎桿包括實心的柱狀結構,所述豎桿能夠活動套接在所述套管內。
可選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為孔狀結構的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為凹槽狀結構的固定部。
可選地,所述套管包括實心的柱狀結構,所述豎桿包括中空的管狀結構,所述豎桿能夠活動套接在所述套管外。
可選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為凹槽狀結構的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為孔狀結構的固定部。
可選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間距沿豎桿從上到下方向,依次減小。
可選地,所述配重組包括多個不同重量的配重塊。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該裝置包括支架底座、套管、豎桿、滑輪支架、滑輪、套索、牽引弓以及配重組;其中,所述套管垂直設置在所述支架底座上,且所述套管頂部的外壁上設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豎桿與套管匹配套接、且能夠沿所述套管相對活動;所述豎桿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匹配,所述豎桿能夠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與所述套管固定;所述滑輪支架的一端與所述豎桿的頂部可活動連接、另一端設置有滑輪;所述套索的一端與牽引弓相連接、另一端與配重組相連接,在工作狀態時,所述套索設置在所述滑輪上、與所述滑輪的外壁相接觸。在手術過程中,通過上下調節豎桿的高度位置,對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高度進行粗調;通過轉動滑輪支架,使滑輪支架呈最佳的角度,間接對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高度進行細調;上述粗調和細調過程,能夠在手術過程中,實現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高度的實時調整,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精確性,保證以最佳的高度和角度完成顱骨牽引,進而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目前顱骨牽引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5中的符號表示為:
1-支架底座,2-套管,21-第一套管,22-第二套管,3-豎桿,31-第一豎桿,32-第二豎桿,4-滑輪支架,5-滑輪,6-套索,7-牽引弓,8-配重組,9-第一固定部,10-第二固定部,11-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參見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包括支架底座1、套管2、豎桿3、滑輪支架4、滑輪5、套索6、牽引弓7以及配重組8。
其中,所述支架底座1用于承載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其他部件,并且所述支架底座1具有較重的自重,以保證所述顱骨牽引裝置的穩定性。而且,在具體實施時,所述支架底座1底部還可以設置輪組,以方便在手術時,將顱骨牽引裝置推放到合適的位置,以對患者進行顱骨牽引。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所述支架底座1的形狀不做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選用任意形狀的底座,例如所述支架底座1可以為截面為長方形或圓形的底座。
所述支架底座1上設置有套管2,所述套管2垂直于所述支架底座1的頂面;在具體實施時,所述套管2可以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架底座1上,或者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支架底座1上。所述套管2的頂部外壁上設置有第一固定部9;其中,所述套管2的頂部可以理解與所述支架底座1的連接部位相對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部9可以為螺紋孔或通孔等孔狀結構的固定部。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套管2內部設置有均勻空腔,具體地,所述套管2可以為中空的管狀結構;當然,所述套管2還可以其他任意形狀的結構,例如長方體形或橢圓體形中空結構等,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不做限定。
所述豎桿3與套管2相匹配,且所述豎桿3能夠套設在所述套管2的空腔內,并沿所述套管2相對活動。在具體實施時,所述豎桿3可以為實心的柱狀結構,所述豎桿3的外徑小于所述套管2的內徑,從而保證所述豎桿3能夠在所述套管2內相對活動。當然,根據套管2的形狀結構,所述豎桿3為與所述套管2相匹配的形狀結構,例如所述套管2為長方體形時,所述豎桿3也為長方體形;所述套管2為橢圓體形時,所述豎桿3也為橢圓體形。
為了便于調節豎桿3的高度位置,所述豎桿3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固定部10。所述多個第二固定部10均勻設置在所述豎桿3上,即相鄰所述第二固定部10的間距相等。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10可以為凹槽狀結構的固定部,例如盲孔或非貫通的方形凹槽等。而且,所述第二固定部10的個數可以設置為任意多個,例如5個或6個等,以增加所述豎桿3高度調節的自由度。在使用過程中,當所述豎桿3調節到手術高度時,使所述第二固定部10與套管2上的第一固定部9相對應,利用向內旋的螺帽及螺桿,螺桿伸入豎桿3的第二固定部10內,從而實現豎桿3與套管2的位置固定。
所述滑輪支架4的一端與所述豎桿3的頂部可活動連接,在具體實施時,所述滑輪支架4的一端可以鉸接在所述豎桿3的頂部,以使所述滑輪支架4能夠繞與豎桿3相鉸接的端部轉動;而且,所述滑輪支架4轉動到一定角度后,還可以使用螺栓或卡扣等固定裝置固定滑輪支架4。所述滑輪支架4的另一端設置有滑輪5。
所述套索6用于連接牽引弓7和配重組8。具體地,在使用狀態時,即在手術過程中,所述牽引弓7連接患者的頭部,所述套索6的一端連接所述牽引弓7,所述套索6的另一端繞過所述滑輪5與所述配重組8相連接,所述套索6與所述滑輪5的外壁相接觸,配重組8的重力作用實現患者的顱骨牽引。為了調節對患者顱骨的牽引力,可選地,所述配重組8包括多個不同重量的配重塊,例如所述配重組8包括1kg的配重塊、2kg的配重塊以及3kg的配重塊,通過不同重量配重塊的組合,調節配重組8的重力,進而調節牽引力。
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移動所述支架底座1,將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移動到手術位置,例如手術床的床頭位置,上下調節豎桿3的高度,利用螺帽或螺桿等固定裝置,通過套管2上的第一固定部9和豎桿3上的第二固定部10,固定豎桿3在相應的高度位置;旋轉滑輪支架4到一定角度,從而微調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高度;將牽引弓7固定在患者的頭部,調節配重組8的配重塊的個數,以適當的牽引力實現對患者的顱骨牽引。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該裝置包括支架底座1、套管2、豎桿3、滑輪支架4、滑輪5、套索6、牽引弓7以及配重組8;其中,所述套管垂直設置在所述支架底座1上,且所述套管2頂部的外壁上設置有第一固定部9;所述豎桿3與套管2匹配套接、且能夠沿所述套管2相對活動;所述豎桿3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固定部10,所述第二固定部10與所述第一固定部9相匹配,所述豎桿3能夠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9和第二固定部10,與所述套管2固定;所述滑輪支架4的一端與所述豎桿3的頂部可活動連接、另一端設置有滑輪5;所述套索6的一端與牽引弓7相連接、另一端與配重組8相連接,在工作狀態時,所述套索6設置在所述滑輪5上、與所述滑輪5的外壁相接觸。在手術過程中,通過上下調節豎桿3的高度位置,對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高度進行粗調;通過轉動滑輪支架4,使滑輪支架4呈最佳的角度,間接對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高度進行細調;上述粗調和細調過程,能夠在手術過程中,實現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高度的實時調整,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精確性,保證以最佳的高度和角度完成顱骨牽引,進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實施例二
參見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術中顱骨牽引裝置,包括支架底座1、套管、豎桿、滑輪支架4、滑輪5、套索6、牽引弓7以及配重組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21和第二套管22,所述第一套管21與所述第二套管2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套管21和所述第二套管22均為中空的管狀結構,且所述第一套管21和所述第二套管22上相同高度位置上均設置有第一固定部9。所述豎桿包括第一豎桿31和第二豎桿32;所述第一豎桿31和所述第二豎桿32均為實心的柱狀結構,且所述第一豎桿31和第二豎桿32上均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第二固定部10,相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10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還包括橫桿11,所述橫桿11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31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橫桿1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豎桿32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滑輪支架4通過所述橫桿11與所述豎桿相連接,具體地,所述滑輪支架4的一端鉸接在所述橫桿11上,且所述滑輪支架4能夠沿所述橫桿11的軸線進行橫向的移動,以及沿所述橫桿11的徑向進行轉動。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相同之處,可參見實施例一,在此不再贅述。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通過設置相互平行的兩個套管,以及與所述套管相匹配的兩個豎桿,所述兩個套管和所述兩個豎桿能夠均衡地承擔換輪以及配重的牽引力分力,使得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更加穩定;而且,所述滑輪支架在進行轉動的同時還能夠沿橫桿11進行橫向滑動,增加了滑輪支架的調節自由度,進而更方便調節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位置,方便手術實施,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實施例三
參見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在圖4中,示出了第一套管21、第一豎桿31、設置在第一套管21上的第一固定部9以及設置在第一豎桿31上的多個第二固定部。當然,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還包括第二套管22、第二豎桿32、設置在第二套管22上的第一固定部9以及設置在第二豎桿32上的多個第二固定部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一豎桿31和所述第二豎桿32上的第二固定部10,均為不均勻分布。在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二固定部10沿相應的豎桿,從上到下依次減小。例如第一豎桿31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4個第二固定部10,則可以設置相鄰的第二固定部10的間距為10cm、5cm、2cm;同樣,第二豎桿32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4個第二固定部10,則可以設置相鄰的第二固定部10的間距為10cm、5cm、2cm。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手術需要,設置任意數值的間距,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不做限制。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指向支架底座1的方向為向下的方向。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相同之處,可參見實施例二,在此不再贅述。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在提高高度時,由于第二固定部10的間距較大,對應調節的高度差也較大,可以首先以較大的高度差進行調節,在調節過程中,由于第二固定部10的間距變小,對應以較小的高度差進行調節,從而以較小的高度差進行微調;或者,在降低高度時,可以以較小的高度差進行適應性調整,然后以較大的高度差進行大幅調整。因此,通過設置不同間距的第二固定部10,增加豎桿高度調節的靈活性,進而對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進行實時調整,以最佳的牽引角度和牽引力保證對患者的牽引,確保手術順利實施。
實施例四
參見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在圖5中,示出了第一套管21、第一豎桿31、設置在第一套管21上的第一固定部9以及設置在第一豎桿31上的第二固定部10。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還包括第二套管22、第二豎桿32、設置在第二套管22上的第一固定部9以及設置在第二豎桿32上的第二固定部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一套管21和所述第二套管22均為實心的柱狀結構;所述第一套管21和所述第二套管22相同高度位置上,均設置有第一固定部9,在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一固定部9為凹槽狀結構的固定部,例如盲孔或者正方形凹槽。所述第一豎桿31和所述第二豎桿32均為中空的管狀結構;而且,所述第一豎桿31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一套管21的外徑,以保證所述第一豎桿31能夠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管21的外側;同樣地,所述第二豎桿32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套管22的外徑,以保證所述第二豎桿32能夠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22的外側。所述第一豎桿31和所述第二豎桿32均設置有多個第二固定部10,每個豎桿相應的第二固定部10均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所述第二固定部10為孔狀結構的固定部,例如通孔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相同之處,可參見實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由于所述第一套管21和所述第二套管22均為實心結構的套管,能夠有效穩定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的重心,保證顱骨牽引的穩定性;而且,通過豎桿套設在套管外的結構設計,由于豎桿采用中空結構,能夠方便使用者在豎桿上設置自定義的第二固定部,從而進一步擴展所述術中顱骨牽引裝置高度調節的靈活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實用新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