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服裝技術領域的一種開衩大衣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開衩主要是指在服裝結構設計中,指為穿脫活動方便或造型的需要而在服裝上設置的開口,是服裝結構中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開衩的部位十分講究做工,工藝欠缺的開衩,無論面料如何昂貴,圖案怎么漂亮,都會給人以劣質之感,使服裝大打折扣。衩的縫制講究柔和平服,既要考慮結構變化,又要考慮工藝技巧。
以往傳統的服裝疊門衩由于在開衩口處縫份形態類似“L”形,存在應力集中點,開衩口強度較低易變形撕裂,嚴重縮短服裝產品使用壽命,降低了產品質量。授權公告號CN101816469B的專利提出:背衩拐角圓形縫合工藝,將衩角縫合時的縫線做成“J”形,如圖1、5所示。授權公告號CN101816469B的專利提出:服裝迭門衩結構制作方法,在開衩口處斜向外下方開始緝弧形縫線,如圖2、6所示。以上兩個專利均是為了使衩口的受力得到分散轉移,以增強衩口抗撕裂能力,但實踐證明,二者都只是做了受力的一小部分轉移,受力部位變點為線,只起到了一定的分散應力作用,由于開衩部位的縫份形態仍然是類似“L”形,絲縷紗向線不同,日常穿著中難免還會出現開衩變形撕裂情況。
現有技術的掛里子服裝疊門衩結構,衩口處里料形狀為“7”形,左右是角度明顯的凹片和凸片,縫制時必須分別開剪,操作繁雜,而且里料開剪處非常容易毛漏,極易出現返修和不合格品。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以上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開衩大衣及其加工方法,技術方案為:
一種開衩大衣,包括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對應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開衩處縫份1為1-2cm,開衩以上縫份2與下側開衩處縫份1平齊,寬度等于開衩寬度與開衩縫份寬度之和,所述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口O處,拐向開衩止點P,縫線3縫至開衩止點P處,所述縫線3呈“L”形。
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正面對應好正面,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止點P處,左衣片里A’開衩處縫份與左衣片面A開衩處縫份縫合,右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與左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縫合,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的縫合線形狀為弧度平緩的“S”形,二者形狀結構互補。
上述開衩大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照版型結構裁剪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對應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開衩處縫份1為1-2cm,開衩以上縫份2與下側開衩處縫份1平齊,寬度等于開衩寬度與開衩縫份寬度之和;
步驟二、將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正面對正面,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口O處,拐向開衩止點P,縫線3縫至開衩止點P處,所述縫線3呈“L”形;
步驟三、左右衣片面開衩部位沿縫線進行折燙;
步驟四、將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正面對應好正面,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止點P處,左衣片里A’開衩處縫份與左衣片面A開衩處縫份縫合,右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與左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縫合,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的縫合線形狀為弧度平緩的“S”形,二者形狀結構互補;
步驟五、分別對左右衣片面里開衩縫合部位和衣片里縫合部位進行折燙。
作為一種優選,縫合完畢后,開衩以上的中間一層縫份清減至1-2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創新改進衣片面和衣片里的版型結構,使衣片面開衩以上縫份與下側開衩縫份平齊,改變開衩處原有“L”形縫份形態,從根本上解決絲縷紗向線問題,受力部位變點為面,徹底杜絕了開衩撕裂、毛漏問題,衣片里料衩口處無需再進行開剪操作,大大簡化了復雜的縫制工序。
附圖說明
附圖1是現有技術1的衣片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現有技術2的衣片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的衣片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發明的衣片面的版型結構圖。
附圖5是現有技術1的衣片面展開結構示意圖。
附圖6是現有技術2的衣片面展開結構示意圖。
附圖7是本發明的衣片面展開結構示意圖。
附圖8是現有技術衣片里的版型結構圖。
附圖9是本發明的衣片里的版型結構圖。
附圖10是現有技術衣片里縫合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1是本發明的衣片里縫合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2是本發明的衣片面縫份清減部位示意圖。
附圖13是本發明的開衩大衣的后視圖。
標號1—面開衩處縫份,2—面開衩以上縫份,3—面縫線,4—里縫線,5—里開衩處縫份,6—里開衩以上縫份,7—清減縫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1、2是現有技術的衣片面結構示意圖,附圖5、6是現有技術的衣片面展開結構示意圖。
參見附圖3、4、7、9、11,本發明涉及的一種開衩大衣,包括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對應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開衩處縫份1為1.5cm,開衩以上縫份2與下側開衩處縫份1平齊,寬度等于開衩寬度與開衩縫份寬度之和,所述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口O處,拐向開衩止點P,縫線3縫至開衩止點P處,所述縫線3呈“L”形。
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正面對應好正面,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止點P處,左衣片里A’開衩處縫份與左衣片面A開衩處縫份縫合,右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與左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縫合,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的縫合線形狀為弧度平緩的“S”形,二者形狀結構互補。
本實施例開衩大衣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按照版型結構裁剪左衣片面A、右衣片面B、以及對應的左衣片里A’、右衣片里B’,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開衩處縫份1為1.5cm,開衩以上縫份2與下側開衩處縫份1平齊,寬度等于開衩寬度與開衩縫份寬度之和;
步驟二、將左衣片面A和右衣片面B正面對正面,在外側沿縫份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口O處,拐向開衩止點P,縫線3縫至開衩止點P處,所述縫線3呈“L”形;
步驟三、左右衣片面開衩部位沿縫線3進行折燙;
步驟四、將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正面對應好正面,在外側沿縫份6自上而下進行縫紉緝線,縫至開衩止點P處,左衣片里A’開衩處縫份5與左衣片面A開衩處縫份1縫合,右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5與左衣片里B開衩處縫份1縫合,左衣片里A’和右衣片里B’的縫合線4形狀為弧度平緩的“S”形,二者形狀結構互補;
步驟五、分別對左右衣片面里開衩縫合部位和衣片里縫合部位進行折燙。
步驟六、縫合完畢后,衣片面開衩以上縫份2位于中間的一層清減至1.5cm,如附圖12所示,是服裝面后背疊門衩的縫份清減部位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