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設備,具體為一種高效的茶葉殺青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現在我國茶場一般都采用殺青機殺青,殺青葉下機后立即將它撒開散熱、散發水蒸氣。而下機后的殺青葉都是撒在木板或金屬板上散熱,由于殺青機滾筒內部溫度在300℃左右,殺青葉在板上散熱比較慢,如果工人不即時快速翻動,殺青葉會變黃,使得茶葉質量大大下降,即便是有人工快速翻動,由于人工翻動的程度不同,使翻動的不均勻,造成茶葉的均勻度參差不齊,使茶葉質量整體下,同時由于冷卻的過程主要靠人工完成,大批量生產時,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增加制作成本,從而降低營業利潤。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的茶葉殺青冷卻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的茶葉殺青冷卻裝置,包括箱體,箱體底端均勻的設有若干支腳,箱體中間內設有主冷卻腔,主冷卻腔是圓筒型結構,主冷卻腔的開口處鉸接有密封蓋,密封蓋的頂端活動端一側設有第一卡銷裝置,箱體的頂端設有與第一卡銷裝置相對應的第二卡銷裝置,第一卡銷裝置和第二卡銷裝置上均設有卡孔,卡孔內設有活動固定銷,箱體的左右側端底部對稱設有兩個出料孔,出料口通過副冷卻通道與主冷卻腔的頂部貫通連接,副冷卻通道是弧形通道,出料孔的開口端鉸接有出料門,主冷卻腔的底部設有支撐網,箱體的底端設有風機,風機與主冷卻腔貫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箱體底端設有3~4個支腳。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密封蓋上設有把手。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出料門是金屬網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金屬網的網孔直徑小于5mm。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支撐網的網孔直徑為3mm~5mm。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風機是多級風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整個冷卻過程茶葉均在外風的作用下冷卻,冷卻速度快,效率高,且上下料簡單,省事,對工人素質要求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高效的茶葉殺青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支腳,3-風機,4-主冷卻腔,5-密封蓋,6-第一卡銷裝置,7-第二卡銷裝置,8-固定銷,9-副冷卻通道,10-支撐網,11-出料孔,12-出料門,13-卡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高效的茶葉殺青冷卻裝置,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底端均勻的設有若干支腳2,箱體1中間內設有主冷卻腔4,所述主冷卻腔4是圓筒型結構,主冷卻腔4的開口處鉸接有密封蓋5,所述密封蓋5的頂端活動端一側設有第一卡銷裝置6,所述箱體1的頂端設有與第一卡銷裝置6相對應的第二卡銷裝置7,所述第一卡銷裝置6和第二卡銷裝置7上均設有卡孔13,所述卡孔13內設有活動固定銷8,通過固定銷8插入卡孔13內連接第一卡銷裝置6和第二卡銷裝置7,使得密封蓋5固定,抽掉固定銷8,即可打開密封蓋5,所述密封蓋5上設有把手,所述箱體1的左右側端底部對稱設有兩個出料孔11,所述出料口11通過副冷卻通道9與主冷卻腔4的頂部貫通連接,所述副冷卻通道9是弧形通道,所述出料孔11的開口端鉸接有出料門12,所述出料門12是金屬網制成,所述金屬網的網孔直徑小于5mm,所述主冷卻腔4的底部設有支撐網10,所述支撐網10的網孔直徑為3mm~5mm,所述箱體1的底端設有風機3,所述風機3與主冷卻腔4貫通連接,風機3是多級風機。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把殺青后的茶葉直接倒入主冷卻腔4內,然后蓋上密封蓋5,并通過固定銷8進行固定,同時關閉好出料門12,然后打開風機3,風機3是多級風機,一開始從最小的風級運行工作,風比較小使得大部分茶葉在主冷卻腔4內翻騰,過一段時間調高風機3的風級,使得大部分茶葉隨風沿著副冷卻通道9進入出料孔11,并在出料門12附近堆積,把風機3的風級進一步調高,使得主冷卻腔4內的茶葉全部通過副冷卻通道9進入出料孔11,然后關閉風機3,打開出料門12,即可取出冷卻后的茶葉。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