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保健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天灸罐。
背景技術:
針灸是針刺和灸療的合稱,常用的灸療是用艾點燃后灸患處或穴位,而天灸是采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于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的治療方法,常用的天灸是冬病夏治中的三伏天天灸療法。傳統天灸的治療保健效果雖然顯著,但存在使用不方便、易發泡形成皮損、成本高等缺點。而天天灸罐兼具天灸和拔罐療法的優點,又克服了其中的不足,是把針灸療法推廣到每個家庭,達到人人健康較為理想的工具。天天灸罐是將天灸療法的中藥有效成分提煉出來后,混合在醫用硅膠中制成拔罐器,拔在相應部位藥物緩慢釋放,具有天灸和拔罐療法的雙重作用的罐。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天灸罐,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包括底壁,側壁以及連接所述底壁和所述側壁的弧形壁,所述底壁的內表面上設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包括設在前端的向外突出的圓弧部,所述突起部和圓弧部內填充有混合粉末或顆粒材料,所述混合粉末或顆粒材料包括中藥、磁石、托瑪琳中的至少2種。
進一步,所述罐體,所述突起部由醫用硅膠制成。
進一步,所述中藥包括細辛,白芥子,桂枝,生姜,元胡,甘遂,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物。
進一步,所述突起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罐體的罐口設置,所述突起部的高度與所述罐體的高度之比為2:3。
進一步,所述突起部的外表面設有若干圓形的彈性的凸起。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罐體上的突起部能產生熱感刺激,刺激強度適宜,長時間使用不容易起泡,治療時操作方便,把罐體翻過來讓罐底突起部接觸到穴位或者痛點,再把罐體翻過去扣在皮膚表面即可;本發明的罐體采用醫用硅膠制成,壽命長,不易損壞,降低了使用成本;本發明突起部的外表面設有若干圓形的凸起,在治療的同時可以起到按摩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中圖3的剖視圖。
圖中:1.罐體、11.底壁、12.弧形壁、13.側壁、2.突起部、3.圓弧部、4.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一種天灸罐,包括罐體1,所述罐體1包括底壁11,側壁13以及連接所述底壁11和所述側壁13的弧形壁12,所述底壁11的內表面上設有突起部2,所述突起部2包括設在前端的向外突出的圓弧部3,所述突起部2和圓弧部3內填充有混合粉末或顆粒材料,所述混合粉末或顆粒材料包括中藥、磁石、托瑪琳中的至少2種,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其中,所述罐體1,所述突起部2由醫用硅膠制成,壽命長,不易損壞,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發明中,所述中藥包括細辛,白芥子,桂枝,生姜,元胡,甘遂,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物。其中,細辛治療散寒祛風,溫肺化飲;白芥子可以通絡止痛,溫肺豁痰利氣;桂枝主要治療風寒表證,寒濕痹痛,;生姜主要可以 開胃健脾,促進食欲,驅寒暖身;元胡主要用于治療全身各部氣滯血瘀之痛;甘遂主治水腫脹滿,留飲,結胸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突起部2的高度低于所述罐體1的罐口設置,所述突起部2的高度與所述罐體1的高度之比為2:3。
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突起部2的外表面設有若干圓形的彈性的凸起4,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可以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本發明的天灸罐治療時操作方便,把罐體翻過來讓罐底突起部接觸到穴位或者痛點,再把罐體翻過去扣在皮膚表面即可,取罐時直接拔下或按壓周邊皮膚讓空氣進入罐內。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