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品領域,尤其是涉及口咽通氣道。
背景技術:
口咽通氣道又稱口咽導氣管或口咽通氣管,是一種非氣管導管性通氣管道,是最簡單、有效且經濟的氣道輔助物。口咽通氣道的作用在于:通過下壓舌體防止舌根后墜,支撐舌腭弓及懸雍垂,防止下垂,從而開放氣道,并減少從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保持呼吸道通暢;作為牙墊,避免昏迷后的病人牙關緊閉,壓迫氣管導管;便于口腔護理,還有利于口咽部分分泌物被吸出;放置口咽通氣道時,由于刺激咽部,通過興奮迷走神經可降低血管壓力和減慢心率,對于腦血管意外的患者降低血壓具有輔助治療作用。但是,口咽通氣道安置于口咽部,異物感強烈,當病人煩躁不安、神志不清或由昏迷轉為清醒時,出于先天的生理反射,往往會向外吐出口咽通氣道,導致口咽通氣道移位或脫出,增加治療護理的難度。因此,妥善地固定口咽通氣道就尤為重要。
正確的安置方法可使舌根離開咽后壁,可方便吸痰,明顯改善舌后墜情況,通暢氣道,解除氣道梗阻。置管成功后,傳統的固定方法為,用膠布交叉固定于面頰兩側。但在臨床應用中發現,膠布固定存在諸多缺點:
1、膠布受潮后粘性下降,易于脫落,當病人煩躁或變換頭部位置時,容易發生口咽通氣道的移位、脫出或滑落口腔情況;
2、因膠布緊貼皮膚,患者易產生不適感,部分患者對膠布過敏者,粘貼處易出現過敏性皮炎或破潰現象;
3、反復更換膠布,容易對粘貼部位皮膚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固定口咽通氣道,方便摘取,避免口角側皮膚發生皮炎或出現破損的口咽通氣道。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口咽通氣道,包括通氣道本體、設置于所述通氣道本體出口邊緣的口腔擋板以及對稱設置于所述口腔擋板兩邊的可調節固定帶,所述可調節固定帶包括帶體和用于調節所述帶體長短的調節件,沿所述帶體長度方向,所述帶體的一端設置有至少兩個扣洞,所述調節件為紐扣;所述口腔擋板上對稱設置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為連接孔;所述帶體的一端可拆卸連接所述連接孔,所述帶體的另一端從所述連接孔內繞出,之后所述紐扣和扣洞相扣接。
進一步的,同一側的所述連接孔為兩個,包括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分別連接所述帶體的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帶體的材質為棉布、紗布或無紡布。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孔靠外側的內壁設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凸起為齒型或半圓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口腔擋板的兩側對稱設置可調節固定帶,使用時將通氣道本體置入口內,之后兩個可調節固定帶分別從患者的枕后和頸后穿過固定,從不同方向進行固定,能夠將口咽通氣道穩定的固定在病人的口中,無論時間長短均不會發生移動、歪斜、甚至脫落的現象,使用安全性高;
2、尤其對于昏迷者,通氣道本體需持續放置于口腔內,每隔2-3h需重新調換位置,帶體上設置的紐扣與調節帶體長度的扣洞,方便及時更換位置,使用更靈活,應用更廣泛;
3、可調節固定帶可以拆下,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消毒后可重復使用,節省患者費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口咽通氣道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口咽通氣道的連接示意圖之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通氣道本體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可調節固定帶的展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口腔擋板的主視圖之一;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口咽通氣道的連接示意圖之二;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口腔擋板的主視圖之二;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口腔擋板的主視圖之三。
其中,1、通氣道本體,2、口腔擋板,31、帶體,32、調節件,33、扣洞,4、連接孔,41、第一連接孔,42、第二連接孔,43、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口咽通氣道,包括通氣道本體1、設置于通氣道本體1出口邊緣的口腔擋板2以及對稱設置于口腔擋板2兩邊的可調節固定帶,可調節固定帶包括帶體31和用于調節帶體31長短的調節件32,沿帶體長度方向,帶體31的一端設置有至少兩個扣洞33,調節件32為紐扣;口腔擋板2上對稱設置有連接部,連接部為連接孔4;帶體31的一端可拆卸連接連接孔4,帶體31的另一端從連接孔4內繞出,之后紐扣和扣洞33相扣接。其中,扣洞33的個數根據需要來定。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口腔擋板2的兩側對稱設置可調節固定帶,使用時將通氣道本體1置入口內,之后兩個可調節固定帶分別從患者的枕后和頸后繞過固定,從不同方向進行固定,能夠將口咽通氣道穩定的固定在病人的口中,無論時間長短均不會發生移動、歪斜、甚至脫落的現象,使用安全性高;
2、尤其對于昏迷者,通氣道本體1需持續放置于口腔內,每隔2-3h需重新調換位置,帶體31上設置的紐扣與調節帶體31長度的扣洞33,方便及時更換位置,使用更靈活,應用更廣泛;
3、可調節固定帶可以拆下,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消毒后可重復使用,節省患者費用。
實施例2
其余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6所示,同一側的連接孔4為兩個,包括第一連接孔41和第二連接孔42,分別連接帶體31的兩端。
采用該技術方案,將擋板同一側的連接孔4均設置呈兩個,可以使得帶體31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連接孔41和第二連接孔42,在連接過程中不會發生干涉,實現從四個方向進行固定通氣道本體,固定更穩定。
實施例3
其余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所示,帶體31的材質為棉布、紗布或無紡布。
采用該技術方案,帶體31的材質選用紗布、棉布或無紡布,使得透氣性好,避免患者長期使用,因帶體和面部長期接觸而產生壓瘡或紅疹現象的產生。
實施例4
其余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7-8所示,連接孔4靠外側的內壁設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43;凸起43為齒型或半圓形。
采用該技術方案,在連接孔4內部設置防滑的凸起43,使得帶體的兩端和連接孔4連接后,由于凸起43的設置,帶體31不會在連接孔4內來回移動,固定效果更佳;凸起43采用齒型或半圓形,使得防滑效果更佳。
下面介紹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先將帶體31的一端綁在第一連接孔41內,之后將通氣道本體1置入患者口內,兩根帶體31分別從患者的枕后和頸后繞過,并穿過第二連接孔42,通過紐扣和扣洞33調節帶體31的松緊度,直至合適位置,將紐扣和扣洞33相扣接。
使用該方法對通氣道本體進行固定,解決了膠布固定存在的缺點,且固定方法簡單易行,方便及時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誤吸,甚至窒息。同時通氣道本體1具有固定牢靠、不易從口中脫出的特點,可有效防止通氣道本體1移位,避免患者并發食管、氣管異物而引發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險,確保患者安全,同時可減少患者反復插管導致的口腔黏膜損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