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前幅自動加工系統及前幅自動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在制衣領域中,前幅的生產包括多個工序,如襯衣的生產中,襯衣的前幅加工工序包括裝袋、拉筒、修筒、過壓機、開鈕門、拉鈕子、修鈕子以及釘鈕等多道工序。目前的襯衣前幅的各個加工工序均是通過人工單道工序加工完成,每個工序需要配備一至兩名工人,因此上述的前幅加工工序則需要多大十多人,浪費人力,并且因人而異,各個工序生產的標準也不一,人工加工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節約人力、節約時間且生產效率高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一種前幅自動加工系統,包括筒裁片加工機構以及鈕裁片加工機構;機構;所述筒裁片加工機構包括車袋口機構、裝袋機、拉筒機、拉筒送料機構、修筒機、第一機械手以及開鈕門機;所述車袋口機構用于折疊袋口裁片的邊緣;所述裝袋機用于將所述袋口裁片車縫至第一衫身裁片上;所述拉筒機用于將筒條與第一樸條合縫至具有所述袋口裁片的所述第一衫身裁片上形成筒裁片;所述拉筒送料機構位于所述裝袋機與所述拉筒機之間,所述拉筒送料機構用于將裝袋后的所述第一衫身裁片送至所述拉筒機處;所述修筒機用于修剪所述筒裁片;所述第一機械手用于將修剪后的所述筒裁片移動至所述開鈕門機處,所述開鈕門機用于對修剪后的所述筒裁片進行開鈕門;所述鈕裁片加工機構包括拉鈕機、修鈕機、第二機械手以及釘鈕機;所述拉鈕機用于將第二樸條合縫至第二衫身裁片上形成鈕裁片;所述修鈕機用于修剪所述鈕裁片;所述第二機械手用于將修剪后的所述鈕裁片送至所述釘鈕機處,所述釘鈕機用于對修剪后的所述鈕裁片釘鈕。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筒裁片加工機構還包括第一壓機,所述第一壓機用于設在機臺上;所述第一機械手還用于將所述筒裁片移動至所述第一壓機上,所述第一壓機用于將所述筒裁片上的所述筒條、所述第一樸條合縫與所述第一衫身裁片進行壓燙粘合。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鈕裁片加工機構還包括第二壓機,所述第二壓機用于設在機臺上;所述第二機械手還用于將所述鈕裁片移動至所述第二壓機上,所述第二壓機用于將所述鈕裁片上的所述第二樸條與所述第二衫身裁片進行壓燙粘合。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開鈕門機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筒裁片加工機構還包括移動收料裝置,所述移動收料裝置靠近所述開鈕門機,所述移動收料裝置能夠對多個所述開鈕門機上的開鈕門后的所述筒裁片進行移動收料。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開鈕門機包括開鈕門機架、開鈕門定位裝置、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開鈕門裝置以及開鈕門車縫裝置;所述開鈕門機架具有用于放置筒裁片的開鈕門工作臺面;所述開鈕門定位裝置具有開鈕門定位板、開鈕門吹風部件以及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所述開鈕門定位板設在所述開鈕門工作臺面上,所述開鈕門吹風部件的吹風嘴朝向所述開鈕門定位板以用于將所述筒裁片吹至所述開鈕門定位板處定位,所述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設在所述開鈕門機架上且連接于所述開鈕門吹風部件,所述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用于檢測所述筒裁片是否定位;上述提及的開鈕門定位裝置的裁片定位方案不只限于使用開鈕門吹風部件,也可以應用:電動機構、氣動機構、皮帶機構、相機或傳感器加執行機構等。所述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具有第一壓板以及第一壓板驅動部件,所述第一壓板驅動部件設在所述開鈕門機架上且連接于所述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驅動部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壓板朝向所述開鈕門工作臺面移動來壓住所述筒裁片并能夠帶動所述筒裁片移動;所述開鈕門裝置設在所述開鈕門機架上以用于對所述第一壓板送來的所述筒裁片開鈕門;所述開鈕門車縫裝置設在所述開鈕門機架上以用于對所述筒裁片的鈕門邊緣進行車縫。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初始位檢測部件,所述初始位檢測部件設在所述開鈕門機架上以用于檢測所述筒裁片的位置是否進入所述開鈕門裝置的初始工位處。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開鈕送料裝置,所述第二開鈕送料裝置具有第二壓板以及第二壓板驅動部件,所述第二壓板驅動部件設在所述開鈕門機架上且連接于所述第二壓板;所述第二壓板驅動部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壓板壓住所述初始工位處的所述筒裁片并能夠帶動所述筒裁片移動至所述開鈕門裝置內。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筒送料機構,包括拉筒機架、拉筒定位裝置以及拉筒送料裝置;所述拉筒定位裝置具有定位平臺、拉筒定位板、拉筒定位檢測部件以及第一吹風部件,所述定位平臺設在所述拉筒機架上用于接收來自裝袋機的工作臺面上的第一衫身裁片,所述拉筒定位板設在所述定位平臺上,所述拉筒定位檢測部件設在所述定位平臺上且靠近于所述拉筒定位板,所述第一吹風部件朝向于所述拉筒定位板以用于將所述第一衫身裁片吹至與所述拉筒定位板的定位邊緣對齊;所述拉筒送料裝置具有夾料部件以及夾料驅動部件;所述夾料驅動部件設在所述拉筒機架上且連接于所述夾料部件,所述夾料驅動部件用于通過驅動所述夾料部件夾住定位后的所述第一衫身裁片并能夠驅動所述夾料部件將所述第一衫身裁片移動至拉筒機處。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幅自動加工方法。一種前幅自動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袋口裁片放置在車袋口機構上,所述車袋口機構對所述袋口裁片的邊緣進行折疊并壓燙;將第一衫身裁片與所述袋口裁片放置在裝袋機上進行裝袋;拉筒送料機構將裝袋后的所述第一衫身裁片送至拉筒機處;所述拉筒機將筒條與第一樸條合縫到所述第一衫身裁片上形成筒裁片;修筒機修剪所述筒裁片;第一機械手將所述筒裁片移動至所述開鈕門機處;所述開鈕門機用于對所述筒裁片進行開鈕門;將第二衫身裁片放置在拉鈕機上,所述拉鈕機將第二樸條合縫至第二衫身裁片上形成鈕裁片;修鈕機修剪所述鈕裁片;第二機械手將所述鈕裁片送至釘鈕機處,所述釘鈕機用于對所述鈕裁片進行釘鈕。本發明涉及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設置了筒裁片加工機構以及鈕裁片加工機構;筒裁片加工機構包括車袋口機構、裝袋機、拉筒機、拉筒送料機構、修筒機、第一機械手以及開鈕門機;設置了車袋口機構用于折疊袋口裁片的邊緣;設置了裝袋機用于將所述袋口裁片車縫至第一衫身裁片上;設置了拉筒機用于將筒條與第一樸條合縫至所述第一衫身裁片上形成筒裁片;設置了拉筒送料機構用于將裝袋后的所述第一衫身裁片送至所述拉筒機處;設置了修筒機用于修剪所述筒裁片;設置了第一機械手用于將所述筒裁片移動至所述開鈕門機上,設置了開鈕門機用于對所述筒裁片進行開鈕門。鈕裁片加工機構包括拉鈕機、修鈕機、第二機械手以及釘鈕機;設置了拉鈕機用于第二樸條合縫至第二衫身裁片上形成鈕裁片;設置了修鈕機用于修剪所述鈕裁片;設置了第二機械手用于將所述鈕裁片送至所述釘鈕機上,設置了釘鈕機用于對所述鈕裁片釘鈕。本發明涉及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通過上述各個部件的聯動設置,將裝袋、拉筒、修筒、過壓機、開鈕門、拉鈕子、修鈕子以及釘鈕等多道單個工序聯動化,實現前幅生產多個個工序的自動以及聯動,節約時間、節約人力,效率較答復提高。并且,本發明涉及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實現了服裝前幅的左、右兩個裁片也即第一衫身裁片、第二衫身裁片能夠一一對應且同時生產,更進一步地節約了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本發明涉及的開鈕門機,設置了開鈕門定位裝置用于對筒裁片定位。開鈕門定位裝置的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與開鈕門吹風部件能夠對筒裁片實現自動化定位,節約人力,定位效率高;設置了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用于移動筒裁片至開鈕門裝置處;設置了開鈕門裝置用于對筒裁片開鈕門;設置了開鈕門車縫裝置用于對筒裁片的鈕門邊緣進行車縫。本發明涉及的開鈕門機,實現了前幅筒裁片(需要鈕門的服裝前幅筒裁片)生產的自動化,大大節約了人力,節約了時間,生產效率高。本發明涉及的拉筒送料機構,設置了拉筒定位裝置能夠通過拉筒定位檢測部件以及第一吹風部件的配合將第一衫身裁片定位在定位平臺上的拉筒定位板處,節約了人工定位,省事省力,并且定位的進度高。在所述第一衫身裁片定位后,通過拉筒送料裝置的夾料部件將上述第一衫身裁片夾住,再通過夾料驅動部件驅動夾料部件將所述第一衫身裁片移動至拉筒機處。本發明涉及的拉筒送料機構,實現了車袋口機構、裝袋機、拉筒機、拉筒送料機構、修筒機、第一機械手、開鈕門機、拉鈕機、修鈕機、第二機械手以及釘鈕機的聯動,將多個工序聯動呈一體化,節約時間、節約人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前幅自動加工系統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示前幅自動加工系統的拉筒送料機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所示前幅自動加工系統的開鈕門機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前幅自動加工系統;100、車袋口機構;200、裝袋機;210、支架;220、第二吹風嘴;230、第三吹風嘴;240、裝袋模機構;250、車縫裝置;300、拉筒送料機構;311、拉筒機架;312、拉筒定位裝置;3121、定位平臺;3122、拉筒定位板;3123、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4、第一吹風嘴;313、拉筒送料裝置;3131、第一夾料板;3132、第二夾料板;3133、夾料開合元件;3134、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5、第二夾料驅動元件;3136、滑軌;3137、送料平臺;400、拉筒機;500、修筒機;600、第一機械手;700、第一壓機;800、開鈕門機;810、開鈕門機架;811、開鈕門工作臺面;820、開鈕門定位裝置;821、開鈕門定位板;822、開鈕門吹風部件;823、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30、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831、第一壓板;832、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40、第二開鈕送料裝置;841、第二壓板;842、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50、初始位檢測部件;860、糾偏檢測部件;870、開鈕門裝置;880、移動收料裝置;881、收料板;882、收料臺;883、收料驅動部件;884、收料檢測部件;885、腳輪;900、送裁片裝置;1000、拉鈕機;1100、修鈕機;1200、第二機械手;1300、第二壓機;1400、釘鈕機;20、筒裁片。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涉及了一種前幅自動加工系統10。該前幅自動加工系統10包括機臺、筒裁片加工機構、鈕裁片加工機構以及控制機構。參見圖1所示,所述筒裁片加工機構包括車袋口機構100、裝袋機200、拉筒機400、拉筒送料機構300、修筒機500、第一壓機700、第一機械手600、開鈕門機800以及移動收料裝置。其中,車袋口機構100、裝袋機200、拉筒機400、拉筒送料機構300、修筒機500、第一壓機700、開鈕門機800以及移動收料裝置依次順序設置。鈕裁片加工機構包括送裁片裝置900、拉鈕機1000、修鈕機1100、第二壓機1300、第二機械手1200、釘鈕機1400。其中,送裁片裝置900、拉鈕機1000、修鈕機1100以及第二壓機1300依次順序設置。車袋口機構100設在機臺上以用于折疊袋口裁片的邊緣。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車袋口機構100。參見圖2所示,裝袋機200用于將袋口裁片車縫至第一衫身裁片上。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裝袋機200。拉筒機400用于將筒條與第一樸條合縫至第一衫身裁片上形成筒裁片20。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拉筒機400。參見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裝袋機200的車縫,進一步地對裝袋機200做了改進成裝袋機構,具體闡述如下:參見圖2所示,該裝袋機構包括了裝袋機200、第二吹風部件、第三吹風部件、支架210以及支撐板,支架210連接在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邊緣且位于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邊緣的下方。支撐板連接于支架210,且支撐板的高度與裝袋機的工作臺面的高度一致。第二吹風部件具有第二吹風嘴220以及第二吹風元件。第二吹風嘴220設在支架210上且該第二吹風嘴220靠近于裝袋機200上的裝袋模機構240與車縫裝置250之間,第二吹風嘴220的吹風口朝上。第二吹風元件連接于第二吹風嘴220以用于通過第二吹風嘴220吹風,第二吹風嘴220吹風能夠將下垂至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下方的第一衫身裁片部分吹起至水平狀態。控制機構電性連接第二吹風元件。第二吹風嘴220的數量可以有多個,多個第二吹風嘴220在支架210上呈一字型排列,且多個第二吹風嘴220由裝袋模機構240的一端至車縫裝置250的一端依次分布。第三吹風部件具有第三吹風嘴230以及第三吹風元件。第三吹風嘴230設在支架210上,第三吹風嘴230的吹風口朝上。第三吹風嘴230吹風能夠將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與支架210上的第一衫身裁片吹起至懸浮狀態。控制機構電性連接第三吹風元件。第三吹風嘴230的數量可以有多個。第一衫身裁片吹起至懸浮狀態可使得第一衫身裁片在車縫時,不會因粘連在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上而產生皺褶現象。在本實施例,為了配合定位平臺3121,第三吹風嘴230可以設置在定位平臺3121上,并且第三吹風嘴230的吹風口朝上。第三吹風嘴230設置在支撐板上。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與拉筒送料機構300配合,將支撐板與定位平臺3121可設置成一體式,節約資源,節約空間。在附圖中,只示出了定位平臺3121。裝袋機構在車縫時,包括如下步驟:第一衫身裁片與袋袋片在裝袋模機構240處裝袋定位并通過裝袋模機構240送至車縫裝置250處,位于車縫裝置250處的第一衫身裁片到位感應器感應到第一衫身裁片后,控制機構控制滾輪下壓至第一衫身裁片上,通過滾輪的滾動和將第一衫身裁片移動,移動的第一衫身裁片通過車縫裝置250車縫。滾輪滾動的同時,控制機構控制第三吹風元件通過第三吹風嘴230吹風將第一衫身裁片吹至懸浮狀態。懸浮裝置的第一衫身裁片在車縫時不會產生皺褶,便于車縫線跡的公整。當車縫完畢后,滾輪上升復位。第一衫身裁片進入下一個工序拉筒機400中。參見圖2所示,拉筒送料機構300設在機臺上且位于裝袋機與拉筒機400之間,拉筒送料機構300用于將裝袋后的第一衫身裁片送至拉筒機400處。拉筒送料機構300包括拉筒機架311、拉筒定位裝置312、拉筒送料裝置313以及控制機構。參見圖1所示,拉筒定位裝置312具有定位平臺3121、拉筒定位板3122、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以及第一吹風部件。定位平臺3121設在拉筒機架311上用于接收來自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上的第一衫身裁片。拉筒定位板3122設在定位平臺3121上。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設在定位平臺3121上且靠近于拉筒定位板3122。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具有多個感應器。感應器分布在定位平臺3121上且位于拉筒定位板3122與第一吹風部件之間。感應器靠近于拉筒定位板3122的邊緣。感應器檢測原理是根據感應器是否感應到第一衫身裁片,因為感應器是設置在拉筒定位板3122的邊緣,當第一衫身裁片移動定位至拉筒定位板3122的邊緣時,表示第一衫身裁片已經到位,即第一衫身裁片已處于定位狀態,此時夾料部件即可夾料。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當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沒有檢測到第一衫身裁片時,控制機構繼續控制第一吹風部件吹風,當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檢測到第一衫身裁片時,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給出信號至控制機構,控制機構控制第一吹風部件停止吹風。第一吹風部件朝向于拉筒定位板3122以用于將第一衫身裁片吹至與拉筒定位板3122的邊緣對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吹風部件具有第一吹風嘴3124以及第一吹風元件。第一吹風嘴3124設在定位平臺3121上且第一吹風嘴3124的吹風口朝向拉筒定位板3122。上述的第一吹風元件連接于第一吹風嘴3124且能夠通過第一吹風嘴3124吹風。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一吹風元件。參見圖1所示,進一步地,第一吹風嘴3124的數量為多個,多個第一吹風嘴3124分布在同一直線上且相鄰的第一吹風嘴3124之間的間隔相等。多個第一吹風嘴3124所在的直線與拉筒定位板3122的定位邊緣平行。多個第一吹風嘴3124均勻分布是為了第一衫身裁片的各個部位受到的風力均勻,避免第一衫身裁片因吹風不勻而出現皺褶。參見圖1所示,拉筒送料裝置313具有夾料部件、夾料驅動部件以及滑軌3136。夾料驅動部件設在拉筒機架311上且連接于夾料部件。夾料驅動部件用于通過驅動夾料部件夾住定位后的第一衫身裁片并能夠將第一衫身裁片移動至拉筒機400處。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夾料驅動部件。在本實施例中,夾料驅動部件具有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以及第二夾料驅動元件3135。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連接于夾料部件以用于驅動夾料部件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第二夾料驅動元件3135連接于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以用于驅動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以及夾料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以及第二夾料驅動元件3135。拉筒送料裝置313還具有送料平臺3137。送料平臺3137設在拉筒機架311上且水平設置,送料平臺3137的高度設置成與拉筒機400的工作臺面高度一致,以便于送料。夾料驅動部件通過驅動夾料部件夾住第一衫身裁片并能將第一衫身裁片從送料平臺3137上移動至拉筒機400處。上述的滑軌3136設在拉筒機架311上,滑軌3136位于送料平臺3137的上方。上述的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滑動連接在滑軌3136上。第二夾料驅動元件3135連接于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以用于驅動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沿著滑軌3136移動。夾料部件具有第一夾料板3131、第二夾料板3132以及夾料開合元件3133。夾料開合元件3133設在夾料驅動部件上。夾料開合元件3133連接于第一夾料板3131以及第二夾料板3132以用于驅動第一夾料板3131與第二夾料板3132張開或者夾閉。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夾料開合元件3133。本實施例涉及的拉筒送料機構300在用于從裝袋機200上將第一衫身裁片輸送至拉筒機400上時,涉及一種自動送料方法,該自動送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裝袋機200上的第一衫身裁片經過裝袋、車縫后進入定位平臺3121上。控制機構控制拉筒定位裝置312的吹風元件通過多個第一吹風嘴3124吹風,第一吹風嘴3124吹風將第一衫身裁片吹至拉筒定位板3122處,使得第一衫身裁片的邊緣與拉筒定位板3122的定位邊緣對齊。控制機構控制拉筒定位裝置312的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檢測裁第一衫身裁片的邊緣是否與對齊于拉筒定位板3122的定位邊緣。控制機構控制拉筒送料裝置313的夾料驅動部件的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驅動夾料部件在豎直方向上上升至送料平臺3137,使得第一衫身裁片進入送料平臺3137上海,控制機構控制拉筒送料裝置313的夾料驅動部件的第二夾料驅動元件3135驅動第一夾料驅動元件3134帶著夾料部件沿著滑軌3136移動,使得第一衫身裁片沿著送料平臺3137移動至拉筒機400的工作臺面上。本實施例涉及的拉筒送料機構300,設置了拉筒定位裝置312能夠通過拉筒定位檢測部件3123以及第一吹風部件的配合將第一衫身裁片定位在定位平臺3121上的拉筒定位板3122處,節約了人工定位,省事省力,并且定位的進度高。在第一衫身裁片定位后,通過拉筒送料裝置313的夾料部件將上述第一衫身裁片夾住,再通過夾料驅動部件驅動夾料部件將第一衫身裁片移動至拉筒機400處,實現了自動化送料,自動送料節約人力,節約時間,且送料效率高。本實施例涉及的裝袋機構,設置了第二吹風部件,第二吹風部件的第二吹風元件可通過第二吹風嘴220吹風,第二吹風嘴220吹風能夠將下垂至裝袋機200的工作臺面下方的第一衫身裁片部分吹起至水平狀態,處于水平狀態的第一衫身裁片在車縫的行進過程更加的便捷,第一衫身裁片不會產生皺褶,節約了人工托住第一衫身裁片的工序,節約人力,并且第一衫身裁片車縫質量高,車縫線跡不會偏移,第一衫身裁片不會產生皺褶。修筒機500設在機臺上以用于修剪筒裁片20。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修筒機500。第一機械手600設在機臺上以用于將筒裁片20移動至開鈕門機800上。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一機械手600。開鈕門機800用于對筒裁片20進行開鈕門。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開鈕門機800。送裁片裝置900設置在拉鈕機1000的旁邊,送裁片裝置900上能夠放置多疊第二衫身裁片,送裁片裝置900能將第二衫身裁片送至拉鈕機1000上。送裁片裝置900可以采用現有的送料機構,拉鈕機1000用于第二樸條合縫至第二衫身裁片上形成鈕裁片。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拉鈕機1000。修鈕機1100用于修剪鈕裁片。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修鈕機1100。第二機械手1200設在機臺上以用于將鈕裁片送至釘鈕機1400上。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二機械手1200。釘鈕機1400用于對鈕裁片釘鈕。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釘鈕機1400。第一壓機700設在機臺上。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一壓機700設。第一機械手600還用于將筒裁片20移動至第一壓機700上,第一壓機700用于將筒裁片20上的筒條、第一樸條合縫與第一衫身裁片進行壓燙粘合。第二壓機1300設在機臺上。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二壓機1300。第二機械手1200還用于將鈕裁片移動至第二壓機1300上,第二壓機1300用于將鈕裁片上的第二樸條與第二衫身裁片進行壓燙粘合。在本實施例中,開鈕門機800包括開鈕門機架810、開鈕門定位裝置820、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830、第二開鈕送料裝置840、初始位檢測部件850、糾偏檢測部件860、開鈕門裝置870、開鈕門車縫裝置、移動收料裝置880以及控制機構。開鈕門機架810具有用于放置筒裁片20的開鈕門工作臺面811。開鈕門機800的數量為至少兩個,兩個開鈕門機800并列分布。因為修筒機500對每個筒裁片20的修筒速度約為20s,而開鈕門機800對每個筒裁片20的開鈕速度為40s,因此可以設置兩個開鈕門機800并列分布,以達到第一機械手600將修筒速度快的筒裁片20先后送到兩個開鈕門機800上,以達到開鈕的效率與修筒的效率匹配。開鈕門定位裝置820具有開鈕門定位板821、開鈕門吹風部件822以及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開鈕門定位板821設在開鈕門工作臺面811上。開鈕門吹風部件822的吹風嘴朝向開鈕門定位板821以用于將筒裁片20吹至開鈕門定位板821處定位,開鈕門吹風部件822的吹風嘴的數量為多個,吹風嘴均連接于開鈕門工作臺面811。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且連接于開鈕門吹風部件822,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用于檢測筒裁片20是否定位。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開鈕門吹風部件822。在本實施例中,開鈕門定位裝置820還具有調碼部件,調碼部件在附圖中未示出,調碼部件設在210開鈕門工作臺面811的下方,調碼部件能夠自動調節開鈕門定位板821的位置。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調碼部件。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830具有第一壓板831以及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32。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32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且連接于第一壓板831,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32用于驅動第一壓板831朝向開鈕門工作臺面811移動來壓住筒裁片20并能夠帶動筒裁片20移動。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32。第二開鈕送料裝置840具有第二壓板841以及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且連接于第二壓板841。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用于驅動第二壓板841壓住初始工位處的筒裁片20并能夠帶動筒裁片20移動至開鈕門裝置870內。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初始位檢測部件850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以用于檢測筒裁片20的位置是否進入開鈕門裝置870的初始工位處。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初始位檢測部件850。糾偏檢測部件860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糾偏檢測部件860用于檢測筒裁片20上的待開鈕門位置是否處于初始工位的中心。當筒裁片20上的待開鈕門位置未處于初始工位的中心時,糾偏檢測部件860通過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移動筒裁片20直至筒裁片20上的待開鈕門位置處于初始工位的中心。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糾偏檢測部件860。開鈕門裝置870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以用于對第一壓板831送來的筒裁片20開鈕門。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開鈕門裝置870。開鈕門車縫裝置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以用于對筒裁片20的鈕門邊緣進行車縫。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開鈕門車縫裝置。為了節約開鈕門機架810空間,在本實施例中,開鈕門裝置870與開鈕門車縫裝置一體化設置,也即將開鈕門車縫裝置的車縫針頭設置在開鈕門裝置870的下方,車縫針頭與開鈕門裝置870的開鈕刀并排設置。移動收料裝置880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以用于對開鈕門裝置870開鈕并通過開鈕門車縫裝置車縫后的筒裁片20收料。在本實施例中,移動收料裝置880具有收料板881、收料臺882、收料驅動部件883以及收料檢測部件884。收料驅動部件883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且連接于收料板881。控制機構電性連接于收料驅動部件883。收料驅動部件883用于驅動收料板881移動至開鈕門車縫裝置處以壓住筒裁片20并收料。收料檢測部件884設在開鈕門機架810上,收料檢測部件884用于檢測筒裁片20是否移動到預設位置。當收料檢測部件884檢測到筒裁片20到達預設位置時,收料驅動部件883驅動收料板881收料。收料臺882靠近于開鈕門機架810,收料驅動部件883設在收料臺上以用于驅動收料板881移動至開鈕門車縫裝置處以壓住筒裁片20并將筒裁片20移動至收料臺882上。收料臺882的底部具有多個腳輪885,以使得收料臺882可以移動。在本實施例中,開鈕門機800的數量可以為多個,如附圖中設置的是兩個開鈕門機800,但共用一個移動收料裝置880,以節約資源,提供效率,。本實施例涉及的開鈕門機800在用于前幅筒裁片20開鈕門時,涉及到開鈕門方法,該開鈕門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筒裁片20置于開鈕門機架810的開鈕門工作臺面811上。控制機構控制開鈕門定位裝置820的開鈕門吹風部件822通過多個吹風嘴吹風,將筒裁片20吹至開鈕門定位板821處。控制機構控制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檢測筒裁片20是否完全到位,當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檢測到筒裁片20未完全定位時,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給出信號至控制機構,控制機構控制開鈕門吹風部件822繼續吹風直至筒裁片20完全定位。控制機構控制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830的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32驅動第一壓板831朝向開鈕門工作臺面811移動來壓住筒裁片20并帶動筒裁片20移動至開鈕門裝置870的初始工位處。控制機構控制初始位檢測部件850檢測筒裁片20的位置是否進入開鈕門裝置870的初始工位處。當初始位檢測部件850未檢測筒裁片20的位置未進入開鈕門裝置870的初始工位處時(也即初始位檢測部件850未在初始工位處檢測到筒裁片20),初始位檢測部件850給出信號至控制機構,控制機構控制第一壓板驅動部件832繼續驅動第一壓板831繼續帶動筒裁片20移動直至開鈕門裝置870的初始工位。初始位檢測部件850在初始工位處檢測到筒裁片20時,控制機構控制第一壓板831復位。控制機構控制糾偏檢測部件860檢測筒裁片20上的待開鈕門位置是否處于初始工位的中心。當筒裁片20上的待開鈕門位置未處于初始工位的中心時,糾偏檢測部件860給出信號至控制部件,控制機構控制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移動筒裁片20直至筒裁片20上的待開鈕門位置處于初始工位的中心。控制機構控制第二開鈕送料裝置840的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驅動第二壓板841壓住初始工位處的筒裁片20并帶動筒裁片20直線移動至開鈕門裝置870內。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驅動筒裁片20按照開鈕門的軌跡移動,控制機構控制開鈕門裝置870對第一壓板831送來的筒裁片20開鈕門。第二壓板驅動部件842驅動筒裁片20按照縫鈕門的軌跡移動,控制機構控制開鈕門車縫裝置對筒裁片20的鈕門邊緣進行車縫。本實施例涉及的開鈕門機800,設置了開鈕門定位裝置820用于對筒裁片20定位。開鈕門定位裝置820的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823與開鈕門吹風部件822能夠對筒裁片20實現自動化定位,節約人力,定位效率高;設置了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830用于移動筒裁片20至開鈕門裝置870處;設置了開鈕門裝置870用于對筒裁片20開鈕門;設置了開鈕門車縫裝置用于對筒裁片20的鈕門邊緣進行車縫。本施例涉及的開鈕門機800,實現了前幅筒裁片20(需要鈕門的服裝前幅筒裁片20)生產的自動化,大大節約了人力,節約了時間,生產效率高。本實施例中,還可以設置中控系統,該中控系統連接于上述的控制機構,中控系統可以連接于辦公系統的電腦,可以實現人機互動,人工通過操作電腦即可實現中控系統對控制機構的控制,且控制機構的各個數據均可以在電腦上顯示,使得前幅自動加工更加智能化。本實施例還涉及了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幅自動加工方法。一種前幅自動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袋口裁片放置在車袋口機構100上,控制機構控制車袋口機構100對袋口裁片的邊緣進行折疊并壓燙;將第一衫身裁片與袋口裁片放置在裝袋機200上,控制機構控制裝袋機200對第一衫身裁片進行裝袋;控制機構控制拉筒送料機構300將裝袋后的第一衫身裁片送至拉筒機400上;控制機構控制拉筒機400將筒條與第一樸條合縫到第一衫身裁片上形成筒裁片20;控制機構控制修筒機500修剪筒裁片20;控制機構控制第一機械手600將筒裁片20移動至第一壓機700上,控制機構控制第一壓機700將筒條、第一樸條以及第一衫身裁片壓燙粘合,控制機構控制第一機械手600將筒裁片20送至開鈕門機800上;控制機構控制開鈕門機800用于對筒裁片20進行開鈕門;將第二衫身裁片放置在拉鈕機1000上,控制機構控制拉鈕機1000將第二樸條合縫至第二衫身裁片上形成鈕裁片;控制機構控制修鈕機1100修剪鈕裁片;控制機構控制第二機械手1200將鈕裁片送至第二壓機1300上,控制機構控制第二壓機1300將第二樸條與第二衫身裁片壓燙粘合,控制機構控制第二機械手1200將鈕裁片送至釘鈕機1400上,控制機構控制釘鈕機1400用于對鈕裁片進行釘鈕。本實施例涉及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10,設置了筒裁片加工機構以及鈕裁片加工機構;筒裁片加工機構包括車袋口機構100、裝袋機200、拉筒機400、拉筒送料機構300、修筒機500、第一機械手600以及開鈕門機800;設置了車袋口機構100用于折疊袋口裁片的邊緣;設置了裝袋機200用于將袋口裁片車縫至第一衫身裁片上;設置了拉筒機400用于將筒條與第一樸條合縫至第一衫身裁片上形成筒裁片20;設置了拉筒送料機構300用于將裝袋后的第一衫身裁片送至拉筒機400處;設置了修筒機500用于修剪筒裁片20;設置了第一機械手600用于將筒裁片20移動至開鈕門機800上,設置了開鈕門機800用于對筒裁片20進行開鈕門。鈕裁片加工機構包括拉鈕機1000、修鈕機1100、第二機械手1200以及釘鈕機1400;設置了拉鈕機1000用于第二樸條合縫至第二衫身裁片上形成鈕裁片;設置了修鈕機1100用于修剪鈕裁片;設置了第二機械手1200用于將鈕裁片送至釘鈕機1400上,設置了釘鈕機1400用于對鈕裁片釘鈕。本實施例涉及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10通過上述各個部件的聯動設置,將裝袋、拉筒、修筒、過壓機、開鈕門、拉鈕子、修鈕子以及釘鈕等多道單個工序聯動化,實現前幅生產多個個工序的自動以及聯動,節約時間、節約人力,效率較答復提高。并且,本發明涉及的前幅自動加工系統10,實現了服裝前幅的左、右兩個裁片也即第一衫身裁片、第二衫身裁片能夠一一對應且同時生產,更進一步地節約了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本實施例涉及的開鈕門機800,設置了開鈕門定位裝置用于對筒裁片20定位。開鈕門定位裝置的開鈕門定位檢測部件與開鈕門吹風部件能夠對筒裁片20實現自動化定位,節約人力,定位效率高;設置了第一開鈕門送料裝置用于移動筒裁片20至開鈕門裝置處;設置了開鈕門裝置用于對筒裁片20開鈕門;設置了開鈕門車縫裝置用于對筒裁片20的鈕門邊緣進行車縫。本發明涉及的開鈕門機800,實現了前幅筒裁片20(需要鈕門的服裝前幅筒裁片20)生產的自動化,大大節約了人力,節約了時間,生產效率高。本實施例涉及的拉筒送料機構300,設置了拉筒定位裝置能夠通過拉筒定位檢測部件以及第一吹風部件的配合將第一衫身裁片定位在定位平臺上的拉筒定位板處,節約了人工定位,省事省力,并且定位的進度高。在第一衫身裁片定位后,通過拉筒送料裝置的夾料部件將上述第一衫身裁片夾住,再通過夾料驅動部件驅動夾料部件將所述第一衫身裁片移動至拉筒機400處。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