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旅行或野營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溫雙口水壺。
背景技術:
水壺是生活用品,每人都會用到。現有技術的保溫水壺存在如下缺陷:1.壺倒入熱水后,在蓋上蓋的情況下,保溫效果很好的水壺大約需要20多個小時才能降溫至可以飲用的常溫狀態,保溫效果一般的水壺,也得四五個小時以后才能飲用。為了盡快降溫,只能打開蓋散發熱量,但有時又存在不衛生的情況。2.當水壺內的水能飲用時,整個壺里的水都降至常溫,這時就不保溫了。尤其是冬季喝水,水壺里的水降到常溫后如果喝不完,剩余的水只能是倒掉或再補充熱水。
在人們坐車、外出旅游,或者軍人外出拉練時,帶著保溫水壺能隨時喝上溫水,是一個常規需求。這就要求保溫水壺不僅僅是要保溫效果好,還能根據個人情況隨時喝上涼水或溫水。這種需求很普遍,但遺憾的是市場上并沒有這種能自由調節水溫的保溫壺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溫雙口水壺,既能保溫,又能方便地隨時喝到溫水。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發明一種雙溫雙口水壺,包括壺體和開設在壺體上的飲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內設置隔板,隔板將壺體的內腔分割為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溫水腔和熱水腔,飲水口與溫水腔相連通;隔板上開設通孔,隔板上方的壺體上開設灌水口,灌水口上連接密封蓋,密封蓋的下端連接在隔板的通孔上,密封蓋內開設有空腔,所述空腔能與熱水腔相連通;密封蓋的側壁上開設透水孔,透水孔與溫水腔和密封蓋內空腔相連通,密封蓋內安裝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控制透水孔的開關。
優選的,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活塞桿和設置在活塞桿下部的密封塞,活塞桿的上端伸出密封蓋;在活塞桿的內腔中設置卡塊,卡塊上連接拉環,拉環伸出活塞桿的上部。
優選的,所述活塞桿的上端設置有頂帽,活塞桿上套設有彈簧,彈簧的下端連接密封塞、上端連接密封蓋。
優選的,所述密封蓋的空腔上設置密封堵頭,密封堵頭上設置導向套,導向套內開設導向孔,活塞桿安裝在導向孔內。
優選的,所述密封蓋具有底壁,底壁上開設有通水孔和通氣孔,通氣孔中設置氣管,氣管伸入熱水腔中。
優選的,所述底壁和隔板間設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通水孔和通氣孔的外周。
優選的,所述密封蓋和灌水口間設置第二密封圈。
優選的,所述熱水腔的體積大于溫水腔的體積。
優選的,所述熱水腔的壺體采用保溫材料,或者熱水腔的壺體上設有保溫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隔板將壺體的內腔分隔為溫水腔和熱水腔,與溫水腔相連通的灌水口中設置密封蓋,密封蓋的側壁上開設透水孔,溫水腔通過透水孔與熱水腔連通,密封蓋的空腔中安裝控制透水孔開關的控制裝置,能夠通過控制裝置打開透水孔,使得熱水腔內的熱水穿過透水孔進入溫水腔,可以與溫水腔內溫度低的水兌成能直接飲用的溫水,在兌水完畢后控制裝置恢復對透水孔的堵塞,從而隔離溫水腔與熱水腔,實現溫水與熱水的分開盛放。
2、由于控制裝置采用活塞桿與密封塞相配合的方式,依靠活塞桿帶動密封塞移動,使密封塞封堵或者脫離透水孔,從而實現透水孔的通斷控制,結構簡單,性能穩定,便于實現。
3、由于活塞桿上套設有彈簧,彈簧的下端連接密封塞、上端連接密封蓋,可以依靠彈簧的彈力推動密封塞下移,封堵在透水孔上,而活塞桿的上端設置有頂帽,對活塞桿進入密封蓋空腔內的長度進行限位,同時阻擋活塞桿全部進入密封蓋內。
4、由于活塞桿連接拉環,便于活塞桿的拉出操作。
5、由于密封蓋具有底壁,底壁上開設有通水孔和通氣孔,通氣孔中設置氣管,氣管伸入熱水腔中,能夠使得熱水腔內的熱水通過通水孔和透水孔進入溫水腔,而溫水腔內的氣體通過氣管進入熱水腔,維持溫水腔和熱水腔內的氣壓平衡,從而確保熱水腔內的熱水能源源不斷地自動流入溫水腔內。
6、由于底壁和隔板間設置第一密封圈,增強了二者間的密封性能,防止透水。
7、本發明通過增加一個灌水口和在灌水口內設置一個密封蓋和控制裝置的技術創造思想,達到了如下關鍵技術效果:水壺倒置時,密封蓋不漏水;水壺正向放置時,由于密封蓋上密封塞和控制裝置的作用,溫水腔內的水不會漏到熱水腔里。當溫水腔內的水很涼時,可以拉動拉環,溫水腔內的水會流向熱水腔,與涼水進行配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中B-B剖視圖;
圖4是圖2中C-C剖視圖;
圖5是圖3中局部I的放大視圖。
附圖標記為:1、壺體;2、隔板;3、灌水口;4、密封蓋;5、活塞桿;6、密封塞;7、彈簧;8、密封堵頭;9、導向套;10、頂帽;11、卡塊;12、拉環;13、透水孔;14、第一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6、氣管;17、通水孔;18、飲水口;19、壺蓋;20、溫水腔;21、熱水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發明以處于使用狀態時所對應的上端定義為上端或者頂端,相應地將其下端定義為下端或者底端。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在壺體1內設有隔板2,隔板2將壺體1的內腔分隔為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溫水腔20和熱水腔21。壺體1上開設有飲水口18和灌水口3,飲水口18和灌水口3均與溫水腔20相連通,灌水口3下方的隔板2上開設通孔。灌水口3上連接密封蓋4,密封蓋4下端與通孔外周的隔板2相接觸,密封蓋4內開設空腔,空腔與熱水腔21相連通,密封蓋4空腔的側壁上開設透水孔13,透水孔13與溫水腔20和密封蓋4空腔相連通;密封蓋4的空腔內安裝活塞桿5、彈簧7和密封塞6,密封塞6固定在活塞桿5下部,密封塞6控制透水孔13的通斷。彈簧7套裝在活塞桿5上,彈簧7的上端連接在密封蓋4的頂壁上、下端連接在密封塞6上。密封蓋4的頂壁上設置導向套9,導向套9內開設導向孔,活塞桿5安裝在導向孔內,在活塞桿5的上端設有頂帽10,頂帽10位于導向套9的上方。飲水口18上罩裝壺蓋19。
為了實現溫水腔20與熱水腔21在兌水時,氣與水的自動交換,如圖4所示,選用具有底壁結構的密封蓋4,在底壁上開設有通水孔17和通氣孔,通氣孔中安裝氣管16,氣管16伸入熱水腔21中。同時為了增強密封蓋4的密封性能,在密封蓋4的底壁和隔板2間設置第一密封圈14,第一密封圈14位于通水孔17和通氣孔的外周,如此可以將密封蓋4的下端通過第一密封圈14壓接在隔板上的通孔外周。還在密封蓋4和灌水口3間設置第二密封圈15,防止溫水腔20內的水從灌水口3中漏出。
為了便于活塞桿5的拉動操作,在活塞桿5上連接了拉環12,具體結構如圖5所示,選用具有內腔結構的活塞桿5,在活塞桿5的內腔中卡裝卡塊11,卡塊11上連接拉環12,活塞桿5的頂壁上開設小孔,拉環12的上端從小孔中穿出。同時為了便于活塞桿5、密封塞6和彈簧7等構成的控制裝置的安裝,密封蓋4的頂壁采用活動安裝方式,即在密封蓋4的空腔內壁上開設內螺紋,在密封堵頭8的周壁上開設外螺紋,密封堵頭8通過外螺紋配裝在內螺紋上,形成密封蓋4的頂壁。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使用伊始,將密封蓋4從灌水口3中旋出,通過灌水口3和位于隔板2上的通孔,向熱水腔21中注入熱水,然后旋緊密封蓋4,使第一密封圈14緊壓在隔板2上。然后將壺體傾斜或倒置,拉動拉環12,拉環12帶動活塞桿5克服彈簧7的彈力從導向套9中向密封蓋4的上方拉出,從而拉動密封塞6沿密封蓋4中空腔的周壁向上移動,使其脫離透水孔13,失去對透水孔13的封堵作用。此時,熱水腔21內的熱水穿過通水孔17和透水孔13形成的通道流入溫水腔20,同時溫水腔內的氣體通過通水孔17和氣管16形成的通道進入熱水腔21,維持溫水腔20和熱水腔21的氣壓平衡,從而使得熱水腔21內的水能源源不斷地自動流入溫水腔20中。松開拉環12,彈簧7推動活塞桿5和密封塞6向隔板2方向移動,密封塞6封堵在透水孔13上,透水孔13中不再出水與進氣,再次實現溫水腔20與熱水腔21的隔離。
然后,打開壺蓋19,就可以直接飲用從飲水口18中流出的溫度適宜的水。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打開壺蓋19,直接從飲水口18中向溫水腔內補入溫度低的水。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后溫水腔內的水變涼或短時間內不打算喝水時,拉動拉環12,此時,溫水腔內的涼水穿過通水孔17和透水孔13形成的通道流入熱水腔,涼水得以吸熱保溫。
本發明所闡述的雙溫壺,為了得到兩種不同溫度的水,采用了溫水腔和熱水腔的分隔設置理念。為了達到水的溫度區隔,可以使熱水腔21的體積大于溫水腔20的體積,那么溫水腔體積小散熱就快,溫度就會低一些。也可以在熱水腔21的壺體1上設有保溫層或直接采用保溫材料制成,而溫水腔區域的外壁上不設置保溫材料,則同樣可以達到溫水腔散熱快而熱水腔保溫的目的。
還可以由橡膠等彈性裝置代替上述彈簧7作為彈性體,在此只要其具有彈性,能夠伸長與壓縮即可,對其具體結構與形式不做具體要求。當時還可以采用除活塞桿5與密封塞6之外的控制裝置,例如在透水孔13中安裝彈性軟管,彈性軟管的另一端連通隔板2下方的熱水腔,彈性軟管上設置夾持機構,利用彈性軟管的擠壓變形與恢復原形同樣可以控制透水孔13中水流的通斷。當然,上述密封蓋4的底壁也可以由隔板2來充當,此時隔板2上開設的通孔包括通水孔17和通氣孔。
本發明通過增加一個灌水口和在灌水口內設置一個密封蓋和控制裝置的技術創造思想,達到了如下關鍵技術效果:水壺倒置時,密封蓋不漏水;水壺正向放置時,由于密封蓋上密封塞和控制裝置的作用,溫水腔內的水不會漏到熱水腔里。當溫水腔內的水很涼時,可以拉動拉環,溫水腔內的水會流向熱水腔,對涼水進行加熱。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組合、變更或改型均為本發明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