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畦內套種玉米的專用鏟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種植工具技術領域,具體的是涉及麥畦內套種玉米的專用纟產技術。
[0002]【背景技術】我國中部地區,基本上都采用一年兩季的莊稼種植模式,即上年度秋季播種的冬小麥今年夏季收獲后再播種玉米,秋后玉米收獲后再種植上冬小麥,就這樣一年兩季的輪換種植模式,為農民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冬小麥的生長期較春小麥生長期長,如按小麥成熟期后收割結束再種植高產量的優質品種玉米,會因為玉米的收獲期滿后,誤了再種植小麥的時機,因高產量品質優良的玉米其生長期也比普通低產量的玉米生長期較長15天左右,所以要想取得兩茬莊稼都獲得較好的收益,人們已總結出了提前種植玉米的好辦法就是在還沒有成熟的麥田內套種新品種玉米。現今的小麥基本上都是高產量品質優的新品種,麥畦內的麥桿相互間非常稠密,除麥梗上可以落腳外,在麥畦內根本無法落腳行走,當今的機械化播種機,播種的麥日圭基本上都是十幾行小麥為一日圭,在一日圭麥田中套種玉米,按常規其行距最少也要有三行在麥畦內,這給麥田中套種這個農活帶來了諸多麻煩,一是動力播種機械不能進入麥田,二是性口不能拉動播種機械進入麥田,三是不能采用一人在前刨坑,一人在后點種和埋土的活動,后人們只好采用一個人進入麥田內,用一土鏟將畦內土壤鏟開后,再從身上背的包里取出玉米種彎腰丟入坑中,最后用腳將坑埋實后踩嚴實。現在基本上都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麥田間套種,其刨坑時或多或少能刨到麥根上將還沒成熟的麥子刨起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不光套種的效率慢,而且會將麥畦內的麥子踩倒若干而遭成不應有的損失;還有人發明了帶鏟頭和鏟桿上有放種漏頭,其放入漏斗的種子可經鏟桿筒洞下口進入鏟頭鏟入的土壤中,可很容易被墑情好的濕土壤將鏟桿筒洞下口堵塞,形成種子不能進入土壤中的失敗操作,同時也會不可避免的踩踏到表桿,造成一定的損失;這些問題挺嚴重的擺在農民的面前。
[000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會因刨坑和多人在麥畦內踩踏毀壞麥畦內將要成熟的麥子、又能節省人工和提高種植速度的麥畦內套種玉米專用伊。
[0004]本發明是由鏟柄、鏟桿、鏟頭、腳踏板、放種筒、直筒、直筒下口、懸浮板裝置、分麥器和種袋各部件組成。
[0005]本發明各部件的構成及連接是:鏟柄用3_4cm直徑、長度為18_20cm鋼管,在鏟柄中間部位與用鏟桿上端用電焊焊接呈一體裝置;鏟桿直徑為2-3cm,其長度可因人而宜能加長能縮短,現設計為77-86cm ;鏟頭上部背面凹進部位靠在鏟桿下部正面用電焊連接,鏟桿下端探進鏟頭上部背面的長部是5-lOcm,鏟頭長度為15-20cm,寬度為8-lOcm,厚度為2-3mm,下沿為圓弧狀,形狀與軍用小鐵鍬基本相似;鏟頭上端有靠鏟柄兩側的腳踏板,兩塊腳踏板各寬3-5cm、長8-lOcm,厚2_3mm,各一端靠近鏟桿外側,下部近靠鏟頭上沿用電焊焊接至鏟頭上沿和鏟柄處;放種筒是上下空洞的啦叭筒形狀的鐵質材料,其壁厚度為
1.5-2mm、上開口 5_8cm、下開口為17.5_25mm、長度為7_9cm,放種筒安裝前,先在鏟桿前側或后側下部15-20cm處,將鏟桿壁打透呈一 17.5_25mm尺寸洞口,然后將已制作好的放種筒底部放置在洞口上,與直立鏟桿呈45度斜角位置,以半環抱鏟桿位置焊接在鏟桿上;沿放種筒進入鏟桿內的部位為直筒,直筒的下端位置為直筒下口,直筒下口處設置一懸浮板裝置;
懸浮板裝置由懸浮板、鋼棍、彈簧槽、槽底座、彈簧、上蓋組成;是為防止鏟地時被鏟起的土壤將直筒下口堵塞影響種子落入地內而設置;懸浮板為方形或圓形,一端與直筒下口外側邊沿處活動式連接,其左右兩側各大于直筒下口外10_,其大于直筒下口外部分各連接一可活動式內徑3-4mm鋼棍,鋼棍另一端向上進入兩腳踏板中間的豁口處,經預留在彈簧槽底座雙側空洞斜進入彈簧槽內,并經彈簧兩側向上直達彈簧上端與彈簧上端活動式連接,彈簧下端固定在槽底坐上,彈簧槽有可裝卸的上蓋,是由鐵質材料制作,其彈簧下端與槽底座固定式連接,彈簧槽固定鑲嵌在雙腳踏板上部中間位置。本發明均采用已有技術的傳統式連接;鋼棍從直筒外側斜向上達彈簧槽內上端,看本圖2和圖3很難表示出來,但我們實際使用時效果很是適用。
[0006]分麥器是與專用鏟相配合的附加工具,由長桿、短桿、探路器和繩組成;長桿和短桿采用輕質竹桿或木棍材料,制作方法是將兩長桿前端各與木制探路器連接,連接方式是采用在探路器兩側設置有凹進去位置上用鐵釘和鐵絲鑲嵌固定住長桿的前端,將長桿后端向上翹起和展開都呈45-60度角,從探路器向后lm-1.2m處用一短桿將兩根長桿連接起來,探路器是一輕質木材制作成的寬8-lOcm、長20-30cm、前部三分之一部分向上翹起與地面呈45度角,底面打磨光滑,便于在地面上滑行。
[0007]將盛玉米的種袋備好,種袋可背在肩上或掛在脖子上垂直在胸前,其中有可便于用手向種袋內抓玉米的敞開口。
[0008]在進入實際操作時,操作人肩背種袋,拿起專用鏟,站到分麥器三角內,拿起分麥器后端短桿用繩捆幫在操作人的后腰上,分麥器前端的探路器放置在地面上對準畦內麥垅行間,人向前行走時,捆在操作人后腰上的短桿會帶動分麥器及前端的探路器同時向前滑動式行走,分麥器會將行距內的麥桿分向兩邊,露出可操作種植玉米的空間地面;雙手拿起專用鏟,用鏟尖對準要播種位置地表面,用一只腳踏住腳踏板用力一踩,鏟頭扎入地表面土壤下的同時,懸浮板也同時將直筒下口關閉并擠壓在地表面上,這時應馬上用手從種子袋中取出3-5粒玉米種子放置在放種筒內,然后用一只手或兩只手將專用鏟向前稍微一推,一是將鏟入地下的土坑擴大,二是將擠壓在地表面上的懸浮板與接觸的土壤脫離開,然后快速將專用鏟提起,懸浮板離開地面后,會在彈簧的拉力下瞬間將直筒下口打開的同時玉米種會落進土壤內,再將專用鏟向前挪動30或60cm株距的同時,向前跟進一步將專用鏟鏟起的土壤及埋進去的種子坑用腳踩實;再將鏟頭扎入第二株玉米種植土壤內,以此類推,重復著剛才的系列動作,一個人可輕松成功完成麥畦內套種玉米專用鏟的技術操作。
[0009]本技術優點是能節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并且能提高種植速度,同時減少破壞麥畦內將要收獲的小麥,制作本發明成本低,且簡單易做,便于人工操作。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簡圖;
圖2是本發明懸浮板關閉直筒下口示意簡圖;
圖3是本發明懸浮板開啟直筒下口示意簡圖;
圖4是本發明分麥器的立體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例1、在圖1所示的麥畦內套種玉米的專用鏟立體示意簡圖、圖2所示的懸浮板關閉直筒下口示意簡圖和圖3所示的懸浮板開啟直筒下口示意簡圖中,由鏟柄1、鏟桿2、鏟頭3、腳踏板4、放種筒5、直筒6、直筒下口 7、懸浮板裝置8、分麥器9、種袋10及人工操作組成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
[0012]本發明各部件的構成及連接是:伊柄I用3cm直徑、長度為18cm鋼管,在鏟柄I中間部位與用鏟桿2上端用電焊焊接呈一體裝置;鏟桿2直徑為2cm,其長度可因人而宜能加長能縮短,現設計為77cm ;鏟頭3上部背面凹進部位靠在鏟桿2下部正面用電焊連接,鏟桿2下端探進伊頭3上部背面的長部是5cm,纟產頭3長度為15cm,寬度為8cm,厚度為2mm,下沿為圓弧狀,形狀與軍用小鐵鍬基本相似;鏟頭3上端有靠鏟柄I兩側的腳踏板4,兩塊腳踏板4各寬3cm、長8cm,厚2臟,各一端靠近鏟桿2外側,下部近靠鏟頭3上沿用電焊焊接至鏟頭3上沿和鏟柄I處;放種筒5是上下空洞的啦叭筒形狀的鐵質材料,其壁厚度為1.5mm、上開口 5cm、下開口為17.5mm、長度為7cm,放種筒5安裝前,先在鏟桿2前側或后側下部15cm處,將鏟桿2壁打透呈一 17.5mm尺寸洞口,然后將已制作好的放種筒5底部放置在洞口上,與直立鏟桿2呈45度斜角位置,以半環抱鏟桿2位置焊接在鏟桿2上;沿放種筒5進入鏟桿2內的部位為直筒6,直筒6的下端位置為直筒下口 7,直筒下口 7處設置一懸浮板裝置8 ;
懸浮板裝置8由懸浮板11、鋼棍12、彈簧槽13、槽底座14、彈簧15、上蓋16組成,是為防止鏟地時被鏟起的土壤將直筒下口 7堵塞影響種子落入地內而設置;懸浮板11為方形或圓形,一端與直筒下口 7外側邊沿處活動式連接,其左右兩側各大于直筒下口 7外10_,其大于直筒下口 7外部分各連接一可活動式內徑3-4mm鋼棍12,鋼棍12另一端向上進入兩腳踏板4中間的豁口處,經預留在槽底座14雙側空洞斜進入彈簧槽13內,并經彈簧