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冷卻服,尤其涉及一種設金屬吸熱段的液接觸換熱型冷卻服。
背景技術:
在一些工業應用或民用場合,特別是在野外作業、高溫作業場合,在惡劣的高溫工作條件下,為了盡量避免過高的工作環境溫度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需要對與人體相接觸的環境進行降溫。如果使用普通的空調系統,那么存在幾方面的限制:一是系統成本投入大;二是普通的空調系統通常是用于封閉工作空間,不適宜野外作業的場合;三是工作空間大造成大量能量浪費。1987年11月18日公告的中國發明專利CN86210304U公開了一種“調溫服”,由調溫機、空調服和連接導管組成,在活動范圍較大時,可多人用一機,活動范圍較少時,將調溫機小型化,一人一機隨身攜帶,該發明適用場合廣,可以調冷或調暖,但是也存在結構復雜、制造成本較高的問題,雖然可以將所述的調溫機小型化,但調溫機本身的結構復雜,部件較多, 同時還有相當的體積和重量,使用時會明顯加重作業人員的負擔,便攜性較差,使用范圍受到較大的限制。為此設計出了便攜時的降溫服(又稱冷卻服),在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4200951136的專利文件中即公開了一種現有的降溫服。現有的降溫服包括,包括冷媒儲存罐和服裝本體,服裝本體鋪設有進口端同所述冷源連接在一起的吸熱管。現有的降溫服存在以下不足:當采用電磁閥控制冷源是否流到服裝本體內的吸熱管中時,冷媒會在電磁閥處產生結霜堵塞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以自動控制冷卻服的溫度且冷媒排放電磁閥不容易產生結霜堵塞現象的設金屬吸熱段的液接觸換熱型冷卻服,解決了通過電磁閥對冷卻服的調溫進行自動控制時會產生結霜堵塞而導致的冷卻服不能夠進行自動調溫的問題。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設金屬吸熱段的液接觸換熱型冷卻服,包括冷媒儲存罐和服裝本體,所述服裝本體鋪設有進口端同所述冷媒儲存罐出口端連接在一起的吸熱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檢測所述服裝本體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溫控儀和設置在吸熱管出口端的冷媒排放電磁閥,所述溫控儀在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大于設定值時使所述冷媒排放電磁閥開啟、在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小于設定值時使所述冷媒排放電磁閥關閉,所述服裝本體內設有套設在所述吸熱管外部的導熱腔,所述導熱腔內填充有導熱液,所述吸熱管由若干間隔設置的柔性段和金屬段連接而成。當需要制冷時,冷媒排放電磁閥開啟,此時冷源中的冷媒流入吸熱管吸收熱量后經冷媒吸熱管排出。由于金屬段的設置且淹沒在導熱液內,使得吸熱管中冷媒的冷量能夠快速充分地傳給服裝本體而導致冷量較少,從而流經冷媒電磁閥時不容易產生結霜現象。不產生結霜現象,從而使得能夠設置溫度傳感器、冷媒排放電磁閥和溫控儀進行自動化溫度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金屬段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形。能夠通過控制金屬段的長度來使得金屬段的設置不會干涉服裝本體的折疊、使得儲存本發明時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冷媒排放電磁閥的處口端連接有鋪設在所述服裝本體內的排氣管。能夠對冷媒的冷量進一步的進行利用,以提高冷媒冷量的利用率。
作為優選,所述排氣管為樹形結構。利用冷量的效果好。
作為優選,所述金屬段為銅管結構。換熱效率高,冷媒排放電磁閥更加不容易結霜堵塞。
本發明還設有接口板,所述吸熱管通過所述接口板同所述冷媒儲存罐和冷媒排放電磁閥相連接。進行連接時的方便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接口板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中連接有管頭,所述接口板通過所述管頭同所述吸熱管連接在一起,所述螺紋孔包括主體段和止擺段,所述管頭同所述主體段密封連接在一起,所述主體段的外端設有大徑段,所述大徑段的周壁上設有擺槽,所述止擺段設有擺頭,所述止擺段可轉動地穿設在所述大徑段內,所述擺頭插接在所述擺槽內,所述擺頭和擺槽之間設有擺動間隙,所述主體段的螺紋和所述止擺段的螺紋可以調整到位于同一螺旋線上。能夠有效避免振動時接口出松動而產生泄漏。本技術方案中的螺紋孔當產生振動時,主體段的螺紋和止擺段的螺紋之間的會產生錯開合理的變化,錯開時省得二者的螺紋不在同一螺旋線上,從而起到阻礙松動的作用也即提高抗震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止擺段轉動到同所述擺頭同所述擺槽的一側壁部抵接在一起時,所述主體段的螺紋和止擺段的螺紋位于同一螺旋線上、所述擺動間隙位于擺桿和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之間。擰緊螺紋孔時,主體段的螺紋和止擺段的螺紋能夠方便地自動對齊,擰緊螺紋孔時的方便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螺紋孔還設有螺紋對齊保持機構,所述螺紋對齊保持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止擺段內的頂頭、驅動頂頭伸入所述擺動間隙而抵接在所述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上的頂頭驅動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頂頭驅動機構包括同頂頭抵接在一起的第一驅動柱、使第一驅動柱保持在將頂頭抵接在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上的位置的驅動柱定位插銷、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插入到第一驅動柱內的插入彈簧、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拔出第一驅動柱的第二驅動柱和驅動第一驅動柱脫離頂頭的驅動柱脫離彈簧。
本發明還包括循環泵,所述冷媒儲存罐的出口端套設有吸熱套,所述吸熱套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內層和外層之間形成內腔,所述內腔同所述導熱腔連通,所述循環泵用于驅動導熱液在所述導熱腔和內腔之間循環。能夠提高冷媒冷量的利用率。從而在冷媒的量一定的前提下延長降溫設計。
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實現了冷卻服的溫度的自動控制;冷媒排放電磁閥不容易產生結霜堵塞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2為接口板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螺紋孔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4為螺紋孔沿圖3的A向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4的B—B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圖中:冷媒儲存罐1、手動閥門11、調壓閥12、連接軟管13、服裝本體2、導熱腔21、冷卻液22、冷媒排放電磁閥3、溫度傳感器4、溫控儀5、吸熱管6、柔性段61、金屬段62、排氣管7、螺紋孔8、主體段811、止擺段812、大徑段813、擺槽814、擺頭815、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頂頭821、頂頭驅動機構822、第一驅動柱8221、第二驅動柱8222、插入彈簧8223、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驅動柱脫離彈簧825、擺動間隙83、接口板9、管頭91、吸熱套10、內層101、外層102、內腔103、導熱液連通管104、循環泵10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參見圖1,一種設金屬吸熱段的液接觸換熱型冷卻服,包括冷媒儲存罐1、服裝本體2、冷媒排放電磁閥3、溫度傳感器4和溫控儀5。
冷媒儲存罐1為鋼瓶。冷媒儲存罐1內儲存的冷媒為液態二氧化碳。冷媒儲存罐1的出口設有手動閥門11。手動閥門11的出口端同調壓閥12的進口端連接在一起。調壓閥12的出口端同連接軟管13的進口端連接在一起。
服裝本體2的下端設有接口板9。接口板9設置在服裝本體2的下端能夠起到防止穿戴過程中服裝本體產生上移而影響對人體的降溫效果的作用。接口板9的干進口同連接軟管13的出口端連接在一起。
服裝本體2內鋪設有吸熱管6、排氣管7和導熱腔21。吸熱管6有兩根。吸熱管6由若干間隔設置的柔性段61和金屬段62連接而成。金屬段62具體為銅管結構。金屬段為62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線形。吸熱管6的進口端同接口板9的支出口連接在一起。吸熱管6的出口端同接口板9的支進口連接在一起。接口板9的干出口同冷媒排放電磁閥3的進口端連接在一起。冷媒排放電磁閥3的出口端同排氣管7的進口端連接在一起。排氣管7為樹形結構。冷媒排放電磁閥3安裝在接口板9上。接口板9的干進口同各個支出口連通,干出口同各個支進口連通,干進口同支進口斷開。部分柔性段61和所有的金屬段62穿設在導熱腔21內。導熱腔21內填充有導熱液22。導熱液22為水。
溫度傳感器4安裝在服裝本體1內。溫度傳感器4、冷媒排放電磁閥3都同溫控儀5電連接在一起。
使用時,通過溫控儀5設定服裝本體1所需要冷卻到的溫度上限值和下限值。開啟溫控儀5和手動閥門11。通過調壓閥12調整冷媒出口壓力到所需要的值。
當溫度傳感器4檢測到溫度大于或等于設定的上限值時,冷媒排放電磁閥3開啟。冷媒儲存罐1中的冷媒按照:手動閥門11→調壓閥12→接口板9→吸熱管6→接口板9→冷媒排放電磁閥3→排氣管7的流道方向排出到大氣中,從而實現冷卻。
當溫度傳感器4檢測到溫度小于或等于設定的下限值時,冷媒排放電磁閥3關閉。冷媒儲存罐1中的冷媒不流動。
參見圖2,接口板9設有螺紋孔8。螺紋孔8中連接有螺紋連接有管頭91。接口板9是通過管頭91同吸熱管6進行連接的。
參見圖3,螺紋孔8包括主體段811、止擺段812和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主體段811的外端設有大徑段813。大徑段813的周壁上設有擺槽814。止擺段812設有擺頭815。止擺段812可轉動地穿設在大徑段813內。擺頭815插接在擺槽814內。
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包括頂頭821和頂頭驅動機構822。頂頭821設置在止擺段812內。頂頭驅動機構822包括第一驅動柱8221和第二驅動柱8222。第一驅動柱8221和第二驅動柱設置在擺頭815內,且伸出止擺段812的外端面。
參見圖4,擺槽814有三個,對應地擺頭815也要三個。三個擺槽814沿止擺段812的周向分布。沒有擺頭和擺槽之間都設有螺紋對齊保持機構82。止擺段812按照圖中順時針方向轉動到(拉釘也是按照圖中順時針方向轉動而擰入的)擺頭815同擺槽的一側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時,擺頭815和擺槽的另一側壁部8142之間產生擺動間隙83、主體段811的螺紋和止擺段812的螺紋位于同一螺旋線上。
參見圖5,頂頭驅動機構822還包括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插入彈簧8223和驅動柱脫離彈簧825。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位于大徑段813內且可以插入到擺頭815中。插入彈簧8223位于大徑段813內。
參見圖2、圖3、圖4和圖5,轉動管頭91到螺紋孔8時,按壓第一驅動桿8221,第一驅動桿8221驅動頂頭821伸入到通過擺動間隙83內而抵接在擺槽的另一側壁部8142上使得擺頭815同擺槽的一側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而使得主體段811的螺紋和止擺段812的螺紋對齊而位于同一螺旋線上,此時在插入彈簧8223的作用下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插入到第一驅動柱8221內、使第一驅動柱8221保持在當前狀態(即將頂頭抵接在擺槽的另一側壁部上的位置的狀態)。使得轉動掛鉤29時方便省力。
不轉動管頭91時,按壓第二驅動柱8222、第二驅動柱8222驅動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脫離第一驅動柱8221,驅動柱脫離彈簧825驅動第一驅動柱8221彈出而失去對頂頭821的驅動作用且使得驅動柱定位插銷8224不能夠插入到第一驅動柱8221內。此時止擺段812和主體段811之間能夠相對轉動,受到振動而導致拉釘同連接螺紋孔有脫離的趨勢時,止擺段812和主體段811的轉動會導致二者的螺紋錯開,從而阻止脫出的產生。管頭91是僅同主體段密封連接在一起而防止產生泄漏的。
實施例二,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
參見圖6,還包括循環泵。冷媒儲存罐1的出口端套設有吸熱套10。吸熱套10包括內層101和外層102。內層101為導熱結構。外層102為絕熱結構。內層101和外層102之間形成內腔103。內腔103通過導熱液連通管104同導熱腔21連通。導熱液連通管104上設有驅動導熱油在導熱腔21和內腔104之間循環的循環泵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