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美發設備的技術領域,尤指提供一種電子卷發器。
背景技術:
卷發器(亦稱“美發器”)是一種用于將頭發拉直或卷曲的電器。它是用電子電路來控制加熱器發熱及在一定范圍內恒溫,通過將加熱器的熱量傳導于頭發上,使頭發加熱、軟化、然后再冷卻,以改變原來頭發的形態,從而達到美發造型的目的。常見的加熱器有圓柱形(用于卷曲頭發)和平板型(用于拉直頭發)。
目前的卷發和直發美發器由于以下的原因可能會存在缺陷:
現有的一種卷發器包括圓形的金屬體,金屬體上設有金屬夾并用釘固定在金屬體上轉動并與金屬體相互夾持住。使用時需要用大拇指按下金屬夾的一端打開金屬夾,并插入一小部份頭發進入金屬體的發熱部份。大拇指離開后,金屬夾閉合并將頭發夾持在金屬體與金屬夾之間,然后用手轉動卷發器讓頭發在金屬體及金屬夾表面卷動數圈。待一定時間后,再用大拇指打開金屬夾令頭發離開金屬體及金屬夾才可完成卷曲頭發過程。如此多個步驟,程序繁復及操作時間長,令使用者容易疲勞。
更重要的是,傳統的卷發器一般具有卷發或直發的單一功能,難以將二者融合,而且兩種產品都極容易損傷頭發,況且在高溫下條件下,頭發由于水分蒸發更容易造成損傷。雖然,CN205106713U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滾筒式直柄頭發器能夠解決雙重功能的技術問題,但僅公開了主要功能組件的組合,對于起到關鍵作用的電子控制系統,如何進行控制的組件沒有作充分的揭示。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卷發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應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子卷發器,其包括手持部,手持部包括上、下手持部,上、下手持部呈相對設置并在靠近相對的右端通過轉軸連接,其中上手持部左端連接發熱部,下手持部對應發熱部連接夾持部,在靠近轉軸左邊設有撐開部;上手持部包括蓋殼及底座,底座具有收容腔并匹配蓋殼扣合,在蓋殼末端設有控制鍵,控制鍵具有電源鍵和靠近電源鍵設置的復合鍵;發熱部與收容腔中的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包括馬達、變速器和連接發熱部的傳動軸,在收容腔中還包括控制電路,控制電路通過PCB板將供電單元、開關控制單元集成一體,其中供電單元包括交流調壓器及直流控制器,發熱部封裝有半導體發熱件,半導體發熱件連通交流調壓器,馬達連接直流控制器。
在本實施例中優選,開關控制單元具有按鍵開關及檔位感應器,其中蓋殼扣合底座時,電源鍵抵接按鍵開關,而復合鍵則對應檔位感應器。
在本實施例中優選,夾持部為扁平狀并包括設在中間的弧面部及設在兩側的梳齒部,弧面部匹配發熱部的外圍并以此能形成對夾狀。
在本實施例中優選,進一步包括線纜,下手持部具有暗線槽,暗線槽經轉軸與收容腔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優選,弧面部封裝有半導體發熱件,該半導體發熱件通過線纜穿越暗線槽與交流調壓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將卷發、直發融合一體并通過電子裝置控制,解決了兩種產品融合容易損傷頭發及難以控制高溫的技術問題,實現合二為一降低產品成本及提升產品利用率的良好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打開蓋殼后呈現驅動機構及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盡管本實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附圖中示出并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實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說明,而并非旨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征將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實用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征。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征。盡管某些特征可以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組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組件處于附圖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組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請參閱圖1并結合參閱圖2所示,圖中提供了一種電子卷發器,其包括轉軸10及手持部20,手持部20包括轉軸10連接的上、下手持部11、12,在上手持部11前端(亦稱“左端”)連接有圓筒發熱部(簡稱“發熱部”)40,在下手持部12對應圓筒發熱部40連接有梳齒夾持部(簡稱“夾持部”)50,其中:轉軸10設在靠近上、下手持部11、12右端,而在靠近轉軸10的左端設有帶彈性功能的撐開部13,撐開部13是上、下手持部11、12通過外力壓攏松開后自動彈開而為的設計。在本實施例中,發熱部40并包括蓋殼111及底座112,底座112具有收容腔113(如圖2)并匹配蓋殼111封裝,在蓋殼111末端設有控制鍵30,控制鍵30具有啟動電源的電源鍵31和靠近電源鍵31設置的具有溫度顯示界面的復合鍵32;然而,發熱部40的圓筒內設有半導體發熱件(未圖示),其通過與收容腔113中的驅動機構60連接而實現轉動;驅動機構60包括馬達61、變速器62和連接發熱部40的傳動軸63,在收容腔113中還包括控制電路70,控制電路70通過PCB板71將供電單元72、開關控制單元73集成一體,其中:供電單元72包括交流調壓器(未標注)及直流控制器(未圖示),半導體發熱件連通交流調壓器并接受調控,馬達61連接直流控制器并接受控制,在本實施例中,開關控制單元73具有按鍵開關731及檔位感應器732,其中:當蓋殼111與底座112扣合時,電源鍵31抵接按鍵開關731,而復合鍵32則對應檔位感應器732,以此設計方便用戶使用。在本實施例中,夾持部50為扁平狀,并包括設在中間的弧面部51及兩側梳齒部52,弧面部51以匹配發熱部40的圓筒面設置并以此能形成對夾態勢,在弧面部51內設有半導體發熱件(未圖示),半導體發熱件通過穿越下手持部12線纜與交流調壓器(未標注)連接并以此接受控制。由于該工作原理屬于已知技術領域,故在此不作更多的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