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豆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〇〇〇1]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裝置,特別是一種豆漿機。
【背景技術】
[0002]豆漿是中國的傳統食品,豆漿的制作原理為,通過機械外力打破大豆細胞的原有結構,致使大豆細胞壁破壞,大豆細胞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溶于水形成乳黃色的乳濁液。豆漿粉碎程度越高,大豆中被破壞的細胞越多,意味著更多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釋放到水溶液中,一方面蛋白質與脂肪的乳化結合使豆漿具有更細滑的口感;一方面豆漿乳液中營養素比率更高,獲得更濃郁的豆漿并且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時免去過濾的過程,實現真正的全營養。
[0003]家用豆漿機是家庭制作豆漿的最常用機器,目前家用豆漿機都是采用刀片剪切打碎的方式制作豆漿,其原理是通過機械切割,破壞大豆細胞致使細胞內的營養物質釋放。其不利的一面是未被剪切破壞的細胞,其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就難以釋放出來,這些未破壞的細胞團形成了豆渣,一方面影響豆漿的口感,另一方面隨著豆渣的濾除而帶走了營養成分。同時家用豆漿機對豆量要求嚴格,因此制作出豆漿口感偏稀,無法滿足消費者對香濃豆漿的要求。
[0004]反觀傳統的石磨研磨技術,其原理是通過剪切加擠壓的作用致使大豆細胞破壞,從而破碎細胞內的營養物質溶解釋放,其優勢在于不需要將大豆剪切成更小的顆粒,通過擠壓力可使未被剪切的團聚細胞擠破而使細胞內的營養素釋放出來。但加水研磨過程使脂肪氧化酶活性增加,豆腥味濃,影響豆漿感官風味。同時其剪切不均勻,團聚細胞過大時,不能將所有細胞擠破,同時層疊的細胞層過多,由纖維素作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也會吸附阻礙營養物質的釋放。石磨技術制漿的平均粒徑在400微米以上,需要過濾去除豆渣,從而也無法實現全營養,且難以處理干豆,因而利用性差。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豆漿機,能夠制作免濾、全營養的豆漿。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豆漿機,包括粗粉碎組件、細粉碎組件、輸送組件和煮漿杯,細粉碎組件位于粗粉碎組件的下游,輸送組件連接細粉碎組件與煮漿杯,經過細粉碎組件加工的物料由輸送組件輸送至煮漿杯中,細粉碎組件包括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相向轉動且轉動軸線平行,第一壓輥與第二壓輥之間形成輥壓縫。
[0007]進一步的,所述輥壓縫的寬度W小于等于100 μ m。
[0008]進一步的,所述輥壓縫的下方設有接料容器,輸送組件與接料容器連通,接料容器頂部設有刮料件,刮料件貼在第一壓輥的外圓周面與第二壓輥的外圓周面上。
[0009]進一步的,所述輸送組件包括輸送管,輸送管的上游端與接料容器連通、下游端與煮漿杯連通。
[0010]進一步的,所述粗粉碎組件設在煮漿杯中,煮漿杯上設有向細粉碎組件排漿的排漿組件,輸送管上設有輸送栗。
[0011]進一步的,所述粗粉碎組件設在粉碎杯中,粉碎杯具有送料口,送料口位于細粉碎組件上方。
[0012]進一步的,所述輸送管從粉碎杯的送料口與細粉碎組件之間的空間中穿過,輸送管上設有輸送栗,輸送管上位于送料口下方設有進料口,輸送管中位于進料口的下游設有過濾器,在進料口的下方設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過濾器的上游,出料口位于輥壓縫的上方。
[0013]進一步的,所述粉碎杯中位于送料口的上游設有過濾網。
[0014]進一步的,所述煮漿杯位于細粉碎組件的下方,輸送管沿光滑曲線延伸至煮漿杯,輸送管的上游端高于下游端且輸送管的上游端到下游端的高度逐漸降低。
[0015]進一步的,所述煮漿杯中設有攪拌組件。
[001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先用粗粉碎組件將大豆粗粉碎成400?800 μ m的微粒,再將粗粉碎得到的微粒通過輥壓縫進行輥壓擠壓,使韌性的纖維細胞壁結構進一步斷裂和破壞,從而實現大豆細胞的完全破壞,粒徑值可以達到120 ym以下,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充分暴露析出,粉碎效率大大提高,達到破壁要求,豆漿粒徑大大減小,豆漿口感和濃度大幅提升,可以制作出免濾、全營養的香濃好豆漿。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中I處放大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豆漿機,包括粗粉碎組件、細粉碎組件、輸送組件和煮漿杯4,細粉碎組件位于粗粉碎組件的下游,輸送組件連接細粉碎組件與煮漿杯4,經過細粉碎組件加工的物料由輸送組件輸送至煮漿杯4中,細粉碎組件包括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第一壓輥21與第二壓輥22相向轉動且轉動軸線平行,第一壓輥21與第二壓輥22之間形成輥壓縫20,如圖2所示。粗粉碎組件包括粉碎刀11和粉碎電機12,粉碎刀11由粉碎電機12帶動。
[0023]為了確保物料通過輥壓縫20,優選是將第一壓輥21與第二壓輥22的轉動軸線設置為水平方向,即垂直于重力方向,當然實際產品中允許相對水平面略微傾斜,物料可以在進入輥壓縫20之前先橫向運動,能夠利用更長的輥壓縫20,避免物料堆積的同一個位置,提高輥壓的擠壓效果。
[0024]本實用新型先用粉碎刀11將大豆粗粉碎成400?800 μ m的微粒,再將粗粉碎得到的微粒通過輥壓縫20進行輥壓擠壓,使韌性的纖維細胞壁結構進一步斷裂和破壞,從而實現大豆細胞的完全破壞,粒徑值可以達到120μπι以下,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充分暴露析出,粉碎效率大大提高,達到破壁要求,豆漿粒徑大大減小,豆漿口感和濃度大幅提升,可以制作出免濾、全營養的香濃好豆漿。
[0025] 輥壓粉碎的前提是物料能夠順利進入輥壓縫20,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直徑越大,輥壓效率越高、效果越好,為了提高輥壓效率,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的直徑不小于50mm ;考慮到整機結構尺寸,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的直徑不大于200mm,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的直徑取100mm到150mm較為合適。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的直徑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0026]為了確保輥壓良好的擠壓效果,輥壓縫20的寬度W小于等于100 μ m,輥壓縫20的寬度W越小效果越好,但是也會增加物料通過輥壓縫20的難度,降低效率,因此取50 μ m或70 μ m較好,也可以設置成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間距可調,實現輥壓縫20的寬度W可調。
[0027]第一壓輥21與第二壓輥22相向轉動的方向應該是使物料向下通過輥壓縫20的方向,即圖1中箭頭所示方向。第一壓輥21為主動輥,由驅動裝置帶動,第二壓輥22為從動輥,第二壓輥22可以通過摩擦力實現與第一壓輥21相向轉動,也可以通過傳動裝置實現與第一壓輥21相向轉動。第一壓輥21與第二壓輥22相向轉動的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轉速不同時,形成差速轉動,對物料有拉伸剪切輥壓效果。
[0028]煮漿杯4的底部設置加熱裝置41,可以采用加熱盤或加熱管等。
[0029]輥壓縫20的下方設有接料容器23,輸送組件與接料容器23連通,經過輥壓的物料受重力作用自動落入接料容器23中。而進行輥壓的過程可以適用干豆,也可以適用混合大豆微粒的漿液。
[0030]由于輥壓縫20較細窄,因此第一壓輥21和第二壓輥22對大豆微粒輥壓后,大豆微粒會粘在第一壓輥21的外圓周面與第二壓輥22的外圓周面上,所以在接料容器23頂部設有刮料件24,刮料件24貼在第一壓輥21的外圓周面與第二壓輥22的外圓周面上,第一壓輥21與第二壓輥22相向轉動時,刮料件24可以將第一壓輥21的外圓周面與第二壓輥22的外圓周面上的物料刮下來并落入接料容器23中。
[0031]經過細粉碎之后,物料會被送去煮漿,輸送組件包括輸送管31,輸送管31的上游端與接料容器23連通、下游端與煮漿杯4連通。
[0032]本實用新型中所提到的上游和下游概念是根據物料的運動路線來定義的,物料總是從上游運動到下游。而具體到如何輸送,會根據煮漿杯4的結構及位置變化而變化,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說明。
[0033]實施例一:
[0034]如圖1所示,粗粉碎組件設在煮漿杯4中,煮漿杯4上設有向細粉碎組件排漿的排漿組件,輸送管31上設有輸送栗32,輸送栗32 —般采用離心栗即可,輸送管31包括連接在接料容器23與輸送栗32的入口之間的進料管311和連接在輸送栗32的出口與煮漿杯4之間的出料管312。排漿組件設在煮漿杯4的底部,便于將煮漿杯4內的漿液排盡,排漿組件包括排漿閥42和排漿管43,排漿管43的下端對應位于輥壓縫20的上方。
[0035]具體工作過程如下:先將一定比例的大豆物料和水混合后放入煮漿杯4,用戶啟動豆漿機,控制單元啟動粉碎電機12,由粉碎刀11對大豆進行粗粉碎,將大豆粗粉碎成4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