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
背景技術:
風寒是中西醫臨床治療的常見病,多由風寒濕等邪乘虛侵入,閉阻筋肉關節,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近幾年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發病群體趨向年輕化,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強直性脊椎炎等。本病不分年齡、性別,青壯年和體力勞動者、運動員以及體育愛好者易于患病。同時,發病的輕重與寒冷、潮濕、勞累以及天氣變化、節氣等有關。
目前,西藥治療主要施用如早氨喋呤、雷公藤、糖皮質激素等非甾體抗炎藥和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雖有效果但副作用大,易引起人體其他器官的相應病變。采用中藥治療是現代醫學一直著力研究的方向。傳統中藥配方雖然繁多,但未見治療風寒濕痹癥的特效藥。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8-10g、白術5-7g、枳實8-10g、炙甘草2-4g、桂枝8-10和細辛2-4克。
申請人經研究發現,上述中藥可有效去除外感風寒,使用方法為水煎,去滓,溫服,覆取微似汗。
優選,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8g、白術5g、枳實8g、炙甘草2g、桂枝8和細辛2克。
優選,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9g、白術6g、枳實9g、炙甘草3g、桂枝9和細辛3克。
優選,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10g、白術7g、枳實10g、炙甘草4g、桂枝10和細辛4克。
本發明未提及的技術均為現有技術。
有益效果:本發明用于治療風寒的中藥配制簡單、合理,藥源廣,成本低,療效顯著, 無毒副作用,能發汗解表,驅寒祛濕,臨床應用有效率高達95%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內容,但本發明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8g、白術5g、枳實8g、炙甘草2g、桂枝8和細辛2克。
用法:水煎,去滓,溫服,覆取微似汗,每日服3次,連服3日。
實施例2
和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一種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9g、白術6g、枳實9g、炙甘草3g、桂枝9和細辛3克。
實施例3
和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一種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的中藥,其原料包括如下組分:麻黃10g、白術7g、枳實10g、炙甘草4g、桂枝10和細辛4克。
選取患有風寒的人群三組,每組4人,癥狀均為惡寒發熱,身重,身痛,口淡,苔白,面色萎黃,浮脈。三組分別服用實施例1-3的中藥,每日3次,3日后三組癥狀均減輕,治愈率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