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科手術引導裝置,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外科手術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腦牽開器在神經外科開顱手術中廣泛應用,尤其是腦深部手術,神經外科醫生往往常規應用腦牽開器。傳統的腦牽開器通常是堅硬的鋼或其它金屬合金帶,帶有陡變的或輪廓分明的邊緣且表面積有限。在手術期間這些牽開器被引入腦組織中,然后用力牽拉以分離或抬高腦組織便于手術開展。然而腦組織很軟很精細,尤其是在腦損傷、缺血或腦水腫的情況下,腦牽開器既可能直接壓迫致局部腦組織挫傷,也可造成腦壓板下局部腦組織缺血,會發生“牽開損傷”的并發癥,腦壓板移動導致手術野縮小或擴大而影響操作或加重腦組織牽開損傷的情況,另外在操作過程中手術器械很可能會碰及腦組織引起損傷。時常,神經外科醫生采取暴露遠遠多于所需或希望的腦組織的策略,從而打開足夠大的手術區域,而這與微創理念又相去甚遠。因此提出性能更好的外科微創手術中“外科手術引導裝置”對于微創外科手術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外科手術引導裝置,其目的是降低外科開顱手術過程中對人體精細組織造成損傷。本發明的引導裝置具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1)最大化牽開器的表面積,從而均勻地分布壓力和最小化有效局部牽開壓力;
(2)通過引導裝置的橢圓形截面設計改善雙目視覺;
(3)通過引導器遠端拋物線形的縱截面設計,利于引導器的遠端穿入精細組織;
(4)提供透明牽開器以允許下面精細組織的直接顯示。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外科手術引導裝置,包括:具有敞開套筒結構的中空牽開器,該中空牽開器隨著靠近中空牽開器的遠端是逐漸收縮的,并具有橢圓形橫截面;用于安裝在中空牽開器套筒結構中的引導器,該引導器隨著靠近引導器的遠端是逐漸收縮的,并具有橢圓形橫截面;其中引導器的遠端延伸超出中空牽開器的遠端,使得引導器的遠端穿在中空牽開器的遠端前面的精細組織中;引導器的遠端具有拋物線形的縱截面,便于引導器的遠端穿入精細組織;位于中空牽開器近端的下手柄部;位于引導器近端的上手柄部以及位于該上手柄部的彈簧鎖扣,簧鎖扣將上手柄部與下手柄部卡合在一起而將中空牽開器與所述引導器暫時地鎖定為一體。
其中,引導裝置的中空牽開器為外科器械提供進入皮下組織內的手術部位的通路。
引導裝置由聚乙烯制成。
引導裝置的上手柄部形成有凹槽,所述下手柄部形成有凸起。
引導裝置的凹槽位于彈簧的端部。
引導裝置的凹槽與凸起的位置相應。
附圖說明
圖1A是牽開器主視圖;
圖1B是牽開器左視圖;
圖1C是牽開器俯視圖;
圖2A是引導器主視圖;
圖2B是引導器左視圖;
圖2C是引導器俯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手柄,2、牽開器,3、彈簧鎖扣,4、引導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
參照圖1至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次性使用的外科手術引導裝置主要包括:手柄1、牽開器2、彈簧鎖扣3和引導器4。
其中,牽開器2主要在引導時安裝引導器4并在手術時形成手術器械可以通過和移動的通道,因此牽開器2具有一個套筒結構,這個套筒結構用于容納安裝引導器4和侵入精細組織形成手術通道。
如圖1所示,牽開器2為套筒結構,其兩端分別形成有操作端和露出端,操作端形成便于人手操作和其他固定設備易于固定的結構,而露出端主要用于配合從該端露出的引導器4的牽開端侵入人體的精細組織,并在撤除引導器4后對準病灶位置。因此,為了降低侵入組織的阻力和盡可能降低創口面積,牽開器2的套筒結構的內壁面和外壁面均由操作端向露出端逐漸收縮,并具有橢圓形橫截面,其中套筒結構的內壁面的漸縮設計主要為了實現提供一個便于手術器械活動的空間,而外壁面的漸縮設計主要是為了降低侵入阻力。關于牽開器2套筒結構內壁面和外壁面之間的壁厚,既可以是均勻一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設計,這個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作為一種優選,壁厚可以由操作端向露出端漸漸變薄。
為了使手術器械在牽開器2的操作端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同時又不擴大牽開器2侵入組織的體積,在牽開器2的套筒結構的內壁面的操作端形成有向外敞開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曲面可以是牽開器2橢圓形橫截面的延展結構,弧形凹槽的位置與牽開器2下手柄的位置相對應。
如圖2所示,引導器4由于其需要侵入精細組織,所以其具有近似楔形的外形,用于擠開組織,需要說明是,引導器4的外壁面,首先其需要滿足能夠安裝在牽開器2套筒結構中,其次需要滿足在牽開器2露出端處的引導器4的外壁面能與牽開器2的內壁面緊密接觸,使牽開器2的露出端被封閉,以達到在侵入精細組織后尚未達到指定位置之前,精細組織不至于從露出端進入牽開器2套筒結構內即操作通道中。
導引器4的主要的作用在于,形成侵入組織的部分,并在進入到指定位置后通過自身退出,使得牽開器2露出端的組織避免被擠壓堆積。因為牽開器2整體插入的位置要求比病灶的位置更深幾毫米,這樣可以避免組織被擠壓的情況。
與牽開器2類似,引導器4的外壁面為由大小漸變的同心橢圓曲線構成的曲面,并且引導器4的露出端具有拋物線形的縱截面。
經過多次的實驗,我們發現在引導器4的露出端具有拋物線形的縱截面時,在侵入精細組織時,精細組織受到各個方向擠壓程度均勻,對精細組織造成損傷最小,并且能夠得到理想的手術通道,因此對于引導器4的露出端采用拋物線形的縱截面設計。
所述引導裝置的這種設計,使得牽開器2的表面積最大化,這樣大致相等地在周圍組織上分配壓力并且最小化與器械接觸或緊挨著器械的組織上的有效局部牽開壓力,而獲得手術區域并且最小化組織的破裂。
為了便于操作牽開器2和引導器3組成的整體對精細組織進行侵入,牽開器2的操作端形成有下手柄部,下手柄部上形成有凸起;引導器4操作端形成有上手柄部,上手柄部形成有用于固定的凸起的缺口槽,缺口槽之間設置有彈簧構成彈簧鎖扣,彈簧鎖扣將上手柄部與下手柄部卡合在一起而將中空牽開器與引導器暫時地鎖定為一體。牽開器的操作端的下手柄部與引導器操作端形成有上手柄部一體構成所述引導裝置的手柄1。
另外,為了方便觀察,牽擴器1由透明材料聚乙烯制成。
需要說明的時,鑒于手術衛生要求,本發明可以作為一次性使用的手術器具,當然受到本發明啟示的可以重復利用的相似結構也應當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