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拾禾脫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拾禾脫粒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大,直接收割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形勢需求。在目前的晾曬能力和烘干處理設備遠遠不足的情況下,在水稻進入黃熟期就需將水稻割倒在田間晾曬,讓稻穗脫水曬干,但水稻莖桿和稻葉尚有韌性,為了便于水稻曬干,割茬一般保持在30?35cm,水稻放鋪厚度一般在12cm左右。當稻粒含水量達標時,需及時將水稻進行拾禾并脫粒。目前進行拾禾作業的機械具有行走功能,而進行脫粒作業的脫粒機則是在停止行走狀態下工作的,顯然這種作業模式需事先利用拾禾機將水稻運到場院集堆,再由人工喂入脫粒機來完成脫粒,作業周期長,勞動環節多,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作業成本。同時由于水稻莖桿和稻葉尚有韌性,也增加了脫粒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稻拾禾脫粒機,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在行走過程中同時完成拾禾兼脫粒功能,降低了勞動強度,簡化了勞動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水稻拾禾脫粒機,包括與運輸機相連的拾禾機構、喂料機構和脫粒裝置,所述拾禾機構、喂料機構和脫粒裝置均由運輸機的動力部分驅動,所述拾禾機構設置在運輸機一側,所述喂料機構和脫粒裝置設置在運輸機后方,所述喂料機構設置在脫粒裝置一側,所述喂料機構設置在拾禾機構的后方,可使拾禾機構所運載的水稻經喂料機構可進入脫粒裝置進行脫粒;所述拾禾機構、喂料機構和脫粒裝置與運輸機間均為可拆卸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拾禾機構和喂料機構均為鏈傳動,均通過支架與運輸機相連。
[0007]優選的,所述拾禾機構包括第一主動軸、第一從動軸和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主動軸和第一從動軸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主動鏈輪和第一從動鏈輪,所述第一主動軸設置在第一從動軸的后上方,所述第一輸送帶為并列設置的兩條、且分別與第一主動鏈輪和第一從動鏈輪配合,所述第一輸送帶上間隔設有撥叉,利用撥叉可將水稻撥至第一輸送帶上輸送至喂料機構上。
[0008]優選的,所述喂料機構包括第二主動軸、第二從動軸、第三從動軸和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二主動軸與第二從動軸水平設置,所述第二主動軸設置在第二從動軸與第三從動軸之間、且第三從動軸設置在第一主動軸的后下方,所述第二主動軸和第二從動軸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主動鏈輪和第二從動鏈輪,第三從動軸的兩端設有第三從動鏈輪,所述第二輸送帶為并列設置的兩條、且分別與第二主動鏈輪、第二從動鏈輪和第三從動鏈輪配合,所述第二輸送帶與第一輸送帶的結構相同,兩條第二輸送帶對應第一輸送帶向外平移錯開,可利用第二輸送帶上的撥叉使第一輸送帶運送過來的水稻果穗懸空進入脫粒裝置的進料口。
[0009]優選的,所述脫粒裝置包括機架、滾筒、風機和集料斗,所述機架設置在運輸機后方的車體上,所述滾筒進料口與第二輸送帶平行設置,所述滾筒內設有同軸固定的果穗切斷機構和脫粒攪拌元件,所述果穗切斷機構呈滾環狀設置在滾筒內前端,果穗切刀平行于滾筒中心線呈圓周狀間隔設置在果穗切斷機構的圓周上,所述風機設置在滾筒后端,所述滾筒下部為篩網狀、且集料斗設置在滾筒下方。
[00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運輸機驅動拾禾機構、喂料機構及脫粒裝置,拾禾機構利用上面的撥叉將晾曬好的水稻撿拾到第一輸送帶上,隨著第一輸送帶的運轉再下落到喂料機構的第二輸送帶上,利用第二輸送帶上的撥叉再將水稻輸送至脫粒裝置的進料口,利用脫粒裝置中的果穗切刀將水稻果穗切下,莖桿隨第二輸送帶的運轉下落到稻田,實現秸桿還田的目的,而果穗則進入脫粒裝置進行脫粒,最后裝袋運輸。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的優點,占地面積小,制作成本低廉,可在行走過程中完成拾禾兼脫粒功能,降低了勞動強度,簡化了勞動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拾禾機構和喂料機構在運輸過程中可以拆卸,方便運輸,該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小規模水稻種植,不易使用大型收獲機的稻田使用。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3]圖3是圖2中果穗切斷機構的結構圖;
[0014]圖4是圖3中的A-A剖視圖;
[0015]圖中:1_運輸機,2_拾禾機構,3_喂料機構,4_脫粒裝置,5_進料口,6_果糖切斷機構,7-撥叉,8-果穗切刀,9-車體,21-第一主動軸,22-第一從動軸23-第一輸送帶,24-第一主動鏈輪,25-第一從動鏈輪,31-第二主動軸,32-第二從動軸,33-第三從動軸,34-第二輸送帶,35-第二主動鏈輪,36-第二從動鏈輪,37-第三從動鏈輪,41-機架,42-滾筒,43-風機,44-集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如圖1、2所示的一種水稻拾禾脫粒機,包括與運輸機1相連的拾禾機構2、喂料機構3和脫粒裝置4,所述拾禾機構2、喂料機構3和脫粒裝置4均由運輸機1的動力部分驅動,所述拾禾機構2設置在運輸機1 一側,所述喂料機構3和脫粒裝置4設置在運輸機1后方,所述喂料機構3設置在脫粒裝置4 一側,所述喂料機構3設置在拾禾機構2的后方,可使拾禾機構2所運載的水稻經喂料機構3可進入脫粒裝置4進行脫粒;所述拾禾機構2、喂料機構3和脫粒裝置4與運輸機1間均為可拆卸連接,在設備閑置不用時,可將拾禾機構2、喂料機構3和脫粒裝置4拆卸下來,運輸機1可另作他用,提高了運輸機1的利用率,降低了設備閑置率。
[0018]所述拾禾機構2和喂料機構3均為鏈傳動,均通過支架與運輸機1相連,在運輸過程中可將拾禾機構2和喂料機構3拆卸下來放置到運輸機1后方的車體9上,方便運輸。鏈傳動與帶傳動相比,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平均傳動比準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傳遞功率大,過載能力強,傳動尺寸無需太大,作用于軸上的壓力小;適合在水稻收獲時的惡劣環境中工作。
[0019]拾禾機構2和喂料機構3的具體結構如下:所述拾禾機構2包括第一主動軸21、第一從動軸22和第一輸送帶23,所述第一主動軸21和第一從動軸22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主動鏈輪24和第一從動鏈輪25,所述第一主動軸21設置在第一從動軸22的后上方,所述第一輸送帶23為并列設置的兩條、且分別與第一主動鏈輪24和第一從動鏈輪25配合,所述第一輸送帶23上間隔設有撥叉7,利用撥叉7可將水稻撥至第一輸送帶23上輸送至喂料機構3上;所述喂料機構3包括第二主動軸31、第二從動軸32、第三從動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