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用防混雜播種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試驗用防混雜播種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水稻或其他作物試驗選育品種時,在種植過程中都是采用小面積的進行試驗性種植。通常在種植過程中,一般都是人工進行撒種,由于選育品種時每次包含多個品種的選育,因此進行種植時就要進行分割。在進行分離間隔,特別是在進行種植時,需要針對某一塊作物品種進行撒種,為了保證下種的準確性,需要控制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下種的量,二是下種的地方。現有技術中,人們都是采用彎腰的方法進行人工撒種,以此來此防止品種之間的混雜,這樣就增加了播種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導致勞動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采用彎腰的方法進行人工撒種導致勞動強度大和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試驗用防混雜播種器,它能夠有效控制播種量和播種位置,有效提高勞動效率和減輕勞動強度。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試驗用防混雜播種器,其特征是,包括種盒、分種盤、下種盤,立桿、行走輪、壓桿和播種頭;
[0005]所述種盒、所述分種盤和所述下種盤由上往下依次設置,所述種盒與所述下種盤用連接塊固定連接,所述分種盤能相對所述種盒和所述下種盤前后滑動;
[0006]所述種盒設有均布的第一通孔,所述下種盤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同軸且數量相等的第二通孔,所述分種盤設有在前后方向均勻布置且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相錯開的條形通孔;所述分種盤前下側設有沉槽,所述下種盤后端設有置于所述沉槽中的“」”形定位塊;拉動所述分種盤后端的把手至所述定位塊與所述沉槽后側壁接觸時,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條形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三者相貫通,向前推動所述把手至所述分種盤復位時,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為所述分種盤的非條形通孔部分所阻擋分開;
[0007]所述立桿有兩根,分置在所述種盤兩側,所述立桿內側設有上下貫穿的T型槽,所述種盒兩側設有與所述T型槽相適應的T型滑塊;所述立桿下方設有矩形形狀的支撐邊框,所述支撐邊框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一根支撐管,所述支撐管內側設有第一固定板;設置在所述下種盤下側的第一軸插置在所述支撐管中,所述第一軸上套置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一軸下端設有直徑小于所述第一軸直徑且貫穿至所述支撐邊框下側并與第二固定板相連接的第二軸,所述第二軸能帶動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對所述支撐邊框上下運動;
[0008]所述壓桿下端與所述立桿鉸接,所述壓桿內側設有滑槽,所述下種盤兩側分別固定設有一個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有與所述滑槽相適應的轉軸,所述壓桿上端用一連桿連接;
[0009]所述播種頭包括多個,分別與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對應,所述播種頭與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連接;與所述第二通孔下端連通的落種管依次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與所述播種頭上端連通,所述播種頭為下端帶傾斜切口的圓管結構,所述傾斜切口處設有起封堵作用的擋板,所述擋板利用扭簧與所述播種頭鉸接,所述擋板上端鉸接有依次貫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向上延伸的拉桿,所述拉桿上端設有定位環;
[0010]所述立桿外側設有輪架,所述輪架前后側分別設有一個行走輪。
[0011]進一步地,所述種盒與所述下種盤在前端用固定塊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所述分種盤后端與所述固定塊之間設有第一彈簧。
[0012]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塊有兩片,分別設置在所述種盒兩側。
[0013]進一步地,所述行走輪為帶剎車制動的橡膠輪。
[0014]進一步地,所述連桿可相對兩個所述壓桿轉動。
[0015]進一步地,所述連桿上套有橡膠防護套。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播種器推到需要播種的地方,將種子放置在種盤的第一通孔中(可用毛刷將種子進行均勻分配,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控制種子的數量),然后拉動分種盤上的把手,使種子通過條形通孔并經過落種管掉到播種頭中,在向下壓動壓桿時,播種頭被壓入土壤中,并隨著壓入幅度的增大,播種頭插入深度增加,直到拉桿上的定位環與第一固定板接觸擠壓,通過拉桿將擋板拉開,使種子落入土壤中完成播種。它可以推動到任意位置并在不彎腰情況下完成快速播種,有效地減少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效率;而且每個播種頭分別能夠完成一個封閉區間內的播種,能夠避免品種之間的混雜,能夠保證試驗品種在播種環節的精準度,提供較好的播種試驗服務。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優選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軸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I種盒,11第一通孔,12T型滑塊,2分種盤,21條形通孔,22沉槽,23把手,24固定塊,241第一彈簧,25連接塊,3下種盤,31第二通孔,311落種管,32定位塊,33連接板,331轉軸,34第一軸,341第二軸,35第二彈簧,4立桿,41T型槽,42支撐邊框,421支撐管,4211第一固定板,43輪架,431行走輪,5壓桿,51滑槽,52連桿,6播種頭,61擋板,611鉸接座,612扭簧,62第二固定板,63拉桿,631定位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一種試驗用防混雜播種器,其特征是,主要包括種盒1、分種盤2、下種盤3,立桿4、行走輪431、壓桿5和播種頭6。
[0023]其中,如圖2所示,所述種盒1、所述分種盤2和所述下種盤3由上往下依次設置,所述種盒I與所述下種盤3用連接塊25固定連接(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連接塊25有兩片,分別設置在所述種盒I兩側),所述分種盤2能相對所述種盒I和所述下種盤3前后滑動。
[0024]如圖3所示,所述種盒I設有均布的第一通孔11,所述下種盤3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11同軸且數量相等的第二通孔31,所述分種盤2設有在前后方向均勻布置且與所述第一通孔1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31相錯開的條形通孔21 ;所述分種盤2前下側設有沉槽22,所述下種盤3后端設有置于所述沉槽22中的“」”形定位塊32。
[0025]這樣,正常情況下,分種盤2的非條形通孔部分橫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之間,從而使得第一通孔11與第二通孔31不相連通,在播種時將樣品種子可以直接放置在第一通孔11中。在拉動所述分種盤2后端的把手23至所述定位塊32與所述沉槽22后側壁接觸時,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條形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三者相貫通,此時,樣品種子先后貫穿條形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經下述落種管311落入下述播種頭6中;在向前推動所述把手23至所述分種盤2復位時,所述第一通孔11與所述第二通孔31為所述分種盤2的非條形通孔21部分所阻擋分開,即分種盤2的非條形通孔部分橫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之間,使得第一通孔11與第二通孔31不再連通,此時可以在第一通孔11中重復放置樣品種子。
[0026]具體實施例中,為便于分種盤2自動復位,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種盒I與所述下種盤3在前端用固定塊24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所述分種盤2后端與所述固定塊24之間設有第一彈簧241 ;這樣,在松開把手23后,在第一彈簧241的作用下,所述分種盤2自動復位。
[0027]如圖1所示,所述立桿4有兩根,分置在所述種盤I兩側,所述立桿4內側設有上下貫穿的T型槽41,所述種盒I兩側設有與所述T型槽41相適應的T型滑塊12,在壓動下述壓桿5時,所述種盒1、所述分種盤2和所述下種盤3整體可相對所述立桿4上下運動。
[0028]所述立桿4下方設有矩形形狀的支撐邊框42,所述支撐邊框42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一根支撐管421,所述支撐管421內側設有第一固定板4211 ;設置在所述下種盤3下側的第一軸34插置在所述支撐管421中,所述第一軸34上套置有第二彈簧35 ;所述第一軸34下端設有直徑小于所述第一軸34直徑且貫穿至所述支撐邊框42下側并與第二固定板62相連接的第二軸341,所述第二軸341能帶動所述第二固定板62相對所述支撐邊框42上下運動;這樣,在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