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輪椅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輪椅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
背景技術:
輪椅對中風、腦癱等患者的移動非常有用。由于真正需要輪椅的使用者,普遍存在肌肉無力、神經沒有知覺或者不靈敏等問題,對此類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康復訓練,通過康復訓練逐漸提恢復肌肉、神經的功能。現有技術中的康復訓練,多是通過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康復訓練,不能讓患者在日常通過輪椅移動過程中進行手腳康復訓練。
現有技術中的手推輪椅,輪轂的轉動方式,一般由在輪轂內部兩側設置的第二滾動軸承、與第二滾動軸承裝配的主轉軸,并通過相應的加固鎖緊配件裝配構成。整個裝配完成的輪轂作為轉動部件,直接安裝于輪椅支架上,主轉軸與輪椅支架裝配固定成一體。視輪椅支架為固定部件,外輪轂部分為轉動部件的單向自轉作用。
現有技術中的輪轂輪軸旋轉方式能夠滿足普通需求,但是由于輪軸本身無法轉動,因此,無法滿足需要輪軸轉動的場合,如需要通過輪軸的轉動帶動其它裝置的情形。
故,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甚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通過該裝置能夠根據需要控制主轉軸的轉動方式,具有控制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
提供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設置有輪轂旋轉機構、主轉軸旋轉機構及架體,所述主轉軸旋轉機構活動裝配于所述架體,所述輪轂旋轉機構活動套設于 所述主轉軸旋轉機構。
上述架體設置有穿孔和第一滾動軸承,所述主轉軸旋轉機構的主轉軸通過第一滾動軸承活動裝配于所述穿孔,所述主轉軸的伸出所述穿孔的一端作為旋轉動力的輸送端;
所述輪轂旋轉機構設置有輪轂固定套、兩個輻條連接環、輪環和兩個第二滾動軸承;
所述輪轂固定套的兩端分別固定一個輻條連接環,輻條連接環通過輻條與輪環固定連接,所述輪轂固定套通過兩個第二滾動軸承套設于所述主轉軸。
進一步的,上述第一滾動軸承設置為兩個。
上述主轉軸還套設有定位環,所述定位環位于所述穿孔和所述輪轂固定套之間。
進一步的,上述雙向旋轉輪軸裝置還設置有使主轉軸旋轉機構隨著輪轂旋轉機構旋轉或者不隨輪轂旋轉機構旋轉的切換機構;
所述主轉軸旋轉機構還設置有內旋轉固定套,所述內旋轉固定套設置有內旋轉軸和內旋轉扣位件,所述內旋轉扣位件固定于所述內旋轉軸,所述主轉軸另一端套設于所述內旋轉固定套并與所述內旋轉固定套固定連接;
所述輪轂旋轉機構還設置有輪轂扣位件,所述輪轂扣位件固定設置于所述輪轂固定套的靠近內旋轉固定套的一端;
一個第二滾動軸承套設裝配于所述主轉軸,另一個第二滾動軸承套設裝配于所述內旋轉軸,所述輪轂固定套套設于兩個第二滾動軸承;
所述輪轂扣位件設置有第一扣位,所述內旋轉扣位件設置有第二扣位,所述第二扣位與所述第一扣位相匹配,所述切換機構切換使得第一扣位與第二扣位鎖緊或者分離。
上述主轉軸設置有平鍵,所述內旋轉軸設置有凹槽,所述內旋轉軸套設于所述主轉軸且所述凹槽裝配于所述平鍵。
優選的,上述切換機構設置有旋轉調節外套、彈簧和限位片;
所述旋轉調節外套設置有通孔、扣齒和凸環,所述凸環固定設置于所述通 孔的外壁面,所述扣齒設置于所述通孔;
所述限位片裝配于所述旋轉調節外套的遠離所述扣齒的一側,且所述限位片與所述凸環抵接,所述限位片通過鎖緊螺絲與所述主轉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套設于所述內旋轉軸,所述彈簧一端與所述內旋轉扣位件抵接且所述彈簧另一端與所述凸環抵接,所述彈簧和所述限位片分別位于所述凸環的兩側;
所述扣齒與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相匹配。
另一優選的,上述切換機構設置有斜面調節套、扣齒調節套、旋轉扳手和彈簧;
所述斜面調節套設置有空心柱體和斜面扣位,所述斜面扣位固定于所述空心柱體,所述空心柱體套設于所述主轉軸,且所述空心柱體與所述內旋轉扣位件抵接,所述空心柱體通過鎖緊螺絲與所述主轉軸固定連接;
所述扣齒調節套設置有多個扣齒、扣齒環座和扣齒調節臺,所述扣齒固定于所述扣齒環座,所述扣齒調節臺固定于所述扣齒環座;
所述扣齒環座套設于所述空心柱體,所述扣齒調節臺與所述斜面扣位相匹配,所述空心柱體與所述旋轉扳手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套設于所述空心柱體,所述彈簧一端與所述扣齒環座抵接,所述彈簧另一端與所述旋轉扳手抵接;
上述扣齒調節臺具有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與凹陷部的連接面與所述斜面扣位相匹配;
所述空心柱體設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旋轉扳手設置有安裝柱,所述安裝柱設置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通過無頭螺絲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扣位設置為圓柱形通孔,所述第二扣位設置為圓柱形通孔,所述扣齒設置為圓柱;或者
所述第一扣位設置為槽位,所述第二扣位設置為槽位,所述扣齒與槽位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設置有輪轂旋轉機構、主轉軸旋轉機構及架體,所述主轉軸旋轉機構活動裝配于所述架體,所述輪轂旋轉機構活動套設于所述主轉軸旋轉機構。該雙向旋轉輪軸裝置,使得輪轂旋轉機構與主 轉軸旋轉機構能夠各自獨立地相對于架體進行轉動,可以適用于不同的需求,具有控制方便、操作靈活的特點。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具有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實施例1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實施例2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圖2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的另一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3的剖示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實施例3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實施例4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8的另一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8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圖12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在圖1至圖13中,包括:
架體500、
穿孔51、第一滾動軸承52、
定位環53、
輪轂旋轉機構、
輪轂固定套11、
輻條連接環12、
第二滾動軸承13、
輪轂扣位件14、第一扣位104、
輪環15、
主轉軸旋轉機構、
主轉軸21、平鍵201、
內旋轉固定套22、
內旋轉軸202、凹槽203、
內旋轉扣位件204、第二扣位205、
切換機構、
旋轉調節外套31、
通孔301、扣齒302、
彈簧32、
限位片33、鎖緊螺絲34、
斜面調節套35、
空心柱體305、第一安裝孔306、
斜面扣位307、
扣齒調節套36、
扣齒環座3006、扣齒調節臺3007、凸出部308、凹陷部309、
旋轉扳手37、
安裝柱38、第二安裝孔39。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如圖1所示,設置有輪轂旋轉機構、主轉軸旋轉機構及架體,主轉軸旋轉機構活動裝配于架體,輪轂旋轉機構活動套設于主轉軸旋轉機構。
具體的,架體設置有穿孔51和第一滾動軸承52,主轉軸旋轉機構的主轉軸 21通過第一滾動軸承52活動裝配于穿孔51,主轉軸21的伸出穿孔51的一端作為旋轉動力的輸送端。本實施例中,第一滾動軸承52設置為兩個,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滾動軸承52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一個。
輪轂旋轉機構設置有輪轂固定套11、兩個輻條連接環12、輪環15和兩個第二滾動軸承13。輪轂固定套11的兩端分別固定一個輻條連接環12,輻條連接環12通過輻條與輪環15固定連接,輪轂固定套11通過兩個第二滾動軸承13套設于主轉軸21。
為了控制轉動精度,防止輪轂旋轉機構在轉動過程中沿著主轉軸21偏移,主轉軸21還套設有定位環53,定位環53位于穿孔51和輪轂固定套11之間。
本實施例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由于主轉軸旋轉機構與輪轂旋轉機構活動裝配,在外力驅動下,主轉軸旋轉機構可以單獨旋轉,輪轂旋轉機構也可以單獨旋轉,還可以通過增加切換機構使得主轉軸旋轉機構與輪轂旋轉機構同時旋轉或者不同時旋轉,具有應用廣泛,使用方便的特點。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還具有如下技術特征。
如圖2至圖6所示,該雙向旋轉輪軸裝置還設置有使主轉軸旋轉機構隨著輪轂旋轉機構旋轉或者不隨輪轂旋轉機構旋轉的切換機構。
主轉軸旋轉機構還設置有內旋轉固定套22,內旋轉固定套22設置有內旋轉軸202和內旋轉扣位件204,內旋轉扣位件204固定于內旋轉軸202,主轉軸21另一端套設于內旋轉固定套22并與內旋轉固定套22固定連接。具體的,主轉軸21設置有平鍵201,內旋轉軸202設置有凹槽203,內旋轉軸202套設于主轉軸21且凹槽203裝配于平鍵201。主轉軸21與內旋轉固定套22固定連接,當內旋轉固定套22受力轉動時,主轉軸21也隨著一起進行轉動。
輪轂旋轉機構還設置有輪轂扣位件14,輪轂扣位件14固定設置于輪轂固定套11的靠近內旋轉固定套22的一端。一個第二滾動軸承13套設裝配于主轉軸21,另一個第二滾動軸承13套設裝配于內旋轉軸202,輪轂固定套11套設于兩 個第二滾動軸承13。
輪轂扣位件14設置有第一扣位104,內旋轉扣位件204設置有第二扣位205,第二扣位205與第一扣位104相匹配,切換機構切換使得第一扣位104與第二扣位205鎖緊或者分離。
該雙向旋轉輪軸裝置用于裝配至輪椅作為輪椅的后大輪旋轉部分,使用時可以通過轉動后大輪或者推動輪椅或者通過馬達驅動等其它方式使輪轂旋轉機構進行旋轉,通過切換機構切換使得主轉軸旋轉機構隨輪轂旋轉機構旋轉或者不隨輪轂旋轉機構旋轉。主轉軸旋轉機構的一端提供運動康復椅設置的驅動手腳運動的機構的動力源,當主轉軸旋轉機構隨著輪轂旋轉機構轉動時,驅動手腳運動的機構也在輪椅行駛過程中對手腳進行康復訓練,否則只是輪椅進行行駛而不會對手腳進行康復訓練。也可以采用其它動力源,如通過馬達帶動主轉軸旋轉,由主轉軸的旋轉帶動與其連接的驅動手腳運動的機構進行運動,此時,若切換機構使得主轉軸與輪轂旋轉機構同時旋轉,則輪轂旋轉機構也隨著進行轉動而使得輪椅的后大輪轉動。
輪轂扣位件14設置有第一扣位104,內旋轉扣位件204設置有第二扣位205,第二扣位205與第一扣位104相匹配,切換機構切換使得第一扣位104與第二扣位205鎖緊或者分離。輪轂固定套11、兩個輻條連接環12和輪轂扣位件14構成一個獨立轉動的整體,在第二滾動軸承13裝配下,相對于主轉軸21進行轉動。通過切換機構使得內旋轉固定套22、主轉軸21隨輪轂固定套11部分進行轉動或者不隨其進行轉動。
具體的,切換機構設置有旋轉調節外套31、彈簧32和限位片33。
旋轉調節外套31設置有通孔301、扣齒302和凸環,凸環固定設置于通孔301的外壁面,扣齒302設置于通孔301。
限位片33裝配于旋轉調節外套31的遠離扣齒302的一側,且限位片33與凸環抵接,限位片33通過鎖緊螺絲34與主轉軸21固定連接,彈簧32套設于內旋轉軸202,彈簧32一端與內旋轉扣位件204抵接且彈簧32另一端與凸環抵接,彈簧32和限位片33分別位于凸環的兩側。
扣齒302與第一扣位104、第二扣位205相匹配。本實施例中,第一扣位104設置為圓柱形通孔,第二扣位205設置為圓柱形通孔,扣齒302設置為圓柱。
旋轉調節外套31,當扣齒302于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位置相對應時,朝著第一扣位104、第二扣位205方向按下旋轉調節外套31,使得扣齒302插入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內,此時,扣齒302分別與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插入扣緊,使得內旋轉固定套22與輪轂固定套11固定,主轉軸旋轉機構將隨著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而轉動。當需要更換運動模式使得主轉軸旋轉機構不隨輪轂旋轉機構轉動時,只需用手將旋轉調節外套31朝著遠離第一扣位104、第二扣位205的方向用力拉出,拉出的同時將旋轉調節外套31旋轉一定角度,使得扣齒302完全脫離第二扣位205的位置。由于此時受到彈簧32的壓力作用使得扣齒302在相抵觸的作用下保持原位置不發生任意轉動。即實現了通過旋轉調節外套31的扣齒302脫離第二扣位205使得內旋轉固定套22與輪轂固定套11分開單獨運動的狀態。
本實施例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能夠通過切換機構控制主轉軸旋轉機構與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方式,可以適用不同的應用場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靈活的特點。
實施例3。
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其它結構與是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扣位104設置為槽位,第二扣位205設置為槽位,扣齒302與槽位相匹配。
本實施例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能夠通過切換機構控制主轉軸旋轉機構與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方式,可以適用不同的應用場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靈活的特點。
實施例4。
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其它結構與是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切換機構的結構不同。
如圖8至圖11所示,本實施例的切換機構設置有斜面調節套35、扣齒調節 套36、旋轉扳手37和彈簧32。
斜面調節套35設置有空心柱體305和斜面扣位307,斜面扣位307固定于空心柱體305,空心柱體305套設于主轉軸21,且空心柱體305與內旋轉扣位件204抵接,空心柱體305通過鎖緊螺絲34與主轉軸21連接。
扣齒調節套36設置有多個扣齒302、扣齒環座3006和扣齒調節臺3007,扣齒302固定于扣齒環座3006,扣齒調節臺3007固定于扣齒環座3006。扣齒調節臺3007具有凸出部308和凹陷部309,凸出部308與凹陷部309的連接面與斜面扣位307相匹配。
扣齒環座3006套設于空心柱體305,扣齒調節臺3007與斜面扣位307相匹配,空心柱體305與旋轉扳手37固定連接,彈簧32套設于空心柱體305,彈簧32一端與扣齒環座3006抵接,彈簧32另一端與旋轉扳手37抵接。
具體的,空心柱體305設置有第一安裝孔306,旋轉扳手37設置有安裝柱38,安裝柱38設置有第二安裝孔39,第一安裝孔306、第二安裝孔39通過無頭螺絲固定。當外力轉動旋轉扳手37時,空心柱體305也隨著進行轉動。
具體的,第一扣位104設置為圓柱形通孔,第二扣位205設置為圓柱形通孔,扣齒302設置為圓柱。
該切換機構,其工作原理是這樣的:轉動并摁壓旋轉扳手37,在旋轉過程中,空心柱體305也隨著旋轉扳手37轉動,當空心柱體305上的斜面扣位307逐漸與扣齒調節臺3007的凹陷部309匹配時,彈簧32呈伸展狀態,用力按壓扣齒302分別與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插入扣緊,使得內旋轉固定套22與輪轂固定套11固定,此時,主轉軸旋轉機構將隨著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而轉動。當需要更換運動模式使得主轉軸旋轉機構不隨輪轂旋轉機構轉動時,用手摁壓施加力做反向旋轉旋轉扳手37,空心柱體305也隨著轉動,在空心柱體305上的斜面作用,在轉動的同時使扣齒調節臺3007逐漸地往旋轉扳手37的一側外部方向偏移離開,最終設所置的凸出部308與斜面扣位307相抵接。此時,彈簧32呈壓縮狀態,在旋轉扳手37的固定作用下,彈簧32將扣齒調節套36往輪轂一側的方向所逼緊抵觸來固定。扣齒302脫離第一扣位104,內旋轉固定 套22與輪轂固定套11分離。在分離狀態,扣齒調節臺在彈簧作用下仍能夠保持靜止的固定作用。此時,主轉軸旋轉機構將不隨著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而轉動。
該切換機構,由于扣齒302到第一扣位104的距離略長于第二扣位205,當扣齒302脫離了第一扣位104時,扣齒302仍然保留在第二扣位205內,這樣可以使扣齒調節套36再次復位時能夠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防止完全脫開時難以復位的現象。
本實施例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能夠通過切換機構控制主轉軸旋轉機構與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方式,可以適用不同的應用場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靈活的特點。
實施例5。
一種雙向旋轉輪軸裝置,其它結構與是實施例4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12至13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扣位104設置為槽位,第二扣位205設置為槽位,扣齒302與槽位相匹配。
本實施例的雙向旋轉輪軸裝置,能夠通過切換機構控制主轉軸旋轉機構與輪轂旋轉機構的轉動方式,可以適用不同的應用場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靈活的特點。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