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其制備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術:
強直性脊柱炎(AS)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癥性病變,主要侵及骶髂關節、脊柱和近軀干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和骨性強直和畸形。中醫學多稱為“腰痹”、“竹節風”、“骨痹”、“龜背風”、“腎痹”等。一般認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
目前西藥多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糖皮質激素等,雖對多數患者有一定的療效,但長期聯合用藥,可導致肝腎毒性、骨質疏松、骨髓抑制、生殖抑制等不良反應。生物制劑(如antiTNF-α單克隆抗體)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療效,但價格昂貴,且有誘發結核和潛在致腫瘤的風險。
中醫對本病的診療具有一定的優勢,本病屬中醫“痹證”、“大僂”范疇。《素問·骨空論》說:“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搖轉。”臨床可辨證分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腎虛督寒,瘀血阻絡貫穿疾病始終。目前強直性脊柱炎中醫辨證治療經驗如下:1.辯證論治、分期制宜,強直性脊柱炎作為一種疾病,在其發病過程中,先天腎精不足,督脈空虛是發病的關鍵,風寒濕熱之邪等因素起著誘發作用,正虛邪侵,邪戀損正,日久不愈,痰瘀內生,終致筋攣骨損,脊背強直廢用。就其病因病機、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轉歸上必有其規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AS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稟賦、后天的居住環境、飲食營養、發病誘因及體質類型之不同,又各有特點(個性),因此臨床治療時既要針對每病人的特點進行辯證論治,又要針對AS這種病的發病機制及其疾病發展規律進行辨病治療,分期制宜。一般根據AS的病程及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發展趨勢及實驗室指標(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根據臨床實際把AS分為早期、活動期、緩解期三期,更有利于臨床辨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上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證候。1.1腎督虧虛、寒濕痹阻證(多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階段):癥見初起時多見游走性關節疼痛(以下肢關節常見),以后漸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體酸楚重著,或晨起時腰背僵痛,活動不利,活動后痛減,陰雨天加劇。
中醫藥治強直性脊椎炎雖然有較多優勢,效果良好,但缺少這方面的藥物,不能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因此,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藥物上的改進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也得到了廣大醫療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中國專利CN 103768145 B提供了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中藥制劑,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丹參196-236份、三七40-64份、當歸96-120份、懷牛膝140-180份、葛根196-236份;先取除三七外的四味藥材,加水煎煮,合并煎煮液,70℃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6-1.40,加入三七粉混勻,制得中藥提取物,再將中藥提取物與蔗糖粉按重量比1:1-3混合,加入相當于混合物0.5~1倍重量的糊精混勻,制粒,干燥,整粒,干燥,得顆粒劑;該制劑處方配伍獨特,制備方法簡單,療效確切,毒副作用低,但是,其用藥方案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整體調和功能較差。中國專利CN 104257773 A提供了一種中藥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口服藥物。由炙龜板、補骨脂、淫羊藿、懷牛膝、鹿角膠、紅花、鬼箭羽、當歸、赤芍藥、秦艽、炙甘草共為細末,溫開水沖服。此法特點包括:標本兼治、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該口服藥物充分發揮各種成分的藥理作用,起到了補腎強督,化瘀通滯止痛的功效。但是該專利藥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療效不是特別突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專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解決了已有中藥配方中療效差,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達到了毒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的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5-30份,滑石7-12份,甘草7-12份,蠶沙7-12份,連翹5-7份,生薏米15-20份,漢防己7-12份,生地15-20份,炒棗仁10-15份,苦參5-7份,半夏7-12份,雷公藤3-5份,地骨皮10-15份,骨碎補12-18份,川斷12-18份和赤芍10-15份。
優選的,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7份,滑石9份,甘草9份,蠶沙9份,連翹6份,生薏米18份,漢防己9份,生地18份,炒棗仁12份,苦參6份,半夏9份,雷公藤4份,地骨皮12份,骨碎補15份,川斷15份和赤芍12份。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1-2倍重量份的水浸泡30-50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10-25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2-5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0-30分鐘;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2-0.4倍重量份的輔料,制劑。
優選的,步驟2)所述超聲提取的功率為1500-2000瓦,溫度35-45度。
優選的,步驟3)所述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60-75wt%。
優選的,步驟4)所述干燥為-78—-60度冷凍干燥12-24小時。
優選的,步驟4)所述輔料為環糊精、葡聚糖和淀粉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
優選的,步驟4)所述制劑的劑型為粉劑、丸劑或者顆粒劑。
本發明還提供了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疾病及其相關疾病中的應用。
黃芪,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肺、脾、肝、腎經。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癥。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滑石,性味與歸經,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功能與主治,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癥,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對暑熱病癥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清熱收濕,用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甘草,中醫認為甘草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是中藥中的“國老”,是最常用的中藥藥材之一,大部分中藥藥方都搭配了甘草,所謂“十方九草”,特別是由于其甜味能蓋過其他藥材的苦辛味,在中醫兒科處方中用得更多。
蠶沙,性味,味辛、甘,性溫。歸經,歸胃、脾、肝經。功效,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主治:用于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連翹,性味,涼,苦。歸經,入心、肝、膽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生薏米,性味,甘淡、微寒、無毒。歸經,入脾、胃、肺、大腸。功效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痹,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痹癰腫,腸癰熱淋。
漢防己,功能與主治:行水,瀉下焦濕熱。治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
生地,性味,甘,寒。歸經,歸心,肝,腎經。功能與主治:生地治傷寒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盡,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水煎,分三服。炒棗仁,性味,甘平,歸經,入心、脾、肝、膽經。功能與主治:養肝,寧心,安神,斂汗。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
苦參,性味,味苦;性寒,歸經,入肝、腎、大腸、小腸經。苦參的功效與作用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治熱毒血痢,腸風下血,黃疸,赤白帶下,小兒肺炎,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痔漏,脫肛,皮膚瘙癢,疥癩惡瘡,陰瘡濕癢,瘰疬,燙傷。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半夏,性味,辛,溫,有毒。歸經,入脾、胃經。半夏的功效與作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癥;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
雷公藤,性味,苦、辛,涼。有大毒。歸經,歸心、肝經。雷公藤的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紅斑狼瘡;口眼干燥綜合征;白塞病;濕疹;銀屑病;麻風病;疥瘡;頑癬。用于風濕頑痹,疔瘡腫毒,腰帶瘡,麻風,頑癬。
地骨皮,地骨皮對肺有很好的作用,能夠對肺進行清火,去熱。具有降火的療效,時長食用地骨皮,能夠降溫解暑,在炎熱的夏季也是一種解暑良藥。
骨碎補,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川斷,功能主治,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熱涼血力勝。多用于溫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按照傳統中藥理論結合臨床實驗驗證,獲得本方。先天腎精不足,督脈空虛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關鍵,發病過程中,風寒濕熱之邪等因素起著誘發作用,正虛邪侵,邪戀損正,日久不愈,痰瘀內生,終致筋攣骨損,脊背強直廢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多表現為肝腎陰虛、濕熱痹阻證:癥見腰背疼痛,晨起時強直不適、活動受限,患處肌膚觸之發熱,夜間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難,或伴有低熱,夜間肢體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以黃芪為君藥,生薏米和生地為臣藥,炒棗仁、地骨皮、骨碎補、川斷和赤芍為佐藥,滑石、甘草、蠶沙、連翹、漢防己、苦參、半夏和雷公藤為使藥。因而本方中以黃芪為君藥,黃芪能夠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從而治以補益肝腎,生薏米和生地為臣藥,生薏米功效為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生地治傷寒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助君藥強筋健脾同時輔以清熱解毒之功效;、炒棗仁、地骨皮、骨碎補、川斷和赤芍為佐藥起到化濕通絡之功能,滑石、甘草、蠶沙、連翹、漢防己、苦參、半夏和雷公藤為使藥,調和逐藥的相互作用,更好的發揮本藥物的療效。總之,本發明的藥方針對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病人素體腎氣不足之癥,對本虛表實,表邪郁久化熱,對以投補腎壯督清熱之法,療效顯著。
2.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的制備方法,結合中藥方劑中各組分的特性,運用傳統中藥提取方法和現代高效提取工藝相結合,清水浸泡和超聲提取、乙醇回流提取相結合,對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相結合,提取工藝更高效,藥物有效成分提取更徹底,藥物利用率更高。例如在略高于室溫條件下,即1500-2000瓦,溫度35-45度,超聲提取10-25分鐘,即可使大部分藥物有效成分溶出,溫度低,時間短,提取高效,而部分不易溶出的成分通過一定濃度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對超聲提取做了有效的補充,避免了藥物有效成分的殘留,同時先低溫超聲提取,在回流提取也避免了較高溫度回流提取對藥物有效成分有可能造成的破壞。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5份,滑石7份,甘草7份,蠶沙7份,連翹5份,生薏米15份,漢防己7份生地15份,炒棗仁10份,苦參5份,半夏7份,雷公藤3份,地骨皮10份,骨碎補12份,川斷12份和赤芍10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1倍重量份的水浸泡30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10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超聲提取的功率為1500瓦,溫度35度;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2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0分鐘;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60wt%;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干燥為-78度冷凍干燥12小時;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2倍重量份的輔料,輔料為環糊精,制成粉劑。
實施例2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30份,滑石12份,甘草12份,蠶沙12份,連翹7份,生薏米20份,漢防己12份,生地20份,炒棗仁15份,苦參7份,半夏12份,雷公藤5份,地骨皮15份,骨碎補18份,川斷18份和赤芍15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2倍重量份的水浸泡50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25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超聲提取的功率為2000瓦,溫度45度;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5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0分鐘;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75wt%;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干燥為-60度冷凍干燥24小時;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4倍重量份的輔料,輔料為葡聚糖,制成丸劑。
實施例3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7份,滑石9份,甘草9份,蠶沙9份,連翹6份,生薏米18份,漢防己9份,生地18份,炒棗仁12份,苦參6份,半夏9份,雷公藤4份,地骨皮12份,骨碎補15份,川斷15份和赤芍12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1.5倍重量份的水浸泡40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17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超聲提取的功率為1800瓦,溫度40度;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3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5分鐘;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68wt%;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干燥為-70度冷凍干燥18小時;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3倍重量份的輔料,輔料為淀粉,制成顆粒劑。
實施例4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6份,滑石8份,甘草8份,蠶沙8份,連翹5份,生薏米16份,漢防己8份生地16份,炒棗仁11份,苦參5份,半夏8份,雷公藤3份,地骨皮11份,骨碎補13份,川斷13份和赤芍11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1倍重量份的水浸泡35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12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超聲提取的功率為1600瓦,溫度37度;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3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2分鐘;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63wt%;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干燥為-65度冷凍干燥14小時;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2倍重量份的輔料,輔料為葡聚糖和淀粉的組合物,葡聚糖和淀粉的重量比為1:1,制成粉劑。
實施例5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8份,滑石10份,甘草10份,蠶沙10份,連翹6份,生薏米17份,漢防己10份,生地17份,炒棗仁13份,苦參6份,半夏10份,雷公藤4份,地骨皮13份,骨碎補16份,川斷16份和赤芍13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1倍重量份的水浸泡40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15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超聲提取的功率為1700瓦,溫度39度;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4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4分鐘;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70wt%;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干燥為-72度冷凍干燥20小時;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4倍重量份的輔料,輔料為環糊精、葡聚糖和淀粉的混合物,環糊精、葡聚糖和淀粉的重量比為1:1:1,制成粉劑。
實施例6
一種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中藥方劑,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黃芪29份,滑石11份,甘草11份,蠶沙11份,連翹17份,生薏米19份,漢防己11份,生地19份,炒棗仁14份,苦參7份,半夏11份,雷公藤5份,地骨皮14份,骨碎補17份,川斷17份和赤芍14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原料清洗、粉碎、加1倍重量份的水浸泡45分鐘;
2)將步驟1)浸泡后的原料超聲提取20分鐘,靜置,分離上層清夜和下層固體;超聲提取的功率為1900瓦,溫度42度;
3)將步驟2)所得下層固體加入4倍重量份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8分鐘;乙醇水溶液的濃度為72wt%;
4)將步驟2)所得上層清液和步驟3)所得乙醇回流液合并、濃縮、干燥;干燥為-70度冷凍干燥19小時;
5)將步驟4)所得干燥產物加入0.2倍重量份的輔料,輔料為環糊精、葡聚糖和淀粉的混合物,環糊精、葡聚糖和淀粉的重量比為1:2:3,制成丸劑。
藥效試驗部分
1.1試驗方法:
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主要表現為五種癥狀,分別為:濕熱痹阻證、肝腎不足證、寒濕痹阻證、瘀血痹阻證和腎陽虧虛證。對2008年1月-2013年3月就診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門診及住院的135例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患者進行觀察治療,其中男115例,年齡13-57歲;女21例,年齡16-62歲,濕熱痹阻證81例,占60%;寒濕痹阻證12例,占9.0%;瘀血痹阻證6例,占4.4%;腎陽虧虛證6例,占4.4%;肝腎不足證30例,占22.2%。每一種相同癥狀的個體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
將所選擇的五種癥狀的135例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患者,每一組平均隨機分成三組,分別為第一實驗組、第二實驗組和對照組。
第一實驗組:患者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所得顆粒劑,用法與用量聽從醫生建議;最少一個療程,最多6個療程,連續服藥,并對服藥痊愈后是否復發定期回訪;
第二實驗組:患者服用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顆粒劑,其余與第一實驗組均相同;
對照組:以市售強直性脊柱炎西藥代替本發明1所得顆粒劑,其余與第一實驗組均相同。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證型分類《中藥新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分為濕熱痹阻證、寒濕痹阻證、瘀血痹阻證、腎陽虧虛證、肝腎不足證5個證型。其判斷依據如下:(1)濕熱痹阻證: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動受限,晨僵,發熱,四肢關節紅腫熱痛,目赤腫痛,口渴或口干不欲飲,肢體困重,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或黃厚膩,脈滑數。(2)寒濕痹阻證: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動受限,晨僵遇寒加重,遇熱減輕,四肢關節冷痛,肢體困重,舌淡苔白或水滑,脈弦滑。(3)瘀血痹阻證: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動受限,晨僵,疼痛夜重或刺痛,肌膚干燥少澤,舌暗或有瘀斑,脈沉細或澀。(4)腎陽虧虛證: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動受限,晨僵,局部冷痛,畏寒喜暖,手足不溫,足跟痛,精神不振,面色不華,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舌淡苔白,脈沉細。(5)肝腎不足證: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動受限,晨僵,局部酸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足跟痛,肌肉瘦削,盜汗,手足心熱,舌紅苔少或有剝苔,脈沉細或細數。
1.3有效標準
痊愈:癥狀消失,且沒有復發;
有效:癥狀減緩;
無效:癥狀沒有明顯變化。
表一:各組藥效統計表
2.結果分析
通過表1統計結果可知,三組中,以第二實驗組的療效最好,對五種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癥狀均有療效,總的痊愈率高達91.1%,第一實驗組的療效稍微比第二實驗組的療效稍差,但是也對五種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的癥狀均有療效,總的痊愈率為88.9%;按照第一實驗組、第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評價標準,同樣的條件下,第三實驗組患者服用實施例2所得丸劑,總的痊愈率為86.7%;第四實驗組患者服用實施例4所得粉劑,總的痊愈率為88.9%;第五實驗組患者服用實施例5所得粉劑,總的痊愈率為84.4%;第六實驗組患者服用實施例6所得丸劑,總的痊愈率為86.7%;對比第一實驗至第六實驗組可知,本發明實施例3中的方劑配比為本發明的最優配方,對比各實驗組的數據和實驗效果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實施例3中的方劑配比不是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有限次的實驗能夠得到,且不能通過有限次的實驗獲得技術啟示。同時,對照組的痊愈率為75.6%,所有實驗組的療效效果都顯著優于對照組,而且對照組具有無效的情況。對比第一實驗組至第六實驗組和對照組,可知本發明的配方與市售強直性脊柱炎西藥具有顯著優勢。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