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裝置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茶葉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茶葉烘干機是茶葉生產加工中重要的設備之一,直接會影響到茶葉的品質,制作完成的茶葉,要經過烘干才能包裝出廠,現有的茶葉烘干機分為滾筒式和箱式,現有技術中的采用的一般為箱的茶葉烘干機,目前的茶葉烘干設備是將茶葉由輸送帶送入烘干室,同時將加熱后的熱空氣送入烘干室,對茶葉進行烘干這種烘干機由于在烘制的過程中茶葉靜止不動,容易使得茶葉受熱不均勻,進而影響茶葉的產生不規則的形狀,也影響了茶葉的質量,并且這種烘干機使得烘干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設計了一種茶葉烘干裝置。
本發明所要求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茶葉烘干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為一長方體結構,所述殼體的前方為可以開啟的豎直板,其右端與所述殼體采用鉸鏈連接,還包括網篩、加熱片、進料管、出料口、封蓋網、電機、加料口、轉軸,所述殼體的內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所述網篩,所述網篩的左上角連通有所述進料管,茶葉即由所述進料管加入所述網篩,所述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所述加熱片,所述網篩的右端通過所述轉軸與所述電機相連,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內表面底部。
所述殼體的內壁前后、上下均設置一個所述加熱片。
所述網篩設計成橢圓形結構。
所述網篩的底部靠右側安裝有一個所述封蓋網。
所述加熱片的長度比所述網篩的長軸短10-15cm。
所述進料管的頂部連接一個所述加料口,其形狀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采用殼體、網篩、加熱片、進料管、出料口、封蓋網、加料口、轉軸相結合所設計的茶葉烘干裝置,殼體的內壁前后、上下均設置一個加熱片,網篩內的茶葉加熱均勻,網篩設計成橢圓形結構,網篩轉動時,大多數茶葉均位于網篩的中間位置,茶葉加熱充分,網篩的底部靠右側安裝有一個封蓋網,烘干時,封蓋網封閉,茶葉在網篩內翻動,結構簡單,收集方便,加熱片的長度比網篩的長軸短10-15cm,能夠盡可能的保證在網篩的長度方向加熱均勻,進料管的頂部連接一個加料口,其形狀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往進料管加料時,茶葉不易從側方掉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組件和附圖標記分別為:1、爐體;2、分割環;3、爐底;4、攪拌叉;5、攪拌桿;6、轉軸;7、把手;8、支承板;9、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茶葉烘干裝置,包括殼體1、網篩2、加熱片3、進料管4、出料口5、封蓋網6、電機7、加料口8、轉軸9,殼體1為一長方體結構,殼體1的前方為可以開啟的豎直板,其右端與殼體1采用鉸鏈連接,殼體1的內部中間位置設置有網篩2,網篩2的左上角連通有進料管4,茶葉即由進料管4加入網篩2,殼體1的內壁上設置有加熱片3,網篩2的右端通過轉軸9與電機7相連,電機7轉動即帶動網篩2轉動,放置于網篩2內的茶葉即被加熱烘干,出料口5設置在殼體1的內表面底部,茶葉烘干后即由此處收集。
殼體1的內壁前后、上下均設置一個加熱片3,當網篩2轉動時,能夠使得位于網篩2內的茶葉加熱均勻。
網篩2設計成橢圓形結構,網篩2轉動時,大多數茶葉均位于網篩2的中間位置,茶葉加熱充分。
網篩2的底部靠右側安裝有一個封蓋網6,烘干時,封蓋網6封閉,茶葉在網篩2內翻動,烘干結束后,打開封蓋網6,即可使得位于網篩2內的茶葉從網篩2內瀉出,收集方便。
加熱片3的長度比網篩2的長軸短10-15cm,能夠盡可能的保證在網篩2的長度方向加熱均勻。
進料管4的頂部連接一個加料口8,其形狀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往進料管4加料時,茶葉不易從側方掉落。
本發明所公開的茶葉烘干裝置,殼體1的內壁前后、上下均設置一個加熱片3,網篩2內的茶葉加熱均勻,網篩2設計成橢圓形結構,網篩2轉動時,大多數茶葉均位于網篩2的中間位置,茶葉加熱充分,網篩2的底部靠右側安裝有一個封蓋網6,烘干時,封蓋網6封閉,茶葉在網篩2內翻動,結構簡單,收集方便,加熱片3的長度比網篩2的長軸短10-15cm,能夠盡可能的保證在網篩2的長度方向加熱均勻,進料管4的頂部連接一個加料口8,其形狀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往進料管4加料時,茶葉不易從側方掉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