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身份識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
背景技術: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無線電的信號是通過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把數據從附著在物品上的標簽上傳送出去,以自動辨識與追蹤該物品。某些標簽在識別時從識別器發出的電磁場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電池;也有標簽本身擁有電源,并可以主動發出無線電波(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標簽包含了電子存儲的信息,數米之內都可以識別。與條形碼不同的是,射頻標簽不需要處在識別器視線之內,也可以嵌入被追蹤物體之內。
許多行業都運用了射頻識別技術。將標簽附著在一輛正在生產中的汽車,廠方便可以追蹤此車在生產線上的進度。倉庫可以追蹤藥品的所在。射頻標簽也可以附于牲畜與寵物上,方便對牲畜與寵物的積極識別(積極識別意思是防止數只牲畜使用同一個身份)。射頻識別的身份識別卡可以使員工得以進入鎖住的建筑部分,汽車上的射頻應答器也可以用來征收收費路段與停車場的費用。
隨著IC技術的飛速發展,集成IC技術的非接觸式集成電路IC卡替代接觸式卡已經是勢在必行,例如身份證、交通卡、市民卡等。IC卡中的CPU卡采用特殊的加密技術,不僅可以驗證信息的正確性,同時還能檢查通信雙方身份的合法性,從而保證信息傳送的安全性。
但是傳統的身份識別裝置的形式仍主要為卡片式,目前列車在對列車員的身份識別時,需要列車員手持身份識別射頻卡靠近閱讀器進行身份驗證。卡片的缺點在于容易丟失,一旦丟失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補辦好,會導致實際有權限的列車員難以及時進行到工作區域。另外,卡片式需要手持閱讀,當相關人員雙手被占用時,身份識別難以正常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包括C形連接環,所述C形連接環的前端開口處連接有一橫桿,所述橫桿上裝配有可繞其為軸線旋轉的工字形旋轉塊;
所述工字形旋轉塊內部埋置有RFID芯片和RFID天線。
進一步的,所述工字形旋轉塊是由大小相配的工字形金屬屏蔽層和工字形塑膠層層疊后復合而成,所述RFID芯片和RFID天線埋置在所述工字形塑膠層中。
進一步的,所述C形連接環的頂部設有用于供吊繩穿過的連接鼻。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可代替傳統的識別卡,在身份驗證時通過中距離閱讀器進行閱讀識別,不僅解決了傳統卡片易丟失的問題,還解放了驗證者的雙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工字塊是由屏蔽層和塑膠層復合成的,在需要識別時,使塑膠層保持朝外;當有防誤別需求時,僅需要將工字塊進行翻轉使屏蔽層朝外即可避免誤識別。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工字形旋轉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根據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列車員可翻轉身份識別吊墜,包括C形連接環1。進一步的,C形連接環1的頂部可以設有用于供吊繩穿過的連接鼻6。
C形連接環1的前端開口處連接有一橫桿2,橫桿2上裝配有可繞其為軸線旋轉的工字形旋轉塊3。
工字形旋轉塊3內部埋置有RFID芯片和RFID天線(圖中未示出)。
為增加防誤識別功能,工字形旋轉塊3是由大小相配的工字形金屬屏蔽層4和工字形塑膠層5層疊后復合而成,RFID芯片和RFID天線埋置在工字形塑膠層5中。
本實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各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組合形成新的技術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