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癌癥鎮痛散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認為骨癌痛的病因為臟腑虧虛,氣血不足,正氣無力抗邪外出,血瘀、火毒、寒凝、痰濕之邪混雜浸淫入內,致氣血凝澀,痹阻于骨,筋骨失養而不榮,屬本虛標實。《素問·舉痛論》云:“陰氣竭,陽氣未人,故猝然痛,死不知人。”近年來,中醫藥在防治骨轉移癌痛等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中藥外敷療法被證實對骨轉移癌痛有一定療效。
癌癥鎮痛散以國醫大師蒲輔周先生擬定的三生祛痛方(生南星、生附子、生川烏)為君藥,生南星消腫散結,生附子、生川烏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其水煎液具有明顯抑制癌痛作用;五靈脂活血散瘀止痛,麝香辛溫走竄,冰片防腐生肌,促進藥物吸收,蚤休、黃藥子抗癌散結,穿山甲、皂角刺活血通絡。全方共奏活血散結解毒、消腫定痛作用,且外敷能避免某些藥物口服導致的毒性反應。
治療組病例用藥后,85.4%的患者疼痛得到緩解。可見,中藥癌癥鎮痛散外敷鎮痛療效較好,與扶他林腸溶片口服配合,是治療腫瘤骨轉移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癌癥鎮痛散的制備方法。
一種癌癥鎮痛散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生南星10-15g、生附子10-15g、生川烏10-15g、白膠香5-10g、五靈脂15-20g、麝香1-3g、冰片15-30g、蚤休10-15g、黃藥子10-15g、蘆根15-20g、穿山甲10-45g、皂角刺10-15g,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
(2)將上述原料制成粉末,過500目篩后即得。
優選地,所述步驟(1)生南星10g、生附子10g、生川烏10g、白膠香5g、五靈脂15g、麝香1g、冰片15g、蚤休10g、黃藥子10g、蘆根1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
優選地,所述步驟(1)生南星15g、生附子15g、生川烏15g、白膠香10g、五靈脂20g、麝香3g、冰片30g、蚤休15g、黃藥子15g、蘆根20g、穿山甲45g、皂角刺15g。
優選地,所述步驟(1)取生南星12g、生附子12g、生川烏12g、白膠香8g、五靈脂18g、麝香2g、冰片20g、蚤休12g、黃藥子12g、蘆根18g、穿山甲20g、皂角刺12g。
本發明所述方法制備的癌癥鎮痛散,能防腐生肌,促進藥物吸收,抗癌散結,活血通絡有效消腫定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癌癥鎮痛散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種癌癥鎮痛散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生南星10-15g、生附子10-15g、生川烏10-15g、白膠香5-10g、五靈脂15-20g、麝香1-3g、冰片15-30g、蚤休10-15g、黃藥子10-15g、蘆根15-20g、穿山甲10-45g、皂角刺10-15g,備用,以上原料均為市售;
(2)將上述原料制成粉末,過500目篩后即得。
取93例患者確診為晚期腫瘤,經X線、核素骨掃描或MRI、CT提示有腫瘤溶骨性骨轉移,并伴有明顯疼痛,無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64~72歲,平均65.2歲;其中肺癌19例,宮頸癌3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2例,喉癌2例,前列腺癌2例,胃癌9例,腸癌5例。
對照組45例予扶他林腸溶片口服,3次/天。
治療組除上述治療外,同時以茶水調成糊狀外敷痛處范圍大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敷藥量,敷藥厚度一般為0.5cm,最薄不少于0.2cm,敷藥后蓋紗布并用膠布固定6~8小時,12小時后可重復使用;
兩組均以5天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隔2天。
療效標準:
顯效:疼痛分級下降2級及以上者;
有效:疼痛分級下降1級者;
無效:疼痛分級未下降或上升者。
治療組顯效18人,有效23人,無效7人。
對照組顯效12人,有效20人,無效13人。
實施例2。
所述步驟(1)生南星10g、生附子10g、生川烏10g、白膠香5g、五靈脂15g、麝香1g、冰片15g、蚤休10g、黃藥子10g、蘆根1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將上述原料制成粉末,過500目篩后即得。
實施例3。
優選地,所述步驟(1)生南星15g、生附子15g、生川烏15g、白膠香10g、五靈脂20g、麝香3g、冰片30g、蚤休15g、黃藥子15g、蘆根20g、穿山甲45g、皂角刺15g。將上述原料制成粉末,過500目篩后即得。
實施例4。
優選地,所述步驟(1)取生南星12g、生附子12g、生川烏12g、白膠香8g、五靈脂18g、麝香2g、冰片20g、蚤休12g、黃藥子12g、蘆根18g、穿山甲20g、皂角刺12g。將上述原料制成粉末,過500目篩后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