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制茶領域,更確切地說,是一種苧麻葉茶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苧麻為蕁麻科苧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明代《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苧麻“甘寒,無毒,治金瘡傷折血出,瘀血”;另外,《中藥大辭典》中記載:苧麻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散瘀等功效,主治創傷出血、咯血、尿血、肛門腫痛、乳癰、丹毒、脫肛、赤白帶下、子宮炎、熱病大渴、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苧麻葉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質,其黃酮含量4.94%,多酚含量0.2%以上,綠原酸含量0.35%以上,同時苧麻葉中蛋白質含量20.5-23.8%,脂肪5-6%,粗纖維15-16%,營養價值豐富。目前,苧麻葉主要作為中藥成分使用,沒有充分的開發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苧麻葉茶的制備工藝。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苧麻葉茶的制備工藝,其包括下述步驟:
a、采茶:采摘苧麻葉;
b、曬青:將采摘的苧麻葉均勻的攤放在器皿上,在環境達到18-27℃時采用日光曬青,以苧麻葉由綠色轉為暗綠色為止,在曬青的過程中進行翻轉;
c、靜置:將經過曬青后的苧麻葉攤開靜置,在靜置時,葉梗、葉脈水分會往葉面補充,使得葉面挺直。
d、搖青:苧麻葉靜置后,將苧麻葉倒入搖青機中進行要搖青;
e、炒青:把搖青后的苧麻葉,倒入鐵鍋中翻炒或在烘干機中烘烤,所述烘烤伴隨攪拌;直至苧麻葉散發出菜香味并且達到手捏成團后松開即散的程度時起鍋或停止烘烤;所束翻炒活烘烤是為了是苧麻葉之間進行碰撞,散落或摩擦等運動,從而使得葉緣細胞劈裂活損裂,細胞間隙說分緩慢蒸發;當用鐵鍋進行翻炒時,根據不同的苧麻葉量來判斷翻炒的時間。把鐵鍋加熱到鍋溫為100-140℃時,將搖青后的苧麻葉倒入鐵鍋中,在100-140℃的溫度下不停地均勻攪拌,直至苧麻葉散發出菜香味并且達到手捏成團后松開即散的程度時起鍋;當苧麻葉為5kg時,翻炒的時間一般為15-20分鐘。當用烘干機進行烘烤時,將烘干機溫度調至100-140℃,待溫度恒定后,將搖青后的苧麻葉放入烘干機中,在攪拌條件下進行烘干,攪拌的頻率為1-3分鐘/次,直至苧麻葉散發出菜香味并且達到手捏成團后松開即散的程度時停止烘烤,烘烤的時間一般為15-20分鐘;
f、揉捻:把已炒熟的苧麻葉,趁熱揉捻,揉捻的目的是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所述的揉捻較佳為輕揉,以防止破壞芽結構的完整性而產生碎茶或茶渣。根據所揉捻的苧麻葉量來確定揉捻的次數,一般為3-5次為宜。
g、包捻:將揉捻后的苧麻葉裝進布袋,包裹成團球形擰扎緊后,通過壓、轉、揉使得苧麻葉進一步緊結成型;
h、干燥:包捻整形后的苧麻葉打散后通過火爐或烘干機進行干燥,用火爐干燥時,火爐的溫度控制在50-80℃,用烘干機進行干燥時,烘干機的溫度調至50-80℃。
優選地,所述的苧麻葉為野生苧麻葉。
優選地,步驟a中所述的采摘,在晴天的下午3時進行采摘,采摘苧麻草上的嫩芽,此時所采摘的苧麻葉較佳。
優選地,步驟b中所述的曬青,堆積厚度為5-10cm,所述翻轉次數為4-5次,日光曬時間為1-1.5小時。
優選地,所述步驟c中所述的靜置,靜置時間為1-2小時,失水率控制在1%。
優選地,所述步驟d中所述的搖青,搖青機的工作時間為15-20分鐘。
優選地,所述步驟e中所述的炒青,用茶把反復挑翻苧麻葉,待苧麻葉軟綿后,用茶把尖收攏苧麻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復進行。苧麻葉進一步軟綿卷縮,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后用茶把盡快將苧麻葉全部掃入出。
優選地,所述步驟f中所述的揉捻,手工揉捻時間為15-20分鐘。
優選地,所述步驟h中所述的干燥,溫度為60℃,水含量6%以下,每次干燥苧麻葉2.5kg,用火爐干燥時,每隔10分鐘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用烘干機干燥時,每隔10分鐘左右攪拌一次,均需要30分鐘,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一種苧麻葉茶,根據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制備工藝得到的苧麻葉茶。
一種苧麻葉茶,根據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制備工藝得到的苧麻葉茶。
本發明的苧麻葉茶在制備完成后宜密閉通風保存。
本發明中,上述優先條件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可任意組合,即得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
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1.取適量本發明的苧麻茶葉放入杯中,加少許的開水浸泡,等到茶葉浸泡充分后,再增加水量,能夠飄散出一股淡淡的茶香。該苧麻茶經過沖泡后呈現金黃色的色澤,口感清新、風味淡雅、甘中微澀。
2、本發明的苧麻葉茶中不但含有茶類飲品的有益物質,干燥的苧麻葉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葉黃素,胡蘿卜素,谷氨酸,黃酮等,黃酮的含量都極其豐富。黃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劑,可有效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如花青素、花色素可以抑制油脂性過氧化物的全階段溢出,這種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十倍以上,這種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細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癥的發生。黃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可以降低膽固醇,向天果中的黃酮還含有一種paf抗凝因子,這些作用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可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苧麻葉茶中總黃酮含量也高出一般茶葉的含量,經測定有4.94%,遠高于普通茶葉中總黃酮的含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苧麻葉茶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實施例1一種苧麻葉茶的制備工藝:
a、采摘:在晴天的下午3時進行采摘,采摘苧麻草上的嫩芽,此時所采摘的苧麻葉較佳。
b、曬青:采摘后的苧麻葉均勻的攤放在器皿上,堆積厚度為5,環境溫度達18℃時采用日光晾曬,晾曬的過程中翻曬4次,日光曬時間為1.5小時。
c、靜置:將曬青后的苧麻葉攤開靜置1小時;
d、搖青:將靜置后的苧麻葉倒入搖青機進行搖動翻轉,搖青機工作時間為20分鐘;
e、炒青:鐵鍋容積為20㎡,把鐵鍋加熱到100℃時,將重量為5kg的經過搖青后的苧麻葉倒入鐵鍋中,通過茶把不停的翻動,翻炒20分鐘后起鍋。
f、揉捻:把已炒熟的苧麻葉,趁熱手工輕揉5次。
g、包捻:將揉捻后的苧麻葉裝進布袋,包裹成團球形擰扎緊后,通過壓、轉、揉使得苧麻葉進一步緊結成型。
h、干燥:包捻后的苧麻葉打散后,放置火爐上進行干燥,火爐的溫度控制在60℃,每隔10分鐘左右手摸苧麻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30分鐘后,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
實施例2一種苧麻葉茶的制備工藝
a、采摘:在晴天的下午3時進行采摘,采摘苧麻草上的嫩芽,此時所采摘的苧麻葉較佳。
b、曬青:采摘后的苧麻葉均勻的攤放在器皿上,堆積厚度為,環境溫度達27℃時采用日光晾曬,晾曬的過程中翻曬5次,日光曬時間為1小時。
c、靜置:將曬青后的苧麻葉攤開靜置3小時;
d、搖青:將靜置后的苧麻葉倒入搖青機進行搖動翻轉,搖青機工作時間為15分鐘;
e、炒青:鐵鍋容積為20㎡,把鐵鍋加熱到140℃時,將重量為5kg的經過搖青后的苧麻葉倒入鐵鍋中,通過茶把不停的翻動,翻炒15分鐘后起鍋。
f、揉捻:把已炒熟的苧麻葉,趁熱手工輕揉4次。
g、包捻:將揉捻后的苧麻葉裝進布袋,包裹成團球形擰扎緊后,通過壓、轉、揉使得苧麻葉進一步緊結成型
h、干燥:包捻后的苧麻葉打散后,倒入烘干機中進行干燥,烘干機的溫度控制在60℃,每隔10分鐘左右攪拌一次,30分鐘后,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
對比實施例1曬青溫度對苧麻葉茶的影響
采用實施例1中的苧麻葉茶制備工藝,不同的是曬青溫度分別為18℃、20℃、22℃、24℃、26℃、和28℃,判斷不同曬青溫度對苧麻葉茶的影響:
比較結果:
(1)在26-28℃曬青:由于苧麻葉自身組織結構比較幼嫩,加上溫度過高,苧麻葉出現短時間的嚴重縮水和失綠的情況;
(2)在18-20℃曬青:曬青后葡萄葉顏色相對較好,但由于曬青溫度過低,需要延長曬青時間至同等量的苧麻葉在20-22℃曬青時所需時間延長一倍,不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
(3)在20-24℃曬青:不論從曬青效果還是生產效率方面考慮,效果最佳。
將實施例1和2的葡萄葉茶沖泡后,該葡萄葉茶具有茶香,色澤清透(淡黃色),風味淡雅,口感清爽。
以上僅僅以一個實施方式來說明本發明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