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脂肪瘤是一種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多見于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于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膚正常。腫瘤單發或多發,見于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癥狀。血管脂肪瘤為一特殊類型的脂肪瘤,以年輕人較為多見,好發于下肢,可自覺疼痛,觸之亦有壓痛。
脂肪瘤的臨床表現:脂肪瘤可以發生在身體有脂肪組織存在的任何部位,通常好發于皮下,以四肢及腹部最常見。腫瘤一般多發,少數為單發,其邊界清楚,質地韌,呈分葉狀。與周圍無粘連,在皮下可推動。由于腫瘤與皮膚之間有纖維帶相連,在推動腫塊時,皮膚可有橘皮樣改變。除局部腫物外,通常無自覺癥狀或輕度疼痛,不引起功能障礙。除皮下外,脂肪瘤還可發生在肌間隔、肌肉深層及腹膜后等部位。皮下脂肪瘤通常有薄弱纖維包膜,而深部脂肪瘤則無包膜,呈偽足狀向四周組織浸潤生長。組織學檢查示:病變包膜完整,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細胞構成。腫瘤不僅局部于皮下層,而且發展至筋膜中,肌間與肌層間,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呈浸潤性生長。可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發性脂肪瘤二類。前者為扁平或分葉狀、質軟,邊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腫物。質軟,可推動,表面皮膚正常,單發損害發生遲,發展慢。切除腫物效果良好。發生于深部組織如腹膜后者可以惡變為脂肪肉瘤。多發性脂肪瘤有家族傾向。亦稱家族性脂肪瘤,腫物小,數目多達數百個,常在皮下。
現雖有治療脂肪瘤的多種藥物,但大多存在療效差、見效慢、其療效并不盡人意,;而中藥制備的外用藥物中所用原料藥成分藥效單一,原料藥種類較多,有的中藥原料藥與其他原料藥沒有發生協同作用,影響了中藥組合物的整體療效。此外,現有的中藥組合物多數是將所用原料直接粉碎入藥,沒有對原料內的活性成分進行提取分離,非有效成分沒有除去,雜質較多,使中藥組合物的組方過大,不利于患者服用,進一步影響中藥組合物的療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組合物療效顯著、安全方便且無毒副作用,其制備方法高效,提取有效成分效果好,適合工業生產。
本發明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所述中藥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組成為:柴胡4-30份、陳皮2-25份、半夏2-25份、茯苓5-40份、甘草1-20份、青皮4-30份、梔子2-25份、白芥子2-25份、橘絡2-25份、生麥芽5-40份、生谷芽5-40份、絲瓜絡4-30份、膽南星1-19份、砂仁1-20份。
優選地,制備所述中藥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組成為:柴胡10-25份、陳皮8-20份、半夏8-20份、茯苓10-30份、甘草5-15份、青皮10-25份、梔子8-20份、白芥子8-20份、橘絡8-20份、生麥芽10-30份、生谷芽10-30份、絲瓜絡10-25份、膽南星5-14份、砂仁5-15份。
優選地,制備所述中藥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組成為:柴胡15份、陳皮12份、半夏12份、茯苓20份、甘草10份、青皮15份、梔子12份、白芥子12份、橘絡12份、生麥芽20份、生谷芽20份、絲瓜絡15份、膽南星9份、砂仁10份。
以上組成原料藥的重量是以生藥計算的,以重量份作為配比,在生產時可按照比例增大或減少,如大規模生產可以以公斤為單位,或以噸為單位,小規模生產也可以以克或毫克為單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減小,但各組成之間的生藥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變。且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經過科學篩選得到的,可以相應調整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減少不超過100%,藥效不變。
本發明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組方科學合理,其原料藥來源如下: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苦,微寒,歸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采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苦、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茯苓: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曬干。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青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曬干,習稱“個青皮”或“青皮子”;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實,在果皮上縱剖成四瓣至基部,除盡瓤瓣,曬干,習稱“四花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脅脹痛,疝氣,乳核,乳癰,食積腹痛。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藥,9~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及雜質,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于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
白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辛,溫,歸肺經。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
橘絡:為蕓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內的筋絡,由果皮內撕下,曬干。甘、苦、平、歸肝、腎、脾、胃經。敗毒抗癌、理氣化痰。
生麥芽: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而得,將麥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0.5cm時,曬干或低溫干燥。甘,平,歸脾、胃經。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于脾虛食少,乳汁郁積。
生谷芽:為禾本科植物粟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干燥而得,將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待須根長至約6mm時,曬干或低溫干燥。甘,溫,歸脾、胃經。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
絲瓜絡:為葫蘆科植物絲瓜的干燥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干枯時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凈,曬干,除去種子。甘,平,歸肺、胃、肝經。通絡,活血,祛風,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
膽南星:本品為制天南星的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加工而成,或為生天南星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發酵加工而成。苦、辛,涼,歸肺、肝、脾經。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用于痰熱咳嗽,咯痰黃稠,中風痰迷,癲狂驚癇。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實,夏、秋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辛,溫,歸脾、胃、腎經。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脂肪瘤的制劑,所述制劑由中藥組合物單獨制成或由和中藥組合物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制劑為口服制劑或外用制劑,所述口服制劑為水提物、片劑、丸劑、水蜜丸、濃縮丸、散劑、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或保健茶飲口服制劑;所述外用制劑為熏蒸劑、洗劑或膏劑。
進一步地,所述外用制劑為膠囊劑,所述膠囊劑包括重量份數比為1:1-3中藥組合物與輔料。
進一步地,乳糖10-2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5-15份、蔗糖單月桂酸脂4-8份、羧甲基淀粉鈉3-7份、微晶硅膠12-18份、硬脂酸鎂5-10份、桉油醇2-6份。
進一步地,所述膠囊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成分:中藥組合物30份、乳糖15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0份、蔗糖單月桂酸脂6份、羧甲基淀粉鈉5份、微晶硅膠14份、硬脂酸鎂6份、桉油醇4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稱取處方量的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青皮、梔子7味原料藥,粉碎、碾磨、過篩制成細粉,所述篩網的數目為100-140目,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倍水量煎煮2.5h,第二次8倍水量煎煮1.5h,合并得煎液,溫度45℃條件下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1,冷卻,加75%的乙醇進行醇沉3h,過濾,在50℃下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5的干浸膏1;
S2、稱取處方量的白芥子、橘絡、生麥芽、生谷芽、絲瓜絡、膽南星、砂仁7味原料藥,粉碎、碾磨、過篩制成細粉,所述篩網的數目為50-90目,在攪拌均勻后,加入10倍75%乙醇的回流提取2次,每次2h,過濾,合并回流液,濃縮至在60℃下相對密度為1.15的清膏2,用5倍水量將清膏溶解,上大孔樹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洗脫,回收乙醇洗脫液,在50℃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的干浸膏2;
S3、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將其粉碎成粉,然后置于槽型混合機內混合1h,即得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還提出了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作為治療脂肪瘤的應用。
由此可見,本發明提供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配方科學合理,各組分協同配伍,能快速發揮藥效,具有疏肝解郁、化痰通絡、破瘀散結之功效,經大量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活化人體機能失調,對脂肪瘤療效顯著,且療效優異,標本兼顧,療效肯定,安全方便且無毒副作用,沒有任何西藥或者激素藥成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更為清楚。但是應理解所述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或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15g、陳皮12g、半夏12g、茯苓20g、甘草10g、青皮15g、梔子12g、白芥子12g、橘絡12g、生麥芽20g、生谷芽20g、絲瓜絡15g、膽南星9g、砂仁10g。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稱取處方量的柴胡、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青皮、梔子7味原料藥,粉碎、碾磨、過篩制成細粉,所述篩網的數目為100-140目,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倍水量煎煮2.5h,第二次8倍水量煎煮1.5h,合并得煎液,溫度45℃條件下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5的清膏1,冷卻,加75%的乙醇進行醇沉3h,過濾,在50℃下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5的干浸膏1;
S2、稱取處方量的白芥子、橘絡、生麥芽、生谷芽、絲瓜絡、膽南星、砂仁7味原料藥,粉碎、碾磨、過篩制成細粉,所述篩網的數目為50-90目,在攪拌均勻后,加入10倍75%乙醇的回流提取2次,每次2h,過濾,合并回流液,濃縮至在60℃下相對密度為1.15的清膏2,用5倍水量將清膏溶解,上大孔樹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洗脫,回收乙醇洗脫液,在50℃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的干浸膏2;
S3、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將其粉碎成粉,然后置于槽型混合機內混合1h,即得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4g、陳皮2g、半夏2g、茯苓5g、甘草1g、青皮4g、梔子2g、白芥子2g、橘絡2g、生麥芽5g、生谷芽5g、絲瓜絡4g、膽南星1g、砂仁1g。
其中,本實施例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和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10g、陳皮8g、半夏8g、茯苓10g、甘草5g、青皮10g、梔子8g、白芥子8g、橘絡8g、生麥芽10g、生谷芽10g、絲瓜絡10g、膽南星5g、砂仁5g。
其中,本實施例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和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25g、陳皮20g、半夏20g、茯苓30g、甘草15g、青皮25g、梔子20g、白芥子20g、橘絡20g、生麥芽30g、生谷芽30g、絲瓜絡25g、膽南星14g、砂仁15g。
其中,本實施例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和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30g、陳皮25g、半夏25g、茯苓40g、甘草20g、青皮30g、梔子25g、白芥子25g、橘絡25g、生麥芽40g、生谷芽40g、絲瓜絡30g、膽南星19g、砂仁20g。
其中,本實施例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和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6:
本實施例提供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備的外用制劑,所述外用制劑為膠囊劑,所述膠囊劑包括重量份數比1:2中藥組合物與輔料,具體含量如下:
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30g、乳糖15g、十二烷基硫酸鈉10g、蔗糖單月桂酸脂6g、羧甲基淀粉鈉5g、微晶硅膠14g、硬脂酸鎂6g、桉油醇4g。
實施例7:
本實施例提供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備的外用制劑,所述外用制劑為膠囊劑,所述膠囊劑包括重量份數比1:3中藥組合物與輔料,具體含量如下:
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12g、乳糖10g、十二烷基硫酸鈉5g、蔗糖單月桂酸脂4g、羧甲基淀粉鈉3g、微晶硅膠12g、硬脂酸鎂5g、桉油醇2g。
實施例8:
本實施例提供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備的外用制劑,所述外用制劑為膠囊劑,所述膠囊劑包括重量份數比1:1中藥組合物與輔料,具體含量如下:
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84g、乳糖20g、十二烷基硫酸鈉15g、蔗糖單月桂酸脂8g、羧甲基淀粉鈉7g、微晶硅膠18g、硬脂酸鎂10g、桉油醇6g。
實施例9:
本實施例提供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備的蜜丸,所述蜜丸具體含量如下:
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50g、煉蜜50g。
所述蜜丸的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將中藥組合物細粉中加入煉蜜,優選為中蜜,充分混勻,使成軟硬適宜,制丸。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成酊劑,所述酊劑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柴胡15g、陳皮12g、半夏12g、茯苓20g、甘草10g、青皮15g、梔子12g、白芥子12g、橘絡12g、生麥芽20g、生谷芽20g、絲瓜絡15g、膽南星9g、砂仁10g,75%酒精800g。
所述酊劑的具體制備方法如下:將上述藥物清洗干凈,陰干后置于800g的75%酒精酒精液中,浸泡10天,濾出藥渣,剩余酒液滲濾兩次后置于清潔瓶中備用。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制劑為口服制劑或外用制劑,所述口服制劑包括但不限于水提物、片劑、丸劑、水蜜丸、濃縮丸、散劑、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或保健茶飲口服制劑;所述外用制劑包括但不限于熏蒸劑、洗劑或膏劑。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還提出了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作為治療脂肪瘤的應用。
對照例1:
本對照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15g、陳皮12g、半夏12g、甘草10g、青皮15g、白芥子12g、橘絡12g、生谷芽20g、絲瓜絡15g、膽南星9g、砂仁10g。
對照例2:
本對照例提供一種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
柴胡35g、陳皮30g、半夏40g、茯苓50g、甘草30g、青皮45g、梔子30g、白芥子30g、橘絡30g g、生麥芽60g、生谷芽45g、絲瓜絡35g、膽南星25g、砂仁40g。
對照例3:
本對照例提供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備的外用制劑,所述外用制劑為膠囊劑,所述膠囊劑包括重量份數比1:4中藥組合物與輔料,具體含量如下:
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21g、乳糖15g、十二烷基硫酸鈉15g、蔗糖單月桂酸脂8g、羧甲基淀粉鈉7g、微晶硅膠18g、硬脂酸鎂10g、桉油醇6g。
對照例4:
本對照例提供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制備的外用制劑,所述外用制劑為膠囊劑,所述膠囊劑包括重量份數比1:7中藥組合物與輔料,具體含量如下:
實施例1的中藥組合物12g、乳糖15g、十二烷基硫酸鈉15g、蔗糖單月桂酸脂8g、羧甲基淀粉鈉7g、微晶硅膠18g、硬脂酸鎂10g、桉油醇6g。
試驗例1穩定性試驗
1.加速試驗
取實施例1、實施例6、實施例7、對照例3和對照例4的合劑,分成3批,分別編號為樣品1、樣品2、樣品3、樣品4和樣品5,在溫度40℃±2℃下,相對濕度為75%±5%的條件下放置6個月,在試驗期間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末分別取樣一次,按中國藥典中的規定,檢測合劑的性狀、色澤、氣味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標示量%)、溶出度以及有關物質,結果發現,樣品1、樣品2和樣品3各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而樣品4和樣品5顏色變深,出現沉淀,并在6個月的時候均出現輕微異味。
2.長期試驗
取實施例1、實施例6、實施例7、對照例3和對照例4的合劑,分成3批,分別編號為樣品1、樣品2、樣品3、樣品4和樣品5,在溫度25℃±2℃下,相對濕度為60%±10%的條件下放置24個月,在試驗期間0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末分別取樣一次,按中國藥典中的規定,檢測合劑的性狀、色澤、氣味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標示量%)、溶出度以及有關物質,結果發現,樣品1、樣品2和樣品3各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而樣品4和樣品5顏色變深,出現沉淀,并在6個月的時候均出現輕微異味,在12個月時候出現輕微臭味。
結論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制成的合劑由于輔料的合理選擇,藥品穩定性好、儲存時間長,而羧甲基淀粉鈉和十二烷基硫酸鈉的加入更顯著提高了合劑的穩定性。
試驗例2毒性試驗
(一)急性毒性試驗
1.試驗對象:健康SD大鼠
試驗組50例,雄鼠,年齡5周齡;
對照組50例,雄鼠,年齡5周齡。
2.試驗方法:
試驗組:將本發明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用生理鹽水配制成65%濃度的溶液,給大鼠按一次40mL/kg灌胃,一日內連續兩次,然后停藥,停藥后繼續觀察7天。
對照組:用生理鹽水給大鼠按一次40mL/kg灌胃,一日內連續兩次,然后停藥,停藥后繼續觀察7天。
3.統計方法:分別在試驗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記錄兩組大鼠的死亡率及大鼠行為有無明顯異常;在觀察期結束后,于第8天處死大鼠,進行剖檢,記錄兩組大鼠的臟器異常改變情況。
4.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見表1。
表1急性毒性試驗結果
表1的比較結果如下:
由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可知,本發明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對大鼠沒有急性毒性。
5.結論:本發明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安全度高,無急性毒性。
(二)長期毒性試驗
1.試驗對象:健康SD大鼠
試驗組50例,雄鼠,年齡5周齡;
對照組50例,雄鼠,年齡5周齡。
2.試驗方法:
試驗組:將本發明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溶解在水中灌胃,用藥劑量以白鼠體重計,每日0.05g/kg,連續180天,停藥后繼續觀察30天。
對照組:喂食與試驗組一樣且不含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食物,食物量也與試驗組一樣,并灌胃等量生理鹽水,連續180天;隨后的30天觀察期期間,大鼠與試驗組一樣對待。
3.統計方法:分別在試驗0天、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及觀察期結束時,記錄兩組大鼠的死亡率及大鼠行為有無明顯異常;在觀察期結束后,處死大鼠,進行剖檢,記錄兩組大鼠的飲食、飲水、體重增長和臟器異常改變情況。
4.試驗結果:試驗結果見表2。
表2長期毒性試驗結果
表2的比較結果如下:
由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可知,本發明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對大鼠無長期毒性;
5.結論:本發明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安全度高,無長期毒性。
(三)結論
由急性毒性試驗結果和長期毒性試驗結果可知,本發明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安全度高,無毒性。
試驗例3抑菌試驗
使用下列化合物,采用本領域中經典的濾紙片法來進行抑菌試驗。
供試菌種莢膜紅細菌ATCC 11166購自上海北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養液
營養瓊脂和營養肉湯,購自北京中科晨宇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試驗方法
將莢膜紅細菌ATCC 11166接種于瓊脂平板營養液平面上,接種時均勻密布。
取無菌圓形濾紙片,分別噴灑5mL的實施例1中藥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5mL的實施例2中藥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至完全潤濕,貼在已接種細菌的瓊脂平板營養液平面上。將瓊脂平板置于37℃的培養箱內,溫育4小時。測量抑菌環的直徑。測定3次取平均值。
結論
實施例1中藥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的莢膜紅細菌ATCC 11166的抑菌環的平均直徑為11.35mm,實施例2中藥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的莢膜紅細菌ATCC 11166的抑菌環的平均直徑為13.96mm。
治療脂肪瘤的效果評價試驗
本發明的治療脂肪瘤的中藥組合物效果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發明的各優選實施例已經在500人的規模性測試中獲得了驗證。
2、療效評定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停藥后半年于一年復查未見任何病理性改變:
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停藥半年后復查病理改變趨于治愈;
無效:臨床癥狀雖有改善,但病理改變無明顯好轉。
本發明的各優選實施例已經在500人的規模性測試中獲得了驗證,在用藥后,具有疏肝解郁、化痰通絡、破瘀散結之功效,對脂肪瘤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痊愈率在85%以上,顯效率在95%以上。
典型病例1:
李某,女,63歲,長有多個脂肪瘤,曾進行過手術進行切除,但以后逐漸增多,以腰腹部最多,四肢次之,大者如雞蛋,小者如米粒,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經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進行治療,一個月后,脂肪瘤變軟變小,繼續服用一個月,較小的脂肪瘤消失,較大的脂肪瘤顯著縮小,三個月以后,大的脂肪瘤消失,隨訪至今未再復發。
典型病例2:
張某,男,28歲,多發性脂肪瘤,胳膊及腹部出現黃豆大小的脂肪瘤約30個,壓之不痛,質軟活動,皮膚顏色無異常。服用了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一個月后,脂肪瘤開始變軟變小,不再長新的脂肪瘤,服用三個月后,脂肪瘤全部消失,隨訪至今未再復發。
典型病例3:
于某,女,40歲,2年前發現腹部、腰部、背部皮下有大小不等的腫塊,壓之無疼痛感,經診斷為多發性脂肪瘤。服用一月后,大的脂肪瘤變軟變小,小的脂肪瘤消失,服用兩個月后,脂肪瘤全部消失。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及試驗,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