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飲料
技術領域:
,特別是涉及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豆腐柴,豆腐柴一般于4月中旬發芽,5月中旬開始孕蕾并陸續開花結實,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結實期,自下而上逐漸成熟,成熟的果實不易脫落,可一直保留到10月,10月下旬葉片全部于枯凋落。生育期120天,生長期約185天。形態特征:豆腐柴,直立灌木,植被高2-6m。幼枝有柔毛,老枝漸無毛,老枝漸無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5-2cm;葉片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形,有臭味,長3-13cm,寬1.5-6cm,基部漸狹,全緣或具不規則粗齒,先端急尖至長漸尖,無毛或有短柔毛。豆腐柴的嫩枝、葉雖然柔軟多汁、無毒,但因有異味,家畜一般不喜食。僅見山羊、綿羊偶爾采食其嫩枝、葉;鮮葉經蒸煮后,豬樂食,雞、鴨、鵝采食。如曬制于草、制成葉粉,異味消失,各種畜禽均可利用,可用作配合飼料的原料。豆腐柴的鮮葉直接利用,飼用價值不大,但經調制后可作為良等飼料利用。豆腐柴葉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的含量相當高。在粗蛋白質中,氨基酸的總量達10.54%,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豆腐柴葉的可消化蛋白質含量、總能和對豬的消化能、代謝能均相當高,但對羊則屬于中等。豆腐柴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作為果膠植物栽培,其資源都相當豐富。產葉量較高,在人工栽培群落中,當年鮮時平均產量為0.43kg/m2;3次采收,平均每公頃產鮮葉7800kg,折合于葉1560kg。生長3年以上的灌木林,平均每公頃可產鮮葉15000-22500kg,結合綜合開發利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他用途豆腐柴葉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據測定,葉中含果膠35%左右,屬高甲氧基果膠,商品果膠生產率達22%。另報道,葉中還含有過氧化物酶,含量相當于用于提取過氧化酶的原料––辣根的8倍。具有重要開發前景。產區群眾常采葉、取汁制作觀音豆腐食用,味道甚美,風味獨特。根、莖和葉入藥,能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治毒蛇咬傷,無名腫毒,創傷出血等。豆腐柴葉制成的"豆腐"內含有大量的果膠、蛋白質和纖維素,葉綠素和維生索c。在粗蛋白質中.氨基酸含量占10.5%.其中,在15種氨基酸中的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等,占總氨基酸的34.91%.總干葉重的3.68%。食用方法:將柴葉以沸水浸燙,至腐婢葉熟化;去除腐婢葉渣,得腐婢漿汁;在腐婢漿汁中加入草木灰紗包,攪拌均勻,稍稍置放即得腐婢豆腐。其色澤嫩綠,口感滑爽,營養豐富,為無污染綠色食品。這種土名叫做“豆腐柴”的植物,學名稱為“觀音草”,系多年生的小喬木;經多次實驗證明,含有大量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天然食用果膠成分。葉可制豆腐,俗稱豆腐柴;根、莖、葉入藥,清熱解毒、消腫止血,治瘧疾,瀉痢,癰腫,疔瘡,創傷出血。亞健康人凡有肩膀疼痛、四肢無力、疲倦、頭暈眼花、食欲不振等都是“半(亞)健康癥”,處在壓力過大的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上述情況,半(亞)健康癥狀就是酵素作用“短路”,問題越嚴重,就越可能變成疾病。酵素能充分發揮作用,因為由植物里提煉的酵素能迅速補充人體內不足的酵素。1.酵素茶具有排出毒素的綜合作用。酵素比內科更令人滿意,它會對引起發炎的細胞施展抗炎作用,并分解因發炎而產生的細菌。酵素具有細胞再生、細胞復活、解毒、血液凈化及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2.酵素茶可以抑制炎癥,再分解排出炎癥所分泌出來的病毒,對結核的癥狀產生抗菌,并暢通血液循環及促進細胞之新生。3.酵素茶有減肥功效酵素有分解脂肪的功能,對于肥胖的人服用一至三個月,能消除多余的脂肪,使人變得既結實又健康、精力充沛。要實施酵素減肥法,可實行酵素斷食二十四小時,三餐除服用酵素以外不吃任何食物,如果餓了,就吃酵素,用量比平時加倍(每天三餐時間,也可多加一次服用),一星期可實施二、三天斷食,依個人需要可調整。(酵素服用后多多飲水)。恢復正常進食時,以吃八分飽為宜,避免吃含多脂肪或含高熱能的食物。如此食用者會逐漸發現:自己體重減低,多余脂肪消失,而且容光煥發、體力充沛。4.酵素茶能分解血液中的酒精酒醉是喝酒過多,即血液內含有酒精超過7%以上,很可能引起急性中毒。此時用酵素原液,可以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內解酒,使人感到舒服。因為酵素的分解功能,把滲入血液中的酒精等異物分解,減少血液中的酒精成份,同時被分解的物質就化成尿、汗等排出體外,所以,酵素對解酒才有如此的特效。至于防酒醉的方法,是在喝酒半小時前服用適量的酵素原液。對于酒量大者根本不容易醉,對于酒量小的人,喝酵素是防止酒醉最安全的措施。但是采用豆腐柴發酵制作酵素茶的相關研究仍未見報道,為了進一步對豆腐柴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其經濟價值,有必要對豆腐柴產品發酵酵素茶的加工方法進行研究。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及其加工方法。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包括以下主要原料:豆腐柴、蔗糖、甘草、酵母菌劑、乳酸菌劑、酒糟、水果汁和水。優選的,所述的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主要原料:豆腐柴25-35%、蔗糖2-4%、甘草8-12%、酵母菌劑0.2-0.5%、乳酸菌劑0.5-1%、酒糟8-15%、水果汁5-8%和水余量。優選的,所述的酵母菌劑、乳酸菌劑的含量為(1-9)*108/ml。優選的,所述的酒糟為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優選的,所述的水果汁包括以下水果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的組合:香蕉、蘋果、石榴、葡萄、藍莓、橘子和荸薺。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豆腐柴和甘草清洗干凈后,反復粉碎,得到混合物;b、將混合物加水后進行50-60℃提取,得到提取液;c、在提取液中加入蔗糖、酵母菌劑、乳酸菌劑和酒糟,發酵96-120小時,過濾,得到發酵液;d、將發酵液與水果汁按照比例混合后,殺菌、干燥即可。優選的,所述的步驟a中,原料反復粉碎后,過80目篩,取篩下物,其余物料繼續粉碎。優選的,所述的提取液為2-4次提取的混合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選用甘草和豆腐柴一起制備酵素柴主要是考慮豆腐柴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的中藥功效,為了緩解其藥物的烈性,加入甘草,可以起到緩解、緩釋的作用,效果更佳;而在傳統的酵母菌劑、乳酸菌劑基礎上加入酒糟,可以為發酵提供更好的環境,而且酒糟可以提升發酵后酵素茶的香味;本發明得到的酵素茶不但營養豐富,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的功效,而且香味濃郁,飲用后唇齒留香,經久不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1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主要原料:豆腐柴28%、蔗糖3%、甘草10%、酵母菌劑0.3%、乳酸菌劑0.8%、酒糟12%、水果汁7%和水余量。所述的酵母菌劑、乳酸菌劑的含量均為5*108/ml。所述的酒糟為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所述的水果汁為荸薺汁。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豆腐柴和甘草清洗干凈后,反復粉碎,得到混合物;b、將混合物加水后進行55℃提取,得到提取液;c、在提取液中加入蔗糖、酵母菌劑、乳酸菌劑和酒糟,發酵115小時,過濾,得到發酵液;d、將發酵液與水果汁按照比例混合后,殺菌、干燥即可。所述的步驟a中,原料反復粉碎后,過80目篩,取篩下物,其余物料繼續粉碎。所述的提取液為3次提取的混合液。實施例2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主要原料:豆腐柴35%、蔗糖2%、甘草12%、酵母菌劑0.2%、乳酸菌劑1%、酒糟15%、水果汁5%和水余量。所述的酵母菌劑、乳酸菌劑的含量分別為1*108/ml和9*108/ml。所述的酒糟為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所述的水果汁為香蕉、蘋果、石榴、葡萄、藍莓、橘子和荸薺的混合水果汁。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豆腐柴和甘草清洗干凈后,反復粉碎,得到混合物;b、將混合物加水后進行60℃提取,得到提取液;c、在提取液中加入蔗糖、酵母菌劑、乳酸菌劑和酒糟,發酵96小時,過濾,得到發酵液;d、將發酵液與水果汁按照比例混合后,殺菌、干燥即可。所述的步驟a中,原料反復粉碎后,過80目篩,取篩下物,其余物料繼續粉碎。所述的提取液為2次提取的混合液。實施例3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主要原料:豆腐柴25%、蔗糖4%、甘草12%、酵母菌劑0.5%、乳酸菌劑0.5%、酒糟15%、水果汁5%和水余量。所述的酵母菌劑、乳酸菌劑的含量分別為9*108/ml和1*108/ml。所述的酒糟為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所述的水果汁為香蕉和蘋果混合水果汁。一種豆腐柴發酵酵素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豆腐柴和甘草清洗干凈后,反復粉碎,得到混合物;b、將混合物加水后進行50℃提取,得到提取液;c、在提取液中加入蔗糖、酵母菌劑、乳酸菌劑和酒糟,發酵120小時,過濾,得到發酵液;d、將發酵液與水果汁按照比例混合后,殺菌、干燥即可。所述的步驟a中,原料反復粉碎后,過80目篩,取篩下物,其余物料繼續粉碎。所述的提取液為4次提取的混合液。對比例1將實施例1中的酒糟去除,其余制備條件不變。對比例2將實施例1中的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替換為以小麥為原料的白酒酒糟,其余制備條件不變。對比例3將實施例1中的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替換為以高粱為原料的醬香型白酒酒糟,其余制備條件不變。對比例4將實施例1中的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替換為以高粱為原料的清香型白酒酒糟,其余制備條件不變。以下對實施例1和對比例1-4的酵素茶的香味進行對比測試,得到如下測試結果。實施例1對比例1對比例2對比例3對比例4香味濃郁一般一般濃郁較好余味經久不散無一般較好一般由以上測試數據可以知道,本發明中選用以稻米為原料的小曲酒酒糟,制備的酵素茶不但香味濃郁,而且余味悠長,經久不散;比選取其它常用白酒的酒糟效果好很多。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