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帶孔2a。此時,優選地,所述引導部90結合于各鞋帶孔2a,所述線W以沿著一側側皮2上下配置的2個引導部90為一對之字形連接。
[0108]之字形連接于一對引導部90,一對引導部沿著側皮2上下配置2個。
[0109]S卩,所述線W插入于上下配置于一側側皮2的上端的兩個引導部90,貫通上下配置于另一側側皮中端的兩個引導部90,插入到上下配置于一側側皮2的下端的兩個引導部90。
[0110]并且,所述線W插入于以上下配置于另一側側皮下端的兩個引導部90,貫通以上下配置于一側側皮2的中端的兩個引導部90,插入到以上下配置于另一側側皮的上端的兩個引導部90,由此方式之字形連接。此時,優選地,所述線W的兩端部結合于所述卷軸部40被卷取。
[0111]并且,所述線W隨著所述卷軸部40的旋轉而被卷取,將兩側側皮2朝內側縮緊。此時,所述各引導部90的兩個引導部分散支撐從鞋子的外側朝內側施加的壓力,因此,即便向所述線W施加的張力超過60kgf也不會從所述鞋帶孔2a脫離,而能堅固地支撐。
[0112]此時,參照圖12及圖13,所述引導部90包括下部主體部90b與上部主體部90a。此時,優選地所述下部主體部90b被所述鞋帶孔2的下側邊緣約束,突出地設置貫通所述鞋帶孔2的插入突起94。
[0113]并且,所述上部主體部90a安裝于所述鞋帶孔2的上側邊緣,在一側可形成與所述插入突起94結合的結合孔91。此時,優選地,所述結合孔91沿著所述鞋帶孔2的方向形成。
[0114]因此,所述上部主體部90a安裝于所述鞋帶孔2的上側邊緣時,配置于所述鞋帶孔2的下側邊緣的所述下部主體部90b的插入突起94貫通所述鞋帶孔2插入固定于所述結合孔91ο
[0115]在所述結合孔91的內周沿著圓周方向形成有固定突起91a,在所述插入突起94形成有卡止結合于所述固定突起91a的固定卡止突起95。
[0116]此時,所述固定卡止突起95形成為多段,通過插入于所述結合孔91能調整所述上部主體部90a與所述下部主體部90b之間的間隔,對應所述側皮2的厚度能堅固地固定。
[0117]并且,在所述上部主體部90a的另一側朝所述結合孔91垂直的方向可形成線引導孔93,在所述線引導孔93插入所述線W引導。
[0118]此時,所述線W隨著所述引導部90結合于各鞋帶孔2a以之字形連接,所述線W的兩端部可結合于所述卷軸部40。此時,隨著所述卷軸部40的旋轉,所述線W卷取在卷軸部40由此能夾緊所述鞋子I的兩側的側皮2。
[0119]由于所述引導部90的線引導孔93與所述鞋帶孔2a垂直,因此,所述線W插入于所述線引導孔93以之字形連接時,不會朝上下折曲僅朝左右側折曲。
[0120]因此,由于所述線引導孔93與所述線W之間的摩擦力減少,因此,能減少夾緊或解開所述線W時夾緊或解開所述鞋子I的兩側側皮2所需的力,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方便性。
[0121]尤其,由于減少摩擦力,因此,施加夾緊或解開的力的夾線裝置100向近的腳背側與離遠的腳趾側能施加均等的力,從而,提供舒適且穩定的穿戴感。
[0122]另一方面,優選地,所述線引導孔93的內側面92以中心側朝所述鞋子I的外側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為圓形。因此,所述線W由所述引導部90之字形引導連接于所述鞋子I的兩側側皮2時,能彎曲地接觸于所述線引導孔93的端部,使得隨著所述卷軸部40的旋轉夾緊或解開所述線W時更加減少摩擦力。
[0123]圖1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夾線裝置的引導部的立體圖。在本實施例,除了上部主體部190a及下部主體部190b形成為一體之外,基本結構與前述的一實施例相同,因此,省略相同部分的說明。
[0124]如圖14所示,所述引導部90包括下部主體部190b與上部主體部190a。此時,優選地,所述下部主體部190b被所述鞋帶孔2的下側邊緣約束,在所述下部主體部突出地設置貫通所述鞋帶孔2的插入突起194。
[0125]并且,所述上部主體部190a與所述下部主體部190b—體形成,并安裝于所述鞋帶孔2的上側邊緣,一側可形成結合所述插入突起194的結合孔191。此時,優選地,所述結合孔191沿著所述鞋帶孔2的方向形成。
[0126]因此,所述上部主體部190a安裝于所述鞋帶孔2的上側邊緣時,配置于所述鞋帶孔2的下側邊緣的所述下部主體部190b的插入突起194貫通所述鞋帶孔2插入固定于所述結合孔 1910
[0127]優選地,在所述結合孔91的內周沿著圓周方向形成凹凸卡止突起,在所述插入突起194形成卡止結合于所述凹凸卡止突起的固定卡止突起195。
[0128]此時,所述固定卡止突起195形成為多段,隨著插入于所述結合孔191調整所述上部主體部190a與所述下部主體部190b之間的間隔,對應所述側皮2的厚度堅固地固定。
[0129]并且,在所述上部主體部190a的另一側朝與所述結合孔91垂直的方向可形成線引導孔193,在所述線引導孔193可插入所述線W進行引導。
[0130]由于所述引導部90的線引導孔193由于與所述鞋帶孔2a垂直,因此,所述線W插入于所述線引導孔193以之字形連接時,不會朝上下折曲,而僅朝左右側折曲。
[0131]由于減少所述線引導孔193與所述線W之間的摩擦力,因此,能減少夾緊或解開所述線W來夾緊或解開所述鞋子I的兩側側皮2所需的力,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方便性。
[0132]尤其,由于減少摩擦力,施加夾緊或解開的力的夾線裝置100能向離近的腳背側與離遠的腳趾側施加均等的力,從而,提供舒適且穩定的穿戴感。
[0133]圖15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另一實施例的夾線裝置的引導部的立體圖,圖1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另一實施例的夾線裝置的引導部的結合的立體圖。
[0134]在本實施例,除了引導部90由引導帶形成,并結合于一對鞋帶孔2a的結構之外,其他基本結構與前述的一實施例相同,因此,省略相同部分的說明。
[0135]如圖15至圖16所示,在所述鞋子I的兩側側皮2相對配置的一對鞋帶孔2a結合引導部90。此外,所述引導部90由引導帶形成,兩端部291從所述各對的鞋帶孔2a的下側貫通至朝上側,所述鞋帶孔2a的外側露出的方式配置。
[0136]并且,在所述兩端部291插入所述線W來引導。此時,所述線W插入于所述兩端部291以之字形連接,因此,不會朝上下折曲,而僅朝左右折曲。
[0137]因此,由于所述兩端部291的內側與所述線W之間減少摩擦力,因此,能減少夾緊或解開所述線W來夾緊或解開所述鞋子I的兩側側皮2時所需的力,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方便性。
[0138]圖1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夾線裝置的墊子的側視圖。在本實施例,除了在所述加壓面部110的下面突出地設置墊子119的結構之外,基本的結構與所述的一實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對相同部分的說明。
[0139]如圖17所示,優選地,所述加壓面部110對應穿戴者的腳背形成為圓形。并且,在所述加壓面部110的下面對應所述結合桿的部分可具備與穿戴者的腳背接觸彈性地變形的墊子 119。
[0140]此時,優選地所述墊子119以半球形突出地設置為佳以便所述加壓面部110安裝于所述腳背的上部。通常的腳背形態為具有上側彎曲的形態,因此,穿鞋后,若經過規定時間,則鞋子的鞋舌3沿著腳背的傾斜朝外側偏斜。
[0141]另一方面,若旋轉所述夾線裝置100的旋轉蓋10來夾緊所述線W,則所述加壓面部110緊貼于所述穿戴者的腳背。此時,以半球形突出地設置于所述加壓面部110的下面兩側且并排配置的所述各墊子119之間可安裝所述腳背的上端部突出的部分來進行支撐。
[0142]所述墊子119從兩側支撐所述腳背上端部突出的部分,因此,所述加壓面部110不會從所述腳背的上端部脫離而固定在所定位置。因此,穿鞋后即便經過時間所述鞋舌3不會朝腳背的外側偏斜,能防止凹凸不平的現象,且提供舒適的穿戴感。
[0143]尤其,所述墊子119配置于所述結合部的下側,能彈性變形,因此,緩和所述結合部對腳背施加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