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肢墊架。
背景技術:
在臨床醫療中,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癱瘓、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或合并緋總神經損傷者以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等,需要對患者的肢體即手部或者腿部通過肢墊架做抬高處理,以防止足下垂、內收、外旋、肌肉萎縮等并發癥。
傳統的肢墊架為塊狀物,將其簡單墊在肢體的下部來完成抬高,不能很好的防止上述足下垂等并發癥。
技術實現要素: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肢墊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肢墊架,包括呈直角三角形塊狀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斜面上設有用于放置患者腿部或者手部的開口,所述開口沿著所述斜面斜向上設置,并且所述開口從所述斜面靠近底部的位置開始一直延伸到靠近所述斜面頂部的位置處為止,所述開口兩側的內壁為向支撐板外側彎曲且用于定位患者腿部或者手部的圓弧狀,所述開口上端的內壁上設有與患者腳掌或者手掌相匹配的凹槽,在所述開口的底部設有使患者處于開口內的腿部或者手部懸空的腔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肢墊架上的開口設計為斜向上狀,患者的肢體放置在開口內后斜向上抬高,并且腳掌或者手掌固定在凹槽內,能夠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有助于肢體恢復活動;另外開口下部設有使患者肢體懸空的腔體,避免肢體下部被壓迫造成血液不流暢或者褥瘡等癥狀。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進一步的改進: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上且對應所述開口的外側設有用于可將開口捆綁起來的約束帶。
采用上述進一步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捆綁約束帶將肢墊架固定在患者肢體上,防止肢墊架脫離患者。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的側壁設有與所述開口內部空間連通的第一氣孔,所述支撐板的底部設有與所述腔體內部空間的第二氣孔。
采用上述進一步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避免患者肢體密閉在開口內造成紅腫。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為彈性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進一步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減輕支撐架對患者肢體的擠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圖4為圖1的俯視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撐板,2、斜面,3、開口,4、凹槽,5、腔體,6、約束帶,7、第一氣孔,8、第二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4所示,一種肢墊架,包括呈直角三角形塊狀的支撐板1,支撐板1采用彈性材料制成,可以減輕對患者肢體的擠壓。
所述支撐板1的斜面2上設有用于放置患者腿部或者手部的開口3,所述開口3沿著所述斜面2斜向上設置,并且所述開口3從所述斜面2靠近底部的位置開始一直延伸到靠近所述斜面2頂部的位置處為止,所述開口3兩側的內壁為向支撐板1外側彎曲且用于定位患者腿部或者手部的圓弧狀,所述開口3上端的內壁上設有與患者腳掌或者手掌相匹配的凹槽4,在所述開口3的底部設有使患者處于開口3內的腿部或者手部懸空的腔體5。該肢墊架上的開口3設計為與斜面2相匹配的斜向上狀,患者的肢體放置在開口3內后斜向上抬高,并且腳掌或者手掌固定在凹槽4內,能夠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有助于肢體恢復活動;另外開口3下部設有使患者肢體懸空的腔體5,避免肢體下部被壓迫造成血液不流暢或者褥瘡等癥狀,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復。
所述支撐板上且對應所述開口3的外側設有用于可將開口3捆綁起來的約束帶6。通過捆綁約束帶6將患者肢體固定在開口3內,防止由于患者的活動脫離肢墊架,保證肢墊架對患者的肢體持續發生作用。
所述支撐板1的側壁設有與所述開口3內部空間連通的第一氣孔7,所述支撐板1的底部設有與所述腔體5內部空間的第二氣孔8。外部空氣通過氣孔進入到開口3內以及腔體5內,避免患者的肢體密閉在開口3內造成紅腫。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