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生產加工領域,具體涉及香辣味香菇菌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山珍,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是指野山菌。野山菌,是一種在自然界完全處于野生狀態下的食用真菌,具有清除毒素、增強人體抵抗力的功效,因此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新鮮山珍的保存時間較短,因此人們會將山珍曬干進行保存,但是受空氣濕度的影響,曬干的山珍也會受潮發霉,造成浪費。為解決上述問題人們會將山珍制作成醬進行保存,現目前的山珍醬主要包括各種山珍及其調味料。但是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多次加熱炒制,會導致制成的山珍醬營養流失;并且現目前的山珍醬制作,為保證其口味佳,會加入辣椒等調味料進行調味,易導致食用者上火。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香辣味山珍菌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制成的山珍醬會導致食用者上火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基礎方案:
香辣味山珍菌,包括主料和輔料,主料的成分以及其質量份數為:香菇腳25-30份,茶樹菇0.1-1份,牛肝菌0.1-1份,菜籽油50-60份。
香菇腳,是香菇的柄,是香菇的菌柄烘干的干品,香菇富含維生素d、抗瘤成分香菇多糖、降血脂成分香菇太生、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并且對于增強抗疾病、預防及治療感冒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以預防血管硬化、能降低血壓。
茶樹菇,是一種柱狀田頭菇,食、藥用菌,菌蓋細嫩、柄脆、鮮美可口。其蛋白質含量極高、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質元素,具有清熱、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
牛肝菌,肉質肥厚,因極似牛肝而得名,是稀有的野生食用菌,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物質,具有清熱解煩、養血和中、追風驅寒、舒經活血、補虛提神等作用,并對貧血體虛、頭暈、耳鳴有功效,同時還具有抗流感病毒、防止感冒的作用。
通過香菇腳與茶樹菇、牛肝菌的配合使得制成的山珍菌味道鮮美,并且對香菇腳進行了利用,避免食材浪費;通過茶樹菇與牛肝菌的配合能夠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并且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本方案能產生的技術效果是:
1、通過利用香菇腳作為主料,能夠對廢棄的食材進行利用,避免食材的浪費;
2、通過香菇腳、茶樹菇、牛肝菌的配合能夠使得制成的山珍菌口感好;
3、由于本技術方案提供的是香辣味的山珍菌,含有大量的辣椒,辣椒容易引起上火,但是通過茶樹菇和牛肝菌的配合能夠清熱解毒,避免上火;
4、茶樹菇和牛肝菌的配合能夠提供大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
優選方案一:所述輔料包括食用鹽,味精,白砂糖,老抽醬油,雞肉膏狀香精,酵母抽提物,芝麻,花生,辣椒。能夠為制作香辣味山珍菌提供所需的調味料,使得支撐的成品口感更好。
優選方案二:基于優選方案一,所述輔料的質量份數為:食用鹽0.5-1.5份,味精0.5-1.5份,白砂糖0.6-1.2份,老抽醬油1-5份,雞肉膏狀香精0.1-0.9份,酵母抽提物0.1-1份,芝麻2-6份,花生1-3份,辣椒5-10份。通過實驗證明,;利用該配比的輔料制作的香辣味山珍菌的口感最好。
優選方案三:基于優選方案二,所述主料還包括鹿茸菌、竹蓀菌和猴頭菇。
鹿茸菌,是一種稀有山珍,質脆、柔嫩、美味可口,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效;富含維生素、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能夠清神益智、健脾胃、助消化、增加食欲等功效。
竹蓀菌,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富含蛋白質以及16種氨基酸,對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并且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猴頭菇,肉嫩、味香、鮮美可口,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功能,目前廣泛應用于醫治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癌、胃癌、慢性肝炎等疾病。
通過加入鹿茸菌、竹蓀菌、猴頭菇能夠使得香辣味山珍菌味道更鮮美;鹿茸菌能夠避免上火,竹蓀菌和猴頭菇的配合能夠避免攝取過多的辣椒導致的胃部疾病。
優選方案四:基于優選方案三,所述鹿茸菌0.08-0.5份,竹蓀菌0.08-0.35份,猴頭菇0.1-0.65份。根據實驗證明,加入該配比的鹿茸菌、竹蓀菌、猴頭菇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胃部疾病的產生。
還包括另一基礎方案:
香辣味山珍菌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及輔料準備:將主料洗凈切片備用,將辣椒碾碎備用,芝麻、花生炒熟,并將熟花生碾碎備用;
(2)山珍菌炒制:炒制山珍菌的炒鍋的外壁上設有九段依次拼接的加熱管,九段加熱管拼接成螺旋狀,九段加熱管從下至上依次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加熱管;炒制時首先將九段加熱管全部啟動,將菜籽油加熱至130℃-150℃,加入切片的主料進行第一次翻炒,第一次翻炒關閉第四、第五加熱管,使炒鍋的溫度保持為100-120℃;再加入食用鹽進行第二次翻炒,關閉第三、第六、第八、第九加熱管,其他加熱管均打開,使炒鍋的溫度保持為100℃-110℃;再加入辣椒第三次翻炒,打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熱管;最后加入相應質量份數的白砂糖、味精、老抽醬油、酵母抽提物、雞肉膏狀香精、熟芝麻、熟碎花生進行拌合;
(3)冷卻靜置:將炒制后的山珍菌冷卻、靜置10-15h;
(4)檢驗包裝:對冷卻后的山珍菌進行殺菌,并進行品嘗,合格后包裝入庫。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是:
將香菇腳、茶樹菇、牛肝菌清洗后切片備用;再將九段加熱管全部打開,對炒鍋進行加熱,將菜籽油加熱,加入切片后的香菇腳、茶樹菇、牛肝菌,關閉第四、第五加熱管,進行第一次翻炒;關閉關閉第三、第六、第八、第九加熱管,其他加熱管均打開,再加入食用鹽進行第二次翻炒;打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熱管,其余加熱管均關閉,再加入辣椒進行第三次翻炒,最后加入白砂糖、味精、老抽醬油、酵母抽提物、雞肉膏狀香精、熟芝麻、熟碎花生進行拌合的倒成品香辣味山珍菌。
香辣味山珍菌制成后,將其靜置降溫,再通過品嘗、觀察顏色、氣味確定是否合格,再將合格的香辣味山珍菌包裝入庫。
有益效果:通過在不同階段加入不同的輔料進行翻炒及拌合,能夠使得支撐的香辣味山珍菌的口感更好,且營養最佳;并且通過不同階段打開不同的加熱管進行炒制,既不會使得溫度過高導致營養流失,又能夠使得山珍充分的炒制;山珍在炒制的過程中體積會逐漸變小,通過不同階段關閉不同的加熱管,能夠避免加熱管全部打開造成的能源浪費。
優選方案五:基于另一基礎方案,所述第一次翻炒的時間為10-15min,第二次翻炒的時間為3-4min,第三次翻炒的時間為5-6min。通過不同溫度與不同時間的配比既能夠保證主料炒熟,又能夠保證食用鹽和辣椒的味道與主料完全的融合。并且通過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的配比能夠保證主料中富含的蛋白質不被烘炒導致變性,能夠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
優選方案六:基于優選方案五,所述主料切片前先用清水浸泡12-15h。將主料泡發后能方便切片。
優選方案七:基于優選方案六,所述拌合時的溫度保持90-100℃。使得輔料能夠及時融化,與主料混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香辣味山珍菌及其制備方法實施例的各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現以實施例1為例對本發明香辣味山珍菌及其制備方法進行說明,包括以下步驟:
(1)主料及輔料準備:將主料香菇腳、茶樹菇、牛肝菌、鹿茸菌、竹蓀菌、猴頭菇用清水浸泡13.5h,并清洗干凈用切片機切至2mm備用;將辣椒碾碎至3.5mm備用,將芝麻、花生炒熟,并將花生碾碎備用;
(2)山珍菌炒制:炒制山珍菌的超過外壁設有九段依次拼接呈螺旋狀的加熱管,九段加熱管從下至上依次為第一加熱管、第二加熱管、第三加熱管、第四加熱管、第五加熱管、第六加熱管、第七加熱管、第八加熱管、第九加熱管;
首先將菜籽油放入炒鍋內,將加九段加熱管全部打開,快速的對炒鍋進行加熱,將菜籽油加熱至140℃;再向炒鍋內加入切片后的主料,同時關閉第四加熱管、第五加熱管,使炒鍋保持110℃的溫度,并進行第一次翻炒,翻炒13min;
第一翻炒后主料的體積會變小,因此關閉第三加熱管、第六加熱管、第八加熱管、第九加熱管,打開其他加熱管,使炒鍋的溫度保持105℃,再加入食用鹽進行第二次翻炒,翻炒3.5min,使得實驗與主料充分接觸;
再打開第一加熱管、第二加熱管、第三加熱管、第四加熱管,使炒鍋保持105℃的溫度,加入碾碎的辣椒進行第三次翻炒,翻炒5.5min;最后,只打開第一加熱管,使炒鍋保持95℃的溫度,加入味精,白砂糖,老抽醬油,雞肉膏狀香精,酵母抽提物,芝麻,花生進行拌合形成香辣味山珍菌;
(3)冷卻靜置:將制成的香辣味山珍菌靜置冷卻至常溫;
(4)檢驗包裝:對冷卻至常溫的香辣味山珍菌殺菌,并通過人工平常味道、觀察外觀、顏色、氣味判斷是否合格,將合格的香辣味山珍菌包裝入庫。
實施例2-6與實施1的不同之處僅在于各參數不同。
實驗:
對比例1-9的各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例1-6及對比例8與實施例的區別僅在于參數不同。
現以實施例1-6、對比例1-8各參數制成的香辣味山珍菌進行以下實驗,選取口味相似的100人對每一種香辣味山珍菌進行品嘗,并進行打分,好吃為合格、不好吃為不合格。a:合格率(%)
選取10-20歲、20-30歲、30-40歲、40-50歲、50-60歲,無上火現象的健康人士各56位作為調查對象。將他們分為14組,且每組均包括10-20歲、20-30歲、30-40歲、40-50歲、50-60歲的人各4位,每天午餐均給他們白米飯,14組人分別搭配實施例1-6,對比例1-8的香辣味山珍菌,并且保證每個調查對象的其他飲食起居均相同,1周后觀察調查對象的是否上火,是否出現胃部不適的情況。b:通過觀察舌頭的顏色判斷是否上火,上火表現為舌頭呈紅絳色或青紫色,判斷上火率(%);c:出現胃部不適的人數(人)。
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此可見,本發明的實施例1提供的香辣味山珍菌的認為好吃的人數最多、上火的人數最少、胃部出現不適的人最少。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