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手術床。
背景技術:
手術指醫生用醫療器械對病人身體進行的切除、縫合等治療。 以刀、剪、針等器械在人體局部進行的操作,來維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療方法,俗稱“開刀”。目的是醫治或診斷疾病,如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器官、改善機體的功能和形態等。早期手術僅限于用簡單的手工方法,在體表進行切、割、縫,如膿腫引流、腫物切除、外傷縫合等。故手術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切開),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組織復原(縫合)的操作。隨著外科學的發展,手術領域不斷擴大,已能在人體任何部位進行。應用的器械也不斷更新,如手術刀即有電刀、微波刀、超聲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種。因之手術也有更廣泛的含義。手術床(也有一種叫法手術臺)是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必要的工具。是安置病人讓醫生更方便提供手術環境最重要的工具。手術床主要有電動手術床和液壓手術床。如果按用途分的話多功能手術床,婦科手術床,骨科手術床等多種分法。
目前現有的手術床大多只能讓患者躺著進行治療,不適合進行臀部的手術,同時不具有滅菌功能,不能夠去除異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合進行臀部的手術,同時具有滅菌功能,能夠去除異味的手術床。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手術床,包括底板、支柱、臺板和活動板,所述底板、支柱和臺板依次從下至上焊接,所述臺板一側設置有凹槽和轉軸,所述活動板一端設在凹槽內,所述轉軸貫穿臺板和活動板,所述活動板中部焊接有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有剖面呈Z型的第一護墊,所述臺板上設置有第二護墊,所述臺板兩側焊接有側板,所述第二護墊包括真皮層,所述真皮層內設置有海綿層和活性炭板,所述真皮層底部均布有通孔,所述底板上還設置有燈座和紫外線燈管。
作為優選,所述擋板與活動板呈垂直設置,擋板可以擋住第一護墊,防止其滑落。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護墊底部設在擋板上,保持第一護墊不會滑落。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護墊頂部卡接在第二護墊上,第一護墊可以拆卸下來。
作為優選,所述活動板呈傾角設置,活動板的高度大于臺板的高度,這樣活動板能夠呈傾斜的設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第一護墊剖面呈Z型,這樣使用者可以膝蓋頂著第一護墊的底部,腹部趴在第一護墊的上部,適合進行臀部的手術,同時雙手可以放在側板處;設置的紫外線燈管具有滅菌功能;設置的活性炭層具有除異味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手術床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手術床的活動板安裝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手術床的第二護墊局部剖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手術床,包括底板1、支柱2、臺板3和活動板4,所述底板1、支柱2和臺板3依次從下至上焊接,所述臺板3一側設置有凹槽5和轉軸6,所述活動板4一端設在凹槽5內,所述轉軸6貫穿臺板3和活動板4,所述活動板4中部焊接有擋板7,所述擋板7上設置有剖面呈Z型的第一護墊8,所述臺板3上設置有第二護墊9,所述臺板3兩側焊接有側板10,所述第二護墊9包括真皮層11,所述真皮層11內設置有海綿層12和活性炭板13,所述真皮層11底部均布有通孔14,所述底板1上還設置有燈座15和紫外線燈管16。
所述擋板7與活動板4呈垂直設置。所述第一護墊8底部設在擋板7上。所述第一護墊8頂部卡接在第二護墊9上。所述活動板4呈傾角設置。
使用時,第一護墊8和材料與第二護墊9的材料相同,燈座15自帶開關,做完手術后即可點亮紫外線管16進行滅菌;真皮層11底部均布有通孔14,使得活性炭板13能夠與空氣接觸,能夠去除異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第一護墊剖面呈Z型,這樣使用者可以膝蓋頂著第一護墊的底部,腹部趴在第一護墊的上部,適合進行臀部的手術,同時雙手可以放在側板處;設置的紫外線燈管具有滅菌功能;設置的活性炭層具有除異味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