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潛水衣布料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種具有耐燃保溫特性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由于經濟高度發展,潛水活動在世界各地已相當普遍,然而受到海面上風的吹動和日照的輻射以及冷卻條件不平衡等因素,不同海域的溫度差異很大,潛水者若僅穿著保暖效果較差的潛水衣進入到低溫海域水中,其容易因體溫迅速散失而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對此,潛水衣的保暖效果逐漸受到重視。
[0003]一般而言,傳統潛水衣的制造,大部分是使用聚酯或聚酰胺纖維制成的織物,并經由貼合加工與人造橡膠海綿結合,結合后的成品即用以作為潛水衣的主要材質。然而,就傳統潛水衣而言,由于織物本身有一定的含水率,故濕度的波動會影響人體熱平衡而潛水者容易產生寒冷感,此一現象在寒冷氣候下尤其明顯。
[0004]除此之外,傳統潛水衣在制作上多半不會考慮到材料的重量及耐燃的特性。再者,采用模壓批次生產的方式通常會有材料耗損的問題。因此,對于如何增進潛水衣的保溫效果、提升材質的耐燃特性以及針對模壓批次生產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解決,實為本領域所關注的重點之一。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的制造方法,其能夠在品質與成本同時考慮下達成連續且大量的潛水衣的生產需求,進而能夠在沒有產能浪費下為公司增加競爭優勢。
[0006]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上述方法所制成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其至少具有優異的保暖效果及良好的耐燃效果。
[0007]為達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提供一種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提供發泡橡膠層,發泡橡膠層的組成成分包括100重量份的主橡膠、10至20重量份的填充劑、10至20重量份的遠紅外線礦石粉以及30至45重量份的耐燃劑;于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上分別形成黏著層;提供兩層基布,并將這些基布分別貼合于位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黏著層上;進行加硫程序。
[0008]基于上述方法,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包括一發泡橡膠層,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發泡橡膠層的組成成分包括100重量份的主橡膠、10至20重量份的填充劑、10至20重量份的遠紅外線礦石粉以及30至45重量份的耐燃劑;至少兩層黏著層分別配置于該發泡橡膠層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上;及至少兩層基布分別配置于位于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黏著層上。
[0009]綜上所陳,采用本發明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的制造方法所制造出的潛水衣布料,除了保有原來潛水衣布料輕量化的特性外,還同時具有較佳的保溫效果、良好的耐燃特性以及優異的耐用性,此外,更進一步解決了潛水衣布料在連續式生產上的困難點。
[0010]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的作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所示的發泡橡膠層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14]符號說明
[0015]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結構I
[0016]發泡橡膠10
[0017]第一表面102
[0018]第二表面104
[0019]黏著層12、16
[0020]黏著層的表面106、108
[0021]基布14、18
[0022]步驟SlOO ?S106
[0023]步驟S1000 ?S1006
【具體實施方式】
[0024]請參照圖1,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連續式發泡潛水衣布料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25]首先,如步驟SlOO所示,提供發泡橡膠層10。發泡橡膠層10的組成成分包括100重量份的主橡膠、10至20重量份的填充劑、10至20重量份的遠紅外線礦石粉以及30至45重量份的耐燃劑。
[0026]具體而言,上述發泡橡膠層10的組成成分中,主橡膠包括氯丁基橡膠,填充劑包括黏土,耐燃劑包括20至30重量份的氫氧化鋁(H3AlO3)以及10至15重量份的三氧化二銻(Sb2O3)。除此之外,發泡橡膠層10的組成成分還包括增塑軟化劑、硫化劑以及補強劑,其中增塑軟化劑包括10至15重量份的黑油膏以及10至15重量份的芳香烴油,硫化劑包括2至6重量份的氧化鎂(MgO)以及5至10重量份的氧化鋅(ZnO),補強劑包括10至20重量份的碳黑(carbon black)。
[0027]如步驟S102所示,分別于發泡橡膠層10的相對的第一表面102與第二表面104上形成黏著層12、16。黏著層12、16是由氯丁基橡膠裁切成細塊后與有機溶劑混合稀釋制作而成,此有機溶劑例如是甲苯或是二甲苯,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只要能夠與氯丁基橡膠進行混合稀釋的有機溶劑皆能使用于本發明。
[0028]具體而言,上述氯丁基橡膠裁切成細塊后與有機溶劑進行混合的操作時間范圍介于10至20小時之間,并在氯丁基橡膠與有機溶劑混合的過程中添加架橋劑,以形成具有黏著性的黏著層12、16,架橋劑的濃度范圍介于3%至8%之間。此外,分別于發泡橡膠層10的第一表面102與第二表面104上形成黏著層12、16的操作溫度范圍介于90°C至150°C,且黏著層12、16的黏度范圍控制在介于lOOOOcps至30000cps之間。
[0029]如步驟S104所示,提供兩層基布14、18,并將這些基布分別貼合于位于第一表面102與第二表面104上的黏著層12、16上。具體而言,由于黏著層12、16具有黏著性,當這些基布14、18分別貼合于黏著層12、16的表面106、108上之后,基布14、18會固著于黏著層12、16的表面106、108,換言之,黏著層12、16分別具有連接基布14、18與發泡橡膠層10的功能。除此之外,上述基布14、18的材質選自尼龍纖維織物與聚酯纖維織物的其中之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0030]值得一提的是,基布14與黏著層12例如是作為潛水衣布料的外層結構,也就是說,當使用者穿上以本發明所述的潛水衣布料所制造出的潛水衣后,基布14與黏著層12位于較遠離用戶皮膚的位置。基布18與黏著層16例如是作為潛水衣布料的內層結構,也就是說,當使用者穿上以本發明所述的潛水衣布料所制造出的潛水衣后,基布18與黏著層16位于較靠近用戶皮膚的位置。
[0031]如步驟S106所示,進行加硫程序。具體而言,加硫程序是通過橡膠用連續式發泡加硫機對發泡橡膠層10、黏著層12、16以及基布14、18構成的疊層結構進行一次共同加硫程序,而加硫程序的溫度范圍介于100°C至180°C之間,時間范圍介于5至20分鐘之間,壓力范圍介于30至50kg/cm2之間。
[0032]需特別說明是,上述步驟S102與步驟S104所述的黏著層12、16以及基布14、18的形成順序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黏著層12、16以及基布14、18的形成順序可視實際情況的需求而有所調整,舉例而言,可先將黏著層12形成于發泡橡膠層10的第一表面102上,再將基布14形成于黏著層12的表面106上以構成外層結構;接著,將黏著層16形成發泡橡膠層10的第二表面104上,然后將基布18形成于黏著層16的表面108上以構成內層結構。
[0033]請參照圖1與圖2,圖2為圖1所示的發泡橡膠層10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圖。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發泡橡膠層10的制造方包括下列步驟:
[0034]如步驟S1000所示,將制作發泡橡膠層10的組成成分(如上述氯丁基橡膠、黏土、遠紅外線礦石粉等)進行混煉程序而得到混合膠料。具體而言,混煉程序是通過密煉機將制作發泡橡膠層10的配方進行混煉,而混煉程序的操作溫度范圍介于90°C至150°C之間。
[0035]如步驟S1002所示,將從步驟S1000中所得到的混合膠料置于載體上,并進行壓延程序而得到預成型橡膠層。具體而言,壓延程序是通過壓延機將置于載體上的混合膠料壓延至預定厚度,此預定厚度的范圍介于2_至3_之間。除此之外,于此步驟中所使用的載體例如是套布,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0036]如步驟S1004所示,將置于載體上的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