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尤其是上裝的衣領。
背景技術:
一種習見的衣領如圖1所示,包含下領1(或稱立領)和上領2(或稱翻領),下領1的下緣與衣身領口(或稱領窩)縫合。因為穿著磨損和針對性強化洗滌的原因,下領1和上領2分界線的中段區域(領口中部)是最容易破損的部位。為美觀和體面的緣故,這些僅僅是領口破損(而衣身完好)的衣服通常會被丟棄;很多人為之可惜;也因此有許多可更換衣領的設計和專利申請。這些設計目前尚未得到好的推廣應用,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外觀上可看出是可更換衣領,有人覺得這有損體面(盡管該觀念有待商榷),比如公告號為CN205306001U的專利申請;有的是因為需要拆解縫線和重新縫合來更換衣領,比如公告號為CN202819637U的專利申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方便更換衣領的結構,在滿足方便更換的同時,也顧及體面,即穿著狀態下粗略的看去,它和習見的衣領沒什么差異。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個固定下領10,其下緣與衣身領口縫合;一個遮擋條19,位于固定下領10的后方(構成穿著并且扣緊領口扣狀態下衣服下領的外觀),其與固定下領10等長且兩端分別與固定下領的兩端縫合;最少一個可更換衣領,其由下領部15與上領20相互縫合構成;下領部15居于固定下領10和遮擋條19之間;固定下領10的后面與下領部15之間設置有方便拆裝的連接結構(比如紐扣、尼龍魔術貼)。
即:一種可方便更換衣領的結構,有一個固定下領10,其下緣與衣身領口縫合;有最少一個可更換衣領,其包含下領部15,在實施例其由下領部15與上領20相互縫合構成;固定下領10的后面與下領部15之間設置有方便拆裝的連接結構(比如紐扣、尼龍魔術貼);其特征是:有一個遮擋條19,位于固定下領10的后方(構成穿著并且扣緊領口扣狀態下衣服下領的外觀),其與固定下領10等長且兩端分別與固定下領的兩端縫合;下領部15居于固定下領10和遮擋條19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首先是可方便更換衣領,由此可帶來經濟和環境效益。而遮擋條19的設置,使得可更換的結構在穿著狀態處于隱藏中,利于消費者接受,利于推廣應用,并由此實現前述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是習見的襯衣衣領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固定下領、遮擋條和衣身的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可更換衣領的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1 下領,2 上領,10 固定下領,19 遮擋條,15 下領部,20 上領,50 固定下領扣眼,51 衣身扣眼,159 下領部上輪廓線,109 固定下領上輪廓線,1015 固定下領10與下領部15相互連接點的連線;另外,可更換衣領包含下領部15,在實施例可更換衣領由下領部15與上領20相互縫合構成。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4所示,一種可方便更換衣領的結構,有一個固定下領10,其下緣與衣身領口縫合;有最少一個可更換衣領,其包含下領部15;固定下領10的后面與下領部15之間設置有方便拆裝的連接結構(比如紐扣、尼龍魔術貼);其特征是:有一個遮擋條19,位于固定下領10的后方(構成穿著并且扣緊領口扣狀態下衣服下領的外觀),其與固定下領10等長且兩端分別與固定下領的兩端縫合;下領部15居于固定下領10和遮擋條19之間。
如圖所示,固定下領10的上緣的中部低于下領部15的上緣。其目的是讓固定下領10避開易磨損部位,而由可更換衣領來承受磨損。
通常,固定下領10包含里片和面片。進一步的,固定下領10包含里片和面片,所說的方便拆裝的連接結構的相應部件(紐扣或單面的尼龍魔術貼)僅僅縫合于固定下領10的面片(成衣后縫線被里片遮擋,不會顯露于衣服的里面)。
所說的方便拆裝的連接結構,優選之一為尼龍魔術貼(一種由彈性鉤和環構成的習見連接材料,或稱魔術貼、尼龍貼)。該方案對衣服的立領(固定下領10和下領部15)有適度的硬化,恰好滿足通常對于立領的硬度要求。
所說的方便拆裝的連接結構,優選之另一為紐扣(含按扣)。此時,(有扣眼時,即不是按扣時)扣眼設于下領部15,以及遮擋條19也可設置對應的扣眼。
在實施例,可更換衣領,其由下領部(15)與上領(20)相互縫合構成。
在實施例,遮擋條19開有扣眼與固定下領扣眼50對應,并且于該處借助扣眼鎖邊將遮擋條19與固定下領10相互縫合;對應的紐扣裝訂也借助裝訂線將遮擋條19與固定下領10相互縫合。
在實施例,遮擋條19兩端分別與固定下領的兩端縫合,其縫合區域向上延伸到臨近上領20的部位。
在穿著時希望遮擋條19處于張緊狀態;“其與固定下領10等長且兩端分別與固定下領的兩端縫合”即為該目的。當其兩端之外還有固定點(比如紐扣,比如與衣身領口縫合),則遮擋條可以截斷為左側和右側各一條;此類改變為等效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