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麥芽培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硒麥芽的方法。
背景技術:
硒是動植物體內必須微量元素之一,攝取適量的硒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無機形態的硒毒性較大,易引起硒中毒,有機硒化合物毒性遠低于無機硒化合物,且生物利用率更高。然而天然食物中的有機硒含量較少,一般不足以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所以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進行硒的生物轉化是科研的一個重要方向。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一種新型硒源類的食品營養強化劑。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i14880營養強化劑》的規定,我國到目前為止已批準的硒源類的營養強化劑的主要品種有:亞硒酸鈉、硒酸鈉、富硒酵母、硒化卡拉膠、硒蛋白、富硒食用菌粉等6個品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與這些硒源類的食品營養強化劑相比較,主要體現以下優點:(1)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與無機硒相比:體現了有機硒毒性低的優點。無機硒化物(亞硒酸鹽)在低濃度時就主要表現為細胞毒性作用(如細胞脫壁、細胞內空泡增多、細胞膜破裂、細胞壞死和急性溶解),并伴有dna合成減少和阻斷細胞周期于s/g2-m期。此外,還能引起dna損傷和細胞死亡,在作用幾小時內就可引起dna單鏈的斷裂。它引起細胞死亡的形式主要為壞死或急性溶解,而有機硒化合物如p-xsc、甲基硒酸、硒蛋氨酸和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等作用方式則不同,它們在高濃度時對細胞形態的改變不大,對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但較溫和,一般不引起dna的斷裂。(2)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與其他有機硒及相比:具有結構明確,含量穩定、人體內代謝機理清晰等優點。富硒酵母、硒化卡拉膠、硒蛋白、富硒食用菌粉等產品中硒的含量不是固定的,因為硒的有效補充劑量與中毒計量比較接近,所以富硒酵母、硒化卡拉膠、硒蛋白、富硒食用菌粉的食用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風險。(3)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與l-硒代蛋氨酸相比較: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與l-硒代蛋氨酸是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含硒氨基酸,同時被稱為第三代補硒品種。研究表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通過β-分解酶的降解直接轉變成甲基硒化物,而不象l-硒代蛋氨酸不能非特異性的參入蛋白。由于蛋氨酸-trna不能區分蛋氨酸和l-硒代蛋氨酸,當蛋氨酸攝入量被限制時,大比例的l-硒代蛋氨酸代替蛋氨酸被非特異性的參入到動物體內蛋白中。與其他形式的硒相比,如果以l-硒代蛋氨酸的方式作為動物食物中硒的主要來源,將導致硒在組織大量蓄積而容易產生硒中毒,因此,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與l-硒代蛋氨酸相比具有較高的食用安全性。
專利申請號:201610321542.8公開了一種含有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強化營養小麥粉,采用將含有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強化劑的預混料與小麥粉主料以1:1000的重量比在配粉系統的混合機中混合配粉,得到硒強化小麥粉。此種技術方案得到的硒強化小麥粉,其中的硒元素僅能以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被人體吸收,但是人體對單一氨基酸的吸收量有限,進而對硒元素的有效吸收量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篩選清洗小麥種子;以清洗小麥種子上附著的灰塵和雜質;
步驟(2):配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
步驟(3):將小麥種子置于步驟(2)所得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進行浸泡處理;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的小麥種子進行發芽培育,得到富硒麥芽。
進一步,對所述的步驟(4)所得的富硒麥芽進行干燥、磨粉處理,即得到富硒麥芽粉。所述的干燥過程的溫度參數是:第0-8h,干燥溫度為50℃;第8-12h,干燥溫度為60℃;第12-16h,干燥溫度為70℃;第16-20h,干燥溫度為78℃,最終的富硒麥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小于等于5%。所述的干燥在烘箱內干燥,干燥時,發芽小麥種子平鋪的厚度不超過3cm。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的濃度為300-700μg/ml,較優的濃度范圍是300-500μg/ml,最優的濃度范圍是420μg/ml。
進一步,步驟(3)中,采用步驟(2)配制得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小麥種子的具體步驟是:取4kg篩選過的小麥種子,將小麥種子浸泡在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中,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浸泡、瀝干處理,歷時三天。具體的浸泡/瀝干工藝是:第一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4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二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3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三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2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相鄰兩天的時間切換點在8:00am-9:00am,在瀝干過程中,每隔兩個小時通風一次,每次通風10min。
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小麥種子發芽培育,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控制濕度60%~80%,控制發芽時間4天。在小麥種子發芽培育過程中,要適時對小麥種子進行噴淋操作。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每隔8小時對小麥種子進行一次噴淋,噴水量以使小麥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水量適當為宜。
進一步,步驟(3)中,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在對小麥種子浸泡后,小麥種子瀝干送至步驟(4),剩余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經滅菌處理,可以重復利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如下創新點:
(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以小麥作為硒轉化的活性載體,以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為營養液,通過生物轉化技術,在麥芽生長過程中硒參與到小麥種子在發芽過程的吸收轉化作用,使硒富集在麥芽所含的氨基酸、蛋白質等分子上,這樣,在小麥發芽培育過程中產生多種含硒氨基酸,小麥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由此制備的富硒麥芽粉為含有20多種氨基酸的富硒麥芽粉,含硒的氨基酸種類多,能夠滿足人體對氨基酸多方面的需求。與單一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相比較,補充的含硒氨基酸種類更多,營養價值高、吸收效果更好。普通的富硒麥芽粉硒含量僅為40μg/g,本發明以有機硒為原料,生物轉化率大大提高,硒含量高達100μg/g以上。
(2)本發明采用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獲得的是一種富含天然有機硒的生物制品,與無機硒相比,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
(3)本發明采用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屬于l-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是一種氨基酸類解毒藥,它參與細胞的還原過程和肝臟內的磷脂代謝,有保護肝細胞不受損害,促進肝臟功能恢復和旺盛的藥理作用。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附著在小麥芽表面,無需進行清洗操作,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所以,本發明制備的富硒麥芽粉,營養豐富、無任何毒副作用,制備過程簡單,具有廣闊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篩選清洗小麥種子;以清洗小麥種子上附著的灰塵和雜質;
步驟(2):配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
步驟(3):將小麥種子置于步驟(2)所得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進行浸泡處理;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的小麥種子進行發芽培育,得到富硒麥芽。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的濃度為300μg/ml;所述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的溶質是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劑是滅菌純凈水,攪拌混合均勻,即可得到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所述溶質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純度≥96%,含硒元素≥41%,1g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中含硒元素≥412.8mg。
進一步,步驟(3)中,采用步驟(2)配制得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小麥種子的具體步驟是:取4kg篩選過的小麥種子,將小麥種子浸泡在300μg/m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中,控制室溫在20-26℃,浸泡、瀝干處理,歷時三天。具體的浸泡/瀝干工藝是:第一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4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二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3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三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2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相鄰兩天的時間切換點在8:00am-9:00am,在瀝干過程中,每隔兩個小時通風一次,每次通風10min。
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小麥種子發芽培育,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控制濕度在60%~80%,控制發芽時間4天。在小麥種子發芽培育過程中,要適時對小麥種子進行噴淋操作。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每隔8小時對小麥種子進行一次噴淋操作,噴水量以使小麥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水量適當為宜。
進一步,步驟(3)中,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在對小麥種子浸泡后,小麥種子瀝干送至步驟(4),剩余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經滅菌處理,可以重復利用。
對所述的步驟(4)所得的富硒麥芽進行干燥、磨粉處理,即得到富硒麥芽粉。所述的干燥過程的溫度參數是:第0-8h,干燥溫度為50℃;第8-12h,干燥溫度為60℃;第12-16h,干燥溫度為70℃;第16-20h,干燥溫度為78℃,最終的富硒麥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小于等于5%,富硒麥芽粉中硒含量為100μg/g。所述的干燥在烘箱內干燥,干燥時,發芽小麥種子平鋪的厚度不超過3cm。
實施例2
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篩選清洗小麥種子;以清洗小麥種子上附著的灰塵和雜質;
步驟(2):配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
步驟(3):將小麥種子置于步驟(2)所得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進行浸泡處理;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的小麥種子進行發芽培育,得到富硒麥芽。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的濃度為700μg/ml。
進一步,步驟(3)中,采用步驟(2)配制得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小麥種子的具體步驟是:取4kg篩選過的小麥種子,將小麥種子浸泡在700μg/m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中,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浸泡、瀝干處理,歷時三天。具體的浸泡/瀝干工藝是:第一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4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二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3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三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2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相鄰兩天的時間切換點在8:00am-9:00am,在瀝干過程中,每隔兩個小時通風一次,每次通風10min。
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小麥種子發芽培育,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控制濕度在60%~80%,控制發芽時間4天。在小麥種子發芽培育過程中,要適時對小麥種子進行噴淋操作。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每隔8小時對小麥種子進行一次噴淋操作,噴水量以使小麥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水量適當為宜。
進一步,步驟(3)中,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在對小麥種子浸泡后,小麥種子瀝干送至步驟(4),剩余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經滅菌處理,可以重復利用。
對所述的步驟(4)所得的富硒麥芽進行干燥、磨粉處理,即得到富硒麥芽粉。所述的干燥過程的溫度參數是:第0-8h,干燥溫度為50℃;第8-12h,干燥溫度為60℃;第12-16h,干燥溫度為70℃;第16-20h,干燥溫度為78℃,最終的富硒麥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小于等于5%,富硒麥芽粉中硒含量為230μg/g。所述的干燥在烘箱內干燥,干燥時,發芽小麥種子平鋪的厚度不超過3cm。
實施例3
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篩選清洗小麥種子;以清洗小麥種子上附著的灰塵和雜質;
步驟(2):配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
步驟(3):將小麥種子置于步驟(2)所得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進行浸泡處理;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的小麥種子進行發芽培育,得到富硒麥芽。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的濃度為500μg/ml。
進一步,步驟(3)中,采用步驟(2)配制得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小麥種子的具體步驟是:取4kg篩選過的小麥種子,將小麥種子浸泡在500μg/m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中,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浸泡、瀝干處理,歷時三天。具體的浸泡/瀝干工藝是:第一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4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二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3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三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2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相鄰兩天的時間切換點在8:00am-9:00am,在瀝干過程中,每隔兩個小時通風一次,每次通風10min。
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小麥種子發芽培育,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控制濕度在60%~80%,控制發芽時間4天。在小麥種子發芽培育過程中,要適時對小麥種子進行噴淋操作。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每隔8小時對小麥種子進行一次噴淋操作,噴水量以使小麥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水量適當為宜。
進一步,步驟(3)中,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在對小麥種子浸泡后,小麥種子瀝干送至步驟(4),剩余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經滅菌處理,可以重復利用。
對所述的步驟(4)所得的富硒麥芽進行干燥、磨粉處理,即得到富硒麥芽粉。所述的干燥過程的溫度參數是:第0-8h,干燥溫度為50℃;第8-12h,干燥溫度為60℃;第12-16h,干燥溫度為70℃;第16-20h,干燥溫度為78℃,最終的富硒麥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小于等于5%,富硒麥芽粉中硒含量為160μg/g。所述的干燥在烘箱內干燥,干燥時,發芽小麥種子平鋪的厚度不超過3cm。
實施例4
一種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培育富硒麥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篩選清洗小麥種子;以清洗小麥種子上附著的灰塵和雜質;
步驟(2):配制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
步驟(3):將小麥種子置于步驟(2)所得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進行浸泡處理;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的小麥種子進行發芽培育,得到富硒麥芽。
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的濃度為420μg/ml。
進一步,步驟(3)中,采用步驟(2)配制得到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小麥種子的具體步驟是:取4kg篩選過的小麥種子,將小麥種子浸泡在420μg/m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中,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浸泡、瀝干處理,歷時三天。具體的浸泡/瀝干工藝是:第一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4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二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3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第三天,將小麥置于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2小時,將小麥取出瀝干4小時,重復浸泡、瀝干操作。相鄰兩天的時間切換點在8:00am-9:00am,在瀝干過程中,每隔兩個小時通風一次,每次通風10min。
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小麥種子發芽培育,控制室溫在20-26℃,最優溫度是23℃,控制濕度在60%~80%,控制發芽時間4天。在小麥種子發芽培育過程中,要適時對小麥種子進行噴淋操作。具體的實施方案是:每隔8小時對小麥種子進行一次噴淋操作,噴水量以使小麥種子在發育過程中,水量適當為宜。
進一步,步驟(3)中,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在對小麥種子浸泡后,小麥種子瀝干送至步驟(4),剩余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溶液經滅菌處理,可以重復利用。
對所述的步驟(4)所得的富硒麥芽進行干燥、磨粉處理,即得到富硒麥芽粉。所述的干燥過程的溫度參數是:第0-8h,干燥溫度為50℃;第8-12h,干燥溫度為60℃;第12-16h,干燥溫度為70℃;第16-20h,干燥溫度為78℃,最終的富硒麥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小于等于5%,富硒麥芽粉中硒含量為140μg/g。所述的干燥在烘箱內干燥,干燥時,發芽小麥種子平鋪的厚度不超過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