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痤瘡藥物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痤瘡是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發于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愈。臨床表現以好發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進入青春期后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睪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并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癥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并加重炎癥反應。痤瘡治療的常用方法如下:(1)局部外用藥物維A酸類(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他扎羅汀凝膠)、過氧化苯甲酰、抗生素類(克林霉素、紅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劑等。(2)口服抗生素首選四環素類(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等),其次為大環內酯類(紅霉素),避免選擇常用于治療系統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療程通常6~12周。(3)口服異維A酸對于嚴重的痤瘡,口服異維A酸是標準療法,也是目前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療程以達到最小累積劑量60mg/kg為目標。(4)抗雄激素治療如口服避孕藥復方醋酸環丙孕酮片,適用于女性中、重度痤瘡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過高表現(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卵巢綜合征。遲發型痤瘡及月經期前痤瘡顯著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慮應用口服避孕藥。(5)口服糖皮質激素主要用于暴發性或聚合性痤瘡,遵循短期、小劑量、與其他方法聯合應用的原則。現有方法治療痤瘡副作用多,停藥容易復發,治標不治本,難以根治痤瘡。中醫認為痤瘡屬“肺風粉刺”、“面皰”等范疇,多為外感風寒、風熱、風濕郁于局部顏面,郁久化火致經絡不通,痰凝血淤,生成粉刺。郁久化膿,便會生成暗瘡,久病成絡,結聚成塊,或過久損傷顏面肌膚則成為結節、瘢痕。另外,痤瘡患者體內陽熱偏盛,加之過食辛辣油膩食物,使濕熱積于胃腸,胃腸濕熱不能下達,反而上逆,蒸蒸于肺,蘊阻于面,病久生痰,疲瘀互結肌膚而成。也有因脾虛不運,痰濕郁結日久氣血瘀滯,痰瘀互結,凝滯于肌膚。也有因腎陰不足,腎之陰陽平衡失調,相火過旺而生粉刺。也有因沖任失調,心火亢盛等。中醫將痤瘡分為四種類型:肺經蘊熱型:主要表現為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脾胃濕熱型:主要表現為粉刺發作頻繁,可以擠出黃白色的碎米樣脂栓,或有膿液,顏面出油光亮;血瘀痰凝型:主要表現為痤瘡日久,質地堅硬難消,觸壓有疼痛感,或者顏面凹凸如橘子皮;氣郁型:主要表現為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伴有胸悶不舒。痤瘡治療時應當以涼血解毒、消炎軟堅的方藥清理肺胃濕熱,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中藥組合物用于治療痤瘡安全可靠,標本兼治。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益母草25~35份,生地25~35份,蒸黃精20~30份,生黃芪20~30份,穿山甲15~20份,金銀花15~25份,丹皮12~17份,貝母13~18份,虎尾草10~15份,槐肉10~15份,小薊根10~15份,梔子12~18份,錦紋10~15份,山羊角13~18份,阿膠珠10~15份,蜈蚣10~15份,山茱萸13~18份,女貞子10~15份和當歸10~15份。進一步地,所述原料藥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刺猬針8~12份,蓮心8~12份,三棱8~12份,莪術8~12份,桃仁8~12份,杏仁8~12份,知母8~12份,皂角刺8~12份,鹽黃柏8~12份,蝎梢8~12份,肉桂5~8份和桂枝5~8份。作為優選,所述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益母草28~32份,生地28~32份,蒸黃精25~27份,生黃芪24~26份,金銀花19~22份,穿山甲17~19份,丹皮13~16份,貝母14~16份,虎尾草11~13份,槐肉12~13份,小薊根11~13份,梔子15~16份,錦紋12~14份,山羊角14~16份,阿膠珠12~14份,蜈蚣12~13份,山茱萸14~15份,女貞子12~13份,當歸12~13份,刺猬針10~12份,蓮心10~12份,三棱9~11份,莪術9~11份,桃仁9~11份,杏仁9~11份,知母9~11份,皂角刺9~11份,鹽黃柏9~11份,蝎梢10~11份,肉桂6~7份和桂枝6~7份。進一步優選,所述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益母草30份,生地30份,蒸黃精25份,生黃芪25份,金銀花20份,穿山甲18份,丹皮15份,貝母15份,虎尾草12份,槐肉12份,小薊根12份,梔子15份,錦紋12份,山羊角15份,阿膠珠12份,蜈蚣12份,山茱萸15份,女貞子12份,當歸12份,刺猬針10份,蓮心10份,三棱10份,莪術10份,桃仁10份,杏仁10份,知母10份,皂角刺10份,鹽黃柏10份,蝎梢10份,肉桂6份和桂枝6份。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用于治療痤瘡的機理如下:益母草味辛苦、涼血,活血、祛淤、調經、消水和癰腫瘡瘍:生地具有養陰生津功效,用于浸傷口渴,內熱消渴;黃精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的作用,生黃精的功效較低,一般將黃精蒸制晾曬后入藥;生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穿山甲(采用其鱗甲)搜風去濕,解熱敗毒,消癰潰堅,用于癰腫瘡毒,丹皮(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貝母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經,用于解毒;虎尾草祛風除濕,解毒殺蟲,用于風濕痹痛,瀉痢腹痛和癰瘡腫毒;槐肉用于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小薊根具有涼血,祛瘀的功效;梔子寒能清熱,苦能燥濕,體輕人氣,色赤入血,能自上達下通徹三焦,善清透胸膈郁熱,多用于脾胃及肝膽濕熱證;錦紋(大黃)性味苦寒,清熱瀉火,活血解毒,逐癖痛經,療癰瘡療瘡,具有清熱瀉火,活血祛癖雙重作用;山羊角具有清熱、鎮驚、散瘀止痛的功效;阿膠珠滋陰潤肺和補血止血;蜈蚣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并且具有抑菌作用;女貞子補益肝腎,明目,清虛熱;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以上幾種成分起主要作用。為了達到理想的療效,本發明提供的藥物組合物中還加入了刺猬針、蓮心、三棱、莪術、桃仁、杏仁、知母、皂角刺、鹽黃柏、蝎梢、肉桂和桂枝,其中,刺猬針具有降氣鎮痛,止血祛漏的功效;蓮心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的功效;三棱、莪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杏仁味苦辛而性溫,主入肺經,苦降潤泄,兼能辛宣疏散;知母清熱除煩,瀉肺滋腎;皂角刺消腫托毒,排膿;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蝎梢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作用;桂枝解表和營,通陽散寒,溫化水氣,補益里氣,平降沖逆通瘀活血。以上多種原料藥能夠輔佐君臣之藥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活血散癖。本發明還提供所述用于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操作如下:S1、按重量配比稱量各原料藥: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8~10倍水浸泡;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12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質量8~10倍水浸泡;S5、將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12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中S2和S4原料藥浸泡時間為5~10小時。為了方便服用和攜帶,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包括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所述片劑由重量份比為2~4∶1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組成。所述輔料包括以下重量傷數的成分: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8~9份,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1~2份。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在片劑的制備過程中,可作為粘合劑,使藥物粉末易于成型,對片劑的硬度、磨損度、儲存性能有很大的提高。而低羥丙基纖維素是一種高效崩解劑,具有良好的崩解性能,在崩解過程中呈粉末狀均勻崩散,增加了片劑的崩解能力,提高了片劑的崩解度和溶出度,同時還能加速片劑崩解后分散的細度,從而加快藥物的溶出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所述中藥組合物還可以制成粉劑、膠囊劑、膏劑、湯劑、乳劑、散劑、栓劑、洗劑、丹劑、丸劑或酊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安全可靠,作用快,在治療痤瘡方面效果顯著,外敷內用,標本兼治,基本無副作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25g,生地25g,蒸黃精20g,生黃芪20g,穿山甲15g,金銀花15g,丹皮13g,貝母13g,虎尾草10g,槐肉10g,小薊根10g,梔子12~18,錦紋10g,山羊角13g,阿膠珠10g,蜈蚣10g,山茱萸13g,女貞子10g和當歸10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25g,生地25g,蒸黃精20g,生黃芪20g,穿山甲15g,金銀花15g,丹皮13g,貝母13g,虎尾草10g,槐肉10g,小薊根10g,梔子12~18,錦紋10g,山羊角13g,阿膠珠10g,蜈蚣10g,山茱萸13g,女貞子10g和當歸10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8倍水浸泡5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質量8倍水浸泡5小時;S5、將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2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25g,生地25g,蒸黃精20g,生黃芪20g,穿山甲15g,金銀花15g,丹皮12g,貝母13g,虎尾草10g,槐肉10g,小薊根10g,梔子12g,錦紋10g份,山羊角13g,阿膠珠10g,蜈蚣10g,山茱萸13g,女貞子10g,當歸10g,刺猬針8g,蓮心8g,三棱8g,莪術8g,桃仁8g,杏仁8g,知母8g,皂角刺8g,鹽黃柏8g,蝎梢8g,肉桂5g和桂枝5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25g,生地25g,蒸黃精20g,生黃芪20g,穿山甲15g,金銀花15g,丹皮12g,貝母13g,虎尾草10g,槐肉10g,小薊根10g,梔子12g,錦紋10g份,山羊角13g,阿膠珠10g,蜈蚣10g,山茱萸13g,女貞子10g,當歸10g,刺猬針8g,蓮心8g,三棱8g,莪術8g,桃仁8g,杏仁8g,知母8g,皂角刺8g,鹽黃柏8g,蝎梢8g,肉桂5g和桂枝5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8倍水浸泡5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重量8倍水浸泡5小時;S5、將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3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28g,生地28g,蒸黃精25g,生黃芪24g,穿山甲17g,金銀花19g,丹皮13g,貝母14g,虎尾草11g,槐肉12g,小薊根11g,梔子15g,錦紋12g,山羊角14g,阿膠珠12g,蜈蚣12g,山茱萸14g,女貞子12g,當歸12g,刺猬針10g,蓮心10g,三棱9g,莪術9g,桃仁9g,杏仁9g,知母9g,皂角刺9g,鹽黃柏9g,蝎梢10g,肉桂6g和桂枝7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28g,生地28g,蒸黃精25g,生黃芪24g,穿山甲17g,金銀花19g,丹皮13g,貝母14g,虎尾草11g,槐肉12g,小薊根11g,梔子15g,錦紋12g,山羊角14g,阿膠珠12g,蜈蚣12g,山茱萸14g,女貞子12g,當歸12g,刺猬針10g,蓮心10g,三棱9g,莪術9g,桃仁9g,杏仁9g,知母9g,皂角刺9g,鹽黃柏9g,蝎梢10g,肉桂6g和桂枝7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8倍水浸泡5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重量8倍水浸泡5小時;S5、將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8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4本發明實施例4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30g,生地30g,蒸黃精27g,生黃芪25g,金銀花20.5g,穿山甲18g,丹皮14.5g,貝母15g,虎尾草12g,槐肉12.5g,小薊根12g,梔子15.5g,錦紋13g,山羊角15g,阿膠珠13g,蜈蚣12.5g,山茱萸14.5g,女貞子12.5g,當歸12.5g,刺猬針11g,蓮心11g,三棱10g,莪術10g,桃仁10g,杏仁10g,知母10g,皂角刺10g,鹽黃柏10g,蝎梢10.5g,肉桂6.5g和桂枝6.5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30g,生地30g,蒸黃精26g,生黃芪25g,金銀花20.5g,穿山甲18g,丹皮14.5g,貝母15g,虎尾草12g,槐肉12.5g,小薊根12g,梔子15.5g,錦紋13g,山羊角15g,阿膠珠13g,蜈蚣12.5g,山茱萸14.5g,女貞子12.5g,當歸12.5g,刺猬針11g,蓮心11g,三棱10g,莪術10g,桃仁10g,杏仁10g,知母10g,皂角刺10g,鹽黃柏10g,蝎梢10.5g,肉桂6.5g和桂枝6.5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9倍水浸泡8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0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重量9倍水浸泡8小時;S5、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0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5本發明實施例5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30g,生地30g,蒸黃精25g,生黃芪25g,金銀花20g,穿山甲18g,丹皮15g,貝母15g,虎尾草12g,槐肉12g,小薊根12g,梔子15g,錦紋12g,山羊角15g,阿膠珠12g,蜈蚣12g,山茱萸15g,女貞子12g,當歸12g,刺猬針10g,蓮心10g,三棱10g,莪術10g,桃仁10g,杏仁10g,知母10g,皂角刺10g,鹽黃柏10g,蝎梢10g,肉桂6g和桂枝6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30g,生地30g,蒸黃精25g,生黃芪25g,金銀花20g,穿山甲18g,丹皮15g,貝母15g,虎尾草12g,槐肉12g,小薊根12g,梔子15g,錦紋12g,山羊角15g,阿膠珠12g,蜈蚣12g,山茱萸15g,女貞子12g,當歸12g,刺猬針10g,蓮心10g,三棱10g,莪術10g,桃仁10g,杏仁10g,知母10g,皂角刺10g,鹽黃柏10g,蝎梢10g,肉桂6g和桂枝6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9倍水浸泡8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0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重量9倍水浸泡8小時;S5、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0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6本發明實施例6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32g,生地32g,蒸黃精27g,生黃芪26g,穿山甲19g,金銀花22g,丹皮16g,貝母16g,虎尾草13g,槐肉13g,小薊根13g,梔子16g,錦紋14g,山羊角16g,阿膠珠14g,蜈蚣13g,山茱萸15g,女貞子13g,當歸13g,刺猬針12g,蓮心12g,三棱11g,莪術11g,桃仁11g,杏仁11g,知母11g,皂角刺11g,鹽黃柏11g,蝎梢11g,肉桂7g和桂枝7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32g,生地32g,蒸黃精27g,生黃芪26g,穿山甲19g,金銀花22g,丹皮16g,貝母16g,虎尾草13g,槐肉13g,小薊根13g,梔子16g,錦紋14g,山羊角16g,阿膠珠14g,蜈蚣13g,山茱萸15g,女貞子13g,當歸13g,刺猬針12g,蓮心12g,三棱11g,莪術11g,桃仁11g,杏仁11g,知母11g,皂角刺11g,鹽黃柏11g,蝎梢11g,肉桂7g和桂枝7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10倍水浸泡10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2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重量10倍水浸泡10小時;S5、將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2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成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7本發明實施例7提供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益母草35g,生地35g,蒸黃精30g,生黃芪30g,穿山甲20g,金銀花25g,丹皮17g,貝母18g,虎尾草15g,槐肉15g,小薊根15g,梔子18g,錦紋15g,山羊角18g,阿膠珠15g,蜈蚣15g,山茱萸18g,女貞子15g,當歸15g,刺猬針12g,蓮心12g,三棱12g,莪術12g,桃仁12g,杏仁12g,知母12g,皂角刺12g,鹽黃柏12g,蝎梢12g,肉桂8g和桂枝8g。由以下方法制得:S1、稱取益母草35g,生地35g,蒸黃精30g,生黃芪30g,穿山甲20g,金銀花25g,丹皮17g,貝母18g,虎尾草15g,槐肉15g,小薊根15g,梔子18g,錦紋15g,山羊角18g,阿膠珠15g,蜈蚣15g,山茱萸18g,女貞子15g,當歸15g,刺猬針12g,蓮心12g,三棱12g,莪術12g,桃仁12g,杏仁12g,知母12g,皂角刺12g,鹽黃柏12g,蝎梢12g,肉桂8g和桂枝8g。S2、將稱量好的各種原料藥混合后,加入總質量10倍水浸泡10小時;S3、將上述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2小時,過濾得第一次提取液;S4、將過濾后的原料藥渣再次加入總重量10倍水浸泡10小時;S5、將上述再次浸泡的原料藥煎煮12小時,過濾得第二次提取液;S6、將所述第一次提取液和所述第二次提取液混合后,加熱濃縮至比重為1.25-1.3/70℃的浸膏;S7、將所述浸膏真空干燥成干膏,并將所述干膏粉碎或粉末,即得到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實施例8本發明實施例8還提供了一種包括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所述片劑由重量份比為2∶1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組成。該片劑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中藥組合物20克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8克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2克實施例9本發明實施例9還提供了一種包括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所述片劑由重量份比為3∶1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組成。該片劑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中藥組合物30克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8.5克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1.5克實施例10本發明實施例10還提供了一種包括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所述片劑由重量份比為4∶1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組成。該片劑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中藥組合物40克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8.5克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1.5克實施例11本發明實施例11還提供了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痤瘡的藥物中的應用。對比例1本發明對比例1還提供了一種包括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所述片劑由重量份比為4∶1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組成。該片劑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中藥組合物40克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8.5克干淀粉1.5克對比例2本發明對比例2還提供了一種包括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片劑,所述片劑由重量份比為4∶1的中藥組合物和輔料組成。該片劑包括以下重量克數的成分:中藥組合物40克淀粉漿8.5克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1.5克實驗1、本發明提供的包括中藥組合物的片劑的崩解時限效果測定根據中國藥典中的規定,測片劑的崩解時限測其對藥物組合物的乳化效果。分別取以上實施例10及對比例1提供的片劑,分別測試崩解時限,測試數據結果如下:不同輔料對片劑崩解時限的影響不同輔料崩解時限(min)實施例10中崩解劑為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7.3對比例1中崩解劑為干淀粉16.2從表中可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0提供的片劑與對比例1提供的片劑相比,本發明使用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作為崩解劑,可以有效降低藥物組合物在片劑中的崩解時限,崩解效果遠高于常用崩解劑干淀粉,由此可以證明,本發明提供的片劑能夠快速崩解,能夠使藥效成分充分快速到達病理部位,從而緩解痤瘡的癥狀。實驗2、本發明提供的包括中藥組合物的片劑的溶出度測定根據中國藥典中的規定,對片劑溶出度進行檢測。分別取以上實施例10和對比例1提供的片劑,置入溶出儀中,于1h、2h、4h、6h、8h、10h、12h分別取樣,并將取出的樣品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溶出百分率,并計算藥物的累積釋放百分率。本發明樣品的溶出度(%)試驗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實施例10的藥物組合物在8h內全部釋放,對比例1的藥物組合物的膠囊劑在12小時之內僅釋放了69%,因此,本發明實施例10中提供的藥物組合物在添加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后,能夠顯著提高藥物組合物原料的溶出度,加速有效成分的分散,促進中藥主料中活性成分的吸收。實驗3、本發明提供的包括中藥組合物的片劑的硬度和脆碎度測定根據中國藥典中的規定,對片劑硬度和脆碎度進行檢測。分別取以上實施例10和對比例2提供的片劑,利用孟山都硬度計法對片劑的硬度進行測定。本發明樣品的硬度試驗結果片劑硬度(Kgf)實施例10片劑5.4對比例2片劑3.9分別取以上實施例10和對比例2提供的片劑,利用脆碎度檢查儀對片劑的脆碎度進行測定。本發明樣品的脆碎度試驗結果片劑重量損失(%)實施例9片劑0.2對比例5片劑0.6片劑的硬度和脆碎度主要受制備工藝、原料的理化性質、各組分的含量比例等多種因素影響。而輔料的種類和含量對片劑的硬度和脆碎度也存在較大影響。由試驗結果看出,將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作為粘合劑制備片劑時,片劑的硬度具有明顯的提高,且碰撞后重量損失明顯減少,更有利于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的儲存和運輸。實驗4、本發明提供的包括中藥組合物的片劑的穩定性測試1.加速試驗分別取以上實施例10和對比例1、2提供的片劑,均在溫度40℃±2℃下,相對濕度為75%±5%的條件下放置6個月,在試驗期間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末分別取樣一次,檢測片劑的性狀、色澤、氣味、主成分含量(標示量%)、水分,結果發現,實施例10的各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而對比例1和對比例2提供的片劑顏色明顯變深,主成分的標示量顯著降低,水分增加。2.長期試驗分別取以上實施例10和對比例1、2提供的片劑,均在溫度25℃±2℃下,相對濕度為60%±10%的條件下放置12個月,在試驗期間0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末分別取樣一次,檢測片劑的性狀、色澤、主成分含量(標示量%)、水分,結果發現,實施例10的各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而對比例1和對比例2提供的片劑顏色明顯變深,主成分的標示量顯著降低,水分增加。由加速試驗和長期試驗可以看出,將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和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混合用于片劑的制備,可顯著提高片劑的穩定性,且效果明顯強于將兩者單獨使用。實驗5、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對痤瘡的效果實驗采用實施例1、實施例4、實施例5和實施例6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成的片劑進行效果實驗的驗證。共選擇200例痤瘡患者進行系統臨床觀察治療,在上述臨床觀察的過程中對上述患者的病史、病情及療效進行記錄。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痤瘡的治療效果分別見下表。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實施例4、5、6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實施例1,說明多種中藥成分的配伍應用可有效增強益母草、生地、蒸黃精等主要功效組分治療痤瘡的效果。且實施例5的效果明顯高于實施例4和實施例6的效果,其有效率達到96%,由此得出,實施例5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為最佳配比的組合物,成分中含量略有變化,均會影響治療效果。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