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部穩定性訓練裝置,屬于康復治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頸椎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其中頸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類型,被視為最早期的頸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頸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現,以頸部癥狀為主。頸型頸椎病發病基礎是頸肩部的急性或慢性勞損,發病原因是長期伏案工作、低頭使用手機和電腦、不良生活習慣等造成肌肉勞損、頸椎失穩、關節功能紊亂等問題。
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包括運動療法、針灸、牽引、理療等。以運動療法和手法為其兩大重要治療手段,這兩種方法有利于改善頸椎核心穩定性肌維持關節活動度,但對頸部后伸肌群的肌力訓練強度不夠,不能同時兼顧小肌肉與大肌肉的力量訓練;SET對治療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治療師在訓練患者深層肌肉時人工給予懸吊繩勻速微小的抖動力;患者在治療時需外人進行輔助操作,不能自行操作,浪費人力。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對頸部肌肉進行等長和等張訓練,同時患者能夠自行操做,節省人力,且效果較好的頸部穩定性訓練裝置。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頸部穩定性訓練裝置,包括四個可調節伸縮桿,每一個所述可調節伸縮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可開合夾板,該可開合夾板具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側夾板,兩個所述側夾板之間可拆卸地設置有彈力帶,該彈力帶上設置有振動裝置。
基于上述結構的設計,采用振動裝置,以使不同的振動頻率產生微小的不平衡力,讓患者維持固定的位置以訓練頸椎核心穩定性,即對頸部肌肉進行等長收縮訓練;彈力帶可更換,使用不同力量的彈力帶抗阻進行頸后伸肌群或頸部側屈肌群的肌力訓練,在彈力帶抗阻過程中配合關節活動度的維持,即進行肌肉的等張收縮訓練。
作為優選,所述可開合夾板的兩個側夾板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所述側夾板包括固定板和一端與該固定板鉸接連接的轉動板,該轉動板的自由端設置有鎖扣,該固定板自由端的相應位置上設置有與鎖扣相適配的扣環。
作為優選,所述振動裝置設置于所述彈力帶的內部。如此設計,一方面結構美觀,患者將頭部置于彈力帶上時不會受振動裝置的影響。
作為優選,所述振動裝置為一個,或一個以上。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移動,在每一個所述可調節伸縮桿的下端連接有剎車輪。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進行操作,在所述可開合夾板上設置有控制所述振動裝置啟停的控制按鈕。
有益效果:
(1)振動頻率可調節并可維持勻速振動,避免了采用SET治療時治療師手法振動頻率不均的問題;
(2)熟練后患者可自行操作,節省了人力;
(3)既有頸部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也有等張收縮訓練,訓練效果好;
(4)應用方便,結構簡便,且有明確的活動難度分級,方便治療師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可開合夾板的俯視圖;
圖3為圖2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1-附圖3所示的一種頸部穩定性訓練裝置,包括四個可調節伸縮桿1,每一個所述可調節伸縮桿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可開合夾板2,該可開合夾板2具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側夾板21,兩個所述側夾板21之間可拆卸地設置有彈力帶3,該彈力帶3上設置有振動裝置4,所述可開合夾板2上設置有控制所述振動裝置4啟停的控制按鈕。每一個所述可調節伸縮桿1的下端還連接有剎車輪5。
從圖2和圖3可以看出,所述可開合夾板2的兩個側夾板21之間通過連接桿24連接,所述側夾板21包括固定板211和一端與該固定板211鉸接連接在一起的轉動板210,該轉動板210的自由端設置有鎖扣22,該固定板211自由端的相應位置上設置有與鎖扣22相適配的扣環23。
所述振動裝置4設置于所述彈力帶3的內部。該振動裝置4為一個、或兩個,或多個。本實施例中優選為兩個,且分別靠近兩個所述側夾板21。
使用時,患者仰臥在治療床上,頭部移出床邊,置于該訓練裝置的彈力帶3上,按下控制按鈕開啟振動裝置4,讓患者盡量保持頭部居中穩定不動,以訓練患者頸部深層小肌肉,以達到頸椎核心穩定性;
關閉振動裝置4,患者在治療師的指導與輔助下,將頭部后伸或側屈,對抗彈力帶3阻力,并產生一定的關節活動度,根據個體情況決定抗阻時間及次數,以此訓練患者頸部的淺表大肌群肌力。
在訓練患者頸部穩定性時,可將一個按摩球置于患者頭后部,使頭部盡量保持中立位。
為了進行多方式訓練,做訓練前也可將彈力帶換成頭部放置板,將該頭部放置板安裝于可開合夾板上,以方便治療師進行徒手手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